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中点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点四大模型专题知识解读
【专题说明】
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等的应用。

【方法技巧】
模型1 :倍长中线法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当题中出现中线时,我们经常根据需要将AD延长,使延长部分和中线相等,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如下图:此时,易证△ACD≌EDB,进而得到AC=BE且AC//BE.
模型2:平行线夹中点
如图,AB//CD,点E是BC的中点.可延长DE交AB于点F.
模型3:中位线
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可作另一边AC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
位线.如下图所示: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BC且DE=1/2BC.
模型4: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理
【典例分析】
【模型1 倍长中线法】
【典例1】【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6≤AD≤8 C.1<AD<7 D.1≤AD≤7
【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 =BF.
【变式1-1】(1)在△ABC中,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受到(1)启发,请你证明下面的问题: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变式1-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是BC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连接BE.(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CD≌△EBD,并给出证明.
(2)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变式1-3】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
求证:AB=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明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
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1)延长DE到F,使得EF=DE;
(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
(3)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
【模型2 平行线夹中点】
【典例2】如图,已知AB=12,AB⊥BC,垂足为点B,AB⊥AD,垂足为点A,AD=5,BC =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变式2-1】如图,AB∥CD,∠BCD=90°,AB=1,BC=4,CD=3,取AD的中点E,连结BE,则BE=.
【变式2-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BC﹣CD,其中AB∥CD,在E、M、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连接EM、MF,请问石凳M到石凳
E、F的距离ME、MF是否相等?说出你推断的理由.
【变式2-3】如图:已知AB∥CD,BC⊥CD,且CD=2AB=12,BC=8,E是AD的中点,
①请你用直尺(无刻度)作出一条线段与BE相等;并证明之;
②求BE的长.
【模型3 中位线】
【典例3】如图,△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中点,AD⊥BD,AC=7,AB=4,则DE的值为()
A.1B.2C.D.
【变式3-1】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则△ABC的周长为.
【变式3-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4,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连接CD和EF.
(1)求证:CD=EF;
(2)四边形DEFC的面积为.
【变式3-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DE=2BC.CD 的中点为F,DE的中点为G,连接AF,FG.
(1)求证:四边形AFGD为菱形;
(2)连接AG,若BC=2,,求AG的长.
【模型4 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
【典例4】用三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BCA =90°,AD=DB.求证:CD=AB.
【变式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0,则该斜边长为()
A.5B.10C.15D.20
【变式4-2】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 交边BC于点F,点F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
A.7B.C.8D.9
【变式4-3】用两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求证:CD=AB.
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
CE与AB相交于点E.
∵∠BCE=∠B,
∴.
∵∠BCE+∠ACE=90°,
∴∠B+∠ACE=90°.
又∵,
∴∠ACE=∠A.
∴EA=EC.
∴EA=EB=EC,
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
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
∴CD=AB.
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
专题02 中点四大模型在三角形中应用(知识解读)
【专题说明】
线段中点是几何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后面学习的中线,中位线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何证明题中也屡次出现.那么,如果在题中遇到中点你会想到什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是中位线定理?今天我们重点探究“倍长中线”法以及平行线间夹中点时延长中线交平行的应用。

【方法技巧】
模型1 :倍长中线法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当题中出现中线时,我们经常根据需要将AD延长,使延长部分和中线相等,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如下图:此时,易证△ACD≌EDB,进而得到AC=BE且AC//BE.
模型2:平行线夹中点
如图,AB//CD,点E是BC的中点.可延长DE交AB于点F.
模型3:中位线
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可作另一边AC的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如下图所示: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BC且DE=1/2BC.
模型4: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理
【典例分析】
【模型1 倍长中线法】
【典例1】【阅读理解】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HL
(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A.6<AD<8 B.6≤AD≤8 C.1<AD<7 D.1≤AD≤7
【感悟】
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 =BF.
【解答】(1)解:∵在△ADC和△EDB中

∴△ADC≌△EDB(SAS),
故选B;
(2)解:∵由(1)知:△ADC≌△EDB,
∴BE=AC=6,AE=2AD,
∵在△ABE中,AB=8,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6<2AD<8+6,
∴1<AD<7,
故选C.
(3)证明:
延长AD到M,使AD=DM,连接BM,
∵AD是△ABC中线,
∴CD=BD,
∵在△ADC和△MDB中
∴△ADC≌△MDB,
∴BM=AC,∠CAD=∠M,
∵AE=EF,
∴∠CAD=∠AFE,
∵∠AFE=∠BFD,
∴∠BFD=∠CAD=∠M,
∴BF=BM=AC,
即AC=BF.
【变式1-1】(1)在△ABC中,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受到(1)启发,请你证明下面的问题: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解答】解:(1)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
∵AD是BC边的中线,
∴BD=DC,
∵∠ADC=∠BDE,
∴△ADC≌△EDB(SAS),
∴BE=AC=3,
在△ABC中,AB=5,
∴5﹣3<AE<5+3,
∴2<AE<8,
∴2<2AD<8,
∴1<AD<4;
(2)延长FD到点G,使GD=DF,连接BG,EG,
∵D是BC边上的中点,
∴BD=DC,
∵∠BDG=∠CDF,
∴△BDG≌△CDF(SAS),
∴BG=CF,
∵DE⊥DF,
∴ED是GF的垂直平分线,
∴EG=EF,
在△BEG中,BE+BG>EG,
∴BE+CF>EF.
【变式1-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是BC中点,连接AD并延长到点E,连接BE.(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CD≌△EBD,并给出证明.
(2)若AB=5,AC=3,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答】(1)结论:若要使△ACD≌△EBD,应添上条件:AC∥BE或AD=DE;
证明:当AC∥BE时,
∵AC∥BE,
∴∠CAD=∠E,∠ACD=∠EBD,
又∵D为BC的中点,
∴BD=CD,
在△ACD和△EBD中,

∴△ACD≌△EBD(AAS);
当AD=DE时,
∵点D是BC中点,
∴BD=DC,
在△ACD和△EBD中,

∴△ACD≌△EBD(SAS),
(2)解:∵△ACD≌△EBD,
∴AC=BE=3,
在△ABE中,AB﹣BE<AE<AB+BE,
即5﹣3<2AD<5+3,
∴2<2AD<8,
∴1<AD<4.
【变式1-3】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
求证:AB=CD.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明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1)延长DE到F,使得EF=DE;
(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3)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
【解答】解:方法一:延长DE到F,使得EF=DE,连接BF.在△DEC和△FEB中,

∴△DEC≌△FEB,
∴∠D=∠F,DC=FB,
∵∠BAE=∠D,
∴∠BAE=∠F,
∴BA=BF,
∴AB=CD.
方法二: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
∵CG⊥DE,BF⊥DE,
∴∠CGE=∠BFE=90°,
在△CGE和△BFE中,

∴△CGE≌△BFE,
∴BF=CG,
在△ABF和△DCG中,

∴△ABF≌△DCG,
∴AB=CD.
方法三: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
∵CF∥AB,
∴∠BAE=∠F,∠B=∠FCE,
在△ABE和△FCE中,

∴△ABE≌△FCE,
∴AB=FC,
∵∠BAE=∠D,∠BAE=∠F,
∴∠D=∠F,
∴CF=CD,
∴AB=CD.
【模型2 平行线夹中点】
【典例2】如图,已知AB=12,AB⊥BC,垂足为点B,AB⊥AD,垂足为点A,AD=5,BC =10,点E是CD的中点,求AE的长.
【解答】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点F,
∵点E是CD的中点
∴DE=CE,
∵AB⊥BC,AB⊥AD
∴AD∥BC
∴∠ADE=∠BCE且DE=CE,∠AED=∠CEF
∴△AED≌△FEC(ASA)
∴AD=FC=5,AE=EF
∴BF=BC﹣FC=5
∴在Rt△ABF中,AF==13
∴AE==
【变式2-1】如图,AB∥CD,∠BCD=90°,AB=1,BC=4,CD=3,取AD的中点E,连结BE,则BE=.
【答案】
【解答】解:延长BE交CD于点F,
∵AB∥CD,
∴∠ABE=∠DFE,
在△ABE与△DFE中,

∴△ABE≌△DFE(ASA),
∴BE=EF=BF,AB=DF=1,
∴CF=2,
∴BF===2,
∴BE=BF=,
故答案为:.
【变式2-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BC﹣CD,其中AB∥CD,在E、M、F 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连接EM、MF,请问石凳M到石凳
E、F的距离ME、MF是否相等?说出你推断的理由.
【解答】解:石凳M到石凳E、F的距离ME、MF相等.理由如下:
∵AB∥CD,
∴∠B=∠C,
又∵M为BC中点,
∴BM=MC.
在△BEM和△CFM中,

∴△BEM≌△CFM(SAS),
∴ME=MF.
即石凳M到石凳E、F的距离ME、MF相等.
【变式2-3】如图:已知AB∥CD,BC⊥CD,且CD=2AB=12,BC=8,E是AD的中点,
①请你用直尺(无刻度)作出一条线段与BE相等;并证明之;
②求BE的长.
【解答】解:①延长BE与CD相交于点F,则EF=BE,
证明:∵AB∥CD,
∴∠A=∠D,∠ABE=∠DFE,
∵E是AD的中点,
∴AE=DE,
在△AEB与△DEF中,

∴△AEB≌△△DEF(AAS),
∴BE=EF;
②∵△AEB≌△△DEF,
∴DF=AB=6,BE=EF=BF,
∴CF=CD﹣DF=6,
∵BC⊥CD,
∴BF==10,
∴BE=BF=5.
【模型3 中位线】
【典例3】如图,△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中点,AD⊥BD,AC=7,AB=4,则DE的值为()
A.1B.2C.D.
【答案】D
【解答】解:延长BD交AC于H,
在△ADB和△ADH中,

∴△ADB≌△ADH(ASA).
∴AH=AB=4,BD=DH,
∴HC=AC﹣AH=3,
∵BD=DH,BE=EC,
∴DE=HC=,
故选:D.
【变式3-1】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则△ABC的周长为.
【答案】20
【解答】解:∵点D,E,F分别是△ABC的AB,BC,CA边的中点,
∴EF、DE、DF为△ABC的中位线,
∴EF=AB,DF=BC,DE=AC,
∴AB=2EF,BC=2DF,AC=2DE,
∵△DEF的周长为10,
∴EF+DE+DF=10,
∴2EF+2DE+2DF=20,
∴AB+BC+AC=20,
∴△ABC的周长为20.
故答案为:20.
【变式3-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4,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连接CD和EF.
(1)求证:CD=EF;
(2)四边形DEFC的面积为.
【解答】(1)证明:在△ABC中,
∵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DE为△ABC的中位线,
∴DE=BC,
∵CF=BC,
∴DE=CF.
(2)解:过点D作DH⊥BC于H.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B=60°,
∵AD=BD,
∴CD⊥AB,∠DCB=∠ACB=30°,
∵BC=4,BD=2,
∴CD==,
∵∠DHC=90°,
∴DH=DC=,
∵DE为△ABC的中位线,
∴DE∥CF,
∵DE=CF=BC=2,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S四边形DEFC=CF•DH=2×=2.
故答案为:2.
【变式3-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DE=2BC.CD 的中点为F,DE的中点为G,连接AF,FG.
(1)求证:四边形AFGD为菱形;
(2)连接AG,若BC=2,,求AG的长.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的中点为G,
∴DE=2DG,
∵CD的中点为F,
∴FG是△DFG的中位线,
∴CE=2FG,FG∥CE,
∴FG∥AD,
∵CE=DE=2BC,
∴FG=DG=BC,
∴AD=FG,
∴四边形AFGD是平行四边形,
∵FG=DG,
∴四边形AFGD为菱形;
(2)解:连接AG交DF于点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DO,AD=BC=2,
∵四边形AFGD为菱形,
∴AG⊥DF,AG=2AO,
在Rt△ADO中,,
∴tan∠ADO==,
∴设AO=3x,DO=2x,
∵AO2+DO2=AD2,
∴(3x)2+(2x)2=4,
∴x=或x=﹣(舍去),∴AG=2AO=,
∴AG的长为.
【模型4 连接直角顶点,构造斜中定】
【典例4】用三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BCA =90°,AD=DB.求证:CD=AB.
【解答】解: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
CE与AB相交于点E.
∵∠BCE=∠B,
∴EC=EB,
∵∠BCE+∠ACE=90°,
∴∠B+∠ACE=90°.
又∵∠A+∠B=90°,
∴∠ACE=∠A.
∴EA=EC.
∴EA=EB=EC,
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
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
∴CD=AB;
证法2:延长CD至点E,使得DE=CD,连接AE、BE.如图3所示:
∵AD=DB,DE=CD.
∴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四边形ACBE是矩形.
∴AB=CE,
又∵CD=CE,
∴CD=AB;
证法3: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AE,
∵CD是斜边AB的中线,
∴BD=AD,
∵∠CDB=∠EDA,CD=DE,
∴△CDB≌△EDA(SAS),
∴CB=AE,∠B=∠DAE,
∴CB∥AE,
∴∠BCA+∠ACE=180°,
∵∠ACB=90°,
∴∠CAE=90°,
∵CB=AE,∠BCA=∠EAC=90°,AC=CA
∴△ABC≌△CEA(SAS),
∴AB=CE
∵CE=2CD
∴AB=2CD.
【变式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0,则该斜边长为()
A.5B.10C.15D.20
【答案】D
【解答】解: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可得斜边长=2×10=20,
故选:D.
【变式4-2】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 交边BC于点F,点F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
A.7B.C.8D.9
【答案】C
【解答】解:∵∠AEB=90°,D是边AB的中点,AB=6,
∴DE=AB=3,
∴DF=DE+EF=3+1=4.
∵D是边AB的中点,点F是边BC的中点,
∴DF是△ABC的中位线,
∴AC=2DF=8.
故选:C.
【变式4-3】用两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
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
CE与AB相交于点E.
∵∠BCE=∠B,
∴.
∵∠BCE+∠ACE=90°,
∴∠B+∠ACE=90°.
又∵,
∴∠ACE=∠A.
∴EA=EC.
∴EA=EB=EC,
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
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
∴CD=AB.
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
【解答】解:证法1:如图2,在∠ACB的内部作∠BCE=∠B,
CE与AB相交于点E.
∵∠BCE=∠B,
∴EC=EB,
∵∠BCE+∠ACE=90°,
∴∠B+∠ACE=90°.
又∵∠A+∠B=90°,
∴∠ACE=∠A.
∴EA=EB=EC,
即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且CE=AB.
又∵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即CD与CE重合,
∴CD=AB.
故答案为:EC=EB;∠A+∠B=90°;
证法2:延长CD至点E,使得DE=CD,连接AE、BE.如图3所示:∵AD=DB,DE=CD.
∴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四边形ACBE是矩形.
∴AB=CE,
又∵CD=CE,
∴CD=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