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公考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公考作文
篇一《乡村振兴:从一块稻田说起》
在我的印象里,乡村总是和稻田联系在一起,那一片金黄的稻子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我老家有一块稻田,那可是全村的“宝贝田”。

那块稻田的主人是赵大爷,一位地地道道、皮肤黝黑且满是皱纹的老农民。

每次回村我都能看到他在田里忙碌的身影。

这片稻田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细心呵护着每一株稻苗。

春种的时候,赵大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田了。

他弯着腰,先把田埂周边的杂草拔掉,动作娴熟得一拔就是一大把。

然后,他开始耕地,那头老黄牛慢慢悠悠地走着,赵大爷时不时地吆喝一下,牛缰绳在他粗糙的手里紧紧握着。

他探着身子用锄头把大土块敲碎,一小片一小片的碎土在阳光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他洒下稻种的时候,就像在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

先是将稻种均匀地握在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抛洒出去。

那一颗颗的稻种就像是他的希望之星,被散落在松软的泥土里。

夏天,稻田一片翠绿。

赵大爷戴着草帽,在田里查看稻子的生长情况。

他时不时蹲下身子,仔细检查稻叶上有没有害虫。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大
田螺趴在稻秆上,赵大爷看见后,笑着说这田螺呀,要是多了可会影响稻子生长。

他伸手就把田螺拿起来,那动作轻轻的,生怕弄坏了稻秆。

到了秋天,稻子成熟了。

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

这时候赵大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他请了村里一些年轻人帮忙收割。

大家拿着镰刀,“唰唰”地割着稻子。

赵大爷也不示弱,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是乐呵呵的。

这一片稻田的丰收可不仅仅是赵大爷一家的事儿,它能影响到整个村子呢。

这一块稻田的变化就像一个缩影,反映出乡村振兴的可能途径。

对稻田的用心经营像企业对产品精细打磨。

如果每一块土地都能得到像赵大爷对他稻田那样的关怀与照料,如果每个农民都能在土地上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粮食产出到加工,从守住土地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村就像这稻田一样可以焕发出无限生机。

篇二《乡村振兴:村里的路》
乡村振兴啊,我觉得从我们村的路就能看出来一些门道。

我们村以前的路那叫一个糟糕。

坑坑洼洼的,下雨天的时候,到处都是小泥坑。

我记得有一次,村头老张骑着他的二八自行车带着一篮子鸡蛋想去镇里卖点钱。

那车子在泥路上晃晃悠悠的,突然一个大坑,老张连人
带车就翻了,一篮子鸡蛋碎了一地。

老张心疼得哟,直叹气,对着路上的坑大骂。

然后村里就打算修路了。

可是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

一开始大家意见就不统一。

有人觉得这修路就得修得又宽又大,要能走大卡车。

有人觉得简单铺铺就行,便宜省钱。

争来争去好久。

但是村主任就比较有主见,他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他到我家的时候,跟我爸说,叔啊,您看这路要是修好了,咱村里的娃上学都方便,出去打工的人回来也轻松。

家里的农产品也好运出去卖钱啊。

我爸一听,觉得特别在理。

后来修路的时候可热闹了。

工程车开进村里,村里的小孩没见过这么大的家伙,都围过来。

那大压路机开过来的时候,地面都在震动。

我看到修路人在烈日下干活,有的在用铲子平整路面,那铲子上下翻动就像在表演魔术。

我好奇凑上去问,大哥,这样就能把路修平吗?那大哥笑笑说,你看这土地就像调皮的孩子,要慢慢调教,这铲子就是咱的教鞭。

路修好的那天,村里就像过年似的。

老张骑着他那新换的摩托车在新路上跑了好几圈,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车上还挂着他新采的两篮子菜,说是要去镇上卖个好价钱。

村里的小孩子在上面滑着滑板车,欢声笑语回荡在小路。

这路修好了可不仅仅是能方便大家的出行那么简单呢。

就像人体的血
管一样,路修好了,外面的新鲜东西才能流进来,村里的好东西也能通畅地运出去。

有个城里来的老板开车到村里考察,看到这路,就决定在村里投资一个小加工厂,专门加工村里的农产品。

这加工厂一建起来,村里不少闲置的劳动力就有活儿干了。

妇女们再也不用只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在家里也能赚钱。

这一件件的改变呀,都是这路带来的。

这就是乡村振兴路上这修路的一个小确幸,看似只是改善了交通,实际拉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和变化。

篇三《乡村振兴:村头的小超市》
说起乡村振兴,我们村头的小超市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这小超市的老板是李婶,一个看起来精明能干而且特别热情的人。

小超市原本就是个小杂货店,店面又破又小,东西还不全。

有一次我去小杂货店想买包薯片,找了半天没找到。

李婶就很不好意思地说,娃啊,咱这没有,要不你改天去镇上买。

当时我就想,村里的商店怎么这么落后呢。

但是李婶不甘心,她看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想买点东西还得去老远的镇上,太不方便了。

她就决心改变,把小杂货店改成小超市。

李婶到处去筹钱。

她找亲戚朋友借,跟大家说她的计划。

有人怀疑她自不量力,一个农村小超市能搞出什么花样。

可是李婶才不管呢。

她把家里的老房子抵押了一部分钱,再加上借的钱,对原来的店面进行了扩建装修。

然后她就开始选货。

她不像以前那样随便进点货就行。

她专门跑到城里的大超市考察。

她看到那些大超市摆放货物整整齐齐的,就拿个小本子记下来。

看到一些新的商品,也把名字记下来。

有一次她看到一个玻璃瓶装的小糖果,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她就想村里的孩子肯定喜欢,就仔细和供应商谈价格。

超市重新开业的时候,妇女们都围过来看热闹。

走进去一看,哇,货架整整齐齐的,商品种类也多了不少。

有个大娘说,哎呀,这还有我一直想给我孙子买的那种小蛋糕呢。

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在里面跑来跑去找自己喜欢的零食。

这小超市一营业可不得了。

它不仅方便村民们购买日常用品,还带动了村里一些副业的发展。

村里有些老人开始在家里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像小竹篮、刺绣手绢啥的。

李婶就让他们放在超市里代卖。

每卖出一个,就给老人分点钱。

还有呢,李婶看到有些村民的农产品特别好,像新鲜的土鸡蛋、刚摘的蔬菜。

她就跟村民收购,然后放在超市里卖。

来买东西的一些外来人看到这些新鲜的农产品都特别感兴趣,有的直接就和村民订下长期购买的合同。

随着小超市越做越好,收入增加了,李婶还雇了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帮忙。

这几个年轻人以前没事就到处闲逛,现在在超市里干活,还学会了管理货物、算账这些本事。

慢慢的,村头的小超市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的地方,成了我们村的一个小小经济枢纽,也成了乡村振兴浪潮里的一股积极力量,它把乡村和外面的商业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了一点。

这小小的超市算是让整个村子都盘活了不少,就像给村子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