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
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
2.8%。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全方位外交新思路的影响
B. 对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C. 与美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D. 美国对华经济封锁政策破产
【答案】B
【解析】
1965年与1957年相比,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

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
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1978
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
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B。

2.学者沈志华指出: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
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

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A. 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中日建交
C. 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 中美建交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时期的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是中日建立外交关系,B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A项的“提出”说法错误,排除A。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3.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
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
A. 国家统一
B. 所有制问题
C. 民族关系
D.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

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题意。

4.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

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A. 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 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 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二战时日本侵略了中国,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故C正确;
ABD均不是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故ABD错误。

5.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

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

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

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6.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
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
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
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

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A项错误;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

故选D。

7.1950年,当中国要收回美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时,美国政府竟然以撤回所有在华官
员为要挟,没想到中国政府的回答竟是:“我们宁愿看到所有美国官方人员能够更快地
离开中国。

”在谈到外援时,政府总理周恩来也强调:“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
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这反映出新中
国外交()
A. “另起炉灶”的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D. 对美苏一视同仁的态度
【答案】C
【解析】材料前半部分对美国的态度,体现“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材料
后半部分则强调即使是对苏联等国家也不能依赖。

综合前后材料,体现出新中国的外
交对美苏都强调独立自主,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8.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中国完成了从“革命与战争的宣传者”到“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转换,通过寻找平等协商谋求与国际合作。

这一转
变说明中国()
A. 开始打破西方的孤立与封锁
B. 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C. 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D. 积极营建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B
【解析】
9.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
是中国。

”这表明()
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
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
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
【答案】C
【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

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
挥积极作用。

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

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D项所述不准确。

故选C。

10.1971年,美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第一次击败美国“指的是
()
A. 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被打败
B. 美国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被打败
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 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抓住材料中“联合国历史”及“反西方国家”等信息及时间限定可知,此历史事件是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B、D均与材料表述不符,
11.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
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答案】D
【解析】
12.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

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
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
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
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
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
,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
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
未缓和,故排除A;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
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新中国成立后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
13.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
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

”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 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 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 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 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答案】A
【解析】A项,1957年我国于广州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以港澳和东南亚为重点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贸易。

材料中“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

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反映了在中国经济被封锁的情况下,我们也参与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

这说明了广交会是中国适应新形势的对外贸易场所,其创办扩展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故A项正确。

B项,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双方分歧越来越大,材料中“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的“人家”也并不是单指苏联,因此,广交会的创办并不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故C项错误。

D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与材料关系不大。

故D项错误。

故选A。

14.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曾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也肯定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为此,新中国政府()
A.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应邀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 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 开始推行了全方位多边外交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领导人决定不再“关门”,“必须走出去”,接受了印度、缅甸等国政府邀请,出席
了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B项正确;
新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当时日内瓦会议还没有召开,A 项错误;
中美关系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C项;
我国政府开始推行全方位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

15.邓小平曾说:“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独联体(苏联解体后的部分苏联加盟国组建)部分接境国家()
A. 继续实行结盟的外交政策
B. 坚决不予承认其主权独立
C. 坚持睦邻友好合作的政策
D. 采取封锁遏制与孤立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睦邻友好合作的政策有利于打造和平的周边环境,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故C正确。

中国新时期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

B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16.中国政府评价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
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
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 26届联大
【答案】B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亚非各国…自己的命运掌握…平等…友好合作”,就可
判断出这个会议是指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7.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导致40年前中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因素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B.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壮大了中国力量
D.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导致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A
正确。

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才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排除B。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并不利于中美关系改善,故排除C。

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排除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8.(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18.(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
的原因。

18.(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
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

【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
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

【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
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
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9.(1)材料一表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
19.(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19.(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80年代“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19.(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原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其外交惯例;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

【解析】关于原因:依据材料“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可得出如下结论: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依据材料“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

【答案】由敌视到友好。

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解析】关于转变:依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可知处于敌对状态。

关于表现:主要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以及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

【答案】国家利益;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

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

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

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

【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

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

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