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一、选择题
(一)有关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中,符合发达国家特征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低
B.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答案:C
解析: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二)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解析: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

山东位于沿海地区,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

答案:B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解析: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

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 错。

答案:A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

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D
(三)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下图为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风沙大、光照弱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二人转
B.黄梅戏
C.越剧
D.梆子、秦腔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可以判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第2题,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窑洞具有保温御寒的作用。

第3题,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剧种;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越剧是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四)读福建省地形图,完成1--3题。

1.福建省地形()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C.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根据地形、地势特征推测,福建省年降水量()
A.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
3.立足于本省环境特点,福建省应大力发展()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立体农业
D.温室农业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绝大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福建西北部地势高,抬升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降水多;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不明显,且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第3题,河谷农业多分布在高原地区,A项错。

灌溉农业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B项错。

立体农业多分布在丘陵地区,C项正确。

温室农业改良热量条件,在北方较多,D项错。

(五)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

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M地比该岛其他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
B.位于岛屿内部
C.空气湿度大
D.位于山间盆地
2.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
B.多高低错落
C.多吊脚楼
D.多茅草屋
3.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土壤肥沃
D.雷雨天多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

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天四周山坡升温快,但是中午过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是午后出现。

D项正确。

第2题,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应具有防风、防雷雨功能。

A项正确。

第3题,M地纬度低,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也为动物资源提供丰富的食物。

B项正确。

(六)2017年6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风能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与会人员参观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London Array off shore风力发电场,它位
于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的泰晤士河口。

下图为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原因是()
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B.海上风力大
C.海上发电成本低D.海上风能稳定
2.英国海上风电场的建立,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是()
A.使年降水量减少B.影响民航飞行
C.使陆地风向发生改变D.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飞行3.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但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市场B.技术C.资金D.政策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风能资源的原因。

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A错误。

但海上摩擦力小,风力更大,B正确。

海上发电站的建设需克服更多自然环境的限制,因而建设成本更高,C错误。

虽然海上风能较陆地稳定,但风能发电受风力大小变化的影响,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都不稳定,D错误。

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英国的降水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海上风电场的建立不会使英国年降水量减少,A错。

海上风电场位于英国东南部海域,对英国盛行的盛行西风(西南风)不产生影响,C错。

从示意图可以看
出,单个风电机组伸入海底,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仅110米,不会影响到民航飞行,但对鸟类飞行产生一定影响,B错,D对。

故选D。

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风能资源开发的因素。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了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量大,而海上发电靠近市场;海上风力发电要大规模商业开发,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且大规模开发,投资巨大,所以目前影响其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资金问题。

故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1.B 2.D 3.C
(七)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具备的优势是()
A.人才储备充足B.交通运输便利
C.基础设施完善D.自然资源丰富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2015年“两会”期间甲省代表提出了将该省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向外转移最佳承接地的建议。

(1)说明甲省中西部地区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甲省未来可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区位相邻,距离近;工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两地区交通联系便捷;环境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大);有政策扶持;有较多熟练(技术)工人。

(2)使甲省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使甲省向发达地区迁出的人口减少,人口迁入增加;使其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会加重甲省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