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20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1分)
1. (4分)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家pēi________门kǎn________chòu________谢顾名思yì________
2. (8分) (2019八上·余姚期中) 古诗文填空。
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曹操在《龟虽寿》中借老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老骥伏枥,________ ”。
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________,终岁常端正”,以此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借鸢鸟来表达自己爱慕自然,淡泊名利的志趣。
一地一景,诗人的生花妙笔又能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
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是诗人登高所见的明丽景象,郦道元的《三峡》中我们又能看到秋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的萧条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用白描手法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雄壮的景色“________ ,________”。
3.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每天)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是以:因此)
B .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寻病终(寻:不久)
C . 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吴广素爱人(素:向来)
D . 寻向所志(寻:寻找)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大概)
4. (7分)(2016·广安) 名著导读。
(1)“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利•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
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来,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选段出自________(作者名)的________(作品名称)
(2)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还记忆犹新吧,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制成书签,送给学弟学妹们。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名人传》《水浒传》《傅雷家书》
【示例】
5. (10分)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右图)特别引人注目。
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 (20分) (2017七上·冠县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
⑰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⑱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⑲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⑳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目光
小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
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觉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
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
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
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
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
”她说。
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
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着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
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
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
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
但是,我
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眼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
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⑪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2)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段把母亲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3)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
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
这就是生活。
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5分)(2019·绍兴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以上三首诗中,最能体现纪昀“刺当时之不恤民也,妙于不尽其词”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9. (20分)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会天大雨②度已失期③今亡亦死④陈胜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等死,死国可乎?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七上·稷山期末) 作文:
《天上的街市》作者凭借联想和想象,再造时空,表达了美好愿望。
《皇帝的新装》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
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安华华有个小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天用,所以总是空的,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小猪的肚子渐渐沉甸甸了,爸爸妈妈喜上眉梢。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妈妈摇了摇猪肚,哑了;爸爸掂了掂猪肚,轻了。
一缕疑云浮上了爸妈的心头……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供的片段,试着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写法,开启联想和想象的大门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自选文体(除诗歌外);(2)合理想象,内容符合材料;(3)书写5分,字迹规范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1分)
1-1、
2-1、
3-1、
4-1、
4-2、
5-1、
5-2、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1、
9-1、
9-2、
9-3、
9-4、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