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丙酮、三氧化二砷--剧毒化学品使用安全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评价项目概述
第一节评价项目概况
一、评价项目简介
XXXXXX系XX玉锋淀粉糖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地处XX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母公司毗邻。

XXXXXX以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12,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0公斤氰钴B12。

该项目年产值约5亿元。

提取车间(B车间)位于XX公司厂区西部,建筑面积3339.6平方米,双层建筑,车间定员55人,每班操作人员15名。

提取车间东侧为厂内道路,提取车间距东侧C车间15米。

提取车间西侧20米为公司内部道路,道路西侧为公司建设预留地。

提取车间北侧距厂区围墙10米,围墙外为农田。

提取车间南10米为公司厂内道路,道路宽10米,路南为公司仓库。

提取车间采取整体防爆设计,并经XX县公安局消防科检查同意其投入使用。

,
二、氰化钠、丙酮、三氧化二砷使用情况介绍
XXXXXX(以下简称XX公司)提取车间使用氰化钠将不同类型的B12转化为最终产品氰钴B12,年用量约3000公斤。

除车间外,化验室使用少量氰化钠,使用时从仓库领取并严格执行公司关于氰化钠的管理规定。

三氧化二砷只做化验室试剂,用量极少,用来检测回收溶液,丙酮在生产中作为溶剂使用并回收。

三、氰化钠、丙酮、三氧化二砷库存情况
XXXXXX设一座氰化钠专用仓库,一座氰化钠发放库。

该专用仓库位于车间南40米处公司库房内(大库套小库),远离爆炸危险区域。

专库约10
平方米,专库内氰化钠整桶存放,不开包装。

专用仓库安装了防盗门、配备双锁、通风设施等,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并配备急救药箱(内放亚硝酸乙戊酯三支和毛巾一条)。

氰化钠发放库位于车间内一楼,配备防盗门、双锁、防护服、防护手套、急救药箱,实行双人领料双人使用。

氰化钠发放库与丙酮、氨水储存间用防爆墙隔离保护。

丙酮存放于储罐内,丙酮储罐位于提取车间一楼,提取车间采取整体防爆设计。

丙酮储罐情况见设备一览表。

三氧化二砷在化验室储存,有专柜存放。

四、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XX县位于XX省中南部,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总人口69.8万。

县城距石家庄60公里,国道308线横贯全县,境内公路纵横,交通十分便利。

XX县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

地势低平,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

地面坡降为四千分之一。

海拔25-35米。

XX县位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属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3℃。

一月平均气温-4.2℃,四月平均气温14℃。

,七月平均气温26.7℃,十月平均气温13.4℃。

极端最低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1.9℃。

年平均降水量501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变化较大。

境内河流较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

北澧河为本县主要行洪、灌溉河道,发源于邢台县,境内流长13.2公里,排水量约300m3/s。

XX泊是闻名全省的大洼淀。

建国后,大兴水利建设,东北部形成了以石津灌渠为主体的灌溉系统。

五、厂区周边情况及平面布置
XXXXXX位于XX省XX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厂区南面为总公司XX 淀粉厂和宏威饼干厂,厂区西面为晶龙集团和农田,厂区东、北两面为农田,厂区东北角有一变电站,相约500米。

XXXXXX厂区东距曹家庄和南塔庄约2000米,东北距北塔庄约2500米,西北距黄退村约2500米。

该公司位于县城北l公里处。

XX公司生产车间东西方向依次布置,使用氰化钠、丙酮的提取车间位于厂区西头,提取车间向南30米处为公司仓库所在地,氰化钠专库位于公司库内西北角。

六、公用工程和消防情况简介
XX公司生产使用的水、蒸汽、电力均由总公司提供。

XXXXXX厂区内配有35立方米高位消防水罐一个(距地面14米,不锈钢方体罐),400立方米半地下水池一个。

XX公司厂区内设置消防栓18个,配消防水泵2台,型号为KQW100/200,22KW。

MFZ8型干粉灭火器20个,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8个。

XXXXXX厂区主马路宽10米,环厂区支路宽5—8米,各车间距离13—23米不等。

厂区内道路通畅,满足消防车通行需要。

XXXXXXB车间(使用氰化钠、丙酮的提取车间)经XX县公安局消防科检查(宁公消验[2005]第17号)具备使用条件。

消防器材清单
七、企业安全管理情况
XXXXXX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省安监局组织的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证书编号:安全资证冀字WH000536073号),安全管理人员张建锋经培训取得了合格证(证号:WH000520052)。

XX公司制定了总经理、经理、车间主任、办公室、财务科等各岗位、人员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公司编写了应急救援预案。

八、建筑物基本情况
XXXXXX使用氰化钠、丙酮的地点为该公司提取车间。

该车间位于生物公司的西北角,共分两层。

建筑面职2800平方米,为整体防爆设计。

丙酮、液氨储存间与生产厂房之间用防爆墙隔离。

九、工艺过程简介
维生素B12生产工艺流程图
氰化钠的作用是将经发酵、提纯得到的浓缩液中不同配位体的维生素B12同系物(羟基B12、磺酸基B12、腺苷基B12)转化为最终产品氰钻B12,丙酮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解析液、结晶液使用。

氰化钠从提取过程的转化段加入,使其参与反应。

料液经树脂柱吸附氰钻B12后,用次氯酸钠氧化处理
达标后排放。

1、氰化钠的使用主要分成氰化钠的领取、纯化、过滤、一次滤泥悬浮、二次滤泥悬浮、树脂柱操作、废水处理。

氰化钠的领取
操作工通知库房取料。

专库两名保管人员取分别保存的两把钥匙,同时打开专库排风开关。

排风10分钟后操作人员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手套和面具进入专库整桶领取到发放库房,做好记录。

车间使用时由操作工申请,发放库保管员和大组长同时持发放库钥匙到库房打开库门。

两名操作人员穿戴保护用品,一人操作一人监控,称取规定量的氰化钠放入带盖不锈钢桶中,盖好桶盖。

准确记录称量值并做好原始记录。

称量完毕锁好库门,分别保存两把钥匙。

纯化
将氨水解吸得到的B12料液压入纯化罐。

两名领料人员共同将领取的氰化钠护送到使用岗位完全投入纯化罐。

投料前打开纯化罐排风开关。

投料完毕操作工在本岗位规定的洗澡间更衣洗澡。

投料完毕关闭投料口,用盐酸、氢氧化钠调节纯化罐PH值,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由管道加入,纯化罐有数显PH计随时显示料液PH值。

用伴管蒸汽将料液升温到90℃并保温3分钟,将蒸汽切换成冷却水使料液降温到40℃。

用碱液调节料液PH值到7.0—7.4。

操作工用硫酸亚铁溶液处理氰化钠包装物。

过滤
仔细将板框装好,防止过滤时漏料。

在纯化罐开启搅拌的情况下,开屏蔽电磁泵向板框打料。

将浑浊滤液回流到纯化罐,待滤液澄清后收集入
二次滤液收集罐。

过滤完毕,向板框压入40℃热水2000升。

通空气吹干板框。

将收集在二次滤液收集罐的滤液用2N的盐酸调PH=6.0。

调酸过程开通风。

一次滤泥悬浮
先向悬浮罐加入热水2500升并开启搅拌。

拆板框将滤泥投入悬浮罐,补加热水调整温度为40℃。

一台板框滤泥对应加水3000升,一罐最多允许投入两台板框的滤泥。

投完滤泥搅拌30分钟后过滤。

过滤开始的未清滤液回流到悬浮罐,滤液变清后收入二次滤液收集罐。

过滤完毕,向板框压入40℃热水1500升。

通空气吹干板框。

二次滤泥悬浮
先向悬浮罐加入热水2500升并开启搅拌。

拆板框将滤泥投入悬浮罐,补加热水调整温度为40℃。

一台板框滤泥对应加水3000升,一罐最多允许投入两台板框的滤泥,投完滤泥搅拌30分钟后过滤;过滤开始的未清滤液回流到悬浮罐,滤液变清后收入二次滤液收集罐。

过滤完毕,向板框压入40℃热水1500升。

通空气吹干板框。

拆板框,将滤泥投入废料池。

一次、二次、三次滤液可在收集罐混合,调PH=4.0—6.0,调酸过程开通风。

树脂柱操作
吸附:关闭调节好PH值的二次滤液收集罐酢排气阀,开启压缩空气阀升压(压力小于0.1MP),开出料阀。

开树脂柱进料阀,待液面上升后关闭排气阀,控制吸附速度为400—600L/hr,废液通过密闭管道收入废水处理罐。

当色带达到树脂高度2/3时停止进料。

水洗:开纯水进行水洗。

洗净氰根、洗断色带后停止水洗。

洗涤水通
过密闭管道收入废水处理罐。

解吸:通入比重为0.900的解吸剂进行解吸。

当出口显浅红色时开始收料,将料收至大孔浓缩液罐,收料完毕结束操作。

树脂柱再生
废水处理(室处)
废水收集到2/3体积时开始氧化处理。

开启搅拌,用碱液调PH到规定值。

按规定体积比加入次氯酸钠。

搅拌氧化5小时。

送样化验,确认氰根含量合格。

排入中和池中和。

化验室使用
化验室测定B12含量使用微量氰化钠,使用时按五双要求从氰化钠发放库领取。

领取后根据使用要求配置成稀溶液,使用完毕将剩余药品锁入专用保险柜中(双锁)。

盛装氰化钠的容器和含氰废液经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

2、丙酮溶液作为解析液、结晶液使用,提取车间电器设备全部采用防爆型号,丙酮溶液在设备内密闭使用。

使用后的丙酮经蒸馏回收后重复使用。

十、主要设备和安全设施情况
1、氰化钠设备
2、丙酮设备
3、提取车间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4、防爆器材
注:防爆等级为ExdⅡBT4
5、安全设施
第二节评价范围
依据与XXXXXX签定的安全评价合同及委托书,本次专项安全评价的范围为XXXXXX年产3000公斤氰钴B12项目提取车间氰化钠、丙酮使用专项评价,包括氰化钠使用(含氰化钠库存、使用、包装物和废液处理)和丙酮储存、使用以及三氧化二砷做为试剂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评价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l日起执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1998年9月1日起执行)
(3)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5)《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
(6)《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7)《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二[2003]4号
(8)《安全评价通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9)《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二、评价标准及规范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3)《有毒作业分级》GBl2331—90
(4)《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
(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8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
(7)《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8)《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一1995
(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
(11)《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
(12)《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l5603—95
(13)《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
(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安全标志》GB2894—1996
(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7)《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99
(1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1995
(1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2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年4月10日,公安部第6号
(2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第二章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评价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是提高评价质量和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它规定了工作程序各阶段中企业、评价单位、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本评价工作程序按《安全现状评价导则》中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一、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的范围,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现实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包括涉及到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职业危害、消防、技术检测等方面内容。

评价机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所需主要资料从以下方面收集:
1)工艺;
2)物料;
3)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
4)设备相关资料;
5)管道;
6)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7)公用工程系统;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准;
10)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
二、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应针对评价对象的生产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性分析,确定主要危险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有无重大危险源,以及可以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

三、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确定评价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价方法。

安全现状评价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阶段,应尽可能的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价方法依次渐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通过定性、定量安全评价,重点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公用工程等内容,运
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逐一分析,通过危险度与危险指数量化分析与评价计算,确定事故隐患部位、预测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同时进行风险排序,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模拟发生灾害性事故时的破坏程度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数据。

四、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五、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事故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安全状态水平的建议。

六、确定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当前的安全状态水平,提出安全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七、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

编制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安全评价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与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结论存在分歧的,应当将双方的意见连同安全评价报告一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节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简称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

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评价方法。

每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目标、应用条件、适用的评价对象、工作量均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评价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评价方法按是否运用数学方法评价危险性(量化危险性),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中一般将危险性分为几个定性等级,并规定达到哪个等级(以上或以下)即认为系统是安全的。

预先危险性分析、类比分析等分析方法属于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方法中一般规定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个空间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发生次数)、事故损失(危险程度)低于确定的指标值则认为系统是安全的。

二、评价方法的选用
选用评价方法时,应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组成部分、复杂程度、工艺过程(行业类别)、原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分析、比较、慎重选用。

若评价对象同时存在几类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必要时,要根据评价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相互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如对规模大、复杂、危险性高的评价对象往往先用简单、定性的评价法(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元)用较严格的定量评价方法(如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法等)进行评价。

常用评价方法
第三节评价单元划分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因本报告评价范围为XXXXXX年产3000kg氰钴B12项目提取车间氰化钠、丙铜的使用和三氧化二砷化验室的使用,所以划分为安全管理、提取车间使用过程、储存三个单元进行评价。

第一单元:管理单元,采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提取车间使用过程单元,包括氰化钠使用、废液处理、包装物处理和丙铜储存、使用。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三种方法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氰化钠储存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介绍
1、安全检查表法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有用而且简单可行的方法,用处非常广泛。

通常的做法是:将评价对象的各方面和依据
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照,做出与上述依据是否一致的结论,并提出对策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它的特点是适合各阶段的安全分析,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来源、条件及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分级标准如下:
Ⅰ级,安全的,不致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害,为了人员和系统的安全,必须采取措施。

ІV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和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3、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逻辑演译评价方法,由于目前无事件的故障率或失误记录,所以这里采用事故树的定性分析法。

提取车间提取单元生产过程中使用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极易发生中毒事故。

所以使用事故树评价法求出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并且确定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从而找出杜绝事故发生的最捷途径,采取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第一节物质的危险特性
一、氰化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中文名称2:山奈钠
技术说明书编码:819
CAS NO:143-33-9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2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具有刺激性。

危险性类别:第6.1类剧毒品。

氰化钠的毒理作用与氢氰酸相同,人口服的致死剂量为1mg/kg~2mg/kg。

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水中氰化钠含量应低于0.05 mg /L,否则人畜就不得饮用。

危险货物编号:61001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 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

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
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七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0.3[HCN][皮]
TLVTN:OSHA5 mg[CN]/ m3[皮]
TLVWN:ACGIH5 mg[CN]/ m3[皮]
监测方法:异菸酸钠-巴比安酸钠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第八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5.0%;二级≥91.0%
三级≥86.0%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熔点(℃):563.7
沸点(℃):1496
相对密度(水=1):1.60
氰化钠化学性质:氰化钠与酸或酸雾、水、水蒸气接触能产生有毒和易燃的氢氰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足以使其生成氢氰酸,它与亚硝酸或氯酸盐一起加热至450℃可发生爆炸。

(1)氰化钠与次氯酸及其盐的反应
NaCN+HOCl→CNCl+NaOH
CNCl仍具有和氢氰酸一样的毒性,在PH值大于10的条产下,CNCl 可进一步与碱生成HOCN。

HOCN无毒,并可在次氯酸盐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此反应在pH值较高时进行得十分缓慢。

因此,必须将PH值控制在7.5~8之间,并且要充分供给氧化剂。

(2)氰化钠与铁盐的反应,氰化钠能与亚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在反应中,氢氰根与亚铁离子作用生成亚铁氰根络离子,络合物亚铁氰化钠(俗称黄血盐)是无毒的。

在碱性溶液中,亚铁氰根络离子能与三价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普士蓝沉淀。

此反应不仅可用于氰化物的消毒,还可以用于氰化物的检验和氰化物含量的分析。

饱和蒸气压(kpa):0.13(817℃)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经口)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九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第十部分: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