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法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常识案例试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制定性B. 国家强制性C. 公正性D. 民主性答案:D解析: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制定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和公正性。
民主性虽然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但并非其基本特征。
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平等权B. 政治权利和自由C. 教育权利D. 劳动权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教育权利虽然重要,但并非基本权利和义务。
3.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盗窃罪?A. 未经他人同意,私自进入他人住宅,窃取少量财物B. 在公共场所,趁人不备,窃取少量财物C. 采取欺骗手段,使他人交出少量财物D. 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D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选项D中,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事纠纷?A. 房地产纠纷B. 劳动争议C. 刑事案件D. 交通事故答案:C解析: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
刑事案件属于刑事纠纷,不属于民事纠纷。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事实?A. 行为B. 事件C. 法律D. 情况答案:C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本身不属于法律事实,而是产生法律事实的依据。
二、判断题1. 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通过。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通过。
2.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答案:正确解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 民事诉讼中,原告必须在被告答辩期内提出诉讼请求。
()答案:错误解析:原告提出诉讼请求的时间不受答辩期的限制。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对证据有质证的权利。
()答案:正确解析:被告人对证据有质证的权利,这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受教育权C. 财产权D. 死刑答案:D2. 在我国,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不归还D. 以上都是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权利?A. 物权B. 债权C. 知识产权D. 行政权答案:D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杀人C. 意外伤害D. 无意识行为答案:B5. 在我国,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B.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C.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5.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章程。
2. 什么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有哪些特点?答: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其特点包括:(1)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平等的民事主体;(2)民事诉讼以解决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3)民事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4)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法律常识笔记(法律与政治中共党史定稿)
常识判断之法律常识部分法律常识概述法律常识(公法为主、私法为辅)1.法理学:概念、特征、作用、渊源、实施等。
2.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国家政治制度(国体、一个根本三个基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所有权结构、分配制度、财产制度等)、国家机构职权、四次宪法修正案等。
提示:直问直答,基本考点以相关法学概念的记忆为主。
3.刑法(必考):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构成要件、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刑罚、相关罪名等。
考试重点(多以案例 4.行政法(必考):行政法概念、原理、行政行为分类、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公务员法等。
形式出现,注重对法 5.民法(私法):涵义、基本原则、民事主体、两宣制度、民事能力、诉讼时限、物权、债发生原因、民事责任等。
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6.其他部门法(私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等传统法,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法修正案八、新居民身份证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保法、拘留所条例等新法。
第一章法理学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制定主体:国家 1.规范性2.意志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2.国家意志性法的概念 3.调整机制: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法的特征 3.国家强制性★(法的特征中最主要特征)4.根本属性:阶级性 4.普遍性★(或普适性)5.实施保证:国家强制力 5.程序性(制定程序与表决程序)★二、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规范作用★)和社会关系(社会作用)所发生的影响。
1.指引作用(指引自己)2.评价作用(评价他人)规范作用 3.强制作用(强制一小撮)社会作用4.预测作用(预测你我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作用5.教育作用(教育一大片)三、法的渊源★1.概念:法的渊源及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2.分类:根据是否具有国家制定的法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当代中国正式法的渊源主要有:一个宪法、两个法律(基本法【全国人大制定】、非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两个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的各个组成部门】、地方政府规章【省级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四个法规★(地方性法规【省级及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自治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旗人大(不包括人民政府与人大常委会)】、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市或省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注:较大市的人民政府——省会、国批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四、正式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部分的法律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广泛的法律领域,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对行测常识判断中常见的法律知识考点进行一个汇总。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行测中,宪法的考点主要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方面。
1、国家的基本制度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3、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二、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民事主体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条件。
常识判断练习题(六)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常识判断练习题(六)附参考答案及解析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
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达不正确的是(D )。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B.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C.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2.小李是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因工作需要派到某国有企业担任一定职务,在该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为一年,工作期间,其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这种公务员交流的形式称为( )A.调任B.转任C.轮岗D.挂职锻炼3.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4.某市政府所属A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被撤销,其职能由市政府所属B 行政机关继续行使。
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不服,准备提起行政复议。
此时他应以( )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A.A机关B.B机关C市政府 D.省政府5.下列规范性文件中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县级政府的决定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6.孙某委托吴某为代理人购买一批货物,吴某的下列行为中,违反法律规定的是()。
A.吴某生重病,停止了购买货物事宜,并通知了孙某B.及时将购买货物过程中的情况报告给孙某C.经孙某同意,另行委托林某,办理购买货物事宜D.与陆某恶意串通,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购人一批货物7.我国刑法对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 )。
A.14周岁B.16周岁C.l8周岁D.20周岁8.下列关于肖像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法律常识试题
法律常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哪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受教育的权利B. 遵守法律的义务C. 纳税的义务D. 服兵役的义务2.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下列哪个机构具有最高立法权?A. 国务院B. 最高人民法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大常委会3.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 自由订立B. 平等自愿C. 公平合理D. 强制履行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因疏忽大意造成公共设施损坏D. 违反交通规则5. 在民事诉讼中,下列哪项原则是正确的?A. 谁主张,谁举证B. 重证据,轻口供C. 法院应当主动调查事实D. 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格权C. 知识产权D. 社会权利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A.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 休息和休假的权利C.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D. 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3. 在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原则是正确的?A. 无罪推定原则B. 双重危险原则C. 证据排除原则D. 公平审判原则4. 下列哪些情形下,合同可以被撤销?A. 欺诈行为B. 胁迫行为C. 显失公平D. 合同目的实现后三、判断题1. 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错)2.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单方行为。
(对)3.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
(对)4. 合同一旦签订,即使条件未成熟,也必须履行。
(错)5.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途径。
(对)四、简答题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但同时,这些自由的行使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基本常识试题
法律基本常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哪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受教育的权利B. 遵守法律的义务C. 纳税的义务D. 服兵役的义务2.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下列哪个机构具有最高立法权?A. 国务院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 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C. 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D. 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均属无效4. 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知识产权只有在注册后才能受到法律保护B. 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是无限的C. 知识产权仅保护创新成果,不保护创意D.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仅限于国内5. 在我国,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主刑?A. 拘役B. 有期徒刑C. 无期徒刑D. 罚金6.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原则B. 民事诉讼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C.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D.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解决行政争议7.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下列哪个机构是最高司法行政机关?A. 国务院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司法部8. 关于侵权责任法,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责任承担B. 侵权责任法适用于保护民事权益C.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式D. 侵权责任法仅适用于保护财产权益,不涉及人身权益9. 下列关于劳动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B. 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C.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D. 劳动法不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10. 关于环境保护法,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本原则B.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污染者的治理责任C. 环境保护法仅适用于自然环境保护,不涉及人文环境保护D. 环境保护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合同无效?A. 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B.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C. 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未满18周岁D. 合同未按照法定程序订立12.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A. 姓名权B. 肖像权C. 财产权D. 隐私权13. 关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权利,而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御的行为B. 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C. 正当防卫不适用于财产性犯罪D. 正当防卫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刑事责任14. 在我国,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A. 未经许可,复制他人作品B.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C. 未经许可,公开他人专利技术D.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15.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无效?A.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B. 劳动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C. 劳动合同未明确规定劳动报酬D. 劳动合同未经劳动者签字确认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高中
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权利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受教育权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 财产私有权2. 未成年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如何处理?A. 从重处罚B. 从轻或减轻处罚C. 不予处罚D. 视情节而定3. 我国《民法典》规定,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A.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B. 显失公平的合同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D. 以上都是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多少小时?A. 6小时B. 8小时C. 10小时D. 12小时5.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什么行为?A. 重婚B. 近亲结婚C. 强迫婚姻D. 早婚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7.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从重处罚。
()8. 根据《民法典》,任何民事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9. 劳动者有权拒绝加班。
()10.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义务。
12. 什么是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其条件是什么?13.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请简述其分类。
14. 简述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张某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但公司未支付加班费。
张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请分析张某的请求是否合理?16. 李某与王某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但后来王某发现该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王某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李某赔偿损失。
请分析王某的请求是否合理?五、论述题(10分)17. 论述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B5. C二、判断题6. √7. ×8. √9. ×10. √三、简答题1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监督权与获得赔偿权。
(3)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劳动者休息的权利;(4)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受教育的权利。
6. 特定人的权利(1)保障妇女的权利;(2)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老人;(4)保护未成年人;(5)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依照法律纳税。
6. 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2010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法律常识核心考点——选举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1、选举制度选举形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1. 乡级、县级人大代表由选区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 地市级、省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大间接选举;3. 全国人大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特别行政区中国公民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
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一、法律概述法律是指由国家或者其他法定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主要功能包括规范行为、维护秩序、解决纠纷和保护权益等方面。
法律常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基本法律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法律常识的主要知识点。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多个领域。
每个领域的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对象和规则内容。
三、宪法与公民权益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益是宪法保护的核心内容,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方面。
公民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规定适用于何种情形、何种主体以及适用的具体程序。
在具体问题上,要根据法律规定的事实和条件来判断适用的法律,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公正执行。
五、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互相表达意思达成的协议,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合同法主要包括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内容。
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遵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六、知识产权与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是指对人们智力劳动成果的法律保护。
著作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的取得、保护和行使等方面的规定,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并鼓励创新。
七、刑法与刑事责任刑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它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因犯罪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包括刑罚、处罚等。
公民应当遵守刑法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八、行政法与行政诉讼行政法是国家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的法律。
行政诉讼指的是公民和法人对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为。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限、程序和责任等方面的规则,保护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行测常识备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知识点速记
行测常识备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知识点速记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一般来说考的几率非常大,但是许多考生还是容易丢分,这可能是平时知识点积累的太少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常识备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知识点速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常识备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知识点速记一、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法律给予同等的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既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取得赔偿权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人身自由人身自由。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总结公民知识点
总结公民知识点公民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出生或通过入籍程序获得该国国籍的人。
作为国家的一员,公民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我们需要对公民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1. 言论自由: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社会讨论和批评。
这项权利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保障了公民的言论权和新闻自由。
2. 宗教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可以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参与宗教活动,或选择不信仰宗教。
国家不得干涉公民对宗教的信仰和教义。
3. 个人财产权:公民有拥有和保护个人财产的权利,包括土地、房屋、财产和知识产权等。
国家法律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禁止侵犯和剥夺个人财产。
4. 平等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不受种族、性别、宗教、年龄、残疾等因素的歧视。
平等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公平待遇和机会平等。
5. 隐私权:公民有隐私权的保护,国家和社会不得侵犯个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居住和个人生活等。
6. 教育权利:公民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国家应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知识水平。
7. 民主参与:公民有通过选举、游行示威、签名请愿等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民主参与是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途径。
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1. 遵守法律:公民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和犯罪行为。
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2. 维护社会秩序:公民应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不得参与暴力、破坏和混乱等活动,保持社会和谐。
3. 支持国家建设:公民有义务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工作、学习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4. 自我保护和安全:公民有责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理智行为和自我保护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5. 社会参与和公共事务: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进步、民主监督和社会改革作出建设性贡献。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
基本法律知识和常识法律是一套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原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作为公民,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正确应对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律世界。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强制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规范。
它的实施和监督由法律机关负责,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正合法、公开透明和竞争公平等。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其适用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劳动法等。
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民法规定了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婚姻、财产、继承等。
刑法则规范了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
行政法是调节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商法和劳动法则分别规定了商业活动和劳动关系。
三、法律的权威法律的制定和解释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最高法院解释法律。
法律作为国家的权威,其效力具有强制力,公民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都必须遵守法律。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主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情况进行。
当出现法律问题时,需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参考,比如判断一起交通事故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就需要参考《刑法》中的相关条文。
五、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刑法责任和民事责任。
刑法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而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
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法规定而对他人产生损害,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六、维护法律权益的途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可以向相关法律机关或机构提出诉讼,寻求法律保护。
七、普遍的法律常识除了上述基本法律知识外,还有一些普遍的法律常识也很重要。
例如,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成立需要双方的自愿和相互的意愿等等。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梳理一些常见的常识判断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1.政治-国家的性质与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地位-我国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组织原则2.经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特征-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核心要义3.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我国的法律权威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和法律的适用原则和法律责任4.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养-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我国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5.科技-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时代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科学伦理和科学诚信-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6.教育-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统一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办教育的管理-中小学教育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常识判断知识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备考。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并结合历年的试题进行练习,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此外,积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相关知识,了解时事动态和国内外重要事件,也有助于应对考试中的常识判断题。
总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是对考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掌握的考察,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从而提高考试的成功率。
公民法律常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民法律常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公民,拥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
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掌握一些常见法律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并提供一些有关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用建议。
法律体系:普通法和民法什么是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用来管理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一套法律规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多种多样,但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可以归为两类:普通法和民法。
什么是普通法?普通法主要源于英国的法律传统,它将法律的权威来源放在于法官以前类似案例的判决和共同法律原则上。
这意味着在普通法体系下,判决案例和法律原则被视为权威并且具有指导性。
在普通法中,法律会因为法官们对案例的判决以及其他法律解释的不同而逐渐演进。
什么是民法?民法主要源于罗马法和法兰西法系,它将法律的权威来源放在于法律规范本身。
在民法体系下,法官们更多地依赖于法典和法律规范来判断案件。
与普通法不同的是,民法更加注重法律规范本身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体系对公民的影响理解普通法和民法的区别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不同的法律体系会对解决法律问题的方式产生影响。
在普通法体系下,判决案例和法律原则会对法官的裁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之前的判决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而在民法体系下,法律规范的适用和解释更加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则。
法律环境:法律知识和能力为什么要了解法律?了解法律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石,它保护着我们的权益和自由。
只有了解法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法律问题。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知道何时应该寻求法律帮助,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监督权与获得赔偿权。
(3)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劳动者休息的权利;(4)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受教育的权利。
6. 特定人的权利(1)保障妇女的权利;(2)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老人;(4)保护未成年人;(5)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依照法律纳税。
6. 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1、选举制度选举形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1. 乡级、县级人大代表由选区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 地市级、省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大间接选举;3. 全国人大代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特别行政区中国公民和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大每届任期5年。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宪法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知识考点汇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常识判断部分的法律知识考点涵盖了诸多领域,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对常见的法律知识考点进行一个汇总。
首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行测常识判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需要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例如,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等。
而公民的基本义务则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其次,行政法也是常考的一个领域。
比如行政行为的分类,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实施程序;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限、实施程序;行政强制的种类、设定权限、实施程序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另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知识也不容忽视。
要清楚行政复议的范围、管辖、申请期限,以及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诉讼程序等。
民法在行测中同样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
民事主体方面,要明白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以及法人的分类和成立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可撤销情形是常考点。
还有物权、债权、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物权的种类、变动方式;债权发生的原因、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
刑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考点。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刑罚的种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常见的犯罪类型,如盗窃罪、抢劫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也需熟悉。
经济法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的重点条款经常被考查。
单招试题法律常识及答案
单招试题法律常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工作权C. 受教育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在我国,以下哪项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C. 纳税D. 强制兵役答案:D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哪一年起施行?A. 2020年B. 2021年C. 2022年D. 2023年答案:A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故意伤害D. 抢劫答案:C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A. 8小时B. 10小时C. 12小时D. 14小时答案:A6. 在我国,以下哪项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A. 知情权B. 选择权C. 安全权D. 经营权答案:D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负担C. 环境正义D. 经济优先答案:D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包括?A. 直系血亲B. 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C. 养父母与养子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在我国,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B.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D. 双方自愿订立的合同答案:D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不包括以下哪项?A. 文学作品B. 口述作品C. 工程设计图D. 新闻报道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C. 贪污受贿答案:A, B, C, D12. 在我国,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A. 诽谤B. 侮辱C. 侵犯隐私D. 侵犯肖像权答案:A, B, C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 商业贿赂B. 虚假宣传C. 商业诋毁D. 侵犯商业秘密答案:A, B, C, D14. 在我国,以下哪些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A. 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B.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C.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D. 劳动者个人原因答案:A, B, C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哪些属于专利权的客体?B. 实用新型C. 外观设计D. 商业秘密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某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真题及答案解析【范本模板】
2016年5月21日***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真题1(单选题)常识判断/法律,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劳动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属于人身自由权C公民不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会构成违宪D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解析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A《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A项说法正确。
根据《宪法》的规定,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B项说法正确。
《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D项说法正确。
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非法行为,违宪行为是最高的违法行为,对于一般公民能否成为违宪主体在理论界存在争议,C项说法不够准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常识判断/法律,关于我国土地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B用来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行政划拨用地的土地使用期限不确定C现阶段坚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D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解析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B《宪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故A项说法错误,农村的土地还可能属于国家所有。
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7条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
而划拨用地无使用年限,故B项说法正确。
我国现阶段的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持严守,故C项说法正确。
《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故D项说法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常识判断/法律,根据我国刑法,下列情形构成犯罪的是()。
A甲将一岁的女儿遗弃在公园长椅上,后女孩被冻死B乙收留了福利院走失的孤儿却未办收养手续,将其抚养成人C过路人丙看见公寓发生火灾而不报警,火灾中有三人死亡D丁因工作中发生矛盾而扬言要殴打同事,同事害怕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不慎坠楼身亡解析正确答案:A, 你的答案:A《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识判断法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专题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基础讲解
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法律给予权利同等的保护。
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平等,但不包括在立法上的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和取得赔
偿权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
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人身自由生命权。
人身自由,即公民的肉体不受非法侵犯,即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具体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权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劳动权。
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
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休息权。
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受教育权。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获得物质帮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文化权利和自由。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