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

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
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

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
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发自内心的爱,会融化顽石。

1 以真诚之心关爱学生
师爱是师德之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
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
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终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爱才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

爱学生必须做到了解学生,每个
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教师想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产生共鸣,就必须同
学生的弦对准音调。

了解学生是关心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教师不但要在
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融洽感情。

现在我的学生已升到了六年级,思想上比四、五年级时渐渐成熟,面对着这 48 位充满着童稚的学生,程度不同,思想差异性大,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因此我在班中展开了纸条对话,希
望以此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相互的纸条中,我与学生谈生活,谈做人,谈未来———希望学
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的来信内容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询问、生活问题的
咨询、心理困惑的释疑等方面,更有些学生来信班级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班级所采纳。

通过心里话信箱,学生们有了倾诉心里话的地方,多了许多知心朋友的鼓励;通过心里话信箱,我更多的了解了学生们的心声,在交流中调整了自己的内心。

2 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
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给学生一种敢说、
敢想、敢做的学习氛围,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尝试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同时评价学生坚持对尖子生采取表扬
中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的批评,让他们明白自己虽有成绩,但还有不足,要追求全面发展,需要不断努力,同时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做到百折不曲;对于“问题生”则实行批评中有表扬,差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批评不行,这是原则,但要有度,不能陈年老帐一起算,也
不能痛打落水狗,要让他在接受老师批评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找出他的闪光点,帮助
他树立自信心和改正错误的决心。

?师生的交流,细水长流,对每个学生都尽力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关爱这才能让我们更了解学
生更走近学生。

去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班内几位学生送给我节日的贺卡,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张扬说:喜欢我“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苏雅琪说我“能及
时了解班中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向朋友似的帮同学们解决心中的困惑”;赵薇说:“老师,我
非常喜欢您领着我们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时的热闹场面,这时,我才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多么
快乐的事情”……还有很多同学写到:“老师,虽然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我们希望有
更多的机会跟你学习知识,跟你做朋友,同时祝你教师节快乐!”
学生真的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老师,与其说学生在赞扬我,还不如说是因为我理解学生,而
受到了学生的包容,将师生关系推向了和谐的状态。

3 以表率之心引导学生
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
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

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
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
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其模仿能力相当惊人。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
生的模仿对象。

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这样……说的。

”所以,老师用行为规范引导教育学生,当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老师是不是在生活中也应平等地回报学生。

当与学生一起集合时,学生排队做到了快、静、齐,老师做到了吗?
当学生在走道上轻声慢步,老师做到了吗?当学生亲切地向你问好时,老师回礼了吗?当学
生按时进教室上课,老师按时到了吗?当学生能够自觉地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能自觉
地做到吗?当学生能在校园内做到衣冠整洁,老师能做到吗?当学生心中赏识老师的时候,
你能赏识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不管在治学上还是在生活上,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言
教不如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每个有利时机,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其瞬间的心理变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

以心育人,努力探索心育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诸多
问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在爱着他们。

这样教师才能悄悄的走进
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纯洁的心灵得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