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_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及自动编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_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及自动编号
第一篇:Word_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及自动编号
论文参考文献的添加
终于把论文初稿写完了,整理论文格式花了不少的时间,现把参考文献的添加方法做一介绍,望对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

以word2007为例:第一步:
第二步:
若需要重复应用文献,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
插入参考文献之后会发现没有[ ] , 尾注不用管它,文中俺也没有找到好方法,只能一个接一个加
!并且会发现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2中方法:
1、选中序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
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我用的方法是删除之后统一加编号,比较整洁:第四步:
现在参考文献就弄好了,但是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怎么办?第五步:选中尾注→
第五步:把光标放在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
第六步: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

哈哈,六步搞定!
注意
1、去除尾注上面的横线。

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1)在“视图”菜单里,把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
(2)菜单“引用”--“显示备注”,会在页面下方打开新的窗口;(3)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4)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

返回页面视图。

2、交叉引用 [i]:
(1)“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ii],选中需要的文献。

随手加上方括号吧,这样的操作最简单。

(2)此时方括号和交叉引用部分编号不在字的右上角,而在字的旁边。

选其它的尾注,用格式刷把“方括号和交叉引用的编号”刷成和其他尾注一样的格式--即文字的右上角[i](一定要用格式刷刷“其他的尾注”,不要用X2,否则会日后自动更新时交叉引用的编号会发胖)[iii]。

(2)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只是个链接而已)[i]。

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iii]
3、将文中和尾注的编号加上方括号:
这时候除了交叉引用的部分手动加了方括号外,其余的应用编号还裸着呢。

(1)用鼠标或者“Ctrl+Home”回到文档的起始位置;(2)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e”(若是脚注时为“^f ”),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然后点击“全部替换”(建议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号,否则会出现几层方括号;如果论文修改时,新增加了尾注。

请一个个的查找,找到后替换,不要用“全部替换”)。

[iv]
[i] 此时较麻烦啊。

[ii] “尾注编号”,不是“尾注编号(带格式)”,否则日后你用
F9键刷新时,交叉引用的编号的胖瘦会与众不同。

[iii] 很重要哦!
[iv] 大功告成,其他的就小儿科了,自己调正吧。

Alan 2011-3-27
第二篇:CDR编号自动排版
Coreldraw编号自动排版
通常情况下大批量打印的标签和优惠卡总体版面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要更改的只是编号、No.名称等局部一两行内容,那么请问用Coreldraw怎么实现自动排号?怎么调用数据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最新的CDR版本已经有这些功能了,CDR X4和CDR 12都可以做到自动编号自动调用数据域。

以下我以Coreldraw X4排出很多人的《会员卡》作实例说明自动插入顺序号的具体操作步骤:8 T!B% h' a% W% I9 s
1、首先打开Coreldraw X4,新建一个文件,因为我要的工作证最终成品尺寸是90×54,所以请把文件页面尺寸修改成90mm×54mm,然后把已经设计好的一张会员卡复制/粘贴进来,内容居中于页面,下图所示。

(如果是VIP卡,文件尺寸是85mm×54mm)中国照相馆论坛8 O1 N% r2 Q!d$ c;I$ B
2、选择菜单:文件>>合并打印>>创建/装入合并域...进入合并向导对话框,点击“下一步”,下图所示:
3、添加数字域:在数字域栏内随便起一个名字,例如:编号,然后点击“添加”钮,下面就添加了一行编号数字域,请设置编号的“数字格式”“起始值”和“终止值”,设置好之后点击“下一步”。

下图所示:
4、在这里可以看得到生成的“所有记录”,因为我刚才设置1~99,所以总共生成99个编号,即从:00001~00099,你可以删除一些不想要的编号,例如:00004,,,
5、点击“完成”,数据创建好了
6、现在只是创建好数据,怎样在文件里插入编号呢?照相馆|影楼论坛|证件相片制作|婚纱摄影|快相打印|学摄影|数码相机交流|PS照
片处理|PSD分层素材& F& V8 p: p6 K;_/ Z6 h 选择菜单:窗口>>工具栏>>合并打印,调出合并打印面板,点击“插入”,将编号拖移在合适的位置,点击“打印”,如下图所示:
7、以下是打印预览界面,大家会发现,现在总共有99个打印页码,也就是说要99张A4纸,晕了!没搞错吧?#
8、不用担心,这是一张A4纸,而会员卡尺寸是90mm×54mm,现在让我们在一张A4纸里排满10个,这样只需10张纸就能打印完。

9、以下是排好的版面,放大后可以看到上面的编号是顺序下来的。

OK!请放10张纸到打印机纸盒里,然后点“打印”。

第三篇:自动编号 (图、表)
[转] 硕士论文编写工具 2012-3-7 19:18 阅读(2)转载自任雷杰
下一篇:心理学23张诡异的...| 返回日志列表
•••••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
也许你已经硕士、博士毕业了,也许你正在参与科研报告编写,也许你正在撰写论文,是不是遇到很多word里面的图表,公式自动编号的问题呢?本文提到的论文写作几大自动编号功能,定能让你事半功倍(亲身体验(⊙o⊙)哦),因为专业所以专长。

如果你还在用office2003,那么你确实out了。

本文所述方法是基于office2007。

1、图的自动编号
也许有人觉得没有必要自动编号,但是想想如果一个报告里面有几十张图,几百张图的时候,改动一个图,所有的图的编号都要改变,工作量非常之大。

第一步,选中图片,右键,选插入题注,弹出如下对话框;
第二步,在该对话框中,选择新建标签,然后输入图1.或是图2.或是图3.等,或是图1-,图2-,图3-,具体如何看各个学校的规定和自己的爱好,我们学校建议采用图1.这种格式。

第三步,输入好后,就可以看到自动编号的样子了,一般图的自动编号选择在图片的下面,表的自动编号,选择在表的上面。

第四步,点击确定,对插入的图进行命名,排版(一般采用黑体,五号,居中),自动编号的图片前面有个黑点,这个黑点就是以后图
表索引位置。

2、表格的自动编号
表格的自动编号同图的自动编号,只是表格选择在上面。

这里如果你word里面没有相应标签,就要新建适合自己的标签,新建标签的方法前面图的自动编号中有。

3、公式的自动编号
第一步,安装mathtype6.0或是6.5以上的编辑器,设置公式自动编号的显示格式;
第二步,点击上面后,弹出如下公式格式设置对话框,按着对话框来设置就差不多了;
第三步,点击插入公式;
第四步,所有公式插入完了以后,全选,点击update,就可以自动更新公式的编号了。

后续中如果要添加新的公式,或是删除公式按着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公式的自动编号和更新。

第四篇:给图表和公式自动编号
对“图片、表格、公式和文献”进行自动编号、引用和列表的方法(07为例)
2013-01-26 唐国君原创
写论文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图表或是公式需要进行编号,并且在文章中总是会对这些图表或是公式进行引用,但图片多了(表格和公式以及需要引用的文献等等也一样),首先编起号来就非常麻烦,和容易忘记编到哪里,特别是一些长篇大作,隔了一段时间突然有灵感要往里面修改点什么的时候很是费劲,而且往往我们甚至连在哪里引用了它也不一定完全知道,那么要修改起来就非常麻烦,总不能每次都“ctrl+F”吧,另外就是正规论文里面我们往往还要对里面所涉及的图表或是公式进行列表,如果没有一个骨架似的东西这一切可想有多么困难。

其实word里面有很简单的方法为这些图片什么的进行编号,我这里的编号是说给这些号码带上一个层次结构分明的“骨架”,每一次引用了谁,修改了谁他都会给你自动排好,对应好。

比方说,你规定
了有一列队伍,这列队伍里已经排了ABCE,那显然A对应的序号就是1号,谁要A的就要1号,B是2,C是3,E是4,但现在我要在这个队列E的前面插入一个D,那前面3个的编号显然不变,后面的D 现在就是4,E就是5了,然后那些曾经引用了他们的,所得到的序号也就会自动相应的改变,当然,D、E的编号也是自动发生变化的。

word甚至可以做到,到你输入一个D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判断要不要帮你归入那个队列里,但其实刚开始不建议使用这个功能,因为当你有很多个列队的时候,你是不知道电脑会帮你把新输入的项目归到哪个列队里,相信很多人应该已经试过段落自动编号有时会带来的麻烦,当你有好多个列队的时候,在介绍图表和公式自动编号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怎么打开和关闭段落的自动编号功能:
1、打开和关闭段落的自动编号功能
(1)点击左上角“office按钮”(2)点击下面的“word选项”(3)点击“自动更正选项”,如下图


(4)找到“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一栏,然后如过需要启用该项功能就勾选“自动编号列表”,否则不要勾选,如下图。

那我下面就分别介绍怎样给公式、图片、表格和文献自动编号以及怎样真确引用他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2、给公式自动编号及引用
(1)插入公式后,将公式单独放在一个段落。

03的在公式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对象格式|版式”为嵌入型(Word默认);07的点击公式后,在编辑框的右下角找到一个小三角形(公式选项),点击它(如下图),然后选择“更改为内嵌”(但其实这是网友的说方法,我自己试过,不改也行,改了以后就变为下图所示的样式)。

图1改为内嵌以前
图2 改为内嵌以后
(2)光标放在公式之后,不要选中公式(注意是“不要”),03在“插入|引用”菜单选“题注”(07中是引用→插入题注,如图3),
由于没有选中项目,所以“位置”一项为灰色(图4),然后新建标签“2-”(图5)(因为我再前面已用1-来定义了一个“列队”),其实,在编号一项选中“包含章节号”(图6),它自动就会把每一章的公式分别进行排列,然后在前面用“-”接上章节号以示区别,但是因为我并没有给我的每一章节都定上章节号,所以就用这种方法加以区分每一章节的公式,也就是说我在这里(图6)不用选中“包含章节号”,最后在图7中我也没有选“在题注中不包含标签的选项”(选了以后显示的结果就不会出现标签,而仅仅只有你定好的编码),然后点击“确定”,就会出现图8所示效果(红色为插入的内容)。

图3 打开插入题注
图4 题注对话框
图5 新建标签
图6 对新建的标签定义编号格式
图7 确定后插入的内容如光标处所示
图8点击“确定”,Word就将标签文字和自动产生的序号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
(3)根据需要,可以给序号添加括号(图9)。

但是我们一般公式的编号都要求在右边行末,具体方法使用制表位。

(制表位是指水平标尺上的位置,它指定了文字缩进的距离或一栏文字开始的位置,使用户能够向左、向右或居中对齐文本行;或者将文本与小数字符或竖线字符对齐。

用户可以在制表符前自动插入特定字符,如句号或划线等。

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Word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0.74厘米。

制表位的类型包括: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小数点对齐和竖线对齐等,这些制表位的使用方法大致相同,这里仅根据论文中公式排版的要求和目录的制作为例说明制表位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Word的帮助文档。

)我这里即一个例子,要求如下(论文通常使用): 公式要求单独放在一个段落,公式居中;按章节进行编号,编号用小括号括起来放在右边行末。

做法如下:首先输入公式和编号,公式的版式选择“嵌入式”,
编号用小括号括起来。

然后把光标放在公式所在的段落里,点击页面左上角的制表位图标,切换到居中制表位,用鼠标在水平标尺上大约中间的位置点一下,这样就放置了一个居中制表位在点击的地方(图10),如果位置不合适还可以用鼠标拖动进行调节,如果不小心点多了,将制表符拖动移出标尺就可以删除多余的制表符。

图9
图10 放置一个居中制表位
接着把左上角的制表位图标切换到右对齐制表位,用放置居中制表位相同的方法放置一个右对齐制表位在行末(图11)。

图11 放置一个右对齐制表位
设置好制表位后,把光标放在公式的前面,按一下Tab键,这样就在公式的前面插入了一个制表符,此时公式以居中制表位为中心居中对齐,再把光标移到公式和左括号之间,再按Tab键插入一个制表符,编号就跑到行末了(图12)。

(当然当你学会了使用制表位后可以做出的效果就远远不是我在这里介绍的一点点了)
图12 编号后的效果图
用制表位的方法来处理公式的排版,很简单也很方便,不用去敲很多空格去把公式挪到中间,编号推到行末。

还有一个好处,若公式或编号的长度发生变化时,Word会自动调节以使公式始终在页面的中间,编号始终在行末,不会因为公式或编号变长而换行。

若手工设置制表位,无法保证每次居中制表位和右对齐制表位的位置都一样。

更简单的作法是把公式段落的设置保存为样式,所有的公式段落应用此样式,即简单又方便,而且可以保持所有的公式段落制表位的一致。

把公式段落的设置保存为样式的方法:公式的格式设置好后(即已通过题注插入编号,并且已通过制表位设置公式居中、编号在右边行末),选中该公式及其编号,点击“格式|样式和格式”,这时在word右方出现“样式和格式”栏,点击该栏上部的“新样式”,即弹出“新建样式”框,将框里的“名称”改为你熟悉的名称,例如改为“my”,然后确定,则“my”就出现在word右边的格式设置栏里。

新公式段落应用此样式的方法:题注给新公式编号后,选中公式和编号,在word右边“样式和格式”栏里选中“my”,此时新公式已经应用了制表位的设置,把光标放在公式的前面,按一下Tab键,此时公式以居中制表位为中心居中对齐,再把光标移到公式和左括号之间,再按Tab键插入一个制表符,编号就跑到行末了。

注:(a)插入题注过程中“新建标签”时,Word会自动在标签文字和序号之间加一个空格,看起来不那么舒服,可以在插入题注后将空格删除,这样在文档中引用该图的编号时,做成的书签就不会有空格了。

(b)书签名最好用图(表、公式)的说明文字,尽量做到见名知“图”。

(c)图(表、公式)的编号改变时,文档中的引用有时不会自动更新,可以鼠标右击引用文字,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更新域”。

关闭文档再打开Word会更新所有的域。

(4)对已编号的公式进行引用(这一点确实费了我很多时间,我把错误的方法和正确的方法都演示一下,希望以后能节约点时间)(a)按上面的方法对公式编号以后,我接着就用插入“交叉引用”的方法来引用这些编号,交叉引用在引用(图13)和插入(图14)里面都有,然后出现图15的对话框,选择“2-”下面的题注,你会发现我们刚刚编的2-1是连公式一起算在题注里的,然后不管我选择“整项题注”还是“只有标签和编号”(图16),实际插入的都是公式和公式编号(图17)。

但我们只想要公式编号。

图13 在引用里点击“交叉引用”
图14 在插入里点击“交叉引用”
图15 按前面步骤得到的题注包含了整个公式
图16 引用内容选项
图17 插入的都是公式和公式编号
(b)问题的原因是:
在同一个段落,Word只支持一种样式。

我把公式和编号放在同一行。

在我插入题注时,这一行(包括公式)的样式就变成了题注。

在交叉引用时,Word根据“题注”样式选择要插入的文本。

如果选择“整项题注”,就插入编号所在段落的所有“题注”样式的文本。

如果选择“只有标签和编号”,就插入编号以及编号前所有“题注”样式的文本。

(c)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这样:
①在公式后tab到一个适合插入公式编号的位置后回车。

②在新行用“插入题注”插入公式编号。

这时公式编号行是“题注”样式,公式行是原来的样式。

③然后将光标移到公式行的行尾,按下Ctrl+Alt+Enter键插入一个样式分隔符。

这时公式编号行会连到公式行的末尾。

看上去就是在同一行。

这时公式编号行还是“题注”样式,公式行也还是原来的样式。

④在需要引用公式的地方用“插入”->“交叉引用”引用公式编号,可以选择“整项题注”引用公式编号行的所有内容。

我把上图17的2-2公式用正确的方法引用一下:
.图18 把公式Tab到合适的位置回车
图19 按前面说的方法插入编号和括号
图20 将光标移到公式行的行尾,按下Ctrl+Alt+Enter键插入一个样式分隔符
图21 再次交叉引用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带公式的编号了
图22 完成引用,这时如果要在中间插入公式之类的也就会自动更新了
(有时候需要全选后按F9来更新域)
(d)好了,这样就可以了。

Ctrl+Alt+Enter键对应的命令是“InsertStyleSeparator”。

可以通过自定义菜单将命令按钮放到工具栏上(07的是图23,03的是图24),然后在左上角(图25)就会出现这个快捷方式。

图23 将命令按钮放到工具栏上(2007)
图24 将命令按钮放到工具栏上(2003)
图25 将命令按钮放到工具栏上(2007)
我的做法是把回车后的操作用录制宏记录下来,并指定到快捷键上,例如Alt+E。

这样只要按一下快捷键就可以插入自动编号并可以正确引用的公式了。

我在Word2003也试过相同操作。

在插入和删除一个公式编号后,需要更新所有域,其它公式编号才会随之改变。

更新所有域的方法是全选(Ctrl+A)后按F9键。

3、给图片自动编号及引用
(方法基本一样,只是不存在需要做样式分隔符这一步那么麻烦,最近忙比赛,建议按我上面的方法先摸索一下,或许你会有更好的发现,我有时间再来补充)
第五篇: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各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都要求学术论文按《中图法》标注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

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类目名称如下:中图分类法查询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TN 工业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就是用于标示文献正文内容类型的代码。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或资料均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论文作者在撰写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投稿时,都应根据“规范”所设的5 种内容分类文献标识码,确定自己论文的分类项,并在中图分类号项后标注文献标识码。

种文献标识码所指代的文献内容的基本类型如下: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 ——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 ——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文章编号
一、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送以
及著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

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识。

二、文章编号由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的篇首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

其结构为-XXXX(YYYY)NN -PPPP-
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 9999),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三、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 补齐,如第1 期为“01”。

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

四、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139页为“0139”。

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

转页不计。

五、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

如:
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Article ID:”。

中图分类法----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4 教育
G40 教育学
G40-058 教育管理学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语G42 教学理论G43 电化教育 G433
程序教学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44 教育心理学 G444
学生心理学 G45 教师与学生 G459教育行政 G46 教育行政 G47
学校管理
G48 学校建筑和设备的管理 G5世界各国教育事业
G51 世界教育事业
G52 中国教育事业
G6各级教育
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G62 初等教育
G63 中等教育
G64 高等教育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G65 师范教育
G7 各类教育
G71 职业技术教育
G72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G77 社会教育 G78 家庭教育 G79 自学G4 教育
G40 教育学
G40-01 教育理论
G40-011 教育职能
G40-011.8 教育立法与教育政策
G40-012 全面发展教育
G40-012.9 德育
G40-013 智育
G40-013.9 体育
G40-014 美育
G40-015 劳动教育
G40-02 教育哲学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G40-03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G40-03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