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湘科版(20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弹力球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根木棒(两者相差1 厘米,长木棒用彩色笔画了几道竖线,短木棒用彩色笔画了几圈曲线),大家猜一猜,哪一根木棒长?
生:老师左手拿的木棒长。
生:老师右手拿的木棒长。
师:(好奇地看着这两名同学)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出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把两根木棒放到一起就知道了。
师:看来这位同学想到了办法来比较两根木棒的长度,请你来为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走上讲台,将两根木棒并排立在一起,观察另一端谁高、谁低。
)
生:这样放在一起,一看就知道谁长些。
师:哇!你真棒,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拿尺子量一量。
师:太了不起了,这位同学想到了用尺子量的办法,这样也能知道谁比较长了。
师: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了两根木棒的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评析:课的开端很重要。
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在最短时间内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面对材料兴趣浓厚,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为了快速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了观察、比较两根木棒长短的情境,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并思考比较两根木棒的长短的方法。
观察长短不同的木棒的导入设计,既承接了上一课的观察方法,又揭示了本课要学习“比较”的教学意图。
观察、比较活动
比一比
(教师出示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4 块积木。
)
师:我们先用眼睛来观察比较,发现这4 块积木有什么不同?
生:第1 块积木是长方形的,第
2 块积木是正方形的,第
3 块积木是
三角形的,第4 块积木是圆形的。
(一年级学生不会描述长方体等。
)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达非常完整。
生: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你把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用“形状不一样”就概括了,真厉害。
(教师出示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4 块积木。
)
师:这几块积木的形状一样,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们的形状相同,但是颜色不同。
生:它们有4 种不同的颜色。
师:这两位同学真了不起,发现了它们的颜色不同。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到的感官,刚才你们用到了哪一种感官呀?
生:眼睛。
(教师竖拇指点赞。
教师从口袋里摸出两个球:塑料弹力球、乒乓球。
)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球,大家来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它们的大小相同。
生:它们的颜色不同。
师:是的,我们直接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大小相同、颜色不同。
老师请一名同学上来摸一摸这两个球。
(点一名学生上讲台,教师指导他用手分别摸一摸、捏一捏两个球。
)
生:弹力球软软的,乒乓球硬硬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的软硬不同,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乒乓球摸起来是光滑的,弹力球没那么光滑。
师:你摸得真准确呀!还发现了它们的光滑程度不同。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里面也有两个不一样的球,同桌的两名同学一起来观察、比较一下,看还能不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学生小组观察,比较,交流。
)
生:(一边说一边做)这两个球的轻重也不一样,弹力球重一些。
生:我还发现这两个球的气味
不一样。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用鼻子闻了闻,它们的气味不一样。
师:还用到了“ 鼻子闻”的方法,真厉害。
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刚才用到了哪些感官观察呀?
生:眼睛、手、鼻子。
师:是的,我们先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再比较,发现了这些物体的相同和不同,这就是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装有积木的学具袋,老师说口令,看哪个同学能够最快地完成。
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答“准备好了。
”)
师:请分别找出3 个形状相同的积木和3 个颜色不同的积木。
(学生把找到的积木举起来示意,教师浏览、鼓励。
)
师:现在老师增加一点难度哦!请找出3 个相同的积木。
(学生思考了一下,陆续地举起来3 个积木。
)
师:你找到的这3 个积木是什么相同?
生:这3 个积木的形状相同,都是圆形的。
生:我找到的3 个积木的颜色相同,都是黄色的,但是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倒你们。
评析: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活动,也是学习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的重点部分。
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教师采用的是先找不同再找相同的顺序,符合其认知规律。
教学中采取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经认识感官的基础上,学习先用眼睛观察,比较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再用手触摸,比较物体的软硬程度和光滑度,学生很快就巩固了这两种感官的运用,甚至有学生想到了用鼻子闻的观察方法。
在看似“ 玩”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一理顺序,体会到要先观察再比较,这一学习方法的渗透也是隐藏在观察活动之中的,教师没有刻意教授。
同时,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告知、引导、鼓励、强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课堂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课间休息,学生唱“ 感官儿歌”。
)
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师:老师请两名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的同学到前面来。
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积木的不同和相同,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这两名同学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生:他们穿的衣服不同。
生:他们裤子颜色不一样。
师:你们的眼睛真厉害。
不过,我们能不能不观察衣服、裤子这些穿在外面的东西,比较身体的其他方面,行吗?
生:他们的头发不同。
生:他们的高矮不同。
师:不错,大家听懂老师的要求了,这样吧,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较,找一找两个人的不同,小声地告诉对方吧。
(学生互相比较,小声地交流。
)
师:大家的发现这么多,谁来说一说?
生:我同桌是男孩,我是女孩。
生:我同桌是短发,我是长发。
生:我同桌长得比我胖很多,肯定也比我重。
生:我是单眼皮,我同桌是双眼皮。
师: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的不同,你和同桌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我们都是男孩。
生:我们都很瘦。
生:我们两个人都长得黑黑的。
生:我们都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
师:是的,同学们观察越来越细致,发现越来越多了,真了不起!评析: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比较“ 我们的不同和相同”,在上一个比较积木的活动基础上又递进了一层,观察、比较的范围更广,要素更多,也更复杂。
比较“ 我们的不同” 的时候,学生一般会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比较,如从穿着、高矮、胖瘦、体重等,到头发长短、眼皮的单双、手脚的大小等。
但教师把本活动中观察、比较的重点不放在穿着方面是有其意图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一些人的本质属性方面的特点。
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比较,让活动更丰富。
“ 比较我们的相同”再次提升了难度,学生需要从纷繁的不同中,找到彼此的相同点。
相同点大多需要从“ 人”的共同特征考虑,如彼此的身体都由头、颈、躯干、四肢构成。
这样,不仅巩固了观察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有了新的收获。
课堂小结
师:愉快的科学课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比较积木的相同和不同,还有比较我和同桌的不同。
生:我学会了要先观察,再比较。
生:我知道了可以比较形状,也可以比较颜色,还可以比较气味。
师: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先观察,再比较,还知道了好几种比较的方法,老师都要向同学们学习了。
评析:一年级的课堂小结部分也很重要,教师在设计这两三分钟教学的时候,既重视了让学
生初步学习怎样回顾、小结一节课的收获,又及时地给学生充满鼓励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和期待,增加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将学习科学的热情延续下去,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