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邯郸学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最新的邯郸学步的意思
【成语解释】
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语本《庄子.秋水》。
【成语典故】
《庄子.秋水》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成语注解】
1、余子:弱龄未壮之子。
犹今谓之年轻人、青少年。
2、邯郸:赵国首都。
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
3、国能:一国之中最绝妙的技能。
此指赵国人走路的美姿。
4、匍匐:手足伏地爬行。
【成语出处】
1、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诗: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2、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琴娘》: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3、《歧路灯.第一○一回》:谭绍闻道:『什么古迹?』娄朴道:『学步桥。
』盛希瑗道:『是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么?』
4、清.洪楝园《后南柯.序》:或问于余曰:『昔时汤临川先生有《南柯记》之编,而子是作又名《后南柯》,亦借蚁为喻,意者以汤意未尽,而为东施效颦乎?抑羡慕成作,而为邯郸学步乎?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使用类别用在模仿失当的表述上。
【邯郸学步造句】
1、引进新科技时,最忌讳硬生生地模仿,此种邯郸学步,注定要失败。
2、我们教育改革,在借镜外国经验时,可不能如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3、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最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4、公司经营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老是邯郸学步,从别人那儿东搬西套,是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的。
5、学习本是一件好事,但应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盘硬套,否则犹如邯郸学步,最后连自我都忘了。
6、张三的表演方式和李四完全不同,你硬要他去模仿李四,恐怕只会邯郸学步,令他连自己独特的诠释工夫都无法表现出来。
【近义词】:生搬硬套,东施效颦
辨似:
形音辨误
同邯郸学步及东施效颦都有模仿他人不成的意思。
异邯郸学步侧重于连原有的都丧失掉;东施效颦侧重于招致反效果。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辨似例句
学习本是一件好事,但应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盘硬套,否则犹如邯郸学步,最后连自我都忘了。
他以为把名画拿来模仿,就会成为大家;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参考词语】:学步邯郸
【汉语拼音】:xu b h n dān
【成语解释】:即邯郸学步。
见邯郸学步条。
1、《汉书.卷一○○.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2、《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赵文深》: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色。
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参考词语】:邯郸之步
【汉语拼音】:h n dān zhī b
【成语解释】: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见邯郸学步条。
1、《抱朴子.内篇.杂应》:凡庸道士不识此理乃更不如凡人之专汤药者;所谓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者也。
【参考词语】:枉辔学步
【汉语拼音】:wǎng p i xu b
【成语解释】:犹邯郸学步。
见邯郸学步条。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
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参考词语】:寿陵匍匐
【汉语拼音】:sh u l ng p f
【成语解释】:寿陵年轻人学步邯郸不成,爬行回去的故事。
见邯郸学步条。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
【参考词语】:寿陵失步
【汉语拼音】:sh u l ng shī b
【成语解释】:寿陵年轻人学步邯郸,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
见邯郸学步条。
1、唐.李白〈古风〉诗其三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参考词语】:寿陵步
【汉语拼音】:sh u l ng b
【成语解释】:指因仿效学习他人而失去的既有技能。
见邯郸学步条。
1、唐.刘禹锡〈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诗: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参考词语】:寿陵忘步
【汉语拼音】:sh u l ng w ng b
【成语解释】:寿陵年轻人学步邯郸,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
见邯郸学步条。
1、唐.罗隐〈谢江都郑长官启〉:海曲迷声,寿陵忘步,蛇虚画足,鹄不中心。
【参考词语】:邯郸步
【汉语拼音】:h n dān b
【成语解释】: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指仿效学习的新事物。
见邯郸学步条。
1、宋.梅尧臣〈依韵和胡武平怀京下游好〉诗:仲尼好勇非季路,幸依南郡帐,不学邯郸步。
【参考词语】:邯郸匍匐
【汉语拼音】:h n dān p f
【成语解释】:寿陵年轻人学步邯郸,忘掉原有步法,爬行而归的故事。
见邯郸学步条。
1、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诗二首之二:着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恶恶不可恶恶可、大步宽行老死休。
【参考词语】:邯郸故步
【汉语拼音】:h n dān g b
【成语解释】:比喻错误的学习方法。
见邯郸学步条。
1、元.王恽〈摸鱼子.望都门〉词:弦歌事、正尔邯郸故步,功名从此轩翥。
【参考词语】:步邯郸
【汉语拼音】:b h n dān
【成语解释】:模仿他人。
见邯郸学步条。
1、清.李渔〈怀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诗:汝父亦犹是,从未步邯郸。
【参考词语】:误学邯郸
【汉语拼音】:w xu h n dān
【成语解释】:寿陵年轻人因羡慕邯郸人走路美姿,前往学习,结果爬行回来的故事。
见邯郸学步条。
1、《文史通义.内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于受惑,是之谓『误学邯郸』,又文人之通弊也。
【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
《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
公孙龙认为
自己通达事理,博闻善辩。
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则以为公孙龙像井底之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所以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
就算花工夫去学习,也只能学得皮毛。
因此劝公孙龙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到了最后不但不能学得庄子的学问,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学问,就像战国时燕国有位年轻人,因为羡慕赵国首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所以前往学习。
结果不但没学成邯郸人走路的美姿,连自己原来的步法都忘了,最后只有爬着回去。
后来邯郸学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