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三三月调考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三三月调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内,有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
运输着“货物”。
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
其囊泡膜可以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B.内质网在囊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能形成溶酶体
D.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
可以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
【答案】
B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
→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
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
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其囊泡膜可以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
一部分,A正确;
B、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B错误;
C、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能形成溶酶体,C正确;
D、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可以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D正确。
2.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遗传物质是一
条单链RN
A.COVID﹣19的遗传物质RNA位于蛋白质壳外面的囊膜上
B.COVID﹣19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人体细胞的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病毒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细胞膜破裂而发生细胞凋亡
D.人体对COVID﹣19的免疫机理与体液中杀菌物质灭菌的机理相同
【答案】
B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
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
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
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解答】
A、COVID﹣19的遗传物质RNA位于蛋白质壳内部,A错误;
B、COVID﹣19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人体细胞的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
C、病毒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细胞膜破裂而发生细胞坏死,C错误;
D、人体对COVID﹣19的免疫机理属于特异性免疫,而体液中杀菌物质灭菌的机理属
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3. 如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
A.AaBbdd
B.AaBbX d Y
C.AaBbXY d
D.AaBbX d X d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有丝分裂的过程:
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核摸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简称:膜仁消失显
两体)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简称:形定
数清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简称:点裂数加
均分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摸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
【解答】
图中画出了四条染色体,由于其上标有基因,根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可以清
楚的判断出1和3号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推出2和4号应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即
X和Y染色体,所以此果蝇是雄性。
由于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所以2号
为X染色体,4号为Y染色体,因此,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XY d。
4. 某禾本科植物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
棕色。
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
如下两组实验,部分结果如下:
A.甲×丁和乙×丙
B.甲×乙和丙×丁
C.乙×丙和丙×丁
D.甲×丙和乙×丁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分析表格:
组合一中,纯种品种甲和丁杂交,子一代产生的四种配子及比例为BDe:Bde:bDe:bde=100:1:1:100,则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BbDdee,配子之比不是1:1:1:1,
说明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组合二中,纯种品种丙和丁杂交,子一代产生的四种配子BdE:Bde:bdE:bde=1:1:1:1,则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BbddEe,产生的四种配子之比是1:1:1:1,说明基因B/b或D/d 和基因E/e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解答】
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两种条件:一是有花粉有关的性状基因,二是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依据表格中亲本组合甲×丁产生的F1配子情况,丙×
丁产生的F1配子情况,可知B(b)和D(d)总在一起,说明B、b与D、d这两对基
因在一对染色体上,则E和e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甲×丙组合,F1为BBDdEe,其中
D/d与E/e均属于决定花粉粒特征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同理乙×丁组合,F1为bbDdEe也可以,D正确;
5. 如图甲与乙是测量神经元膜电位的装置,图丙和丁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
录电极Y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丙
B.图甲表示在膜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
录电极Z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丁,cd段为动作电位
C.若图乙测得结果如图丁,电流计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图丁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
生在cd段
D.若图乙将刺激点移到X处,电流计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仍如图丁的幅度和方向
【答案】
A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
神经
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
AB、图甲电极均插入膜内,电压计为0,刺激X,Y处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变正电位,局部电流传导到Y与Z中间,又变为0电位,传导到Z处时,Z处正电位Y处为负电位,最后恢复0电位,A正确,B错误,
CD、图乙两电极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测的是静息电位。
图丁刚开始为正电位,
所以测的是膜外电位,ab为钾离子外流,为静息电位,be为钠离子内流,cd为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将图乙中刺激点移到X处,膜电位变化幅度与图丁相同,只是指针偏转的顺序相反,C、D错误。
6. 下列有关群落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演替方向
C.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时间短
D.生态学家高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实验,最后结果是只有大草履虫存活,原因是大草履虫捕食了双小核草履虫
【答案】
A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
【解析】
1、群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
2、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①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②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解答】
A、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正确: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错误;
C、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用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时间短,C错误;
D、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在一起是竞争关系,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D错误。
二.非选择题
研究发现仙人掌和萝卜相比,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固定过程: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
而萝卜固定CO2过程如图三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仙人掌和萝卜共有的代谢途径是________。
(2)仙人掌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暗反应必需的
________,白天进行光合作。
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
(3)在上午11: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仙人掌和萝
卜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卡尔文循环(C3途径、暗反应)
ATP和[H],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基本不变、降低,仙人掌白天不从外界吸收CO2,环境中CO2不影响它的CO2固定;萝
卜白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CO2,CO2吸收少形成的C3含量少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2、分析题图:图一表示植物A仙人掌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
泡中;图二表示植物A仙人掌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
于光合作用,图三表示植物B萝卜的CO2同化过程。
【解答】
由图二和图三可知,仙人掌和萝卜共有的代谢途径是卡尔文循环(C3途径)。
进行暗反应需要多种酶和光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仙人掌晚上虽然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固定形成C3,但由于缺乏ATP和[H],不能完成C3还原,无法形成有机物,
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也可以来自储存在液泡
中的苹果酸脱羧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由于仙人掌白天气孔关闭,不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环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不影响仙人掌的C3含量,而萝卜白天气孔开放,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二氧化碳
固定,当环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产生的C3减少,含量降低。
C肽又称连接肽,由胰岛B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
1分子胰岛素原经蛋白酶的作用,分解为1分子胰岛素和1分子C肽,同时释放入血液中。
如图所示1分子胰岛素原切去C肽形成胰岛素的过程(图中箭头表示切点,数字
表示氨基酸序号,﹣S﹣S﹣表示二硫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羧基。
蛋
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而在胰岛素形成过程中蛋白酶的作用是________。
(2)在临床中,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测定其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
身胰岛功能。
可以通过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B细胞的功能,其原因是
________。
(3)胰岛素功能主要是________。
临床上低血糖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胰岛素分泌
过多,二是其他原因。
如何通过测定C肽水平来判断低血糖原因,请加以说明:
________。
【答案】
51,2,去掉C肽
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时,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共存于分泌颗粒并同时释放至毛
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中,因此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C 肽,来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若C肽超过正常范围,可
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如C肽值不超过正常范围,则为其他原因所致
【考点】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解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
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
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解答】
由图可知,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
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依题可知胰岛素原形成胰岛素时,利用蛋白酶催化胰岛
素原的水解,因此形成胰岛素这种蛋白质的过程中会用到蛋白酶的催化水解作用,去
掉C肽。
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时,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共存于分泌颗粒并同时释放至毛
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中,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因此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
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C肽,来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正常情况下,若C肽超过正常范围,则胰岛素同时增多,而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血糖浓度低;如C肽值不超过正常范围,则为其他原因所致。
植物虽然没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也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在植物的生长发
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发现最早的是生长素。
发现生
长素的过程,是从达尔文注意到植物向光性并对此进行研究开始的。
请据达尔文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达尔文利用金丝雀藺草的胚芽鞘进行的实验及结果,依此提出的实验结论
是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产生________并向下面的________传递。
造成________而
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胚芽鞘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
(3)请利用燕麦胚芽鞘、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琼脂块等相关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证
明生长素能促进生长________。
【答案】
某种“影响”,伸长区,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保护胚芽,进行光合作用
思路:将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
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
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
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
【考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解析】
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
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
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解答】
达尔文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是一种禾本科科植物,幼苗出土时有胚芽鞘包裹,利用胚芽鞘进行一系列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
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胚芽鞘是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结构,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
先钻出地面,出土后的胚芽鞘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实验组有生长素,
对照组没有生长素。
首先去掉燕麦胚芽鞘尖端,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影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
对照组,另一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两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是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
生弯曲生长。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
现有不抗锈病的小麦(基因型ee,
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与抗锈病的纯合四体小麦(7号染色体有4条,其上共有4
个相关抗锈病基因)进行有性杂交,完成下列问题:
(1)四体小麦的形成是________变异的结果。
欲确定抗锈病的小麦是四体,最简捷的
方法是:选取小麦的________(填“分生区”或“伸长区”)材料制成装片,进行________。
找到________期细胞,观察________。
(2)杂交产生的三体小麦(7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任
意两条染色体正常配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
意一极。
若上述杂交子代与不抗锈病小麦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
表现
型及比例是________,并画出相应遗传图解。
________。
【答案】
染色体,分生区,镜检(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EEe:Eee:Ee:ee=1:2:2:1,抗病:不抗病=5:1,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1、题干分析:不抗锈病的二体小麦(基因型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与抗锈病
的纯合四体小麦(7号染色体有4条,其上共有4个相关抗锈病基因)进行有性杂交,得到抗病EEe的三体小麦。
2、确定抗锈病的小麦是四体,最简捷的方法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解答】
四体小麦的形成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欲确定抗锈病的小麦是四体,最简捷的方法是
选取小麦的有丝分裂旺盛的分生区材料制成装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找到细胞有丝分
裂中期细胞,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来确定。
杂交产生的三体小麦EEe(7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任意
两条染色体正常配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意
一极。
若上述杂交子代与不抗锈病小麦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Ee:ee
=1:2:2:1.表现型及比例是抗病:不抗病=5:1,其遗传图解为: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患者男,48岁,发热伴寒战,人院进行血液B超及CT检查,疑似肝脓肿。
其中细菌
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菊球菌、厌氧
菌等。
近年来,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比例有增高的趋势,为确定
致病原因需要进行细菌的培养及药敏实验检查病原体种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培养一般在30~37℃,pH调至________,进行无菌操作。
对接种环等金属
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法。
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
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________。
(3)区分细菌种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生化试验IMVC试验可用于肠道杆菌鉴定,
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鉴定结果分别是++﹣﹣.﹣﹣++;还可以通过菌落特征,
如菌落的________等的不同来区别。
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
测定细菌数量的方法还有________法,无论哪种方法得到的细菌数量都是________值。
【答案】
中性或微碱性,充分燃烧层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培养物的纯度
大小、形状、颜色,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估计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
【解答】
微生物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pH,细菌生活的温度一般在30~37℃,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霉菌一般在25~28℃,pH调至酸性培养。
接种时,对接种环等金属用具通常用灼烧灭菌法,具体做法是:直接在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微生物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包括斜面接种和穿刺接种等方法。
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区分细菌种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鉴别菌落的特征或通过生化试验完成,故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鉴定结果可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的不同来区别。
常用来统计活菌数量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也可以测定细菌数量,但都是估计值。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基因工程月前已成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农牧业、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复制原点,本质上是一段富含A‑T碱基对的DNA序列,它易与引物结合而成为复制起点的原理是________。
启动子与复制原点的化学本质
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启动子功能的含义主要是________。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可在PCR扩增仪中进行的三步反应是________。
若在PCR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分子100个,则经过30次循环后,DNA分子数量将达到________个。
(3)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虫性、抗病性等。
我国的抗虫棉就是通过________法导入抗虫基因________基因培育成功的;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是导入抗病毒基因培育的,使用最多的抗病毒基因有________。
【答案】
A﹣T碱基对多,相对氢键少,DNA易解旋,相同,驱动基因转录成mRNA
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100×230
花粉管通道法,Bt毒蛋白,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复制酶基因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