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5期269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监护·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
正确率中的应用
赵庆芳
(云南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州)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
隶属于慢性疾病的范畴,其发病的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
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此疾病的常见症状。
受其各类因素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2]。
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吸入剂和药物治疗是现如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医学治疗手段。
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严重的影响其疾病治疗的效果[3]。
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其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60.15±
2.15)岁,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60.5±1.15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其患者日常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机制和完善的制度:①人才机制落实到位:在有效实施护理的前提下,对其相关的人员进行合理安排,选拔精英人才参与到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中,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②制定合理的制度:利用相关的制度对其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有效的避免其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利用反问式查对法:在对患者常规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利用反问式查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对比,进而降低其误查、漏查现象的发生。
(2)主题的确定:主题需要所有参与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的医护人员共同探讨确立。
确定“提高患者对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为活动主题
(3)对相关的不良因素要有预见性:积极找寻对其患者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4)有效的宣传:利用其医院现有的资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提醒其患者认真参见活动。
根据其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宣教。
使其患者对
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深度了解,同时也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条件。
(5)对活动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由品管圈活动的所有组成成员对其实施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有序的整改,以便后期有利实施。
1.3 观察标准。
对其两组患者的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依从性进行有效的对比。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治疗规范,配合其医生的治疗为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基本按照科学合理的治疗标准进行治疗为不完全依从。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按照科学合理的治疗规范进项治疗,并中途放弃治疗为不能依从。
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不完全依从率)/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并以(±s )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
通过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n (%)]
组别例数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不能依从总依从观察组2318(78.3)4(17.4)1(4.3)22(95.7)对照组236(26.1)10(43.5)7(30.4)16(69.6)
χ2-54.59316.11223.75223.666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
通过两组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正确率明显优于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n (%)]组别例数吸入剂使用正确率
观察组2316(69.6)对照组238(34.8)χ2-24.522P
-0.001
3 讨论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其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 =23)与对照组(n =23);给予观察组患者品管圈活动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5.173
本文引用格式:赵庆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69-27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05
270投稿邮箱:zuixinyixue@
近年来,受其各类因素的影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慢性阻塞肺疾病率隶属于慢性疾病的范畴,我国是全球内慢性阻塞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4]。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现如今各类疾病的治愈率也处于上升的趋势。
对其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的是药物治疗和吸入剂的使用较为常见。
吸入剂的有效率决定其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治疗效果[5]。
因此有效的提升使用剂吸入的正确率成为现如今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在有效护理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
但是由于其疾病治疗手段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常规的护理模式不能对其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产生影响,因而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这一点,品管圈活动模式的干预受到了诸多的关注[7]。
品管圈是通过对相关的工作场所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品质管理,能够有效的将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相结合。
科学有效的对其工作质量实施管理[8]。
本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模式的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吸入剂使用正确率,提升其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照组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
提升其患者的满意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晓霞,聂娜谢,利群,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5(1):186-188.
[2] 李玮,赵亚楠.品管圈在COPD 患者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
士(下旬刊),2018,25(06):166-168.
[3] 梁群,王凌侠,杨玲,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8):59-61.
[4] 赵慧,吴方芳,张丽婷,等.护理干预联合品管圈对改善慢性阻塞
性肺病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24-125.
[5] 周克凤,罗莉莉,陈莉,等.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干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47-149.
[6] 司树梅,王银萍,吴艳红,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的运动康复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2):113-116.
[7] Abdul RH, Khor KX, Yeong CF, et al. The potential of
iRest in measuring the hand function performance of stroke patients[J].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17,28(2):105.
[8] Zheng H, Tegmark M, Buza V, et al. MITEoR: a scalable
interferometer for precision 21 cm cosmology[J]. M o n t hl y N o t i c e s o f t h e R o y al A s t r o n o m i c al Society,2018,445(2):1084-1103.
(上接第266页)
症状,会危及母婴安全;另一方面为管理因素,如输液滴素控制不当、用药错误等,均会导致分娩结局不佳[5],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对改善母婴结局有着重要意义。
产科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有助于产科医师及护士根据产妇的体质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前预测风险因素,提前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措施[6]。
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提前对分娩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产妇制定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同时分娩期对产妇加强心理护理管理,配合自身熟练的护理技巧与丰富的经验为产妇提供优质的产科护理服务,最大限度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7-8]。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剖宫产率(4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6.6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33%)、胎儿窘迫发生率(1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23.33%)(40.00%);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
提示对高危妊娠产妇分娩产房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既可改善母婴结局,又可明显缩短产程,缓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高危妊娠产妇分娩产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有益于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分娩结局,维护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亚琴,徐惠英,冯桂兰.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
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48-251.
[2] 郭宗艳,赵伟,景琦.高危妊娠产妇产前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分娩结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45.
[3] 屈晓敏.系统性护理对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
影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7):57-59.
[4] 李艳红,张云.高危妊娠产妇分娩产房中的管理[J].中国保健营
养旬刊,2013,23(8):4744.
[5] 李小敏.全程护理小组对高危妊娠初产妇妊娠结局与分娩后并发
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7):87-89.
[6] 翟丽雯.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焦虑情绪、分娩方式及妊
娠结局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0):182-183.
[7] 李志敏.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107-109.
[8] 诸英环.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价值
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