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以培
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为主要目标,通过讲解爱心的重要性、如何传递爱心以及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活动,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参与学习。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具体传递爱心、如何处理关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心的传递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传递爱心,成为爱心传
递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
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形成良好的
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爱心的重要性,如何传递爱心,成为爱心传递者。

2.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爱心,处理关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关爱他人的意
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观点,取长补短。

4.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爱心传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3.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递
爱心。

5.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方法和技巧。

6.实践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爱心传递的行为。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爱心的传递者
•爱心的重要性
•传递爱心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心的传递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爱心的重要性:爱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连接,是关爱他人的
动力和源泉。

爱心使人产生关爱、同情和友善,有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2.传递爱心的方法:
a.关爱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给予帮助和支持,尊重他人的感
受,包容他人的不足。

b.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倾听
他人的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

c.真诚待人:真诚对待他人,不欺骗、不背叛,诚实守信,建立
信任。

3.成为爱心传递者的意义:成为爱心传递者,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还能够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爱心传递的行为:
a.帮助他人:在生活中,面对他人的困难和问题,伸出援手,给
予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b.关爱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困境,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如帮助残疾人、孤儿等。

c.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免费的服务,
如环保活动、支教等。

5.处理关爱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关爱他人需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帮助,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6.爱心传递的实践: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合,通过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实践爱心传递的行为。

7.爱心传递的推广:通过宣传、分享、教育等途径,向更多的人传播爱心传递的理念,鼓励更多的人成为爱心传递者。

8.爱心传递的收获:在爱心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他人的感激和认可,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9.爱心传递的持续:爱心传递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和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地关爱他人,发挥影响力。

10.爱心传递的困难:在爱心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他人的误解、拒绝甚至伤害,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

11.爱心传递的策略:在面对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爱心传递的目标。

12.爱心传递的评价:爱心传递的评价不仅取决于他人的反馈和认可,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成长,以及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判断。

13.爱心传递的反思:在爱心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及时调整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爱心传递效果。

14.爱心传递的教育:爱心传递是一种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15.爱心传递的影响:爱心传递的行为和理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哪个不是传递爱心的方法?
a.关爱他人
b.尊重他人
c.忽视他人
d.真诚待人
2.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爱心传递?
a.帮助他人
b.关爱弱势群体
c.欺骗他人
d.志愿服务
3.以下哪个不是成为爱心传递者的意义?
a.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b.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
c.增加自己的压力和困扰
d.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在爱心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哪种情况?
a.他人的误解
b.他人的拒绝
c.他人的伤害
d.以上都是
5.以下哪种策略不利于克服爱心传递的困难?
a.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b.与他人共同努力
c.放弃爱心传递
d.坚持自己的信念
6.请简述爱心的重要性。

答案:爱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连接,是关爱他人的动力和源泉。

爱心
使人产生关爱、同情和友善,有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2.请列举三种传递爱心的方法。

答案: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真诚待人。

3.请解释成为爱心传递者的意义。

答案:成为爱心传递者,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还能够影响
和感染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请谈谈爱心传递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答案:爱心传递的困难可能包括他人的误解、拒绝甚至伤害。

应对策略包括寻
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

5.请谈谈爱心传递的评价标准。

答案:爱心传递的评价标准不仅取决于他人的反馈和认可,更重要的是看自己
的内心感受和成长,以及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判断。

三、案例分析题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案例:小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周围的人都匆匆而过,
小明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上前扶起老奶奶,并关切地询问她的情况。

老奶奶感激地看着小明,说谢谢他。

1.小明传递爱心的行为有哪些?
答案:小明传递爱心的行为包括关爱他人(上前扶起老奶奶)和尊重他人(关
切地询问老奶奶的情况)。

2.你认为小明的行为对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
答案:小明的行为可能激励周围的人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也愿意伸出援手,传递爱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回答因人而异,可参考以下示例:如果我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会像
小明一样上前帮助老奶奶,因为我相信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可以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1.请你为学校一次爱心传递活动,提出活动方案。

答案:(答案因人而异,可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2.假设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难,请你给出三种方式,帮助你的朋友。

答案:(答案因人而异,可包括倾听、提供支持、共同解决问题等。


3.请你谈谈在家庭中如何实践爱心传递。

答案:(答案因人而异,可包括关心家人、帮助家人、尊重家人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