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香玉剧社号ppt课件(ppt公开课优质教学课件)B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来到各地表演时,路途遥远,但常香玉都克服了,和 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搞点儿特殊。
当别人劝她别捐飞机,就捐坦克或几门大炮好了,可常 香玉不仅明确反对,还耐心地说服了他。
最后,各地观众都热烈欢迎他们和支持他们,观众们出 票几倍或几十倍来去支持他们的义举,一位华侨捐献了一块 金表,金表拿去拍卖,他们买了又捐,捐了又买,反复多次, 钱已经超过飞机的价钱了。然后就把钱寄到了抗美援朝总会 那里,题名为“香玉剧社号” 。
当广州演出结束后,由于全国人民的 支持,只演了一百八十多场,收入就超过了 十五亿元。1952年2月7日,常香玉把钱全 部寄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申报书上 写明“这架飞机叫‘香玉剧社号’”。当 时的总会长郭沫若亲笔给飞机题写机名。 不久,这架战机就翱翔在战场上,加强了 志愿军的力量。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 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掀起了 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爱国热潮。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
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 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 读有关语句 。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 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外貌、 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 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 欢的方 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 步理解课 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
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了不起的伟
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轻轻告诉你:
当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全体演职员到各 地演出,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赚钱?不,只是为了买一架战 斗机,捐献给祖国。
当常香玉听到我军某高地遭受美军丧心病狂的袭击,悲 愤难眠,毫不犹豫地拿出多年的积蓄,并卖掉自己的房子和 剧社仅有的一辆大卡车,虽然经济上遇到了困难,但都被常 香玉一一克服了,包括自己不满十岁的孩子送到了保育院, 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
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 一次掀起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 爱国热潮。
从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 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 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 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 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 到1952年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 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捐献飞机的过程:
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战争是需要经济做后盾的。当时,中 国刚刚经历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 争,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你怎么理解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由于多年战争的摧残,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在1949年全国解放 时,已经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以1949年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相 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左右, 粮食产量减少25%,棉花产量减 少48%。市场物价上涨,广大劳 动人民贫困、失业,生活下降到 十分悲惨的地步。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 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 上的 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 的理解 。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
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
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 标题,培养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 回忆 )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 的句 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 典弄清 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 知道的 ?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 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 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 和帮助黄 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 言给每 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 题的方法 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 内容的语句 作小标题。
用艺术回报社会
在朝鲜战争时期,常香玉带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 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那时候常香玉马不 停蹄的演出,为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为社 会做点什么。
“伤兵我去慰问,看见伤兵我就心疼。”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 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 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 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 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 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 、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 收集 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 准、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 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 社号”?它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 飞机?
我会读 我会认
募集 募捐 后盾 猖狂 搞笑 踊跃 积蓄 申报 一丝不苟
百废待兴 轰轰烈烈 辗转反侧 谈何容易 丧心病狂 满目疮痍
常香玉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义 人,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 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 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武丑、小生、 须生,后专演花旦(旦角),幼功深厚。十岁 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 调,并吸收曲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 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 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来学 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 贝、刺猹、 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 们根据阅读 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 外貌、动 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 最深的、最感兴 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2004年6月1日,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 病去世,享年81岁。中宣部、文化部、中国 文联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文艺系统广泛开 展向常香玉学习的活动。7月27日,常香玉被 追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业:
搜集常香玉的有关资料, 做一张手抄报。
谢谢收看!
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地,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 么呢?谁能把这幅 画的内容续下去?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以 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当别人劝她别捐飞机,就捐坦克或几门大炮好了,可常 香玉不仅明确反对,还耐心地说服了他。
最后,各地观众都热烈欢迎他们和支持他们,观众们出 票几倍或几十倍来去支持他们的义举,一位华侨捐献了一块 金表,金表拿去拍卖,他们买了又捐,捐了又买,反复多次, 钱已经超过飞机的价钱了。然后就把钱寄到了抗美援朝总会 那里,题名为“香玉剧社号” 。
当广州演出结束后,由于全国人民的 支持,只演了一百八十多场,收入就超过了 十五亿元。1952年2月7日,常香玉把钱全 部寄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申报书上 写明“这架飞机叫‘香玉剧社号’”。当 时的总会长郭沫若亲笔给飞机题写机名。 不久,这架战机就翱翔在战场上,加强了 志愿军的力量。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 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掀起了 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爱国热潮。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
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 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 读有关语句 。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 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外貌、 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 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 欢的方 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 步理解课 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
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了不起的伟
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轻轻告诉你:
当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全体演职员到各 地演出,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赚钱?不,只是为了买一架战 斗机,捐献给祖国。
当常香玉听到我军某高地遭受美军丧心病狂的袭击,悲 愤难眠,毫不犹豫地拿出多年的积蓄,并卖掉自己的房子和 剧社仅有的一辆大卡车,虽然经济上遇到了困难,但都被常 香玉一一克服了,包括自己不满十岁的孩子送到了保育院, 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
地震撼了中华儿女,举国上下又 一次掀起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的 爱国热潮。
从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 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 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 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 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 到1952年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 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捐献飞机的过程:
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战争是需要经济做后盾的。当时,中 国刚刚经历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 争,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你怎么理解 “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由于多年战争的摧残,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在1949年全国解放 时,已经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以1949年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相 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左右, 粮食产量减少25%,棉花产量减 少48%。市场物价上涨,广大劳 动人民贫困、失业,生活下降到 十分悲惨的地步。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 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 上的 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 的理解 。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
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
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 标题,培养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 回忆 )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 的句 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 典弄清 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 知道的 ?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 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 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 和帮助黄 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 言给每 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 题的方法 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 内容的语句 作小标题。
用艺术回报社会
在朝鲜战争时期,常香玉带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 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那时候常香玉马不 停蹄的演出,为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为社 会做点什么。
“伤兵我去慰问,看见伤兵我就心疼。”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 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 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 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 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 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 、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 收集 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 准、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 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 社号”?它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 飞机?
我会读 我会认
募集 募捐 后盾 猖狂 搞笑 踊跃 积蓄 申报 一丝不苟
百废待兴 轰轰烈烈 辗转反侧 谈何容易 丧心病狂 满目疮痍
常香玉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义 人,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 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 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武丑、小生、 须生,后专演花旦(旦角),幼功深厚。十岁 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 调,并吸收曲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 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 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来学 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 贝、刺猹、 观鱼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 们根据阅读 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 外貌、动 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 最深的、最感兴 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2004年6月1日,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 病去世,享年81岁。中宣部、文化部、中国 文联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文艺系统广泛开 展向常香玉学习的活动。7月27日,常香玉被 追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作业:
搜集常香玉的有关资料, 做一张手抄报。
谢谢收看!
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地,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 么呢?谁能把这幅 画的内容续下去?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以 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