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变化》教学设计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c73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f.png)
花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花的生长发育过程;3.理解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花的结构和功能;2.花的生长发育过程;3.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和功能;2.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学难点1.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花的结构和功能1.讲解花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2.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3.让学生自己观察花的结构,用手指轻轻触摸花瓣和雄蕊,感受花的柔软和脆弱。
2. 花的生长发育过程1.讲解花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花芽、开花、结果等;2.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花的生长发育过程;3.让学生自己观察花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花的变化,比较不同种类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3. 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讲解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2.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3.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观察花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和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花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过程和变化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花的变化;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5681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6.png)
花的变化教案【课题】花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花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3. 理解花的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花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花的各个部位的示例;2. PPT或黑板,用于讲解和做示范;3. 磁性板、磁性字母:用于整理学生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色彩鲜艳、花朵美丽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花的兴趣;2. 引发探究问题:你们知道花的结构和功能吗?【Step 2】讲授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讲解花的基本结构: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2. 介绍花的基本功能:吸引昆虫传粉、繁殖后代;3. 展示各个部位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和观察。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问题:花的各个部位各有什么功能?2. 请学生使用PPT或黑板上的表格,整理各个部位的功能。
【Step 4】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1.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整理的结果;2. 整理出一个全面的花的结构和功能的思维导图。
【Step 5】讲解花的变化过程(15分钟)1. 讲解花的生命周期:花芽、花苞、开花、结实、凋谢等;2. 引导学生思考:花的变化过程中,有什么影响因素?【Step 6】观察实验(15分钟)1. 给每个学生分发一朵鲜花;2. 让学生观察花的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3. 学生可以观察到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变化。
【Step 7】分组讨论实验结果(10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2. 请他们回答问题:你们观察到了哪些花的变化?【Step 8】总结归纳(10分钟)1. 整理学生观察的结果;2. 归纳花的变化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花会改变颜色?【Step 9】延伸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颜色,花的形状、大小等还会受到什么影响?2.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实验,探究花的变化过程中其他可能的因素。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cd0d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花的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二节《花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花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花的开放和凋谢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花蕊和花柄等部分。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的生长过程,以及花的开放和凋谢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花的结构及生长过程的认识。
难点:花的开放和凋谢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鲜花、植物生长视频、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朵鲜花,引导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花的结构图,讲解花萼、花瓣、花蕊和花柄等部分的作用。
3.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鲜花,记录花的结构,并讨论花的生长过程及开放和凋谢现象。
4. 视频播放:教师播放植物生长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花的生长过程。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花的开放和凋谢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花的生命周期。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完成花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花的生长过程。
7. 板书设计:花的变化花萼、花瓣、花蕊、花柄花的结构生长、开放、凋谢花的生长过程6. 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花,并标注其结构名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生长过程以及开放和凋谢现象,使学生了解了花的生命周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花的结构:花萼、花瓣、花蕊、花柄等部分。
2. 花的生长过程:生长、开放、凋谢现象。
3. 花的开放和凋谢现象的解释:生物学角度的解释。
第6课 花的变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花的变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010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8.png)
第6课花的变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花的生命周期与变化。
2.掌握画花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提高观察能力、创造力、表现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花的生命周期和变化、绘画技能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线条、色彩、形状等表现花的不同状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展示一幅艺术家的花卉画作品,引导学生谈论花卉的美感和变化。
2.提问:花的生命周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2.讲授(30分钟)1.介绍花的生命周期和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花朵的生态特点。
2.介绍绘画基本技能和方法,如用线条表现花的形态和结构,用色彩表现花的质感和情感,用形状表现花的姿态和风格。
3.展示不同风格的花卉画,并比较分析其表现方式和技法。
4.组织学生完成对花卉的简单绘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
3.练习(40分钟)1.给出绘画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创作,并用所学技能进行表现。
2.分组进行互评和展示,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不足,提高绘画技能和水平。
4.总结(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不足。
2.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风格。
四、作业1.完成任务,按时上交绘画作品。
2.阅读有关花卉的文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花卉生态和文化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能、创意、表现力等方面。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反思,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自身表现等方面。
美术《花的变化》教学案例设计
![美术《花的变化》教学案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1f2d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1.png)
美术《花的变化》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欣赏花的各种形态和变化;2. 掌握绘画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花的形态和变化;2. 绘画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3. 创作并呈现自己的《花的变化》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花卉或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花;2.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想象力,例如:“你们见过哪些不同形态的花?”、“你们认为花有没有其他变化呢?”第二步:欣赏花的形态和变化(15分钟)1. 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如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花的形态和变化;2. 通过投影幻灯片或播放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花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丽和多样性。
第三步:绘画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花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绘画花的基本技巧,如轮廓线的勾画、色彩的运用等;3.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花的形态和变化,使用水彩、铅笔等绘画工具创作自己的花画作品。
第四步: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花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2. 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花的图片或实物;2. 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等;3. 经典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价:1. 学生的绘画作品创意和表现力;2. 学生对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美术上册《花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花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11ea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0.png)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技能、创意、合作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进行创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表现欲望。在美术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仍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现自我。此外,学生对花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等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花的变化》这一课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探索花的世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学情,本节课应注重以下方面:
2.引导学生认识美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3.通过创作花的变化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自信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设计:
1.导入:展示各种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花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如线条、色彩、比例等,并进行示范。
3.教学过程:
(1)讲解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花有更深入的了解。
(2)示范花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如线条、色彩、比例等,并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学习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花的变化作品。
1.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积极参与创作。
2.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花的变化教案第1课时
![花的变化教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7a7e8f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7.png)
花的变化(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卉的装饰变化,特别是花卉的造型装饰变化。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花的千姿百态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美,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去记录和创新美。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多种花卉的造型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完整的作品。
难点: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们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教师:昨晚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蟠桃会上好多花仙子比谁最美。
2.角色扮演荷花仙子:我从淤泥而出,但我的花裙却不沾一颗泥土,论高洁?诸位,实力不允许我低调!牡丹仙子:切!我可是花中之王!我说我最美,有毛病吗?菊花仙子:你们再美,到秋天不也得凋谢?我可是秋季花,你们花老珠黄,我却含苞待放!桂花仙子:你们就没吃过桂花糕吗?桂花糕!桂花糕!我的颜值就是高!3.将四位仙子的照片共同展示在大屏幕上,结合知识点(颜色、形状……)分析四种花不同的美。
4.提问: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哪种花呢?如何画这种花?以此导入课题。
(二)知识讲解花卉的造型变化1.夸张变化(1)简化:通过简化的向日葵和真实向日葵照片做对比。
(2)夸张:通过夸张的向日葵照片和真实照片做对比。
(3)总结:夸张变化需要保留花卉的基本特征。
2.丰富变化(1)添加:让同学们欣赏作添加处理的花卉图片,如:对叶子细节添加刻画(2)组合:让同学欣赏组合处理的花卉图片,如:不同花形的组合。
(3)总结:丰富变化可增加趣味性。
3.构成变化(1)重复:可用导入中桂花的图片供学生们参考。
(2)分解:可用几何形状分解花卉的图片来展示。
(3)总结:学生们需要大胆创新。
(三)课堂练习选择一种或多种花卉的造型变化方式,创作一幅作品。
(四)参考作品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供学生参考,也可以参考教材。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18d5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0.png)
花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花的变化,了解花朵的生长过程,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花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花朵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
2. 学生对观察、描述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观察的理解和描述的准确性。
2. 学生对于花朵变化背后的原因的思考。
教学准备:1. 大型立体花朵模型或图片。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花朵生长变化。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4. 学生实验记录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通过展示大型立体花朵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花朵变化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花朵变化的情况。
Step 2:观察和描述1. 分发学生实验记录本和铅笔,让学生写下实验标题“观察花朵的变化”和日期。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盆鲜花或几幅花朵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花朵的变化,并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观察到的变化。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比较观察结果,并共同整理出一份观察报告。
Step 3:展示和交流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报告和整理出的花朵变化表现形式。
2. 整理出所有小组的报告内容,共同探讨花朵变化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总结出花朵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原因。
Step 4:拓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观察到的花朵变化背后的原因,例如气温、水分、光照等因素。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Step 5:小结与反思1. 总结花朵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原因,并复习整个教学过程。
2.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观察和描述花朵变化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到花园、公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加深对花朵变化的认识。
2. 让学生自己种植花朵,观察并记录花朵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花的变化美术教案 初中
![花的变化美术教案 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0f32e7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3.png)
花的变化美术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的基本结构,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花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花的基本结构2. 花的变化表现3. 绘画技巧的运用教学难点:1. 花的变化创新2. 绘画技巧的掌握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花卉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花,不同季节的花,以及花的变化过程的图片。
2. 准备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花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花的变化,如开花、凋谢等过程。
二、基本结构(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托等部分。
2.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卉图片,了解不同种类的花的结构特点。
三、花的变化表现(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卉图片,了解花的变化过程,如开花、凋谢等。
2. 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表现花的变化,如通过绘画表现花的生长过程。
四、绘画技巧(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花的变化。
五、创作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从花的变化中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变化表现和绘画技巧。
2. 强调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花卉图片,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花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通过创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6课花的变化》学历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上
![《第6课花的变化》学历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上](https://img.taocdn.com/s3/m/2b88015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7.png)
《花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花的变化》——初探花卉形态与艺术表达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不同花卉的基本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理解花的变化在美术创作中的意义。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描述花卉的形态变化,学会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初步表现花卉的形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观察评价: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并描述不同花卉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
2. 表现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表现出花卉的形态。
3. 创作评价:学生能否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对花卉形态的理解和艺术创作的创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花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花卉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不同花卉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包括花的形状、颜色、纹理等,让学生对花卉的形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观察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花卉实物或图片,记录花卉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观察方法。
4. 技能训练(20分钟)学生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根据所观察的花卉形态进行绘画表现。
教师提供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检测学生对花卉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的能力。
2.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深入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绘制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花卉作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在观察、分析和表现花卉形态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9582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8.png)
花的变化教案花的变化教案引言:花朵是大自然中的美丽存在,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和香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花朵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们经历着生长、开花和凋谢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花的变化的教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花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
一、引入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引入话题。
可以展示一束鲜花,让学生们观察花朵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并引导他们思考花朵是如何变化的。
二、花的生命周期1. 种子阶段:解释种子是花的起点,它们蕴含着花的遗传信息。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种类的花的种子,并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2. 发芽阶段:介绍种子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
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参与,观察种子在湿润土壤中发芽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解释发芽需要的条件,如水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3. 幼苗阶段:讲解幼苗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际观察,让学生们了解幼苗的形态和结构,并解释幼苗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生长。
4. 开花阶段:引导学生们了解花朵的开放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时间轴或图片,展示花朵从花蕾到盛开的过程,并解释花朵开放时的目的,即吸引传粉者。
5. 结实阶段:解释花朵结实后会产生种子,以便下一代花朵的繁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花朵结实的原因,并让他们观察不同种类花的果实。
6. 凋谢阶段:讲解花朵凋谢的过程。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观察花朵的凋谢过程,并解释花朵凋谢后的目的,即为了节省能量和资源。
三、花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 光照:解释光照对花的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花的生长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花需要光照。
2. 温度:讲解温度对花的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温度对花的发育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花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3. 水分:解释水分对花的生长和开花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花的生长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花需要水分。
花的变化初中教案
![花的变化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a3f01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花的变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变化的内在原因。
2.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植物,如花草、蔬菜等。
2. 准备观察记录表。
3.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植物有什么变化吗?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变化,教师总结。
二、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10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2.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叶子的大小、花朵的颜色等。
三、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生长变化。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享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
2.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变化的内在原因,如光合作用、水分吸收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2. 教师提出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倡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289953a417866fb84a8e29.png)
花的变化教案【篇一: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花的变化》教案】教案第六课《花的变化》年级:七年级课型:设计.应用学校:淮安市赵集镇初级中学教师:殷仕军课时:第1课时日期:2016年11月30日一、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情感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技能目标:掌握图案装饰变化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喜爱的装饰方式,设计制作一幅以花卉图案,用以装饰身边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方法,应用花卉图案装饰身边的物品。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地进行综合性设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画笔、纸张、花卉图片资料和图案资料。
学生准备:颜料、画笔、纸张、纸盘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展示图片)展示一张有吃、穿、住、用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师问:你们说这四张图片美吗?(学生齐答:美!)你们眼光很好!师再问:为什么美?因为它们的物品上都有什么?(找学生回答:物品上都有花。
)很好!你说得非常棒!这让我们认识到物品上用花去装饰会变得很美。
(展示图片)看青花瓷上有牡丹花,图片上也有牡丹花,比一比,物品上的花和真实的花一样吗?(学生齐答:不一样!)师说:对!那如将自然的花变成物品上的花来装饰物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花的变化》。
(二)、赏花1.了解花的结构和形态(1)(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玫瑰和月季的图片。
让学生集体回答它们的名称。
师说:玫瑰和月季很像很多人都分不清,你们却分得很清,我为你们点赞。
(2)(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老师所指花的瓣数,(如:一瓣的牵牛花,;三瓣的紫竹梅;六瓣的百合花等。
问学生:你知道牵牛花是几瓣花?很显然是一瓣,那波斯菊呢?不知道吧,一眼数不清的是复瓣花哦!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
)(3)花的大体形状(主要是看花头的形状,象形而论,教注意提示引导。
)(三)、变花1、(展示图片)对比欣赏认识牵牛花的写生图画和牵牛花的图案讨论:写生图画和图案的区别(1)、认识写生花→图案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较牵牛花的写生图是逼真写实的,牵牛花的图案是写生图的高度概括夸张,本来牵牛花的大花头大体是圆的但边缘还有凹凸,变成图案就完全概括成圆的,叶子上的叶脉也完全省略,花蕾则概括成了三角形。
《花儿的变化——科学教案二》
![《花儿的变化——科学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b046c9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c.png)
《花儿的变化——科学教案二》?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一下《花儿的变化——科学教案二》,从中了解花儿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一、主要内容本篇教案主要涉及花儿的变化,包括花儿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内容。
通过探究花儿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花儿的生长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花儿的影响。
二、教案流程1.引入人们经常会留意到花儿的变化,比如说春天里的樱花、夏天里的向日葵、秋天里的菊花等等。
那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花儿的变化。
2.观察观察一些花卉,比如百合、玫瑰、水仙等等,通过对其外观颜色、花瓣形状及数量等进行观察,了解花儿的外部变化。
3.理解通过比较不同花卉的变化,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其内部骨架形态上的差别,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儿的生长。
4.讲解通过对花朵形变原理的讲解,学生可以理解动态汽车与太阳能充电电动汽车的原理。
当充电时,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电磁波,将电能传输到汽车电池中,让汽车电池充电。
5.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探究。
在室外配合学生探寻阳光下花朵的颜色变化。
选取一些有着不同外在颜色的花卉,在室外用手搓拌花瓣,观察花儿颜色变化的发生。
6.总结进行简单的回顾与统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了解花儿的变化及其根本原理。
三、教案目标本教案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花儿的变化,了解花儿生长的原理及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花儿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他们了解到生活中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验、观察、讲解和总结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知识。
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花儿的变化原理,理解花儿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科学的应用与生活紧密相连,进而促进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式,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花的变化》教案
![《花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f300d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5.png)
《花的变化》教案《花的变化》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的变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外形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方法,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能力目标:运用一定的设计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图案变化方法设计花卉,表达花卉的艺术美。
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方法设计花卉图案。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等。
学生:铅笔、色彩工具(彩铅、水彩笔、马克笔、钢笔等)、纸、纸杯、纸盘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家里种植花卉的?那么老师呢今天也带来了最近水培养殖的花卉,你们看看认识吗?(生:百合)学生对比老师的百合花的作品百合花饰样的杯子。
2.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如何运用一些设计方法,绘制出会具有装饰性、变化的花吧!(出示课题:花的变化)(二)新课讲授1.教师:那么学习变化之前啊,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了解花的外貌特征。
(提示:从颜色、花瓣、花瓣肌理、内部花蕊、整体外形)大家也可以对比其他的花卉,描述百合花的特征,大胆发表你的看法。
2.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设计的世界,学习花卉的变化方法吧!(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27、28页内容,结合旁边的变化图片,学习了解三种花卉变化方法。
)3.(1)夸张变化①学生介绍夸张变化。
②出示减化和夸张花卉图片,学生猜猜是什么花。
学生观察三幅图片,哪里比较夸张?(生:造型、色彩)③教师小结:夸张变化,花卉的本质始终保留。
④教师:(出示剪纸图片)它既有简洁的形体,又有着夸张的动态,可谓是夸张变化的明显表达方式。
花的变化教案第2课时
![花的变化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bc447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9.png)
花的变化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手绘,设计一幅图案纹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艺术的方式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
二.重难点重点:结合第一课时花卉的造型变化的知识点,独立创作一幅图案纹样。
难点:独立设计一幅有创意的纹样,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张纯色被子的图片,和一张有花纹的被子的图片;再加上一张纯色盘子的图片,和一张充满花纹的盘子的图片,两组照片对比,让学生欣赏花纹的装饰作用,引出本节课。
(二)知识讲解纹样:由一定的组织式样变化构成图案就被称为“纹样”。
1.单独纹样定义:单独纹样是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称为“自由纹样”。
用一张均衡式单独纹样的图片和一张均齐式单独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如何辨别二者,并总结出二者的特征。
(均齐式:对称;均衡式:平衡。
)2.适合纹样定义: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展示不同几何背景的适合纹样图片,供学生们欣赏区分。
3.连续纹样定义: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而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1)展示一幅二方连续的图片,总结出二方连续的特点:朝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排列(2)展示一幅四方连续的图片,总结出四方连续的特点: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排列。
(三)师生互动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下面请你设计一组连续纹样的图案装饰班级,你会选择什么图案呢?你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四)课堂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用一组“花的变化“的手绘作业,来装饰班级吧!四.课后作业总结这两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提交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
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
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的活动和颜色有关。
你们如何看待颜色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是喜欢比较艳丽的颜色,还是喜欢单纯的黑白灰呢?给你们一点时间,想一想,你最偏爱哪一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2、引导学生欣赏风景照片,引入课题。
二、知识讲解学习探究:
1、走进色彩:
(多媒体:欣赏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
)
2、认识色彩:
活动1:播放动画,了解色彩的来源;播放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视频,介绍七色光谱。
师: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颜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
两种颜色混合产生,而其他颜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实物与投影同时展示)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在原色和原色之间调配出来的颜色)
三间色调和游戏: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放在讲台上。
师:请你来试一试三间色的调配。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等分量两两调配,得出三间色。
问题深入:师: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请将原色与调配出的间色排成环状。
师:将调配的色彩对应“牛顿色相环”展示,讲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活动2:学习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名称和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
师:播放凡高的《向日葵》观察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颜料在记录下来。
师:这就是一组色彩的纯度变化,你能从颜料中找到其它色彩的纯度变化吗? (视频展示色彩的纯度概念)
提问:降低色彩的纯度,凡高的向日葵还有那么强烈的感染力吗?
师:展示凡高作品《向日葵》和《星夜》,通过色彩的对比猜一猜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或生活的状态。
生:一张灿烂,充满阳光与希望;一张暗淡,充满焦虑与困惑。
3、尝试色彩:
(1)用三原色调配间色。
(2)分组作色彩明度或色相渐变练习。
(3)分组进行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搭配练习。
三、交流评价情感表达
1、作品展示: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
2、教师点评,小结。
四、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
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五、尝试色彩创意设计
1、分组作色彩明度或色相渐变练习;
2、分组进行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搭配练习。
(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