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B.大大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D.改变非生物部分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

所以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2.生物存在不同的繁殖方式,下列哪一项繁殖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A.“试管婴儿”的培育B.“多莉羊”的培育
C.兰花的组织培养D.果树的扦插、嫁接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

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据此作答。

【详解】
A.试管婴儿又该称体外受精,试管婴儿要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

因此试管婴儿是受精过程在体外试管内进行,属于有性生殖,故符合题意。

B.“多莉羊”的培育是经过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去核)的结合形成融合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再进行胚胎移植,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C.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D.果树的扦插、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

二者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移栽植物时,常常去掉几片叶,其目的是为了
A.降低光合作用B.减小呼吸作用C.减少蒸腾作用D.移栽方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一些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明确植物移栽会导致缺水这一现象.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

4.人体内绝大多数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膀胱D.心脏
【答案】B
【解析】肝脏是消化腺,与尿的形成无关,A错误;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B正确;
膀胱是储存尿的器官,C错误;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器官,D错误。

5.在蒸馒头、制作泡菜、制作食用酸奶的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乳酸菌、乳酸菌B.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
C.甲烷细菌、乳酸菌、酵母菌D.枯草杆菌、甲烷细菌、乳酸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据此作答。

【详解】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绵软多孔。

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

故A符合题意。

枯草杆菌主要用于水质净化等方面,甲烷细菌主要用于产生沼气,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掌握一些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错误;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错误;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正确;运输作用主要是指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不是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主要原因,D错误。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7.我们平时食用的甘蔗、带壳的瓜子、胡萝卜,分别属于()
A.根种子果实B.茎种子果实C.茎种子根D.茎果实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据此解答。

【详解】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我们平时食用的甘蔗属于茎,壳带的瓜子属于果实;胡萝卜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D正确。

8.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

你推测它应该属于()
A.扁形动物B.鱼类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鲍鱼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和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下列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处理和结果示意图,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B.叶片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和叶绿体
C.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进行对照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叶片的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A正确;通过遮光和不遮光的叶片比较可知,叶片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和叶绿体,B正确;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以光为变量,形成对照,C正确;图示实验中没有验证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D错误。

【点睛】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从这个实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10.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物种多样性B.数量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遗传)的多样性,C正确。

11.玉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是由一个胚珠发育而来
B.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C.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且子叶出土
D.玉米为雌雄同株,借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据此解答。

【详解】
玉米的胚中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所以一粒玉米就是由一个子房发育来的,A错误;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B错误;在种子的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

胚轴伸长将子叶送出土壤,C错误;玉米是雌雄同株,靠风力完成异花传粉,D正确。

【点睛】
掌握玉米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背腹扁平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螅、海蜇和珊瑚等都是腔肠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有网状神经系统。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因此,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

13.秦汉时期我国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生物界,除了病毒,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一定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D.细胞核、染色体、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详解】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结构,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
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

1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强光刺眼时眨眼反射B.母鸡照料刚孵出的小鸡
C.马戏团的猴子表演杂技D.婴儿膀胱胀满时的排尿
【答案】C
【解析】强光刺眼时眨眼反射、母鸡照料刚孵出的小鸡、婴儿膀胱胀满时的排尿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ABD不正确;马戏团的猴子表演杂技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C正确。

15.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每个系统都具有各自的功能。

在八大系统中,具有调节功能的是()
①消化系统
②运动系统
③生殖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呼吸系统
⑥神经系统
⑦内分泌系统
⑧循环系统
A.②③B.④⑤C.⑥⑦D.①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16.盐城是我国东部地区蚕业主产区。

家蚕的生殖类型、发育方式分别属于( )
A.无性生殖、不完全变B.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
C.无性生殖、完全变态D.有性生殖、完全变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生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
家蚕属于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的动物。

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不同。

17.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A.杠杆、支点、动力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D.动力、支点、杠杆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点睛】
明确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即能正确答题。

18.新生命开始的起点是()
A.胚胎B.胎儿C.婴儿D.受精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

据此解答。

【详解】
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

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胎儿和婴儿。

故选D。

【点睛】
注意理解和掌握生命起点是受精卵。

19.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人鲤鱼的受精卵内,培育成胖鲤鱼,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组织培养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
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

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B正确。

【点睛】
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0.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病人细胞中的()完成的。

A.细胞核B.线粒体C.染色体D.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

21.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晨鸡报晓B.孔雀开屏C.蚯蚓走迷宫D.蜘蛛结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晨鸡报晓、孔雀开屏、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2.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时,放少许棉花纤维的作用是()
A.看清其纤毛
B.给草履虫保温
C.设置参照物
D.限制草履虫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成放大的像。

活的草履虫可以自由运动,在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运动速度被放大,不容易观察。

因此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

考点:观察草履虫。

23.吃西瓜时会感到很甜,是因为西瓜中有大量的糖。

这些糖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细胞壁D.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
细胞核里含有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染色体等,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味道的物质、色素等,西瓜汁等蔬果汁就来自于细胞液,D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24.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A.含血红蛋白B.含有红色素
C.含铁D.红细胞膜呈红色
【答案】A
【解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故选A。

25.如图是小俊解剖一朵花后绘制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雄蕊B.④将发育成果实
C.③是花的主要结构D.这朵花只能自花传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花药和花丝),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
图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瓣,④子房。

A错误;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④子房将发育成果实,B正确;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雄蕊可以产生精子,雌蕊中有子房和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没有雄蕊和雌蕊就不能完成这两个生理过程,也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因此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C错误;这朵花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D错误。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花的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6.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结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B.白鼠走迷宫
C.幼仔吮吸乳汁D.黑猩猩钓取白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体现了蚂蚁群内成员间有明显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白鼠走迷宫、黑猩猩钓取白蚁都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而幼仔吮吸乳汁和蜘蛛织网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7.“山东问题疫苗”事例给人们带来恐慌,下面有关疫苗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的婴幼儿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
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C.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肺结核、破伤风三种疾病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抗体,提高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B
【解析】
健康的婴幼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差,仍然需要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接种疫苗,A错误;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B正确;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C错误;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提高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B。

点睛: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28.很多都爱吃“酸辣米粉”,其中酸菜制作需要利用的微生物和米粉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分别是()A.酵母菌和无机盐
B.乳酸菌和糖类
C.醋酸菌和蛋白质
D.霉菌和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酸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等都属于糖类。

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等糖类。

所以酸菜制作需要利用的微生物和米粉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分别是乳酸菌和糖类。

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