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 放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为环境保护 提供了技术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0s-1980s)
01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开始起步,主要关注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
境改善。
发展阶段(1990s-2000s)
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政策逐渐完善,开始关注生态
04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要点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 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
要点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用途和可更新性,可将其分为生物 资源、非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 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 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VS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采用清洁能源和技术、植树造林等。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定义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 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
05
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概述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的职责,以及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 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 原则、制度、法律责任等。
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标准
针对特定的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多部单 行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 防治法》等。
环境的分类
根据环境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自然 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经济环境则是人 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科 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不断加强,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阶段(2010s至今)
03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进入深化阶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
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 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和低碳发展。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工作,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 大工程。
环境学概论
目录
• 环境与环境问题 • 生态学基础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01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包括 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人工环境则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环境。
环境问题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发展经历了从局部到全球 、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当前,全球 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性
当代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成为全球性的难 题。各国需要共同合作,采取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综合性
当代环境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政 治、科技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治理 措施。
长期性
当代环境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和投入。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治理机制和法律法规 体系,确保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02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统等 多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土地资源的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保护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防 治土地退化、恢复性种植等。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森林资源的利用
森林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重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环境调节等领域。
森林资源的保护
随着森林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加剧,森林资源 保护已成为全球环保行动的优先领域。保护措施包括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治森林火灾和病 虫害等。
03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污染定义
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生态系统 、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分类
根据受污染的环境要素,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 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生物个体或种群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评估环境 的污染状况和生态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
01
环境影响识别技术
通过系统分析,识别出建设项目 或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
02
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利用数学模型、情景分析等手段 ,预测建设项目或政策实施后对 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0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技术
通过实验手段,模拟或控制环境 条件,探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生 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数学模型方法
利用数学模型对环境系统进行定 量描述和预测,为环境管理和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化学监测技术
通过化学分析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物理监测技术
利用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进行监测。
根据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将区域或流 域划分为不同的环境功能区。
环境规划方案制定与评估技术
制定多个环境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比选, 确定最优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坏。
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推广节水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污染定义
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 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进而对作物 生长、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推广清洁生产、合 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开展土壤修复等。
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 治工作,实施重点区域和行业 污染治理。
环境监管与执法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 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环
境安全。
06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 术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概述
系统分析方法
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 究,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影响。
实验研究方法
生态系统的组成
包括非生物环境(如气候、土壤、水等)和生物群落(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
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等方面。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结构平衡和功能平衡两个方面。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 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综合考虑多个环境影响因素,对 建设项目或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 综合评价。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规划目标确定技术
根据区域或流域的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确定环 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分析技术
通过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区域或 流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利用上限。
ABCD
环境功能区划技术
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广 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等领域。
水资源的保护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保护措 施包括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恢复性种植
、生态补水等。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 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