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盐铁专营
D. 市舶制度
【答案】A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将谷物发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A项
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是在东南江浙一带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盐铁专营是指一些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由官府经营市舶制度是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
2.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
B. 减轻中央财政压力
C. 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
D. 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答案】B
【解析】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将“公使钱”由中央支付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同支付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压力 B项正确
改革公使钱的支付办法与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无关 A项错误
地方承担一部分公使钱不能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 C项错误
改变公使钱的来源与“强化”公使钱的管理不符 D项错误
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论北宋亡于金时说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该观点()
①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②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③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④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伤及了百姓的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李贽把北宋灭亡原因归结为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他过分夸大了个人
的作用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故①②两项正确
③④两项错误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伤及了百姓的利益但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故选A
4.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日冗兵三曰冗费” 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
B. 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
C.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D. 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宋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官员分散权力同时把流民征召入伍导致宋代“三冗”问题严重
故C项正确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排除A 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宋朝时期官方对外话语经历了从“华夷一统”为主导向“汉唐旧疆”为主导的转变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意在
A. 重塑本朝正统地位
B. 承认对外战争受挫
C.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D. 推动国内政策转向
【答案】A
【解析】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形成了以北宋和辽为中心的两个朝贡体系这一转变意在重塑北宋王朝的
正统地位故选A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反映的是北宋和辽的关系与强化中央政
府权威无关排除C 宋辽二元并存反映的是宋辽关系不属于北宋的国内政策排除D
6.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 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 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最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王安石变法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
ABD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故选C
7.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 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
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 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 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 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 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 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司马光和钱穆对王安石有着不同的评价其中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A正确
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政敌资料需要进行考订 B排除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特征 CD说法错误故选A.
8.如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 ①向③称臣每年提供“岁赐”
B. ①与②以兄弟相称每年提供“岁币”
C. ②与③联合将①灭亡
D. 与④是翁婿关系长期保持友好关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北宋图②是辽图③是西夏图④是吐蕃诸部北宋与辽以兄弟相称每年提供“岁币” 故B正确
西夏向宋称臣但北宋每年提供“岁赐” 故A错误
辽和西夏未联合故C错误
北宋与吐蕃不是翁婿关系故D错误
9.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 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 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 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故B 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0.王安石变法至今能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今天的眼光接近
他的所谓“新法” 就是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达到“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下列措
施中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商业化”“不加赋而国用足”指的是王安石变法起到了富国的作用①②④均是其富国的措施故①②④正确
③是其强兵的措施排除
11.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
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
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融合
②和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而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故排除②③
故选B
12.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 )
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开辟了许多荒地
④国库充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13.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答案】B
【解析】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故选B
14.王安石变法推行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主要得益于()
A. 保马法的实施
B. 保甲法的推行
C. 军器监的设立
D. 均输法的推行
【答案】B
【解析】保甲法规定保丁平时维持社会治安并实行连坐制度保甲法的推行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故使“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
15.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B. 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 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
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前财政出现危机其主要原因是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现象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故C正确
农民负担过重、地主兼并土地、统治者对外扩张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16.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 市易法、均输法
C. 青苗法、免役法
D. 保甲法、保马法
【答案】C
【解析】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7.(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前提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
17.(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保守派反对变法的理由
17.(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答案】人才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解析】第一小问的前提依据材料一“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可以得出前提是人才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教育改革内容解答即可
【答案】变法失败不能之归咎于王安石宋神宗也有责任用人不当
【解析】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神宗与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分歧导致了用人标准的不同……保守派一味指责王安石所用皆小人所用皆险薄少年天下骚然……神宗的改革思路急功近利、用人惟能是使变法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可以得出观点是变法失败不能之归咎于王安石宋神宗也有责任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二“神宗与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分歧导致了用人标准的不同……神宗的改革思路急功近利、用人惟能是使变法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可以得出理由是用人不当
【答案】北宋褒扬王安石南宋贬斥王安石
认识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弊端但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
【解析】第一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三“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可以得出北宋褒扬王安石“南宋建炎时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可以得出南宋贬斥王安石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三则材料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知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弊端但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
18.(1)材料一中提到王安石主张“不加赋而国用足” 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为达到此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黄仁宇为什么在肯定这个措施的同时又认为这个措施在11世纪不合实际?
18.(2)依据材料指出北宋农民的负担主要有哪些?
18.(3)材料二在哪些方面肯定了王安石?材料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8.(4)材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答案】青苗法肯定原因采用的方法是商业化的办法不增加人民负担却能增加财富不合实际原因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解析】体现王安石“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措施有几项但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分析回答据材料一中“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可以分析出是青苗法黄仁宇肯定的原因应从实行青苗法的好处分析认为在11世纪不合实际的原因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分析
【答案】负担赋税、高利贷、苛捐杂税等
【解析】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一中“不加赋而国用足”一句说明农民要负担赋税
【答案】肯定王安石的出发点、个人品行、青苗法的做法考虑到农民利益
失败原因未能考虑下级官吏层层盘剥与农民的具体情况
【解析】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
【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解析】第一小问“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注重实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19.(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位人才”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19.(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在位人才”不足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19.(3)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有何借鉴?
【答案】(1)表现缺乏执行力贪污腐化盛行.
原因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科举选拔不出真正人才)
【解析】(1)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
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可以得出缺乏执行力贪污腐化
盛行.
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
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可以得出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科举选拔不
出真正人才)
【答案】(2)教育改革整顿学校编写教材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增加考试科目.
【解析】(2)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材料二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
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结合王安石改革科举的内容可以得出整顿学校编写教材科举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增
加考试科目.
【答案】(3)成效培养了改革人才传播了革新思想.
借鉴教育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解析】(3)第一小问的成效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培养了改革人才传播了革新思想.
第二小问的借鉴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王安石改革教育的措施可知当今教育要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20.(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
有利条件
20.(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20.(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
【答案】原因济困助贫抑制豪右条件在地方取得成功任职宰相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青苗法于鄞实善政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济困助贫遏制豪强从材
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能将青苗法推行全国得益于在地方取得了成功并且王安石担任
宰相职务有中央政权的支持
【答案】原因强制借贷政府强推用人不当担保制度自然灾害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主要是由于政府强制推行加上用人不当又实行担保制度还有天灾人祸
【答案】因素措施得当以民为本善于用人完善制度
【解析】从上述材料我们整体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措施得当其次要善于用人
以民为本还要有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