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雕琢,每块水晶都有自己的光芒——访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浩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匠心雕琢,
每块水晶都有自己的光芒
——访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浩宇
■文/本刊记者 郑晶心
张浩宇,2000年1月出生于“水晶之都”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副高级工艺美术师、二级高级技师、中国轻工珠宝工艺品雕刻师、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现任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水晶雕刻教师,同时也是第五代中国水晶雕刻传承人。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张浩宇选择驻守流水溢彩的水晶世界,慢工出细活,用他的双手和匠心将平凡的石料雕刻成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32
33
张浩宇的作品《丝绸之路》获2022艺博杯金奖
内容,又在外面报了素描班,加量学习。

学习素描之余,他帮着师父工作室的水晶雕刻师们做一些抛光的辅助工作。

比如师傅们将一只小猫的大致形状做出来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对细节处进行打磨抛光,以求更逼真。

师傅们把这项工作交给张浩宇,张浩宇非常乐意,每每将一件件作品打磨抛光成功,就将作品捧在手心里,细细观赏,心中充满成就感。

水晶雕刻技艺最难的部分是打坯——将一整块水晶石料雕刻成所需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雕刻师的耐心,张浩宇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但从未放弃,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优秀雕刻师的决心。

他也经历过感觉很枯燥和厌倦的心路历程,毕竟每一件水晶雕刻作品都需要极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十几岁的青少年,难免有屁股坐不住的时候,张浩宇坚持的力量在于每次一件作品打磨完成的时刻。

张浩宇至今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是一只貔貅,那一刻的成就感激励他在学艺的道路上又一次坚持了下来。

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
2018年,连云港市第一届水晶雕刻大赛举办,这是“水晶之都”的首届水晶雕刻技能大赛,也是“以赛代评”的首次启用。

这一年,张浩宇正好满18周岁,可以作为成人参加比赛了。

师父对他说:“你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可以去比一比。

”张浩宇心想,反正年
童年的震撼,来自一串绿幽灵手链
在张浩宇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父母从餐饮业转行做水晶生意。

有一天,母亲将她手腕上的一串绿幽灵手链展示给张浩宇看。

绿幽灵水晶也被称为绿色幻影水晶,是一种含有绿色矿物质包裹体的透明白水晶。

这种水晶因其独特的绿色内含物而得名,这些内含物有的像云朵,有的像山水,有的像聚宝盆、金字塔,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态,给人以幽灵般的神秘感,因此得名“绿幽灵”。

张浩宇一下子就被那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吸引住了,从那时起,心中播下对水晶好奇和热爱的种子。

张浩宇从小爱动手鼓捣东西,喜欢帮同学修理各种文具。

初一那年的暑假,父母带他来到连云港水晶雕刻大师陈旭辉的工作室。

陈旭辉是连云港地区知名的水晶雕刻艺术家、中国非遗项目水晶雕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水晶雕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的工作室不仅是水晶雕刻技艺的传承地,也是培养新一代雕刻师的摇篮。

在这里,张浩宇看到了各种精湛的水晶雕刻艺术品。

他特别喜欢陈旭辉大师水晶雕刻的标志性作品《南瓜》。

在这件作品中,陈旭辉巧妙地利用了水晶的透明特性,雕刻出了南瓜的圆润形态和细腻的纹理。

从南瓜表面的纹理到瓜藤的缠绕,细节细腻而生动。

通过光影的变化,在不同的视角下,水晶南瓜展现出不同的美感,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那一次参观,给张浩宇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好奇那一件件晶莹剔透、美妙非凡的艺术品是如何从一块块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石料中打磨而成的。

自那以后,张浩宇有心学习水晶雕刻技艺。

只是那时还要上学,他只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来到大师的工作室看一看、学一学,有时也在父母的水晶店里帮着售卖水晶雕刻品。

随着对水晶的了解越多,对水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初三毕业后,他决定放弃高中学业,进入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水晶雕刻专业,并拜陈旭辉大师为师,节假日的时候,就到工作室学习。

学徒工的枯燥时光
水晶雕刻是一门精细且技术要求极高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设计图纸、选择材料、初步加工、打坯、精细雕刻、打磨抛光、后期处理。

所以,张浩宇的学习并不是从雕刻开始,而是从
绘画最基本的素描开始。

他并没有满足于学校的教学
34凭借这个成绩,他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破格授予“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水晶雕刻名师名录”,获评“水晶雕刻师”。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更激发了他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的决心。

水晶雕刻不仅是他的职业,更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留学,视野的拓展
因成绩优秀,张浩宇被学校选为首批赴捷克交流生,在捷克新博尔玻璃工艺学校学习国际水晶工艺品的研发设计,进行先进现代水晶工艺与玻璃绘画工艺的深造。

捷克的玻璃工艺同中国的水晶雕刻一样历史悠久,所不同的是,中国水晶雕刻题材丰富,包含传统
文化的吉祥图案、历史人物、诗词书画以及自然景观的山水风光、花卉等,还有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元素,而捷克玻璃工艺的许多作品既是艺术品,也具有实用功能,如酒杯、花瓶、灯具等。

这些玻璃工艺作品上
的装饰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图饰。

相较于中国风图案,这些几何图案易学好画。

捷克学校最难的技艺,张浩宇和国内同去的同学三个月就学会了,引起捷克老师的惊叹和好评。

令张浩宇触动比较深的是,在捷克学校,他不仅学习了新的雕刻技巧,还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方式。

他发现,国外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创新,学生被鼓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9年,在捷克学校结业后,张浩宇应聘到捷克波希米亚水晶玻璃公司做设计师。

波希米亚水晶玻璃公司是世界上生产玻璃珠和玻璃制版品的领先企业。

实习期间,张浩宇也创下了优秀的业绩,创作出了令公司满意的作品,得到了公司的证书表扬。

传承与创新
2019年留学归国后,张浩宇被母校外聘为水晶雕刻专业教师,教授水晶专业设计、绘画、雕刻等。

其时,张浩宇只有19岁,他所带的班级有的学生已经18岁了。

张浩宇一点教学经验也没有,就回想当初老师是怎么教他的,而后照葫芦画瓢教自己的学生。

然而效果并不好,那些年轻的学生们不买账。

张浩宇没有去怪学生们,而是在心里想:“这肯定是我的问题。

”想起在捷克留学的经历,想起捷克老师们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他这么不爱学习的学生根本不想放学,他决定琢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水晶雕刻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与其空口讲,不如做
龄小,拿不到名次也没有什么坏处,拿到了名次那就更好。

为了专心备赛,张浩宇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长假,全力投进参赛作品的雕刻、打磨中。

张浩宇的参赛题材是植物,内容是一根饱满的四季豆上面憩息着一朵开放的花,旁边藤蔓缠绕。

为了做好这件作品,那段时间,他早上8点来到师父的工作室开工,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半开始,一直做到晚上10点钟下班。

就这样,连续干了三个月,直到正式参赛。

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参赛前的一晚,张浩宇还是感到了紧张。

他忍不住打通了师父的电话,师父问:“你明天能不能做到你昨天给我看到的那种样子?”张浩宇答:“这绝对没问题。

”师父说:“你稳了。

放松参赛吧,明天该干吗就干吗。


放下电话,张浩宇瞬间感到压力没有了,本来还睡不着的他倒头就睡。

第二天走上赛场,从理论到绘画,再到实操,比赛时间原本是三天,但张浩宇两天半就完成了。

他担心自己遗漏了什么,将作品从头仔细检查到尾,又用抛光小锉条将作品细细地锉。

从中午等到傍晚赛时结束,才将作品封好交了上去。

那天晚上,张浩宇连晚饭都没有吃,陷入热切的期待中。

十点多钟,师父打来电话,告诉他:你获得了第二名。

那一晚张浩宇都没有睡觉,一边打游戏一边跟好朋友们分享着他获奖的信息,嘴巴一直都没有合上。

他既激动又惊喜:没想到自己一出手,就拿到了名次。

张浩宇的水晶作品
TM
35
给学生们看。

于是,他就将自己平常的实操比如绘画的画面用手机拍下来,制作成视频,而后在课堂上播放,再讲授理论知识。

这下子就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边观摩边学习,而后再去实践,效果良好。

张浩宇还时常在课堂上开开玩笑,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就这样,张浩宇的教学困境解决了,他和学生们也处成了朋友。

平常,学生们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叫他哥。

一旦有学生称呼他为“张老师”,他就知道,哼,犯错误了吧。

张浩宇特别注意在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有时候,遇到某些操作上的难题,学生感到气馁,都想放弃了,张浩宇却一直在琢磨。

当他想到解决方法的时候,就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看到学生在克服困难之后脸上露出的开心笑容,张浩宇感到特别欣慰。

因为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帮助学生坚定了信心。

学艺的道路从来不是容易的,有时候一个困难就会卡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但只要帮他们跨过去,可能就会激发出他们的潜力。

张浩宇认为,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张浩宇获奖后和师父合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