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初三初中物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初三初中物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A.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课桌高度约为7.8c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
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轻舟B.山C.河中的水D.轻舟上的人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5.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丙B.乙丙C.乙丁D.甲丁
6.小明的家距离学校900m远,一天他上学时,以1m/s速度走完了前半路程,接下来又以1. 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这次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5m/s B.1.2m/s C.1.5m/s D.2.0m/s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B.2:1C.9:2D.2:9
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慢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20m/s
9.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12.“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调高,响度大
C.音调高,音色好D.音色好,音调高
1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C.摩托车装消音器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15.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二、填空题
1.如图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2.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速度计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若汽车以这个速度定速巡
航前进210km,则行驶的时间是 h.
5.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A的长度是 cm。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
是和;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7.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
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声波.
8.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
球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是 m/s.
三、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因为。
(4)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小车必须从释放。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s
1上的平均速度为v
1
,路程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v
2
,路程s
3
上的平均速度为v
3。
那么,v
1
、
v 2、v 3的大小关系是 。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
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
[如图乙装置在月球上小球
将 (填“弹起更大”或“不会弹起”)
四、计算题
1.2014年12月28日无锡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
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 min ,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下表,求:
(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
2.一座铁路桥,正桥长780m ,桥全长2080m ,一辆全长120m 的列车通过正桥的时间整好为1min ,问该火车全部过桥的时间为多少秒?
黑龙江初三初中物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 A .一支新铅笔长约17.5dm B .课桌高度约为7.8cm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5m/s
D .唱一首歌大约需要4min
【答案】D
【解析】A .17.5dm=1.75m 比一名初中生的身高还要高,故A 不符合实际。
B .课桌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二分之一,大概80~90cm ,故B 不符合实际。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C 不符合实际。
D .唱一首歌所需时间在4~6min 之间,故D 符合实际为答案。
【考点】估测
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
【答案】B
【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参照物,若被研究物与参照物发生位置的改变,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以轻舟为研究对象,轻舟相对于河中的水和轻舟上的人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轻舟是静止的。
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改变了,轻舟是运动的。
故B 正确为答案。
选项A 、C 、D 错误。
【考点】参照物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 .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答案】D
【解析】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何时间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故D 正确为答案。
选项A 、B 、C 不符合题意。
【考点】速度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答案】D
【解析】A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 错误。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 错误。
C .不同乐器音色不同,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的音色,故C 错误。
D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 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甲 丙
B .乙 丙
C .乙 丁
D .甲 丁
【答案】C
【解析】对于v-t 图像,甲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乙速度大小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s-t 图像,丙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
丁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乙、丁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为答案。
选项A 、B 、D 错误。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6.小明的家距离学校900m 远,一天他上学时,以1m/s 速度走完了前半路程,接下来又以1. 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这次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 .1.25m/s B .1.2m/s C .1.5m/s D .2.0m/s
【答案】B
【解析】由题知,小明通过的路程s=900m ,所用时间t=t 1+t 2=
,所以小明这次上学走路的
平均速度v=。
故B正确为答案。
选项A、C、D错误。
【考点】平均速度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B.2:1C.9:2D.2:9
【答案】C
【解析】由v=得t=,t
甲= t
乙
=,所以。
故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
9:2,答案为C。
选项A、B、D错误。
【考点】速度的计算
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慢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20m/s
【答案】B
【解析】A.由路程——时间图像可知,在0~10s时间内,乙的路程比甲的路程大,所以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得快,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甲、乙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两人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故B正确为答案。
C.在
10s~20s内,甲同学的路程发生了变化,所以甲同学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
D.在0~10s内,乙同学通过的路
程为100m,乙同学的速度v=,故D错误。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图像
9.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答案】A
【解析】A.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泡沫的跳动将鼓面的振动放大,说明发声的物体
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是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不
符合题意。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月球
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产生的条件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A正确。
B.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
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听诊器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不是通过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D.不同人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
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正确。
【考点】声现象
1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
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答案】B
【解析】由题“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是小明对问题的猜想,所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B为答案。
选项A、C、D 错误。
【考点】科学探究的步骤
12.“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调高,响度大
C.音调高,音色好D.音色好,音调高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辨析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响度取决于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女高音”中的高指音调高,“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响度大,故B正确为答案。
选项A、C、D错误。
【考点】音调与响度
1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C.摩托车装消音器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答案】D
【解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快慢,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同,响度不同,B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装消音
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音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水柱高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考点】音调
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
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人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同,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在A、B两s-t图像中,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与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故AB错误。
C.甲乙两同学
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甲乙两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
大于甲的速度,D正确为答案。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15.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答案】C
【解析】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录音棚内安
装隔音设备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是在传播过程吸声、消声,减弱噪声。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示例相符,符合题意为答案。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
要戴上耳罩,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考点】噪声的控制
二、填空题
1.如图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答案】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解析】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
了一觉,“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考点】速度
2.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解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考点】速度的物理意义
3.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m/s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速度为0m/s。
【考点】声速
4.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速度计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若汽车以这个速度定速巡
航前进210km,则行驶的时间是 h.
【答案】70 3
【解析】由速度计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0km/h。
若汽车以这个速度定速巡航前进210km,则行驶的时间是
【考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5.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A的长度是 cm。
【答案】1mm 2.34
【解析】由题图知刻度尺1cm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木块起始端所对刻度为6.0cm,末端所对刻度为8.34cm,所以木块A的长度是8.34cm-6.0cm=2.34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答案】甲丙乙
【解析】由s-t图像可知甲物体的速度v
甲=,由v-t图像可知,v
乙
=6m/s、v
丙
=4m/s,所以运动速
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速度最大的乙车。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7.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声波.
【答案】低次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
这种声波称为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考点】次声波
8.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是 m/s.
【答案】变速直线 0.15
【解析】由频闪照片可知,从A点到F点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路程是s=12.50cm-0.50cm=12cm=0.12m,所用时间t=4×0.2s=0.8s,小球的平均速度是
v=。
【考点】平均速度
三、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因为。
(4)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小车必须从释放。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s
1上的平均速度为v
1
,路程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v
2
,路程s
3
上的平均速度为v
3。
那么,v
1
、
v 2、v 3的大小关系是 。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
【答案】(1)刻度尺 停表 (2)v=
(3)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就越大,所用时间太少,测量不准确 (4)静止 (5)变速 (6)v 2<v 1<v 3
(7)不正确,如果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在B 点的速度为零,可是实验中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故该做法是不正确的
【解析】(1)由实验原理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通过的距离和运动时间,用刻度尺和停表。
(2)实验原理
(3)实验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因为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就越大,所用时间太少,测量不准确。
(4)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小车必须从静止释放。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时运动快慢不同,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6)小车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在斜面AC 段末端C 点的速度为v 1,AB 段B 点的速度为v 2,BC 段C 点的速度为v 3,则v 3>v 2,v 1=
,故v 3
>v 1>v 2 。
(7)不正确,如果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在B 点的速度为零,可是实验中小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零,故该做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
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 有关。
[如图乙装置在月球上小球
将 (填“弹起更大”或“不会弹起”)
【答案】振动 空气 振幅 不会弹起
【解析】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塑料球的摆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声。
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如图乙装置在月球上小球将不会弹起。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四、计算题
1.2014年12月28日无锡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
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 min ,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下表,求:
(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
【答案】(1)9m/s (2)1817s
【解析】(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路程为s=27000m ,全程行驶时间为t="50" min=3000s ,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2)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的路程为s 1="25463" m-9110 m="16353" m ,
所用时间大约为
【考点】平均速度
2.一座铁路桥,正桥长780m ,桥全长2080m ,一辆全长120m 的列车通过正桥的时间整好为1min ,问该火车全部过桥的时间为多少秒?
【答案】147s
【解析】铁路正桥L 正桥=780m ,L 车=120m ,火车全部通过正桥走的路程:s 1=L 正桥+L 车=780m+120m=900m ,火车
全部通过正桥用的时间:t 1=1min=60s ,火车的速度v=s 1/t 1=15m/s ;
桥全长L 桥=2080m ,火车全部通过桥的路程:s 2=L 桥+L 车=2080m+120m=2200m ,由v=s/t 得: 火车全部通过桥用
的时间:t 2=s 2/v=147s .
答:该火车全部过桥的时间为147s
【考点】速度和路程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