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7年12月25日
目录
1、煤矿简况——————————————————————1 (1)交通位置—————————————————————1 (2)地理位置—————————————————————1 (3)隶属关系—————————————————————1 (4)矿井历史—————————————————————1 (5)矿井生产现状———————————————————1 (6)矿井煤层赋存———————————————————4 (7)井田概况—————————————————————5 (8)资源/储量————————————————————6 (9)矿井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6 (10)总投资及效益情况—————————————————7 (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
2、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7
3、具体要求——————————————————————8
4、保障措施——————————————————————9
附:2013年-2015年作业计划表
一、煤矿简况
(一)交通位置
××煤矿位于富源县东南方向,平距约21km,行政划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
矿区至富源县城公路里程约46km,富源县城每天有班车往返于大河、恩乐,恩乐有简易公路直达矿区,另矿区有简易公路20km至贵州火铺—富源(320国道),距曲靖73km。
北西有贵昆铁路支线,交通尚属方便。
(2)地理位置
××煤矿位于富源县东南方向,平距约21km,行政划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2′50″—104°23′18″;北纬
25°31′56″—25°32′26″,面积0.5377km2,开采深度1880m-1666m。
(三)隶属关系
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
(四)矿井历史
××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630560,矿区面积0.5377km2,生产规模6万吨/年,开采标高由1880米至1666米。
(五)矿井生产现状
1、矿井建设情况
1)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面积约36.3亩,建有主副斜井、污水处理站、变电所、地磅房、调度室、库房、回风井口、引风道、主扇安装平台、安全出口、通风机房、瓦斯抽放站。
已建成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综合办公楼。
2)井巷工程
我矿现布置有三个井口,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
现有巷道见下表。
共有井巷1140m,其中煤巷180m,岩巷960m。
矿井已经按《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形成。
2、矿井现有设备
检材沟煤矿现有主要设备详见下表
主要通风机选用FBCDZ№14/40只能满足一采区使用,风量范围:
1200-3010m3/min,风压200~1500Pa。
但不能满足后期,除一采区外其余采区(困难时期)利用型号为FBCDZ-6-№19A给全矿井供风。
其技术参数为:风量31~101m3/s,风压200~2757Pa。
3、矿井供电
我矿双回路电源已形成,矿井一回路来自35kV大河变电站10kV母线,线路为LGJ-95,供电距离19km;另一回路来自10kV米大河农用变电站10kV母线,线路为LGJ-70,供电距离19km。
矿井电源供给方便,比较可靠。
4、水源条件
工业用水:地面生活污水和矿井开采排出的井下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工业场地东南侧的通仲河右岸一级支流营上溪流作为生活水源,营上溪流取水口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流量为18.9 L/s。
(六)矿井煤层赋存条件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
含煤5层。
含可采煤层5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C15、C16、C19、C20、C21),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9.05m。
可采煤层特征表
(七)井田概况
××煤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曲靖台褶束的东南部。
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大断裂之间。
矿区主体构造线形态呈NW-SE向展布,次为NE-SW向,为一般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NE-SW向构造一致平行展布,地层倾角14-18°,平均16°,属缓倾斜岩层,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小,矿区构造类型属中等复杂类型。
矿区内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共发现大小断层23条,其中北西—南东向断裂17条,北东—南西部向断裂6条,各断层的规模均很小,断层走向长度一般50-300米不等,断距1-2米,少数大于5米,断距在10米左右的仅有F7及F16两条断层。
因此断层虽多,但对矿山开采煤层影响不大,仅局部影响。
在矿区范围内有零星住户。
矿区范围内有公路通过。
矿区范围内无常年性地表流水,有六条顺向溪沟。
(八)资源与储量
矿区平面范围内的可采煤层M15、M16、M19、M20、M21五层可采煤层进行核实并计算了资源储量,经计算共获M15、M16、M19、M20、M21五层可采煤层
121b+333+334保有资源储量475.08万吨,可采资源量为335.14万吨;按设计年生产规模6万吨/年,尚可服务34年。
(九)矿井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
1、矿井建设规模:6万吨/年;
2、矿井服务年限:34年;
3、工业场地: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井田矿界附近;
4、开拓方式:采用斜井进行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个井筒;
5、采区及工作面个数:1个采区、一个采煤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
6、采煤工艺:普采;
7、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十)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总投资9574.64万元,吨煤投资319.15元。
经估算,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年总成本费用为7137.65万元,单位总成本237.92元/t,年销售收入22800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8390.4万元;正常生产年份年利润总额为14409.6万元,上缴所得税4193.2万元,税后利润10216.4万元。
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均可行,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投资:9574.64万元;
(2)吨煤投资:319.15元;
(3)财务内部收益率:29.1%(税后)/36.8%(税前);
(4)财务净值:10216.4万元(税后)/22800万元(税前);
(5)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2.52年(税后)/1.89年(税前);
(6)投资利润率:35.17%
(7)投资利税率:50.43%
二、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现一采区的开拓布局已经结束,开采标高从+1751m-+1797m,分上下进行开采,已在布置111502首采工作面,由于地质构造,走向长为170m,倾斜长140m,可采储量为170×140×1.41×1.3=43625吨,预计可采煤量为43625×0.85=37081.6吨。
下水平布置有121501备采工作面,开采标高+1751m-1783m,由于地质构造破坏,走向长为180m,倾斜长120m,可采储量为180×120×1.3×1.41=39593吨,预计可采煤量为39593×0.85=33653.9吨。
针对现有的实际,我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定位四年,即从2012年-2015年,现就各年度发展规划如下。
(1)到2012年底前按《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的要求一是初步完成矿井30万吨规模的建设,使矿井通过联合试运转验收。
二是完成原煤生产计划60000吨,掘进生产计划1600m和巷道维护维修计划300m(见2012年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接替计划、巷道维修计划表)。
三是建立完善煤矿管理机构。
四是完成矿井建设固定资产投资0.2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0.68亿元,实现投入与产出持平。
五是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2)到2013底前一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实现合法开采。
二是完成原煤生产计划100000吨、掘进生产计划2941m(见2013年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接替计划表)。
三是建立完成煤矿三级培训机构,实现对全矿职工的安全培训。
四是完成矿井建设固定资产投资0.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0.76亿元,实现净利0.54亿元。
五是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3)到2014底前一是实现矿井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矿井质量标准化达二级以上。
二是完成原煤生产计划150000吨、掘进生产计划3350m(见2014年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接替计划表)。
三是改善职工居住环境,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是完成矿井建设固定资产投资0.1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14亿元,实现净利0.809亿元。
五是建设瓦斯发电厂,实现瓦斯利用,瓦斯抽采率达50%。
六是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4)到2015底前一是实现采掘机械化,矿井机械化开采程度达85%以上,矿井质量标准化二级以上。
二是完成原煤生产计划250000吨、掘进生产计划、巷道维护维修计划(见2015年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接替计划、巷道维修计划表)。
三是完成矿井建设固定资产投资0.3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9亿元,实现净利1.349亿元。
四是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五是实现瓦斯利用,瓦斯抽采率达60%。
三、具体要求
为使上述规划得以实现,矿各级管理人员、全矿职工务必清醒的认识到任务之艰巨,要树立“煤矿发展靠我,我的生存靠煤矿”的理念,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煤矿发展的需要。
要明确责任,分工到人,确保每项工作得到落实,要团结协作,敢于创新,使我矿的管理走在公司各煤矿的前列。
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把安全风险降到零,真正实现本质安全矿井,促进矿区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