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与聚合酶链(PCR)法在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荧光与聚合酶链(PCR)法在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比
较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免疫荧光与聚合酶链(PCR)法在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09年至2012年就诊的淋球菌感染的尿道炎患者126名,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免疫荧光定量与PCR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涂片染色法,进行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126名患者中,免疫荧光PCR法62例的阳性检出率为85.5%;涂片法64阳性检出率为54.7%,免疫荧光PCR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涂片法。
结论:免疫荧光PCR法优于图片染色法,并具有敏感性强,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1],在临床诊断上有显著效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免疫荧光聚合酶链(PCR)淋球菌尿道炎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32-01
淋病(g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感染子宫颈内膜、尿道、也可侵犯直肠、咽部和眼结膜。
女性可发生子宫内膜炎、前庭大腺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男性可发生附睾炎和前列腺炎;并造成不孕或不育。
并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肝炎等[2]。
本研究用免疫荧光与聚合酶链(PCR)法在淋球菌感染的临床检出率上效果显著,有利于淋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自2009年至2012年就诊的淋球菌感染的尿道炎患者126名,其中男性69名,年龄在19-60岁,平均(39.5±20.5)岁;女性57名,年龄20-58岁,平均(39±19)岁。
患者均为首诊病例,检查前3周内未用过抗生素。
1.2 方法
一般诊断:淋病患者绝大多数在1周内有不洁性交史。
极少数患者通过非性接触的途径而受染。
临床表现主要是尿道炎或宫颈炎。
前者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后者表现为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宫颈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一般说来,男性的症状远远较女性为突出。
除此之外,有性病的高危人群中对于咽喉、眼结膜、直肠等泌尿生殖道部位以外的急性炎症也应考虑到会有淋球菌所致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一般男性急性尿道炎尿道拭子涂片查到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就可以确诊;对于女性,尿道或宫颈拭子涂片有很多白细胞,且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以初步诊断,并且给予治疗,但确诊需有培养阳性的结果。
无论男性或女性,如果仅仅查到白细胞外革兰阴性双球菌,是不能诊为淋病的,一定要作培养。
幼儿淋菌性阴道炎一定要培养阳性才能确诊。
检验方法:观察组采用免疫荧光PCR法,严格按照试剂盘说明书操作,将棉拭子用10ml生理盐水充分洗涤,直接吸取前列腺液100ul,加入100ul酸性提取液,充分混匀,离心15000r/min5分钟后,丢弃上清液,再加入核酸提取液50ul 震荡混匀后置于100℃中裂解15分钟,离心15000r/min5分钟后,取上清液DNA 作为反应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反应结束后由电脑自动分析计算出定量结果,每次结果均作阳性与阴性比较[3]。
对照组直接将标本涂在玻璃片上进行革兰
染色、镜检,结果也作阳性与阴性对照。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阳性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淋球菌侵入细胞的第一步是借助其外膜上的菌毛和蛋白Ⅱ粘附到阴茎或阴道
的粘膜上皮细胞上,然后直接侵入上皮细胞或刺激上皮细胞吞噬而进入的。
淋球
菌进入上皮细胞后就开始增殖,并使上皮细胞溶解,进而进入粘膜下间隙,从而
突破粘膜屏障,引起粘膜上皮的皮下感染。
如果淋球菌从粘膜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可在各个组织中引起淋球菌感染。
我国淋病患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所以有效并
能快捷的诊断出淋病是临床上研究淋病诊断的必然方向,本研究数据表明免疫荧
光定量与PCR检测淋病的效果大大优于常规的涂片染色法,具有敏感性强,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
综上所述:免疫荧光与聚合酶链(PCR)法在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
用价值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媛彭学宏李粉莲实施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淋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
肤性病学杂志 2008,7(1):012-015
[2] 郑占才王家璧 PCR法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J] 中日友好医学学报1997,11(2):135-139
[3] 王振勇洪为松杨胜聚合酶链反应与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西
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04(5)02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