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市级名校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愤世疾俗名副其实荟萃痊愈B.直截了当可见一斑寒喧秘决
C.仗义直言如法炮制拖沓聆听D.流言蜚语不假思索涵养蛰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冠.冕(guān)恣.睢(zì)怯懦.(ruò)脍.炙人口(kuài)
B.谦逊.(xùn)解剖.(pāo)木讷.(nè)断壁残垣.(yuán)
C.瞥.见(piē)炽.热(chì)苍劲.(jìng)法家拂.士(bì)
D.濒.临(bīn)报帖.(tiě)拾.级(shè)怏怏
..不乐(yāng)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中虚度。
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
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
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
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
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他始终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观看了我校举办的“迎新年,庆新春”联欢会。
C.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D.部门工作人员对市民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
5.用课文原句填空。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南宋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落花自比: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相比之下,龚自珍思想境界更加高远,他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习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功的喜悦离不开奋斗的艰辛,正如冰心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成功的花》)
6.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小王子拜访的第五个星球非常奇怪,地方小到只够安置一盏路灯和容纳一个点灯人。
B.小人国宣誓方式很奇特,用左手抓住右脚,把右手的中指放在头上,再把大拇指放在右耳的耳尖上。
C.虎妞决定把私房钱拿出一百给祥子买车,卖主是杂院里的老马,他在去年夏天把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随时可能调遣的军官。
D.阿长是我的保姆,她沿用了原来女工的名字,睡觉爱在床中间摆开一个大字,懂得许多规矩,新年会让我吃福橘,说“恭喜恭喜”。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上姓名。
且说刘唐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A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只叵奈雷横那厮,平白骗了A十两银子,又吊我一夜。
想那厮去不远,我不如拿了条棒,赶上去,齐打翻了那厮们,却夺回那银子送还A。
他必然敬我。
此计大妙。
”
选段中A是________________。
(人名)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那长老昏梦中听着风声一时过处,又闻得禅堂外,隐隐的叫一声:“师父!”忽抬头梦中观看,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师父!”……三藏道:“你既不是此类,却深夜来此何为?”那人道:“师父,你舍眼看我一看。
”
水淋淋的汉子是谁?请说说他找唐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表明源中人对外人持有戒备之心。
B.“与外人间隔”致使源中人不知道已改朝换代。
C.“皆出酒食”说明源中人生活富足且安于享受。
D.“不足为外人道”是源中人对外人的谦虚说辞。
3.节选语段表现了桃花源_________的淳朴风尚,同时也表达出人们______的愿望。
8.阅读与赏析
李疑传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怠之,弗舍。
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
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
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疑愿士③,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④风。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真事以劝焉。
”
(——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踵;走到。
②赆(jìn):赠送的财务或路费。
③愿士:温和、老实的人。
④义勇:偏义复词,偏指“义”。
1.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二子以.米馈”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何不试之以.足C.以.塞忠谏之路也D.可以.一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淳请求李疑收留他,是因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
B.范景淳后来卧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的神情。
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为了避嫌,还特意请求邻人一同前往。
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钱为他办完丧事,把剩下的钱悉数还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金华范景淳吏.吏部
②疑许诺,延.就坐
③躬.为煮糜炼药
④二子以米馈,却.弗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
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
....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
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
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
..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
⑴ 三鼓(____________)
⑵ 败绩(____________)
⑶ 不私(____________)
⑷ 恂恂(____________)
⑸ 立斩以徇(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⑵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3.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10.现代文阅读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
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
人们对春天的希
望,对人生的畅想会在这些岁令时节
......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
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
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
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
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
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
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
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
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
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
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
”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
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B.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福之意。
C.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
D.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是春季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②段中“这些岁令时节”指的是春节和元宵节。
B.“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中“相传”一词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说法的确切来源,已经得到证实。
C.“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中的“万万”表范围,体现
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
D.第②~⑦段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季的端午节、秋季的中秋节、重阳节的食俗,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
3.下列关于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
”
A.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B.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
11.(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莫让青春染暮气
①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
先是怀旧。
他们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②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③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
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
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④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
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
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
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怀念。
⑤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
“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待人接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
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⑥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
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天下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⑦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
⑧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
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
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正如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⑨“少年心事当云,谁念幽寒坐鸣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
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
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1.第③段画线句中“新形式的磨练”指的是(1)______(2)______(3)_____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
3.围绕“莫让青春染暮气”,本文先从“青春染暮气”的表现说起,进而分析_____,最后论述了_________。
通观全文,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
4.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回文中的第几段?为什么?请具体说明理由。
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
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
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5.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⑨段完全没必要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应用
12.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形近字写一句有哲理的话。
示例:“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我选择的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知音,相约自然,相约人生……请以“我与相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横线空格处可填“老师”“月亮”“梦想”“真诚”等词语)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字数在500字以上。
⑵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题分析】
A. 疾——嫉;
B. 决——诀;
C.直——执。
2、C
【解题分析】
C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A怯懦.nuò。
B解剖.pōu。
D怏怏
..不乐yàng。
3、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因为“反而”表示转折,所以,结合开头语句,第一个空应该填“索然无味”,其他空用代入法检验即可。
4、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正确。
B.歧义句,把“其他学校领导”改为“学校其他领导”。
C.重复累赘,去掉“经常”。
D.语序不当,把“积极采纳”和“认真研究”位置互换。
据此,答案为A。
5、(1)蜡炬成灰泪始干(2)沉舟侧畔干帆过(3)直挂云帆济沧海(4)似曾相识燕归来(5)而死安乐也(6)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7)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蜡炬”“沧”“碾”等字词的书写。
6、(1)C(2)晁盖(3)乌鸡国国王。
他因被青毛狮子推入井中,希望唐僧师徒为他报仇。
【解题分析】
(1)C错误,卖主是杂院里的二强子。
(2)文段写的是刘唐和雷横的单挑,刘唐前来投奔晁盖,因为吃醉了酒,在灵官庙睡下,被前来巡查的都头雷横拿住,吊起来。
被晁盖救起,因为多给了雷都头十两银子,刘唐非常恼火,且说刘唐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晁盖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只叵奈雷横那厮,平白骗了晁保正十两银子,又吊我一夜。
想那厮去不远,我不如拿了条棒,赶上去,齐打翻了那厮们,却夺回那银子送还晁盖。
他必然敬我。
此计大妙。
”刘唐便出房门,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朴刀,便出庄门,大踏步投南赶来。
(3)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自称三年前被一个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
国王交给唐僧一块玉珪。
悟空将太子引入寺中,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哄骗八戒将国王尸身从井中捞出并背回宝林寺。
又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
二、阅读
7、1.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去他们家做客。
2.B
3.热情好客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解题分析】
1.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余”“复”“延”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A项有误,“问所从来”写出了桃源人的惊讶和好奇;C项有误,“皆出酒食”说明桃源人热情好客;D项有误,“不足为外人道”是因为桃源人不想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知桃源人对战争的厌恶;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
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8、1.B
2.D
3.①吏:做官,当官②延:邀请③躬:亲自④却:推辞,拒绝
4.①我不幸生病了,没一个人肯让我留宿,听说你有高尚的节义,能把你的床借我躺一下吗?
②先帝不因(不嫌弃)我身世低微、见识浅薄,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解题分析】
1.A因为。
B项与例句都是:用。
C以致。
D凭借。
2.D错误,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买了棺材,把他葬在城南的聚宝山。
拿着那个封好了的布袋,寄放到同村人的家里。
写信叫范的两个儿子来,等到范的两个儿子来了以后,李疑同他们一起挖出棺材,取回布袋按照登记的数字(把钱)还给他们。
3.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延:邀请。
躬:亲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疾”:病。
“舍”:留宿。
“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顾”:探望”。
【题目点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