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带解析带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卷带解析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扬州”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
境的是( )
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考点】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B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有利于环境保护;
C 、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D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环境污染;
故选D .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难度:容易 知识点:空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 .铝用于制造铝箔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铝用于制造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解:A 、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 、铝用于制造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稀盐酸、镁粉、铝和液氧的性质,并能够
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蔬菜 B.鸡蛋 C.大米 D.植物油
【答案】【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取用液体药品
C.
取用锌粒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8:固体药品的取用;49:液体药品的取用;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5.“绿色化学”要求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考点】54:绿色化学;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回答此题,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入手,反应物中的原子是否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了.
【解答】解:A、根据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合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转化为目标产物,实现零排放,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正确;
B、根据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
C、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知原料中所有原子没有转化为目标产物;不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四种反应类型与绿色化学之间的关系,倡导绿色化学.
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
6.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
D.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答案】【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A.根据钙元素的来源来分析;
B.从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去分析解答;
C.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A.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这是人体获取钙元素来源之一,故正确;
B.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故正确;
C.人体对微量元l
A.x的值为18
B.锶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8﹣2=18,故正确;
B、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C.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没有单位g,故错误;
D.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偏难知识点:离子
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将少量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含有H+
【答案】【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将少量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含有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正确的是()
A.50℃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
D.当A中混有少量C时,可采用“将样品溶于热水、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A
【答案】【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采用蒸发溶剂还是降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解答】解:A、50℃在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错误;
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的溶解度减小,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 ,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的组成不变,故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C,错误;
C、要比较相同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A>B>C,必须有温度范围,错误;
D、当A中混有少量C时,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可采用“将样品溶于热水、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A,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离子或原子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答案】【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可能是原子或离子.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C、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
D、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可能是金属元素失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但溶质不一定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灭火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②Cu→CuO→CuSO4③Na2CO3→NaCl→NaNO3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8M: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9H:盐的化学性质;C7: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解:
①中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
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
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选D.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并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物质的组成.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1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亚铁,肯定无硫酸铜;
其中正确的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向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时,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反应完后,铁再与生成的硫酸铜反应,如果硫酸和铁都有剩余,铁再和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
①氧化铜和铁都是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故正确;
②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故正确;
④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故错误;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故正确;
所以以上说法中①③⑤是正确的,个数是3个.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推理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氧化铜和铁与稀硫酸混合时,反应的先后顺序,如果掌握了反应顺序,再结合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判断就能够正确解答.
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13.如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气体(H2O)
固体氢氧化钠
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
B
CaCO3溶液(CaCl2)
水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aCl2溶液(HCI)
碳酸钙粉末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D
KNO3溶液(CuSO4)
Ba(OH)2溶液
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S:气体的干燥(除水);93:酸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l2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Ba(OH)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难度:中等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
14.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人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答案】【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9H: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碳酸钾可以和氯化钙生成沉淀,而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但是碳酸钡可以溶于稀硝酸,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题给的实验现象来解答.
【解答】解: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钾、硫酸钾与氯化钙不能同时存在;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产生的沉淀一定有碳酸钡和硫酸钡,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但是步骤②中加入了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因此:
A、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说法错误;
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说法错误;
C、只通过步骤①②不能确定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是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沉淀,故说法错误;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就会排除引入的氯离子的干扰,可以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钾,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属于混合物的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现象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1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雪碧”汽水中含有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食盐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①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
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表面镀铬B.表面涂油漆C.部分浸入食盐水
③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自然界中铁矿石品种较多,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是常见的铁矿石之一.FeC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④有一种“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8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②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接触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③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④鉴别物质时,利用物质之间的性质不同,通过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别
【解答】解:(1)①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故填:CO;
②“雪碧”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
③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填:NaHCO3;
④食盐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填:;
(2)①武德合金属材料;故填:A;
②镀铬、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浸入食盐水,金属会锈蚀的更快;故填:C;
③碳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8.3%,故填:48.3%.
④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填:灼烧、闻气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1.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如图1所示仪器,回答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