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民生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民生问题
1.近些年来,一批批聚焦人民之所想的电视剧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山海情》再现扶贫故事;《小欢喜》演绎家长里短;《大江大河》讲述改革发展;《人世间》书写时代沉浮。

这些电视剧的脱颖而出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坚持
A.以市场经济为指导 B.与国际化视野相接轨
C.以为人民服务为导向 D.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答案】C
【详解】材料提到的电视剧作品均聚焦于人民关注的事件,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以市场经济为指导,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与国际化视野相接轨,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2.1601年,英国出台的《济贫法》,认定贫困的根源来自个人,贫困是“个人责任”,国家不应该承担救助的责任。

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率先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B.没有根本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C.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D.减轻了下层民众的后顾之忧
【答案】B
【详解】由材料中英国《济贫法》的内容可知,在自由和社会公平及正义之间,英国选择了前者,这表明当时英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B项正确,排除CD两项;材料中缺乏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A项中“率先”无法得出,排除。

故选B项。

3.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浙东大饥,朱熹借常平米600石,在建宁府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开耀乡与乡绅刘如愚创办社仓一所,进行赈贷,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社仓事目》(即社仓章程),于淳熙八年(1181年)奏请孝宗批准推行全国。

后人把这个《社仓事目》连同开耀乡社仓经营管理办法统称“朱子社仓法”。

朱熹作为理学大师,创立“社仓”,其主要目的是
①维护社会稳定 ②灾年赈济,扶植生产 ③解决全国百姓温饱问题 ④提供社会保障,造福百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与乡绅刘如愚创办社仓一所,进行赈贷”“制定《社仓事目》” “朱子社仓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作为理学大师,其创立的“社仓”,维护了维护的社会稳定;在灾年进行赈济,扶植稳定了生产;同时通过立法,为提供社会了保障,造福了百姓,①②④符合题意,B 项正确;其创立“社仓”无法解决全国百姓温饱问题,③错误,排除A、C、D项。

故选B项。

4.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理想。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这反映出
A.人类的理想 B.国际的合作 C.科技的进步 D.制度的优势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体现了制度的优势,A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

故选D项。

5.1933年2月17日,中国共产党在《青年实话》第四期中指出:“由于社会的不平等,致使工农群众被剥夺了真正的体育训练的一切可能和权力,而且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低落,造成广大劳动青年中惊人的体质退化。

”该观点
A.服务于全面抗战的需要 B.表明国民政府重视国民体质
C.推动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D.揭示国民体质退化根本原因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社会的不平等......造成广大劳动青年中惊人的体质退化。

”可分出该观点揭示国民体质退化根本原因,D项正确;全面抗战开始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推动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排除C项。

故选D项。

6.古代不少诗篇以灾害事件为中心.反映了东部沿海各地遭受飓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历史图景。

如钱谬的《筑塘》中写道:“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

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

传语龙神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诗中虽然谦称其筑塘的行动是“借”龙神和水府,但实际上主要反映了
A.人类抗衡大海的壮志和力量及政府开展社会和工程救灾的举措
B.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东倾和应对海洋灾害的成长过程
C.华夏先民历经苦难、依海而生的峥嵘历程和斗争精神
D.古代灾害天气的频繁发生和古人海洋意识的普遍增强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筑塘》反映的是钱锣汇聚吴越军民的磅礴力量,修建钱塘江海塘,与扑城大海进行较量,体现了人海抗争的相持局面及政府开展社会和工程救灾的举措,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类抗衡大海的壮志和力量及政府开展社会和工程救灾的举措,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东倾”、“华夏先民历经苦难、依海而生的峥嵘历程和斗争精神”、“古代灾害天气的频繁发生和古人海洋意识的普遍增强”,排除BCD三项。

故选A项。

7.《明史·食货志》记载:“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

设漏泽园葬贫民。

天下府州县立义冢。

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

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

”这表明明初政府
A.重点救济遭难兵民 B.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C.践行孔子仁政理念 D.稳定社会以恢复经济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初政府设立机构,推行扶贫救济以及养老正常,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遭难兵民是重点救济对象,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不是为了践行孔子仁政理念,而是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排除C项。

故选D项。

8.《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

”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
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

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
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可知政府的这些规定都强调“孝”这一核心理念,反映当时崇儒尊孔的治国理念,D项正确;“完善”过于夸大这些规定的作用,排除A项;法律政策执行灵活与材料强调“孝”的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结论,排除C项。

故选D项。

9.1917年春,美国国会出台劳工住房计划:由政府船运局下属的应急舰队公司向造船企业下属的房产公司提供联邦贷款开展住房建设工程;授权劳工部提供住房给“在与国防工业相关且必要的行业就业的劳工及其家人”;授权总统解决战时劳工的住房问题。

这一政策
A.解决了劳工住房供应的短缺问题 B.体现了政府对住房问题的直接干预
C.加剧了居民住房持有的两极分化 D.成为美国解决住房问题的长期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美国国会出台相关改善劳工住房问题的计划,这体现了政府对住房问题的直接干预,B项正确;“解决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居民住房持有的两极分化,而非加剧,排除C项;材料不能出这一政策的长期性,排除D项。

故选B项。

10.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扶贫工作简表
A.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担 B.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C.成为政府工作中心任务 D.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扶贫方式不同,由救济式扶贫到体制性改革扶贫再到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的转向扶贫,这些变化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紧密相关,D项正确;1978年后我国已经不再单纯使用救济式扶贫,不能说明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担,排除A项;我国到2020年才取得扶贫的彻底胜利,排除B项;根据表格内容无法说明扶贫成为政府工作中心任务,排除C项;故选D 项。

11.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先后出土了8根王杖(又叫鸠杖,如下图)以及《王杖十简》等。

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皇帝给高龄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老人凭王杖有诸多优待,王杖象征着长者不可侵犯的地位。

据材料可知
时间
扶贫方式1949—1978
救济式扶贫,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财政为支撑,以财政补贴、实物救济为主要手段。

1979—1985
体制性改革扶贫,通过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扶贫成效。

1986—2000开始了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的专项扶贫,以县为
中心区域式扶贫。

A.汉朝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 B.王杖具有尊老敬老的意义
C.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形成 D.独尊儒术后赐杖制度建立
【答案】B
【详解】通过阅读题干可知,皇帝给高龄老人赐予王杖,老人凭借王杖有诸多优待,因此王杖具有国家尊老敬老的意义,B项正确;赐予王杖并不意味着汉朝已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排除A项;休养生息是汉初的国策,题干并未明确时间只是汉朝初年,且王杖是国家敬老的表现而不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明确说明赐杖制度的具体确立时间,不能判断是独尊儒术后赐杖制度建立,排除D项。

故选B项。

12.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2月22日发行纪念邮票1套1枚(见下图)。

这枚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A.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B.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解决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
【答案】A
【详解】废除农业税条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愿,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而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A项正确;此举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此举确实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如果一家5亩土地,按正常的一亩地缴纳约150斤小麦,每斤小麦5角,则这一块免交合起来就有375元,加上粮食直补每亩地40元计算,有200元。

这样,比较改革之前,农民要从国家手中直接得到
575元的好处。

但不足以解决贫困问题,排除C项;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排除D项。

故选A项。

13.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这反映出
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 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以人为本根植于久远的传统 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答案】C
【详解】据题意可知,从周公、孔子等人开始就开始强调“保民”、“爱人”、“顺民心”等主张,这说明以人为本的思想植根于久远的传统,C项正确;周公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民主化色彩”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些思想反映的是以民为本,无法体现始终为政治服务,排除D 项。

故选C项。

14.下表是宋代和籴粮食(政府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的有关史料。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宋代
和籴粮食数额出处
元丰元年,82.4万石《宋史》卷175《食货上三》
绍兴二十九年,230万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
乾道元年,108万石《宋会要辑稿·食货四十》
乾道五年,130万石
开庆元年,550万石《宋史》卷175《食货上三》
咸淳五年,168万石
A.粮食生产超过前代 B.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C.政府重视粮食安全 D.政府维护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详解】材料表明,宋代和籴粮食数额巨大,累年不衰,说明政府重视粮食安全,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代粮食生产与前代比较的信息,排除A项;和籴粮食体现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不是收入,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故选C项。

15.永乐四年(1406年),开封王府所刻的《救荒本草》中载有414种救荒野生植物,书中所载的每种植物都配有插图,图版全依照园圃种植的实物而绘,以求真形为首要(如图).这一做法意在
A.总结植物学的成果 B.提高风俗画的技巧
C.推广印刷术的运用 D.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答案】D
【详解】《救荒本草》中记载了400多种救荒野生植物,这些救荒植物能够在遇到灾荒的时候起到社会救助的作用,所以这一做法是在增强社会救助能力,D项正确;这一做法仅总结了能够救荒的野生植物,是在增强社会救助能力,并不是总结植物学的成果,更不是提高风俗画的技巧和推广印刷术的运用,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6.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严重灾荒,举国乏食,告急于秦。

秦穆公虽然对时任国君晋惠公心存不满,但为了晋国百姓,还是在名臣百里奚的劝说下,积极输粮于晋,拯救晋民,最终靠着秦国的慷慨解囊,晋国顺利度过此次灾难。

秦穆公这一做法
A.印证了“春秋无义战” B.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C.延续了秦晋之好的传统 D.践行了政在得民的理念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穆公帮助晋国百姓度过难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春秋时期的战争,无法印证“春秋无义战”,排除A项;先秦时期常常有“秦晋之好”的联姻关系,但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秦穆公帮助晋国百姓度过难关,并不一定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无法直接体现政在得民的理念,排除D项。

故选B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知识界的普遍认识是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

各主要乡建团体所进行的工作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

突出代表是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在1928年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

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

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搞“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

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答案】(1)原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经济衰弱;国家政治秩序动荡,军阀战乱频繁,匪患遍地;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知识界主张通过救济农村来挽救国家。

(2)评价: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愿望,提出改革农村的方案,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但他们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温和的手段从事枝节的社会改造,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此对抗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更是错误的。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经济衰弱。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可知国家政治秩序动荡,军阀战乱频繁,匪患遍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农民纷纷“破产”。

根据材料“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

”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根据材料“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可知知识界主张通过救济农村来挽救国家。

(2)评价:根据材料“,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知识界的普遍认识是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

”可知“乡村建设运动”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愿望,提出改革农村的方案,表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根据材料“突出代表是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可知他们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温和的手段从事枝节的社会改造,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此对抗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更是错误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在当事者看来“无疑地形成了今日社会运动的主潮”,在今天的研究者眼中,它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并认为对今日的农村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8.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

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

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

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

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一一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材料三 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我国广场舞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盈霖等《关于国内广场舞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答案】(1)特点:强调人身的整体性;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天人和谐;强调摄养生活化;强调大道自然;深受儒道等思想影响。

(2)因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强种救国”思想的兴起;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教育思想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3)功能:促进身心健康;陶冶个人情操;增进情感交流;丰富民众生活;承载文化记忆;展现时代风貌。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人身的整体性;根据材料“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重修身养性;强调摄养生活化;根据材料“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天人和谐;强调大道自然;根据材料“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

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受儒道等思想影响。

(2)因素:根据材料“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强种救国”思想的兴起;根据材料“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可知,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可知,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3)功能:根据材料“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身心健康;陶冶个人情操;增进情感交流;丰富民众生活;承载文化记忆;展现时代风貌等方面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4年9月,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 的文章,后来又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

他在文章中说#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人,收入也在迅速增加。

人口的继续增长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使得粮食需求急剧增长。

”布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将来是否有购买大量进口粮食的能力,布朗的答案是肯定的;二是若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是否有哪个或哪几个国家能够足额提供。

布朗考虑到诸多因素,他的答案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