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_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九年级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

理解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理解事物的水平,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水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水平,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

学生已经通过探究学习常见的酸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和NaOH的反应。

(3)探究CO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相关性质解释相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和“小组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活动与探究”,探究CO 2和NaOH 的反应。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
学生的探究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NaOH 固体、20%NaOH 溶液、CaO 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学生准备:生石灰干燥剂、生鹧鸪蛋。

(七)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图中发生的现象。

2、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碱”),然后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鲜艳的大红字“碱”跃然
纸上。

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
奇的现象存有的反应原理是什
么?
【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通过实验理解了
几种常见的酸,现在我们仍通过
实验来理解常见的碱。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个个眉飞色舞,无不惊叹。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
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
学课堂。

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一、几种常见的碱
二、合作探究 (一)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的俗称、性质、用途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固体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呢?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要求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其颜色状态并实验,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讨论如下问题: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4)NaOH易潮解,能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说明:上课前教师先把鸡爪浸泡在NaOH溶液中)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该怎么自我解救?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即时反馈1】(见附注)
实验、观察相关现
象,并做好相关纪录。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4、易潮解,称量氢
氧化钠时,不能放在纸
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
皿中。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
说……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
腐蚀性。

2、使用它应小心,
注意安全。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
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上硼酸溶液。

3、作用:化工原
料、清洁剂……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
体,极易溶于水,暴
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有
强腐蚀性。

俗名为烧碱、
火碱、苛性钠。

(因为
NaOH易潮解,可作某些
气体的干燥剂。


分析解答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归纳
总结NaOH的相关性质。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
绕实验,简明扼要,激
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
兴趣,巧妙点拨,在学
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实
行了安全教育。

与热点时事结合,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水
平和归纳总结水平。

学生完成课堂练
习,教师指导、检查,
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2.氢氧化钙的俗称性质和
用途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
用途
【引入过渡】
同学们,冬天,我们看到校园里的树木的底部会被刷白?你们知道是用什么物质吗?有什么作用呢?
【提问】那熟石灰如何制取呢?
【讲解】用生石灰加水即可。

【分组实验】将海苔干燥剂倒入烧杯中,加水,用手触碰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实行探究。

【思考】
(取上层清液设计实验)
(1)可选用什么物质来确定上层清液显碱性?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3)该实验说明能够用什么方法制取氢氧化钙?
【小结】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思考、讨论并
回答问题:熟石
灰。

【师生共同归纳】
放热,
CaO++H2O=== Ca(OH)2
思考、交流:
发热。

(1)酚酞试液……
(2)马上想到用二
氧化碳气体……
(3)制取氢氧化
钙:
CaO+H2O==Ca(OH)2
北京奥运期间大量
供应的自加热盒饭,加
热包中就发生了如下反
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H2O== Ca(OH)2
1.物理性质:氢氧
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
灰,是白色粉末状物质,
通过日常生活中见
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
另一种碱Ca(OH)2的学
习,让学生的知道化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和信心。

寓教于乐。

因为是
学生自备药品,所以学
生实验起来气氛热烈,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
自主性,体现了课改新
理念。

由浅入深,培养学
生的思维深刻性和科学
探究的精神。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理论联
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
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
应用。

总是以学生为主让
学生思考回答,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问】常见的碱还有?【即时反馈2】(见附注)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
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
存有较多未溶解的熟石
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
石灰浆。

2.用途:①建筑上:
制三合土、砌砖抹墙;
②工业上:制漂白粉、
氢氧化钠;③农业上:
改良酸性土壤、制农药
波尔多液等。

氢氧化钾、氨水等。

分析解答过程。

学生完成课堂练
习,教师指导、检查,
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二、碱的化学性质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指示剂反应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

【分组实验】NaOH、
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
液和酚酞试液。

【提出问题】
哪位同学能通过上面实验
揭开“白纸显红字——碱”的秘
密?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
将树干底部刷白。

粉刷久后为什
么会变白变硬呢?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
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
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这层白膜是不溶于水的,能
用什么方法除掉吗?
【过渡】往澄清石灰水中通
入CO2,能够看到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CO2和Ca(OH)2发生了
反应,那么往NaOH溶液中通入
1、完成实验,分析
现象,得出结论:碱能
使石蕊试液变蓝色,酚
酞试液变红色。

白纸显红字实际上
是纸上酚酞遇NaOH溶
液变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
答问题
Ca(OH)2+CO2==CaCO3↓
+H2O
加稀盐酸。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使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水平。

联系生活实际,引
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
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
于氢氧化钙的知识。


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
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
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并学以致用。

通过创设情景,引
导学生对CO2和NaOH反
应的探究欲望。

CO 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述】把CO 2通入NaOH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 2和NaOH 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 【演示实验】展示设计方案并演示: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 2,然后迅速倒入NaOH 溶液,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振荡,再把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喷泉。

【总结】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或反应物、生成物的
状态变化来设计方案。

同学们的
设计独特新颖、有趣,化学不是
单独存有的学科,而是跟物理也有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也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决。

通过以上学习, (1)同学们能否解释一下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现象、原因?
【投影】 工厂烧含硫的煤会产生大量SO2气体,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烧碱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评价教师的设计方案并观看演示实验。

科学掌握设计一些
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方案的思路。

思考、交流、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 2==Na 2C O 3+H 2O 哦,蛋是这样掉下
去的! 学生讨论交流: 矿泉水瓶变瘪,气球胀大,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讨论交流得出结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CO 2和NaOH 反应的探究,增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

通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考。

归纳、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的问题回应了
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
解更透彻。

学以致用,对新知加以巩固,学习效果明显。

通过STS 习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水平,同时实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第3课时常见的碱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新授课,也是这些学生第一次真正地尝试用实验的方法实行探究,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之下,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我最初的设计意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诱人深入,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中以实验探究学习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会到了化学实验给他们带来的神奇,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通过引导、设置情境等方法给学生以适当的协助。

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比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

(4)展示新鲜的鸡爪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令学生惊讶,亲眼目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之强烈,自然引入使用它该注意什么了。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

(5)在讲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中实例使用到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有化学,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6)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趣味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

本节课也存有一定的问题:
(1)例如学生实验中,设计到用海苔干燥剂跟水反应得到石灰水,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所配置的这个溶液,可增加让学生取上层清液验证溶液的酸碱性、让学生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吹气等实验。

(2)因为学校资源的限制,学生平时很少做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有一定问题,所以学生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故课前让学生对基本操作加以练习,以便课上能顺利地实行探究活动。

(3)在以后的教学上要更加注意提问的技巧,让学生被你的问题所吸引,提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附注】
【即时反馈1】
1.下列物质能用来干燥氧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固体氢氧化钙
C.固体氢氧化钠
D.浓盐酸
2.(2019•兰州)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即时反馈2】
3.下列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①氢氧化钠②氯化钠③硝酸铵④生石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4.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

回答下列问题: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服用后对人体有作用。

【即时反馈3】
5.(2019.苏州市)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 B.氯化钾溶液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6.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能除去油污,可作厨房的清洁剂
C.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
D.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右图中,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挤压滴管胶头, 使NaOH溶液滴入瓶中,一会儿可见导管内水面上升,则X气体是:()
A. O
2 B. CO C. CO
2
D. H
2
【学以致用】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熟石灰消石灰 CaO
B.铁锈氢氧化铁 Fe(OH)
3
C.生石灰消石灰 Ca(OH)
2
D.烧碱火碱 NaOH
2.(07泰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钾
3.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二氧化碳②紫色石蕊试液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或②
D.①或②或③
4.某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

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 )
A.石蕊溶液、稀硫酸
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C.NaOH溶液、酚酞溶液
D.CuSO
4
溶液、NaOH溶液
5.已知氢氧化锂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6.(2005•揭阳)近年来因为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
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下列物质加入土壤中,以改良土壤酸性()
A.熟石灰B.石灰石C.氯化钠
D.烧碱
7.(2005•眉山)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
用的固体和液体能够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07烟台)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A) (B) (C) (D)
9.(2019.孝感市)氢氧化钠有强烈的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而,还易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