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XXX赏析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XXX赏析练习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
一、式微/《诗经》
二、子衿/《诗经》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
四、望洞庭湖赠XXX/XXX
一、★《式微》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题】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阐发: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扼要阐发。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原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XXX不嗣音?
XXX,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XXX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XXX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XXX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未曾去看你,莫非你就不克不及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XXX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题】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分析:C、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性?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末了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情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末了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情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往返回地走个不停,感觉虽然只要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末冗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
【原诗】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保护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XXX。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心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别离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XXX。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XXX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XXX,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阐发: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XXX。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XXX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XXX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XXX”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阐发有误的一项( D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窘迫和相互之间的交情。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攻讦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应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阐发:D、没有攻讦友人的意思。
而是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5、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一个辅字是辅佐、保护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X保护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6、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但愿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肠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
显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7、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
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XXX
【原诗】八月湖水平,XXX混太清。
气蒸XXX,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XXX。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简直与岸平,XXX含糊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澜汹涌好像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XXX时期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XXX"描写了XXX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但愿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XXX。
B、是气势磅礴。
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荡,积蓄丰厚。
“XXX”陪衬湖的XXX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活力。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标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的地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XXX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XXX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XXX指当时的兵荒马乱。
D、末了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XXX的《登岳阳楼》。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XXX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C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世却无人引荐情感,希望XXX引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详细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