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办学机制中教学设施建设的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建设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为各行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近几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猛,且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加速推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加快,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中等职业教育总体改革和发展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作为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最基本的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组织结构转型时遭遇职能弱化的尴尬。

中等职业学校系部内教师往往单兵作战,个人承担教案撰写、课堂教学、学生辅导、作业批阅等多项任务,教师个体的能力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人类正处在跨学科专业大力发展的变革时代,这种形式缺少横向交流,缺少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无形之中形成了种种组织壁垒,导致教师成为只是完成专家或行政听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

在这种现状下,研究实践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鼓励和引导教师合作,充分犮挥教师个体知识优势和技能特长,将学科行业发展最前沿、教师个体最精华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推动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为更好地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搜索,以篇名“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检索,共搜索到156篇文献,从时间分布看,2010年以前有32篇,2010年-2014年有71篇,2015年-2019年有43篇,可见学界对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起步于2010年以后并呈现稳定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总体文献数量还是较少。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校 教 学 管 理制 度 汇 编》 。
问题 : 作业 批 改要 求不

致 : 考 老 师 不 遵 守 监
有关规定 , 看报 、 阅试 批 卷 、 M 3等 , 卷 批 听 P 试 改 有漏洞 : 过程 管理 流 于 形式 。 留在 一般 检 停 查层面. 价、 评 反馈 、 激 励 等不完 善 , 已经不 适 合现 代管理要 求 ; 师教研 氛 围不浓 厚 , 堂优课率 不 教 课 高等等 。 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下了一番工 针 夫, 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 不断出台一些具有开拓 性的“ 新
扁平 化二级 管理体 制 。专业 系职能 概括为 以下十个 方
2 0 1
0 . 江苏 目4, 1 -, /5 1 . 、 ,- 4 , 。 瓣 r
匝 圉 隆

GUA IHH NL IUl Z
E malc mT 1 iac m - i:g B @sn o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的 创新与实践 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职 业 学 校 管 理 的 一 项 核 心 内容 。 维 持正 常 是 教学 秩序 , 现教 学 质 实 量 目标 的根 本保 证 , 是
竞 赛与技能鉴定 、 招生与宣传 、 师德建设及出勤管理 。 学 学管理 上的盲从无 序 、 成管理 死角 ( 区) 形 盲 的现象 , 又
中等 职 业 学 校 专 业 建
一 刘 雪 调动 近几年来 , 教学管理绩效显著 。 设 创 品牌 、 特 色 的基 莲 了专业系的积极性 , 创
点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苏省 教育厅表 彰为全省 职业 教育与社
会 教育 先进 单位 ,0 0年 5月学校 被评 为江 苏省课 改 21 实验学 校 , 学校 坚持学 生培养 目标多元 化模式 ( 升学 与 就业并举 )学 校在 2 1 , 0 0年 国家 、 苏省技 能大赛 中取 江 得 “O金 、0银 、 1 1 4铜” 佳绩 , 总分在全 省排名第 十一位 , 学校坚持为 高等院校输送 高素质人 才 ,每年均有 近 3 O

XX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范办学实施方案

XX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范办学实施方案

XX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范办学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宗旨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1.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四、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1.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提供实际操作能力。

五、师资力量建设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校园文化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七、教学设施和资源建设1.持续改善教学设施,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

2.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拓宽教育资源渠道,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八、学生管理和服务1.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档案,并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业和发展情况。

2.提供多样化的学生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生活服务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九、财务管理和资金保障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

2.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教学设施建设。

十、评估和监督1.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规范办学。

以上是XX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范办学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实施这一方案,相信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摘要:运动校是特殊的职业技术学校,既要求学生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又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所具备的文化知识水平,因此,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双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转变观念;双向发展中图分类号:g71体育运动学校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独特的寓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发源地,优秀运动员早期培养地,也是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基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范围也包括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运动校)。

即体育专业知识和文化课基本知识的双向发展。

一、导致运动校文化教学举步维艰的原因甘肃省经济落后,教育也相对落后,运动校发展更是落后于全国发达城市,尤其是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城市。

如何在经济欠发达、教育滞后、体育不景气的西部小城镇发展壮大运动校,就需要全面加强文化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文化课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双向发展。

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是甘肃省十三所运动校中相对发展较好的学校之一,自1972年建校以来,由青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到现在的运动校,经历了多次办学体制的演变,学校性质和归属问题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演变中一直存在着弊端。

我们把镜头推向十年前,运动校发展“红红火火”,在“体育主为,德育为先,读训并重”的办学机制和享受国家统一分配政策下,造就了大批“重竞技体育,轻文化教育”的师生,“重奖牌、轻文化”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体育界,学生文化课成绩不高、训练成绩突出的体育人才随处可见。

随着社会发展,运动校同全国各大中专院校一样,体育中专生出路不畅,部分运动校几乎自生自灾,一些地区(市、县)的运动校已经倒闭。

学生不再贪恋体育中专,而是选择普通中学就读,运动校的招生处于危机状况。

张掖体校同样面临着学生不愿意上体校,家长看不起体育专业,加之从其他学校转到体校上学的学生大多是体育条件好于文化课成绩的高考无望的“剩余渣子”。

教学师资队伍也因为缺乏必要的竞争对手,成了“一枝独秀”的独一家学校,教学水平无法知晓其强弱。

职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职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职业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必须要进行改革探索。

通过改革,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我校搬入新校区,面对新环境,新变化的情况,必须要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L职业教育新形势:本课题所指新形势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突出要求及改革相关具体指示精神。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习近平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深化改革和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的高度谋划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办学格局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聚焦重点、难点和热点,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李克强强调,要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教育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从制度创新角度谈中等职业学校教研组建设

从制度创新角度谈中等职业学校教研组建设



1 9— 5

关键词 : 研组; 教 制度 创 新 ; 本 培训 校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今 天 , 职业学 差异转化 为协作创新 的优势 。 同时 , 了更好地 考评教师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与成绩 ,一方 为 校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作为教师学校生活和 做 到教师知识能力 的互补 ,尤其是为 了更有利 面, 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 就是要 考查教 师教 育教 工作的最基本的单位 ,教研组担负着学校教学 于校本课程 的开发 ,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要重视 学工作的改进状况。 根据改进状态 , 整体评 价教 管理和教学 研究两大职能 。 它既是教师集体 、 教 对教师个性与特长 的选择 ,并用优惠的条件去 师 的培训成绩 , 记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 据 并 根 学业 务管理 的基层组织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 吸引人才 , 稳定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层始终要有 具体情况奖勤罚懒。 教师培训制度的细化 , 教 让 学科 发展 的平 台 。 们 看 到 , 多 职 业 学 校 已经 这样 的一个概念 : 我 许 一支能力强 、 有特色的教师队 师更重视反思 自己的教学行为 ,及时地将培训 认 识 到 了加 强 教 研 组 建 设 的 重要 性 ,并 在 这 方 伍是学校富有生命力 与竞争力 的有力 保障。 的内容落实到实践 中去 。 面做 了不少工作 ,但依然存在着 教师教研意识 3 实 施科 学 民 主 的 评价 考 核制 度 5开发符 合本 校教师 培训需要 的课 程资 薄弱 、教研活动缺乏对教育理论 的必要研 读和 对教师 、 教研组工作 的考 核是教育管理 的 源 对教学实践 的深度研讨、缺乏对全体教 师发展 个必要 的、 重要 的环节 , 也是调动教 师 、 师 教 校本培训是教 师专业成长最主要 的形式 , 所作 的整体规划 、缺乏对教师参 与教研 活动实 集体工作积极性 , 提高 工作效益 的重要手段 。 但 因此, 学校要能充分地 了解本校的实际 、 本校教 绩 的适 当考评等一些比较 突出的问题 。这些 问 是对教师、教研组工作 的评价如果只是用分数 师 的实 际,开发 出符合教师培训需要 的课程资 题 的存 在已经严重 阻碍 了教研 组职能 的发挥 , 来 衡量就容易挫伤教师 、 教研组发展 的积极性 , 源。培训课程( 专题 ) 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 严重阻碍 了教研组 自身的发展 ,使得教师 的专 因此 ,有必要把过程管理和 目标管理有机结合 践指导意义 , 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 价值 , 业 成 长 与 学 科 的教 学 质 量 都 受 到 了 较 大 的 影 进来 ,将定性考评 的方法与定量考评的方法结 对教师个人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在内容上 , 学校 响。 合起来 , 以杜绝考核上 的形式主义。 或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经 验的总结 、教育科研成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 环节 , 教 目标 管理 是我们 传统管 理 中普遍 使 用的 果 , 都可以作为培训课 程建设 的基础 。 在此基 础 研组的改革与建设不可能在 “ 孤岛”中获得成 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着眼于教师完成工作 上开发研究 , 形成一定 体系的培训课程资源 。 而 功。 要使教研组的建设 富有成效 , 必须依赖于制 的结果或者是履行职责的结果。 在学校中 , 教师 培训过程应关 注活动与研究 融为一体 的方法 , 度 的 调 整 与 跟进 。 的工作 目标具体表现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数 要让参与培训的教 师成 为研究 的主体 ,强调合 1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量与质量 。过程管理着 眼于教师完成工作或履 作与开放 , 强调 活动与内化 , 有效地促进教师 的 学 校要 根据 中等 职业学 校教育 教学 的特 行职责过程中的行为、 态度和素质。 如果某位教 专 业 成 长 。 点, 明确对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和选 拔程序 , 采用 师工作完成得很好 , 是在完成 工作 的过程 中, 但 6 提供 必要 的经费支 持和相 应的设施 设 教师个人 申报 、学校组织班子进行考查排 序的 对学生采用了“ 打骂” 的高压手段 , 么, 的工 备 那 他 形式确定学科带头人的人选 。对 于已经确定 的 作表现至少不能算太好 。把 目标管理与过 程管 学 校要有 一定数量的教育经费支持 , 每学 人选 , 从管理的需要与人选 自身素 质特点 出发 , 理结合起来 , 更有 利于比较完整 、 客观地评价教 年用 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应不少于全校教师 或委 以管理 的权力 , 或树立学术 的权力 , 创设 一 师的工作情 况。 通过这种考评方式 , 每位教 师也 工资总额 3 %。学校也要有 相应的必要 的培训 种有 利 于教师专业 发展 的管 理文化 和管 理 制 可以清晰地知道校方对教师除 了学生考试成绩 硬 件 , 比如说多媒体 教室 , 办公 室的电脑配 置 , 度。 之外的各方 面的期望 ,有助于教师不断地认识 定数量并符合规定的图书资料 ,每学年订阅 对于选拔 出来 的学科带头人 , 遵循人 才 自我 , 现不足 , 要 发 提高 自己。 同理 , 这种考评方式 的教育教学报刊 ,相应的教师技 能操作 训练设 发展的规律 ,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研组 中 对于整个教研组也会起到相 同的积极作用 。尤 施设备等等 ,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建设 校园网 的种种职能以外 , 尤其还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 , 其值得 一提 的是 , 就算是对教师 、 对教研组进行 络平 台, 为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 、 互相 探讨 的 使 他 们 能 面 向 未来 , 俱 进 ; 时 也 要 让 他 们 目标管理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着眼于 物 质 支 持 。 与时 同 成 为 终 身 学 习 的先 行 者 和 示 范 者 。 教 师的理论成就 以及对 学生素质 提高 的作用 , 总之 , 教研组 是合作 学习 的团 队, 是教 师 同时 , 我们主张对于学科带头人 的选 拔采 既要 有 教 研 组 之 间 、 员 之 间 的 横 向 比 较 , 要 个 体 专 业 成 长 的 平 台 。 这 个 团 队 里 , 师通 过 组 也 在 教 用“ 滚动制” 的形式进行 。具体的措施是 :学科 有与教研组 、组员的过去成绩进行对 比的纵向 提倡的、 “ 形式 多样的教 研活动 , 不断地获得成 长 带 头人 ” 不 再成 为 终 身 荣 誉 , 校 每 隔 一 定 的 对照 , 中找出差距 , 将 学 从 看到进步 , 肯定进 步 , 提出 的养料 , 给教学 生命 注入新 的活力 , 更高效地推 年限 , 譬如说以三年为一个周期 , 进行新一轮的 期望 ,这样才能达 到通过考 核促进教师 成长尤 动教育教学改革 , 并在这个过程 中实现 自 的 身 “ 学科带头人 ” 申报工作。原来 的学科带头人可 其是提高教研积极性 的 目的。 专业价值。如果能够让科学 民主 的管理制度来 以根据 自己在这三年中教学 实绩 、 论文、 课题 上 4健全教师培训组织结构 和管理制度 为职业学校教研组建设保驾护航 ,那么教研组 的 突破 进 行 再 次 申报 ,教研 组 里 其 他 成 员 也 有 教师 的专业 发展既 要有来 自于 自身真 正 必将成为教师持续发展 的、温馨而丰富 的精神 机会参加选拔 。“ 滚动制” 不仅能促使 学科 带头 的“ 我要 发展” 的需求 , 又要有强有力 的支持 与 家 园 。 人 始终 走 在 本 学 科 、 教研 组 成 员 的前 头 , 能 帮助。 本 也 学校领导作为校本培训的负责人 , 保证 应 参 考 文 献 给 教研 组 的其 他 成 员 创造 成 功 的机 会 ,成 为他 继 续 教 育全 员 化 , 重视 教 师 队伍 的整 体 优 化 。 [] 鹏 程 . 本 培 训 视 野 中的 教 师研 究 l1 球 在 1卢 校 J. 全 们 督促 自己前进与发展 的强大 动力 。 学校里 , 可以成立 “ 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指导 教 育展 望 ,0 4 2 . 20 () 2合理配备教研组成员 委员会” ,由校长直接领导并亲 自抓这项工作 , 『1 红 艳 . 师 文 化 塑 造 : 义 、 2罗 教 意 困境 与 路 径 . 在 教 研 组 成 员 固定 的 情 况 下 , 个 学 期 教 由相关 处室制定实施方案 ,负责为每一位教师 教 学与管理 ,0 5 2 . 每 20( ) 研 组 人 员 的配 备 仍 须慎 重 考 虑 。学 校 领 导 与 教 建立教 师专业发展档案 。 『】 平 . 师 可持 续 发 展 意 向 与 行 动 状 况 调 研 3胡 教 研组长在安排工作和选配项 日合作时 ,应 系统 教师培训 的低效 问题一 直是 教师培 训 中 报 告 l. 球教 育展 望 ,0 4 5 . J全 1 20 () 考虑如 何使不同年龄 、 个性 、 别 、 识 水 平 和 的一 大 困扰 , 了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校 在 制 定 制 性 知 为 学 工作经验的教师有效参与 ,把不同教师之间 的 度时重点要细化教师培训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和
展示我校的建设情况,特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我校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学校大力投入资金,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基地、实验室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其次,我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水
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也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使教师更加有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另外,我校还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校结合行业需求,重新调整和
优化了课程设置,开设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各大企业的合作,学校为学生
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搭建了更多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
德品质培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产教融合对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产教融合对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产教融合对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肖罗兰新邵县工业职业中专 湖南省邵阳市 422900摘 要: 我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社会经济建设对职业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中职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首先对产教融合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阐述,之后对中职学校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产教融合的改革路径,以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讨了优化改进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倡导中职教学朝着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加强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中职 教学模式 创新中国经过改革开发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行业,是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基地,迫切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

近些年,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等新教学模式,探索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讨了优化改进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倡导中职教学朝着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向着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探索和实践。

1 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1.1 产教融合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为国家经济产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对中职教育领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以推动中职教育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要。

但是要看到国内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将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职人才,要求中职学习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解决当今中职人才供给和社会升级转型需要之间差距的有益尝试,是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科研机制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科研机制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科研机制的研究摘要学校科研管理制度通过规定学校管理者、教师等科研工作相关者的责任、权利,从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效果,最终达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但调查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着教师对学校的科研现状总体满意度不高,对自身的科研现状持怀疑态度等问题,亟需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科研育人平台,激发教师科研自信与热情。

结合科研发展的现状,提出“三区一体一库” 科研管理总体规划:三区是指“三区(核心区、职能区、操作区)联动”的科研运行机制;一体是指“教研训一体”的科研工作机制;一库是指科研资源共享库。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新;科研机制采用《关于中职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现状的调查问卷》开展调研,发现山东省中职学校教师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效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中职学校科研机制逐步完善。

同时也存在问题:教师对学校的科研现状总体满意度不高、对自身的科研现状持怀疑态度,科研培训实效性不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不力等。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政策导向、制度保障为前提,创新性构建“三区一体一库”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三区联动”的科研运行机制三区是指核心区、职能区、操作区。

1.核心区:由校长室、科研室、学术委员会组成。

主要功能是科研的规划、决策、管理、指导、协调、评价。

校长对教育科研工作要高度重视。

校长室在人才引进、专家培训或经费使用等方面,均向科研工作倾斜,确保科研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所需。

每学期定期召开科研会议,召开科研周课题汇报会;每年召开科研工作专题会、座谈会,听取科研工作汇报,讨论研究科研工作发展思路。

科研室是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学院编制学院年度科研计划,组织项目的申报与推荐、立项,指导和协助申报人员科学规范地做好项目申请书、经费预算书、横向合同(协议)等的编制和签订工作,管理科研经费,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织项目结题和申报评奖等工作。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实现多元办学格局——记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办学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实现多元办学格局——记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办学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实现多元办学格局——记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办学发布时间:2023-05-31T08:53:41.55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8期作者:张建峰[导读] 学校引入企业投资,建立“准法人”混合制专业部,建构起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化的混合制办学模式,解决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缺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企业主张、校企共建,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山东省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74500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在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突破。

”我校专业合作办学与育人实践契合了国务院关于探索推进职业教育“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的职校部署精神,为职业院校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落地“双师型”育人提供了试点经验。

一、多元化投资主体助力学校腾飞学校引入企业投资,建立“准法人”混合制专业部,建构起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化的混合制办学模式,解决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单一、缺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企业主张、校企共建,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当地教育集团、汽车企业、学校投资共建“准法人”性质的汽车工程专业部,协同育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三方资金投资占比25:15:60,形成了以学校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办学新模式。

企业投入设备、技术、专业师资等,教育集团投入师资、课程资源等,学校投入校舍场地、公共基础课师资等,多元投资,办学主体结构化,师资队伍结构化,三方合力共同助推学校发展。

二、结构化治理机制激发办学活力为实现多元办学主体利益最大化,解决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协同育人难以深入推进的问题,我们章程统领,多元制衡,实现了内部治理结构化,专业实行学校统一领导、专业充分自主的管理体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产业发展的快速变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与产业密切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育改革的推进也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互动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化与完善。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仅有深入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以上为研究背景部分,字数为200字。

】1.2 研究目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因素,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并深入探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水平有所提高,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1.3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是联系产业和教育、培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内容概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是针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措施,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首先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入手,明确了教学团队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激励机制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措施,包括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激励机制等。

此外本研究还关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团队建设,以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同时本研究还对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的研究,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研究旨在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期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A.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一个高效、专业的教学团队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其次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竞争,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活力。

此外教学团队的建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现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努力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其中,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法。

该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互动和补充方式。

本文将从模式基本思路、实施措施和长远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模式基本思路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即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学历层次的平滑过渡。

具体而言,“2+3”是指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两年课程的基础上,进入三年本科课程的阶段学习。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是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宗旨,并充分融合了两个阶段的特点和优势。

二、实施措施(一)规划实施合作办学模式是双方合作的产物,需要统一规划和实施。

政府应组织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协议》,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任务和标准。

对于违反协议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协议的贯彻执行。

(二)培养方案设计培养方案应科学确定,使学生能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各有所学、有所成长。

为保证学生顺利衔接,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培养要求,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贯通;注重技术实践性,量身定做合理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应与衔接模式相适应,强调交互性和差异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互联互通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机会。

(四)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也是促成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探索

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探索

学 校 要 牢 固 确立 教 学 工作 的 中 心 地 位 , 立 以 提高 教 育 质 量 为核 心 , 树 以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为 目标 的 长 期 发 展 战 略 , 建 特 色鲜 明 的办 学 理念 、 学模 构 办 式 和办 学 品牌 。 学 校 重 点 做好 了课 程 内容 改 革 和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 课 改 ” 作 , 根 两 工 要 据 “ 校 围着 市 场转 ,学 生 围 着需 求 学 转 , 业 围绕 行 业 、 专 产业 转 ” 大前 提 , 的 依 据 职业 特 性 、工作 岗位 来 研 究 制 定
育工 作 重要 内容 。 生需 要 鼓 励 , 师 学 教 同样 需 要 鼓励 , 梦 想谁 都 了不 起 , 有 有
变 成 活动 课 堂 ,死磨 硬 灌 变 成 动手 操
作, 观众 听 众变 成 导 演演 员 。一是 根 据 中 职学 校 的办 学 特 点 ,按 照 市 场 对 人 才 规格 的需 求 , 胆 改 革 课 程设 置 , 大 减 少 了部 分 文 化 基 础 课 课 时 ,增 加 了 专 业 课课 时和 开 设 了一些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科 目。二 是 学 校根 据 国家 颁 布 的 教学 大 纲 , 合 人 才 市 场 的需 求 、 结 各
切从 实 。小 课堂 变 成大 课 堂 , 固定 课 堂
性 和 积 极性 。六 是通 过 各 种 素 质 大赛
和 技 能 比武 把 中职 学 生 的优 长 推 向极 致 , 天 地 、 舞 台 , 自信 、 智 慧 释 有 有 用 用 放 他 们 的憧 憬 和 希 冀 。教 学 质 量 的 角 逐 是 中 职学 校 “ 王者 的较 量 与 绝决 ” , 谁 能 先人 一 拍 、快 人 一 鞭 ,提 高 了质 量 , 就能抢得先机 , 谁— — 开启 人 力

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滞后、实训基地不足等,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制定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是促进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目标。

1.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2. 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质量;3. 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推动中职教育与产业结合,促进学生就业。

三、建设措施。

1.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 加大教学设施更新改造力度,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4. 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四、建设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中职学校建设经费,确保建设资金到位;2. 完善政策法规,为中职学校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3.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五、建设效果。

经过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会达到以下效果:1. 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明显提高;2. 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3.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就业率明显提高;4. 中职学校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六、总结。

中职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职学校的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分析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分析

调研 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 () 识与态度 ;2 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方法 ;3 中职教 () ()
师 的科 研成 果 ;4外 部 因素对 于 中职教 师参 与科 研工 () 作 的影响 等 。
( ) 究的 方法 二 研
是共识 , 全 国职业 教育研 究论 文要 目索引 ” 第 以“ (
序列( 中专教师和高 中教师) 的特点 , 具有 中等职业学
校 的典 型特 征 。 ( ) 四 样本 的 选择
为了评职或评优 , 高于促进 自身专业发展和解决教育
教学 问题 , 师 参 与 科研 工 作 的 直接 功 利性 明显 。这 教
为 保证 样本 的代 表性 , 本次 调研 选取该 校全 部
其原 因在 于 中职学校科研工作与教 学工作 结合 不好 、 激励与 约束机制 不畅、 保障与服务作 用发挥
不 够。只有加 强 中职学校科研与教 学的联 系, 紧密结合教 学开展科研 , 充分发挥科研对 于学校教 育教 学和教师 自身发展 的作 用 , 建有效的激励 与约束机制 , 构 加强科研 工作的保障和服 务 , 才能 改变 中职教 师科研 薄弱的现状 , 促进 中职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随着 我 国中等 职 业 教育 的迅 速发 展 , 加强 对 中职
教育的研究 已迫在眉睫 。中职教师是学校专业建设 、
课 程 开 发 、 学管 理 等 教改 研 究 的骨干 力 量 , “ 书 教 从 教 匠 ” “ 究者 ” 转变 是 中职教 育 发展 的必 然需 求 和 到 研 的 趋 势 。然 而 , 中等 职业 教 育 领域 教 师科 研 水 平 薄弱 已
7 0 教 师 ( 专 任 教 师 和兼 课 教 师 ) 问卷 调 查 对 5名 含 为

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师资力量
中职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 力得到显著提升。
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 设等方式,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高校扩招和普高热的持续,中职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基 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中职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的培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策略
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深入分析,明确 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需求。
工作过程模拟
将实际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模拟工作场景 、工作流程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职业 技能。
校企合作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教学 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 道。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讨: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 要性和可行性;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案例;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研究方法与范围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 研究方法,对中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
社会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人才需求的 规格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要求中职教育教学模式与时俱 进。
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 素质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为中职教育的改革和 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模式。

本中期报告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初步成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教学的环节。

这导致学生毕业之后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并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同时,还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创新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研究内容1.文献调研:通过收集相关的教学创新模式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访问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的需求,借鉴实践经验。

3.教学实践:根据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的结果,设计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4.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创新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五、初步成果在研究的初步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相关文献的调研,了解了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几次实地调研,了解了教学的需求和挑战。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创新模式,并开始了教学实践活动。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理想的结果,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六、研究计划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评估和分析教学创新模式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 体 教 室 、 练 场 地 、 拟 实 训 室 、 习工 厂 、 修 室 、 书 馆 等 , 训 模 实 专 图 都 应 按标 准化 、 范 化 要求 建 设 好 。 规 ( ) 好 教 学 设 施 的完 善统 一 。 所 有 的教 学 设施 统一 编号 2抓 对
良好 的 实验 环境 、先 进 的实 验 是 培 养 高 质 量 应用 型人 才 的
作的锻炼 。 () 合 性 : 使 学 生将 所 学 知 识 应 用 于 生 产 实 际 中 。 学 5综 能 使 生获 得 综 合 性 的锻 炼 。 建设 时要 做 到 统 筹 规 划 、 决 急 需 、 理 解 合 布局 、 出 重 点 、 合 治 理 。 突 综 4 建 立标 准 配套 的 教 学 设 施保 障体 系 ( ) 好 教 学 场 地 的 标 准化 建设 。 通 教 室 、 验室 、 化 多 1抓 普 实 电
设施; 四类 : 了 部 分 学 生 或 者 教 师 动 手 能 力 提 高 ( 培 训 、 为 如 竞
并 做好 相 应 的统 计 工 作 , 及 时 记 录 各 个 的使 用 情 况 。 并 同一 类 实 验 室 仪 器 、 表 、 属 统一 配套 ; 仪 附 教具 器 材 、 练 用 品 及 各 种 辅 助 训
大 基 本 要 素 之 一 。 着 现 代 教 育 教学 水 平 的提 高 . 学设 施 不 在 随 教 是 一 支 粉 笔 、 块 黑 板 、 张 桌凳 、 本 教 案 。 正 提 高 这 些 硬 件 一 一 一 真 在 教 育 教 学 中 的 作用 , 做 好 以 下 几 点 。 要
1 建 设 合 理 、 用性 强教 学设 施 实
重 要 条 件 。 般 学 校 在 建 校 时候 开 始 就会 有 一 定 的相 应 实 验 , 一 在 学 校 不 断发 展 成 熟 过 程 中实 验 室 和 实 训 又有 一定 充 盈 ,使 得 实 验 室 和 实 训 已经 具 备 一 定 规 模 ,对 一些 实验 和实 训 进 行 整 合 使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 际操 作 能力 的物 质 基 础 , 构成 教 学 活动 的三 实 是
产一 体 化 打 好 基 础
( ) 会 性 : 建 立 相 对 稳 定 的 校 外 实 习 基 地 。 力 把 实 习 4社 要 努
与 承 担 实 习单 位 的实 际工 作 任 务 结 合起 来 ,使 学 生 获 得 实 际工
Vo. No5 19 .
1 ・ * 写
带 忠
二u j 二 十
J 门
Re d a d W rt e i d c l a n i P ro ia e来自Ma 2 2 y 01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办学机制中教学设施建设的研究
尹 峰
( 家 港 市 第 三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江 苏 张
中 图 分 类 号 :G71 8
苏州
252 ) 16 5
文献标 识码 :C
文章编号 :6 2 1 7 ( 0 20 — 2 3 0 1 7 — 5 8 2 1 )5 0 3 — 2
教学 设 施 是有 关 学 校 教 学 方 面 的 ,教 学 设 施 与 学 校 的 教 学 规 模 联 系 比较 密切 。 教 学 基 本 保 障 条件 , 保 证 正 常 教 学 培养 是 是
有关 方 面联 系 予 以保 证 。
赛 ) 学设施 。 教 ( ) 校 按 照 现 有 的 教 学数 量 、 生 人数 等 因 素对 教 学 进 行 3学 学 进 一 步 的合 理 化 的 整 合 。 对 于 需 要新 添 加 的教 学 进 行 综 合 的 评 估 找 出最 合 理 的方 案 。
各 个 实 验 室 和实 训 车 间功 能 更 加 明 确 。
() 1 学校 根据 专业 、 程 教 学 的要 求 , 出 各 专业 全部 实 验 、 课 列 实 习 、 训 的项 目内容 、 用 时 间 、 需 ( 括 以后 新 开 专业 或新 实 所 所 包 增 教 学 内容 均 ) 。 ( ) 全 校 教 学 的 全 部 项 目进 行 分 类 , 下 列 方 法 分 类 管 2对 按 理 : 类 : 个 专 业 或 者两 个 专 业 以上 共 用 的 教 学 设 施 : 类 : 一 两 二 一 个 专业 使用 的教 学设 施 ; 类 : 三 以后 计 划 新 开 专业 或者 新 增 教 学
2 购 置教 学设 施应 考 虑 的方 面 ( ) 校 已经 具 有 哪 些 教 学 设 施 ? 1学 ( ) 校 、 业 或 课 程 有 哪些 特 殊 要 求 ? 2学 专 ( ) 施 与课 程 的联 系 程 度 如 何 ? 3设
() 4 保证 实验 、 习 的 安全 。 实 管理 人 员 、 习指 导 人 员 要 指 导 实 学 生正 确 使 用 仪 器 , 证 使 用 人 员 和 的安 全 ; 保 对有 安 全 隐 患 的仪 器 要 及 时维 修 排 除 ;对不 能使 用 的仪 器 要 有 明 确 的 标 识 或 移 出 实 验 室 : 操 作 有 危 险 易 出 差 错 的 有关 人 员 应 重 点 在 现 场 指 导 、 对
经 常处 于 良好 。 () 原理实验 、 程实 习、 3按 课 系统 实 训 、 专业 实 习 、 业 实 习 、 毕 毕 业 设 计 等 要 求 , 立 与 之 配套 的功 能 完 善 的 教 学体 系 。 建 5 加 强教 学 设 施 的 管 理
( ) 习 辅 导 人 员 ( 习 指 导 教 师 ) 实 验 实 习 的 安 全 使 用 1实 实 对 负责 , 对具体管理 、 修 、 并 维 维护 负 责 。 ( ) 课 教 师 对 所 使 用 的 教 学 设 施 , 有 指 导 学 生 安 全 使 2任 负 用 、 助 保 证 良好 的 责 任 , 课教 师 要 搞 好 同 实 习 指 导 人 员 的 协 协 任 调 、 接手续。 交 ( ) 证 各项 实验 、 习器 材 及 时 到 位 。 实 验 用 器 材 按 预 算 3保 实 采 购 ; 用 完 的 器 材 要 及 时 添 加 ; 水 、 电根 据 需 要 事 前 要 同 使 供 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