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
效策略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日益深化,小学德育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这二者有效地实施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若能将核心素养与德育有效结合,就能让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本文从分析核心素养与德育关系的基础认知上,对其在小学教育课程中的构建策略进行一些尝试性探索,旨在突出核心素养下实施德育的重要性,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对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改环境下的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其不仅契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一致,是近年来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
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之中明确指出,德育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其工作总体目标、分层次目标均需要很好地体现出核心素养。
在这种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自然也需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实践期间从之前单纯关注学生成绩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智力发展的同时接受德育,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就业打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与德育关系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立足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要求中国学生应当拥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素质与个人能力。
对此,德育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德育包括政治、思想等协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与信仰,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核心素养是实现德育的重要路径与方法,德育则是核心素养理念的真切落实,二
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陶行知文集》中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
是教学生学”,而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贪玩是他们的天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遵循小学
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小学
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有层次性地落实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二者彼此成就、
互相促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在新兴媒体中宣传德育
在现今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做出了创新改变。
对此,教育领域也
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抓住学生的注
意力,改变传统德育课堂的枯燥无味,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
正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
定能事半功倍”,因而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彰显
核心素养所具备的作用。
因此,随着如今众多自媒体、“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
的迅速崛起,各大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化培育理念,充分利
用新媒体或互联网平台的海量教育资源,使小学生的德育与现代化科技紧密结合,拓宽德育的传播途径与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德育发挥出其真正的影响力
与价值。
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微电影等方式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或是收集学校学生的鲜活例子,如某位同学每天在
学习之余还坚持锻炼身体,抑或是某位小朋友乐于助人等,利用校园广播播报他
们的鲜明事迹,形成榜样教育。
又或是利用每天的新闻播报,将体育赛事穿插其中,让学生体会到他们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
想行为。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
在基础扫盲实践的背景下,小学道德教育要发挥最大效力,帮助学生发展,
就必须建立一个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和道德教育管理人员组成的高质量道德教育
小组原因是道德教育教学人员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执行机构,其专业精神和整体素
质直接决定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小学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道德教育小组,以满足基于基本识字的道德教育的需要。
在实践中,学校要引入专业综合人才,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和目标丰富德育队伍。
同时,在选聘班主任、教师时,
学校可以招聘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德育队伍,实现德育队伍的青年发展。
(三)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推进的时候,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
可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注重家校共育,以此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这样
才能真正优化小学德育教育。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之
中有明确地提到,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所以要想提升德育效果,还需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积
极引导广大家庭以及家长也参与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同时缓解其压力,为今
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强化与学生的合
作和互动,同时意识到家校共育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提
供良好保障。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也能够起到人文之友的效果,而学生则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中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发展,从而真正优
化小学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共同发展。
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按照小学生发展特
征以及年龄特征来进行合理地规划,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
的沟通,在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
德育实效,还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有效提升德育实施效果而言十分重要。
(四)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德育评价体系
对教师进行德育理念培训。
教师作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亦是德育创新的践行者,其是否具备科学德育理念决定了整个德育工作的成败。
因此,学生德育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不断进行教师德育理
念培训。
培训方式不能一刀切,学校应根据教师所教授学科、年级、素质、能力
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同时,学校应定期举办培训会和组织德育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
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德育创新成为一种日常性的
教育工作。
建立良好的德育实践活动评价标准。
学校应针对德育实践活动,制定
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内容不仅要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是否符合核心素养要求,还要包括活动反思与总结、活动效
果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评价方式可采用过程打分的形式,以提升教师组织德育活
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推进德育各项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各大学校与教
师需要将德育科学合理地渗透到小学教育中,提升小学的教育质量水平,促使学
生展开深度学习,让学生在主观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品格,不断提升个
人人文素养、思想道德、行为意识等,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育出品学兼
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喜顺.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研究,2021,
3(12):43-44.
[2]张传燧,张志.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中小学德育“四生模式”理论[J].教
育科学研究,2022(04):6.
[3]付红军.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251-253.
[4]王薇.德育场视域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