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风机启动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风机启动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李建
【摘要】To study the smoke control mode for the fire in long-large internal tunnel of subway, taking a domestic long-large subway internal tunnel under construction as example, the adverse fire source location was selected, and seven different fan startup schemes were investigated.The ceil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moke temperature, CO concentration and visibility at the evacuation personnel height in the tunnel under different fan startup schemes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moke exhaust effect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air supply fans around the fire source were started with enough quantity, starting more air supply fans far away from the fire source would not improve the smoke exhaust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Starting the fans on both ends of the interval where the fire source existed had much better effect than starting other fans even though the same number of fans were started.%为了研究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烟控模式,以国内某一在建地铁长大区间隧道为研究案例,选取不利起火位置,设置了7种风机启动方案,研究不同风机启动方案下,隧道内顶棚温度,疏散平台人员高度烟气温度、CO浓度、可见度的变化,获得不同风机启动方案情况下排烟效果.研究表明:当开启了火源附近足够数量的送风风机后,额外增加距离火源较远的送风风机并不会显著改善排烟效率;即使开启风机台数一致,开启火源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效果明显好于开启其他风机.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7(013)009
【总页数】5页(P139-143)
【关键词】地铁;长大区间;火灾;风机启动模式
【作者】李建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3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截止2016年底,我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达到30个,运营里程达3 727 km。
预计2020年底,全国
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5个,运营里程将突破6 000 km。
伴随着我国
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不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从中心城区向城郊扩展,由于城郊人口密度低,站间距较大,因而地铁长大区间隧道日益涌现。
长大区间隧道基本处于地下空间,环境封闭,而运行的列车内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其排烟模式的有效性关乎大量人员的生命安全[1]。
研究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主要有全尺寸实验、模型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史聪灵等[2]采用全尺寸火灾实验的方式,研究区间隧道火灾烟气纵向蔓延速度、
烟气竖直温度分布和水平温度变化,分析了烟气火焰倾斜角,顶棚烟气温升的纵向指数变化特征;徐琳[3]根据密度修正弗诺德准则Fr设计热态火灾实验,搭建
1/14几何缩尺、1/8温差缩尺、0.145速度缩尺的复合排烟实验台,针对20 MW 火灾强度,并考虑上游无风、临界风速送风、4种烟道排风量、2种行车空间高度变化等情况,总共完成16组对比实验工况,获得了1#、3#风口间隧道内热烟气
扩散规律,并进一步完成CFD模拟的实验验证;Ingason等[4-5]采用缩尺寸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纵向通风请下隧道内烟流控制临界风速和烟气逆流长度。
Weng等[6]则采用量纲分析法,研究了纵向通风情况下隧道内烟流控制临界风速
和烟气逆流长度;张之启[7]针对地铁的长大过江区间隧道,从通风系统形式、气
流组织等方面详细研究了长大区间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方案,对于同时存在多列车同向运行的长大区间隧道,当区间隧道采用大洞方案时,设置顶部风道、风口来组织隧道内的通风排烟,当区间隧道采用小洞方案时,在区间隧道上设置中间风井,利用中间风井进行通风排烟;袁中原[8]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三维数
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顶部开孔地铁区间隧道的火灾烟气特性和烟气控制方法。
图3 长大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和防火门尺寸(mm)Fig.3 Dimension of connecting bypass and firep roof door of the studied long-large interval tunnel
吴萍[9]采用数值模拟,以带独立排烟道的长大单洞双向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点点式排烟和双点点式排烟2种模式下的烟气流动特性,并分别研究了
随着火源热释放率、火源竖向位置、排烟风口横向尺寸、排烟风口纵向尺寸、火源与风口间距和排烟风量等因素的影响烟气流动特性的变化规律;朱祝龙等[10]针对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
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Zhou等[11]研究了运行中列车着火后烟气运动模式;苏晶[12]使
用地铁环控计算软件SES对最终隧道通风方案进行火灾工况下的模拟分析研究。
长大区间隧道火灾,由于需要中间风井通风排烟系统、车站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及车
站端头的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协作排烟,相比普通区间隧道火灾排烟模式更加复杂,风机组合模式更多,排烟效果也更加不确定。
本文将采用数值模拟方式,以国内某一在建地铁长大区间为工程依托,选择不利起火点(列车发生火灾,无法行驶
到车站,停在两中间风井之间),研究不同送排烟模式下的排烟效果,以期获得最
佳排烟模式,为地铁工程设计和运营提供参考。
1 模拟地铁长大区间介绍
本文所研究长大区间为国内某一在建地铁长大区间隧道,隧道全长5 687 m,区
间内设置了10个联络通道和2个中间风井,联络通道和中间风井位置如图1所示。
隧道内径为5.4 m,隧道壁厚0.61 m。
本线车辆采用6A编组,列车长约为140 m,宽约3 m,高约3.8 m(不含车顶空调和受电弓)。
隧道尺寸和车辆尺寸如图2
所示。
图1 地铁长大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和中间风井位置示意Fig.1 Connecting bypass and air shaft locations of the studied railway long-large internal tunnel
图2 长大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和列车尺寸(mm)Fig.2 Cross-section dimension and train size of the studied long-large interval tunnel
2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的联络通道的截面尺寸为3 m(宽)×2.5 m(高)。
联络通道两端均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防火门高2 m,宽1.2 m。
联络通道和防火门尺寸如图3。
2 模拟工况及测点测面设置
火源功率设置为国内地铁设计中普遍采用的7.5 MW,其火灾曲线升温曲线可按约10 min达到峰值考虑。
利用FDS计算方法模拟火灾的燃烧问题,网格尺寸必须小于一定的尺寸才能使得
计算结果可信。
参考FDS给出的火灾模拟最大长度尺寸为火灾特征直径
0.1D*[13]。
D*=
(1)
式中:D*为火源特征直径,m;Q为火源热释放速率,kW;ρ∞为环境空气密度,kg/m3;cp为环境空气比热,kJ/(kg·K);T∞为环境空气温度,K;g为重力加速度,m/s2。
根据式(1),网格尺寸最大不超过0.21 m,因此本文设置网格尺寸为0.2 m×0.2
m×0.2 m。
调用FDS中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功能,将模拟隧道划
分为32个计算区域,采用多核并行计算方式加快计算。
一般而言,隧道排烟模式有自然排烟、纵向排烟,横向排烟、半横向排烟和混和排烟等[14]。
由于工程造价低、设备费用少、施工方便、节省能源,目前国内地铁区间隧道普遍采用纵向排烟。
针对本文上一节给出的国内某在建地铁长大区间,选择不利起火点(列车发生火灾,无法行驶到车站,停在两中间风井之间),研究7种不同风机启动模式下的排烟效果,风机启动模式如表1和图4所示。
每台风机风量为60 m3/s,考虑火灾报警
时间和风机启动过程,本研究中设定风机1 min启动完成。
表1 模拟工况设置Table 1 Setup of different simulation scenarios工况编
号风机启动方式送风排烟风机启动台数/台1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
隧道1#和2#风井各1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42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车站1靠近1#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隧道1#和2#风井各1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车站2靠近2#风井1台排烟63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车站1靠近1#
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隧道1#和2#风井各1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54着火隧
道1#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隧道1#和2#风井各1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车
站2靠近2#风井1台排烟55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隧道1#风井1
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36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车站1靠近1#风井1台
送风,未着火隧道1#风1台送风2#风井2台排烟57着火隧道1#风井1台送风,车站1靠近1#风井1台送风,未着火隧道1#风1台送风2#风井1台排烟,车站2靠近2#风井1台排烟5
图4 7种不同风机启动模式示意Fig.4 Schematic diagram for seven different start modes
3 结果分析
采用大涡模拟软件FDS[15],根据前文给出的区间隧道尺寸、火源设置、工况设置等,模拟列车在隧道两中间风井之间起火并停车情况下(最不利情况之一)7种风机
不同启动方案时烟气蔓延情况。
图5是火源附近顶棚温度纵向分布。
从图中看到,不同风机启动方案下,火源附
近顶棚最高温度存在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风机启动方案5中,火源下风向最
高温度约为196℃,其次为风机启动方案7,火源下风向最高温度约为169℃,风机启动方案3和风机启动方案1下风向最高温度接近,约为140℃,启动方案4,6和2中火源下风向最高温度最低,低于120℃。
图5 火源附近顶棚温度纵向分布Fig.5 Ceil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fire source
图6 疏散平台人员高度温度纵向分布Fig.6 Gas temperature at person height on evacuation platform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图6则给出了疏散平台人员高度温度纵向分布。
与火源附近顶棚温度纵向分布类似,风机启动方案5中疏散平台人员高度温度最高,约为171℃,方案7次之,
约为129℃。
方案1,4,3,2,6依次越来越低。
图7中疏散平台人员高度CO浓度纵向分布也获得以上类似结果:方案5中CO
浓度最高(最高约为0.058 3%,火源与风井#2之间大部分区域约为0.04%);方案
7疏散平台人员高度CO浓度次之,最高约为0.041%,平均约为0.035%;方案
6疏散平台人员高度CO浓度最低,最高约为0.028 5%。
图7 疏散平台人员高度CO浓度纵向分布Fig.7 CO concentration at person height on evacuation platform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与疏散平台人员高度温度和CO浓度不同,不同方案情况下,疏散平台人员高度可见度差别不大(见图8)。
这是因为机械送风和排烟作用下,火源下风向一段距离之后,隧道内烟气将不再分层,而是以烟气柱的形式向下风向蔓延,因而人员高度处可见度很低,不具备人员疏散的条件。
图8 疏散平台人员高度可见度纵向分布Fig.8 Visibility at person height on evacuation platform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认为风机启动方案6排烟效果最好,风机启动方案7较差,
方案5最差。
从图4中看到,方案5仅开启2台送风风机和1台排烟风机,相对
于其他方案,风机启动台数较少,因而排烟效果最差不难理解。
方案7和方案6开启送风风机一致,排烟风机台数相同但是位置不一致,排烟效
果却差别很大。
方案6开启的2台排烟风机距离火源较近,能够及时排除大量烟气,而方案7中,开启的其中1台排烟风机距离火源较远,能够起到的作用相对
于火源附件的排烟风机差别较大,即使风量一致。
比较方案2和方案4,无论是顶棚最高温度,还是疏散平台人员高度最高温度和CO浓度,方案2和方案4差别不大,而根据图4,方案2与方案4的区别在于方案2多开启1台车站1区间风机送风;同样地,比较方案1和方案3,排烟效果
差别不大,而方案1与方案3的区别在于方案3多开启1台车站1区间风机送风。
根据以上,本文认为当开启了火源附近足够数量的送风风机后,额外增加送风风量并不会显著改善排烟效率。
4 结论
1)无论是比较方案2和方案4还是比较方案1和方案3,虽然方案2和方案3分别多开启一台车站端的区间隧道风机送风,但是排烟效果与方案4和方案1区别不大。
本文认为当开启了火源附近足够数量的送风风机后,额外增加距离火源较远的送风风机并不会显著改善排烟效率。
2)即使开启风机台数一致,开启火源所在区段两端的风机效果明显好于开启其他风机。
3)由于机械送风和排烟,火源下风向烟气基本不分层,呈现烟气柱的分布方式,且不同风机启动方案情况下,人员高度处可见度差距不大,都非常低,无法满足人员疏散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史聪灵,钟茂华,汪良旗,等. 地铁车站及隧道全尺寸火灾实验研究(3)——车站隧道火灾[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3):26-33.
SHI Congling, ZHONG Maohua, WANG Liangqi,et al. Investigation of full-scale burning experiments in metro stationand tunnel (3)-station tunnel fires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9(3):26-33.
[2] 史聪灵,钟茂华,汪良旗,等. 地铁车站及隧道全尺寸火灾实验研究(2)——区间隧道火灾[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8):28-34.
SHI Congling, ZHONG Maohua, WANG Liangqi,et al. Investigation of full-scale burning experiments in metro stationand tunnel (2)-interval tunnel fires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8(8):28-34.
[3] 徐琳. 长大公路隧道火灾热烟气控制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 Ingason H, Li Y Z. Model scale tunnel fire tests with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J]. Fire Safety Journal, 2010, 45(6): 371-384.
[5] Ingason H, Li Y Z, Lönnermark A. Tunnel fire ventilation[M]. Tunnel Fire Dynamics.
Springer New York, 2015: 333-369.
[6] Weng M, Lu X, Liu F, et al. Study on the critical velocity in a sloping tunnel fire under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6, 94: 422-434.
[7] 张之启.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通风系统方案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2(4):104-107,117. ZHANG Zhiqi. Research on ventilation system scheme for river-crossing tunnel ofnanjing subway [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12(4):104-107,117.
[8] 袁中原. 顶部开孔的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扩散特性及控制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9] 吴萍. 地铁长区间隧道点式排烟的烟气特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10] 朱祝龙,田峰,陈洋,等.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案[J]. 都市快轨交通,2017(1):94-97,105.
ZHU Zhulong, TIAN Feng, CHEN Yang, et al. Ventilation andsmoke extraction in long subsea subway tunnel [J].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2017(1):94-97,105.
[11] Zhou D, Tian H, Zheng J, et al. Smoke movement in a tunnel of a running metro train on fir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5, 22(1): 208-213.
[12] 苏晶. 基于SES模拟的某地铁跨海隧道防排烟方案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16,(4):91-94,100.
SU Jing. Research on the subway cross-ocean tunnel smoke control mode based onses simulation software [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2016,(4):91-94,100. [13] Kevin, McGrattan, Randall, McDermott, Simo, et al. 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5) user’s guide[M]. W 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7.
[14] 卢艳艳. 区间隧道火灾半横向排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15] 李建,史聪灵,陈长坤,等. 地下岛式地铁站台火灾时全封闭屏蔽门开启模式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114-119.
LI Jian, SHI Congling, CHEN Changkun, et al. Platform screen doors switch modes during fire in underground railway island-type platforms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12(11):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