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解读』材料2主要阐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1)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 地位,适应了美国的经济扩张需要; (3)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 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题中反映的是货币体系并不是市场体系,故A项错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 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现了世界经济的霸主从英国到美国转变,故B项正确; 题干主要讲述货币体系的演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故D项错误。
单元十五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1945年至今)的世界
§15-2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知识主线·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复习内容上,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两种趋势”,关注“三 个阶段”,理清知识主线。
(1)“一条主线”即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历程,从布雷顿森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经济滞胀的冲击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美国无 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 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针对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二战后(1945年至今)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宏观元把知握识历史时空时序|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国际关系复 特 杂多变,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由
2.确立
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 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怀特计划),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金衡制1盎司= 31.1035克),美国随时向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 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1% 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5.影响 ①对世界:暂时结束了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 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 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了美 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1)经济体制的调整: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70年 代以后进入滞胀阶段,为了走出困境,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发达国家纷纷 经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80年代以后逐渐复苏,英美等国逐渐形成一种将政 济 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90年代, 知识经济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得以形成和发展。 上 ②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 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伐艰难,成效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立足于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 期贷款来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等。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1945年成立。宗旨 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国 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 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③ (2)经济格局的变迁:二战后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的建立,国际货币、金融、贸易秩序得以重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 经 界经济体系形成,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与以苏联 济 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隔绝对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经 上 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日本、西欧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世 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掀起新浪潮,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当今世界经济 全球化的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 文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化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反传统、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 上 诞派。现代派音乐、美术发展也十分迅速。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整 个世界文艺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4.特点:①实行“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②实行加权 投票制度。投票权的多少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③建立 起制度性协调机制。④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史料研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 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 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 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 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如何评价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质、意义、问题、 对策等)? 5.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背景、过程、影响各是什么?中国 入世的影响是什么?
『史料研读』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战略
材料1:1943年4月,《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
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林体系到区域化再到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过程。
(2)“两种趋势”即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其中经济
全球化是主趋势。
(3)“三个阶段”即:二战后初期(20C40S中期至50S):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并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冷战对立;20世纪六 七十年代至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呈现 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C90S初以来: 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新高潮,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
征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主题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为和平与发展。
(1)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政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治 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 上 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布雷顿森林 1.(2015·全国Ⅰ卷,35)世界银行的职能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崛起
体系的建立 2.(2015+2014·广东高考,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2020·全国Ⅰ卷,3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世界经济区 2.(2020·全国Ⅱ卷,4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 域集团化 3.(2018·全国Ⅱ卷,35)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
1947年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②政治上,组建联合
国,并以此作为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发起冷战,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③军事上,组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④文化上,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处于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①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教训:经济危机及二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经济
准则(货币战打破了原有的金融秩序;关税战破坏了原有的自由贸易原则)。为 避免经济危机频发,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 经济。②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亟待重建。③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并积极谋求霸权。美国试图按照 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秩 序。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
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
来领导世界了。”
——美国《星期六晚邮报》
『解读』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对二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
✓ 背景:二战前后,美国实力急剧膨胀,西欧实力普遍衰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 措施:①经济上,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教材精读·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 及影响各是什么?
2. 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含义是什么?兴起的原因 是什么?在欧洲、亚洲、北美各有何表现?有何利弊?
3. 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各是什么?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2014·全国Ⅰ卷,35)欧元的作用
5.(2014·全国Ⅱ卷,35)欧盟东扩
世界贸易组 1.(2017·全国Ⅰ卷,35)从G20的发展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世界
织和中国的 经济秩序
加入
2.(2016·全国Ⅰ卷,34)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努力
『备考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年6考。近五年高考高频考点之一。 1.考查内容:重点考查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欧洲一体化。 2.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有主观题涉及。 3.命题风格:以“新材料,新情景”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洲 一体化等主干史实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等结论性认识。 4.教材空白:①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权的表现。②阻碍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5.备考策略:①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和职能,联系世界格 局的演变,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及其兴衰原因。②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复 习应注意两个角度:第一、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现实的 原因;第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注意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国 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相联系,概括欧盟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③从全球史观看,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复习中应注意从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一角度出 发,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和三次科技革命,系统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解读』材料2主要阐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1)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 地位,适应了美国的经济扩张需要; (3)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 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题中反映的是货币体系并不是市场体系,故A项错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 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现了世界经济的霸主从英国到美国转变,故B项正确; 题干主要讲述货币体系的演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故D项错误。
单元十五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1945年至今)的世界
§15-2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知识主线·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复习内容上,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两种趋势”,关注“三 个阶段”,理清知识主线。
(1)“一条主线”即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历程,从布雷顿森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经济滞胀的冲击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美国无 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 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针对训练】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二战后(1945年至今)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宏观元把知握识历史时空时序|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国际关系复 特 杂多变,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由
2.确立
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 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怀特计划),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金衡制1盎司= 31.1035克),美国随时向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 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1% 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5.影响 ①对世界:暂时结束了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 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 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了美 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1)经济体制的调整: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70年 代以后进入滞胀阶段,为了走出困境,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发达国家纷纷 经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80年代以后逐渐复苏,英美等国逐渐形成一种将政 济 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90年代, 知识经济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得以形成和发展。 上 ②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 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伐艰难,成效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立足于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 期贷款来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等。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1945年成立。宗旨 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国 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 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③ (2)经济格局的变迁:二战后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的建立,国际货币、金融、贸易秩序得以重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 经 界经济体系形成,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与以苏联 济 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隔绝对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经 上 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日本、西欧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世 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掀起新浪潮,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当今世界经济 全球化的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1)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 文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化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反传统、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 上 诞派。现代派音乐、美术发展也十分迅速。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整 个世界文艺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4.特点:①实行“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②实行加权 投票制度。投票权的多少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③建立 起制度性协调机制。④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史料研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 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 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 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 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如何评价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质、意义、问题、 对策等)? 5.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背景、过程、影响各是什么?中国 入世的影响是什么?
『史料研读』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战略
材料1:1943年4月,《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
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林体系到区域化再到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过程。
(2)“两种趋势”即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其中经济
全球化是主趋势。
(3)“三个阶段”即:二战后初期(20C40S中期至50S):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并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冷战对立;20世纪六 七十年代至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呈现 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C90S初以来: 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新高潮,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
征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世界主题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为和平与发展。
(1)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政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治 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 上 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布雷顿森林 1.(2015·全国Ⅰ卷,35)世界银行的职能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崛起
体系的建立 2.(2015+2014·广东高考,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2020·全国Ⅰ卷,3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世界经济区 2.(2020·全国Ⅱ卷,4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 域集团化 3.(2018·全国Ⅱ卷,35)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
1947年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②政治上,组建联合
国,并以此作为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发起冷战,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③军事上,组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④文化上,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处于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
『主干知识梳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①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教训:经济危机及二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经济
准则(货币战打破了原有的金融秩序;关税战破坏了原有的自由贸易原则)。为 避免经济危机频发,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 经济。②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亟待重建。③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并积极谋求霸权。美国试图按照 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秩 序。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
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
来领导世界了。”
——美国《星期六晚邮报》
『解读』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对二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
✓ 背景:二战前后,美国实力急剧膨胀,西欧实力普遍衰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 措施:①经济上,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教材精读·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 及影响各是什么?
2. 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含义是什么?兴起的原因 是什么?在欧洲、亚洲、北美各有何表现?有何利弊?
3. 欧洲一体化的原因、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各是什么?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2014·全国Ⅰ卷,35)欧元的作用
5.(2014·全国Ⅱ卷,35)欧盟东扩
世界贸易组 1.(2017·全国Ⅰ卷,35)从G20的发展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世界
织和中国的 经济秩序
加入
2.(2016·全国Ⅰ卷,34)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努力
『备考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年6考。近五年高考高频考点之一。 1.考查内容:重点考查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欧洲一体化。 2.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有主观题涉及。 3.命题风格:以“新材料,新情景”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洲 一体化等主干史实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等结论性认识。 4.教材空白:①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权的表现。②阻碍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5.备考策略:①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和职能,联系世界格 局的演变,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及其兴衰原因。②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复 习应注意两个角度:第一、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经济、历史和现实的 原因;第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注意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国 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相联系,概括欧盟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③从全球史观看,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复习中应注意从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一角度出 发,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和三次科技革命,系统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