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当小偷的皇帝
许反帝的故事启示
![许反帝的故事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04534e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3.png)
许反帝的故事启示上个世纪末的湖南长沙,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上街买菜,市场里的摊主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老人和儿女相伴出来过一次,就忍不住议论了:“这老人也是可怜,他的孩子们从来不来看他!”旁边一个摊主嘲弄地说:“你们别看他表面老实,他儿子叫许反帝,才17岁就偷了博物馆38 件文物,价值10个亿,她母亲还把国宝素纱禅衣给烧了。
二人坐了多年的牢,出狱之后,这老头还把两个人强行锁在家里,一家都不是好人,听说儿子还得了精神病。
”老人的儿子许反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盗窃文物的?小偷小摸成为习惯,母亲溺爱一味纵容在1966年的湖南长沙,许反帝在父母的期盼中降生,因为当时的社会比较注重爱国思想,所以许反帝在母亲许瑞凤的建议下,被取名许反帝。
许瑞凤给儿子起这个名字本是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热爱国家,立场鲜明,道德高尚的人,只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许反帝的人生轨迹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许反帝的母亲许瑞凤是一个性格十分强势的女人,她常常在家庭生活中总是压自己丈夫李光荣一头。
许反帝在这个母亲许瑞凤当家的家中一天天长大了,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几乎就是一个家里的“男保姆”,每天除了要干很多家务之外,对家里的各种大事小情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发言权。
许反帝后来就养成了习惯,不管犯了多大的错,只要能够撒娇把母亲哄得开心,父亲不管再怎么生气都无法惩罚自己,而许瑞凤对于儿子平时又是十分地溺爱,所以使得许反帝的行为越来越大胆,甚至开始做一些有违道德的事。
许瑞凤当时只当是儿子许反帝顽皮,认为是小孩子正常的心理,而没有意识到这会毁了儿子许反帝的一生。
许反帝因为一直被家里所溺爱,所以胆子变得很大,甚至开始看到身边同学们用的文具和小人书,有自己喜欢的就偷偷拿了回来。
因为当时的许反帝也不过是一个小学生,所以他的这些行为很快被老师发现了,并且告诉了许瑞凤。
许瑞凤虽然说是教法律的老师,知道孩子一旦养成偷东西的习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出于对儿子许反帝的溺爱,她并没有严厉地批评自己的儿子,反而是认为老师小题大做。
有关成语典故(精选22篇)
![有关成语典故(精选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ed764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c.png)
有关成语典故(精选22篇)成语典故1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
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成语典故2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患:祸患,灾难。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
古代皇帝的奇葩嗜好 汉桓帝专爱偷盗
![古代皇帝的奇葩嗜好 汉桓帝专爱偷盗](https://img.taocdn.com/s3/m/fc5389dd9ec3d5bbfd0a7474.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皇帝的奇葩嗜好汉桓帝专爱偷盗
导语:“人君生当谨嗜好”。
中国古代皇帝乃一朝天子,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都有同样的爱好:女人美色、打打杀杀、施行酷刑。
但有的皇帝的
“人君生当谨嗜好”。
中国古代皇帝乃一朝天子,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都有同样的爱好:女人美色、打打杀杀、施行酷刑。
但有的皇帝的爱好就莫名其妙,极其怪异。
今天要说的是帝王爷们女人、打杀之外的特殊嗜好。
喜穿紫衣的齐桓公
《韩非子》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都做模仿秀,像“文革”时期,全国山河一片红,男女老少爱绿装,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
于是,紫色布料价格猛涨。
齐桓公深感忧虑,他对大臣管仲说:“由于我喜欢紫色的服装,使得全国上下都穿紫衣,这不是我想要看到的现象,该怎样制止这件事情呢?”管仲说:“如果你想要制止这件事情,最好就向大家宣布,说我不喜欢紫色衣服。
”不出所料,齐桓公“我现在讨厌紫色”的话语一出,就很少见到穿紫衣的人了。
好士细腰的楚灵公
《墨子·兼爱中》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楚王个人的一个癖好,弄得下面的文武百官都成为他的“粉丝”,都自觉不自觉地虐待自己。
所以,孔子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看来皇帝的嗜好、爱好,有时是个好东西,有时也是个坏东西。
专爱偷盗的汉桓帝
生活常识分享。
趣味历史讲座
![趣味历史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237c45ebe23482fb4da4cf6.png)
19世纪时期乌干达国王罗梅尼 加喜欢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养了 10名妃子,个个胖得只能爬行或仰 卧。其中有一个最胖的,也是他最心 爱的妃子,体重达300余磅(合136 公斤),但他还拼命地给她喂食一种 “催肥茶”(实际是一种南瓜汤)帮 她催肥。
20世纪前期,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 登基时只有16岁。这位国王最大的爱好是 当小偷。他为了学习偷技,甚至从监狱里把 最老练的扒手带到宫中当面学艺,结果,法 鲁克学得了一手熟练的小偷功夫。他喜欢从 来访的客人衣袋里偷东西。他一生中偷了无 数手表、钱包、打火机和化妆品。而他把这 些扒得的东西都放在一间小仓库里收藏。据 说,在他扒来的东西里边,还有邱吉尔的怀 表。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 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 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 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 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 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 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 自己,均可以鞭挞。
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从小不爱读书, 当了皇帝后专门研究做生意。他在宫中让 人和他一起杀猪卖酒,竟练到可以用手掂 量肉的斤两,毫厘不差。南唐后主李煜当 太子时就喜欢填词,当了皇帝后更是一发 不可收拾,专门研究写诗填词,即使在他 亡国被俘的时候,也即景生情,写出很多 感人的词作。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名词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词的顶峰,因 此,人们称他为“皇帝词人”。
唐僖宗可称得上典型的球迷皇帝。 他曾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嘘:“我要是 应考打球进士,一定得头名状元。” 四川节度使出缺,有陈敬暄、师立、 牛勉、罗元果四人争着要去。唐僖宗 决定,采用击球选官。比赛结果,球 艺较精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唐庄宗喜欢摔跤(角抵之戏)。一天, 他叫大臣李存贤和他较量,李存贤最 初没有施展出全部本领,唐庄宗嫌不 过瘾,说:“如果胜我,赏你一郡。” 李存贤再次角斗时,竟斗胆把庄宗摔 倒在地。庄宗不但没恼,反倒说话算 话,封他为蔚州刺史。
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
![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3daa3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8.png)
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
查理大帝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的统治期间是法国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不是关于历史和政治的,而是他个人的一些趣闻。
首先,我们来说说他那著名的头发。
有趣的是,查理大帝的头发非常的长而厚,所以他通常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梳理他的头发。
据说他的头发长到了腰部,每天梳理也要用上两个小时的时间。
其次,我们来说说他的爱好。
查理大帝是一个非常喜欢打猎的人,他经常会去林区狩猎,而且他还会带上自己的猎狗和猎鹰。
此外,他还对于音乐和艺术十分热爱,经常会邀请音乐家和画家在他的宫殿中表演。
最后,我们来说说他的食欲。
据说查理大帝非常喜欢吃巨蛋糕和糖果,他还喜欢吃烤鸭和挂炉鸡,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注意自己的体型,曾经被称为“一位和体重搏斗的国王”。
这就是关于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他除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国王外,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重点:1. 描述查理大帝头发长而厚,每天用2小时来梳理。
2. 描述查理大帝喜欢打猎和艺术,经常邀请音乐家和画家来表演。
3. 描述查理大帝喜欢吃美食,但又注意自己的体型。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比较简单,适合小学、初中生阅读。
文章中运用了一些描写性词汇,如“厚”、“长”、“巨”等,用词丰富但不难理解。
同时,文章笔触生动,应该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篇二:大家好,我是xxx学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查理大帝的趣闻故事。
查理大帝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者。
但是,有些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到另一面的查理大帝。
据说,查理大帝非常喜欢穿粉色的衣服,他的宫廷里到处都是这种颜色。
而且,他还非常喜欢蔚蓝色的色彩,因此他的家中到处都是这种颜色的地毯和墙壁。
这让人感觉到他非常的浪漫和温柔。
此外,他还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他经常会在宫廷中表演一些自己的特技。
其中最有名的是他会在一张折叠椅子上跳舞。
《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830ff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7.png)
《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南史·齐书·王敬则传》原文及翻译南史原文: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
性倜傥不羁,好刀剑。
元徽二年,随齐高帝拒桂阳贼于新亭,大破贼水军。
事宁,带南泰山太守、右侠毂主,转越骑校尉、安成王车骑参军。
苍梧王①狂虐,左右不自安。
敬则以高帝有威名,归诚奉事,每下直辄往领军府。
高帝令敬则于殿内伺机。
及杨玉夫将首投敬则,敬则驰谒高帝乃戎服入宫门郎疑非苍梧还敬则虑人觇见以刀环塞洼孔呼开门甚急。
卫尉丞颜灵宝窥见高帝乘马在外,窃谓亲人:“今若不开内领军,天下会是乱尔。
”门开,敬则随帝入殿。
升明元年,迁辅国将军,领临淮太守。
建元二年,迁吴兴太守。
郡旧多剽掠,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
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
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建元中,与王俭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俭曰:“不意老子遂与韩非同传。
”人以告敬则,敬则欣然曰:“我南沙县吏,侥幸得细铠左右,逮风云以至于此。
遂与王卫军同日拜三公,王敬则复何恨。
”了无恨色。
朝士以此多之。
敬则虽不大识书,而性甚警黠,临郡令省事读辞,下教判决,皆不失理。
明帝辅政,密有废立意。
隆昌元年,出敬则为会稽太守,加都督。
明帝即位,为大司马。
帝于旧臣既多杀害,敬则自以高、武旧臣,心怀忧惧。
帝虽外厚其礼而内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干。
闻其衰老,且以居内地,故得少安。
永泰元年,帝疾屡经危殆,以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敬则。
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
东亦何易可平。
”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逐之十余万众。
至武进陵口遇兴盛、山阳二柴,尽力攻之,不敌,欲退而围不开,各死战。
胡松领马军突其后,白丁无器仗,皆惊散。
敬则大叫索马,再上不得上,兴盛军容袁文旷斩之传首。
敬则之来,声势甚盛,凡十日而败。
时年六十四。
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至梁天监元年,其故吏夏侯亶表请收葬,许之。
中国历史故事-东方朔简介 他为什么是小偷的祖师爷?
![中国历史故事-东方朔简介 他为什么是小偷的祖师爷?](https://img.taocdn.com/s3/m/42b1ee551ed9ad51f01df2be.png)
中国历史故事-东方朔简介他为什么是小偷的祖师爷?中国人做事情讲究追根溯源,不仅仅是在某一件事情上的追根究底,同时也在精神上的追求根基。
因为这样的情节,在中国每个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祖师爷。
铁匠的祖师爷是老子,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茶业则是陆羽。
不仅仅是正当行业,三教九流都有自己的祖师爷。
好比说小偷、盗贼的祖师爷,便是东方朔。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奇人,虽然在西汉时期政治上成就不高,但是却与汉武帝有很深的交流。
他本人熟读经史、精通测算,博闻强识,是一位奇人。
在电视剧《大汉天子》中,就有着他测字算命,从无遗漏的情节。
虽然不知道东方朔是不测字算命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但至少他文化高、能力出众是不容置喙的。
偷鸡摸狗,做着无本生意的小偷,历来都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样的人。
东方朔是如何与他们扯上联系,并且还成为这个行业的祖师爷的呢?东方朔之所以成为小偷的祖师爷,与他偷盗西王母蟠桃的故事有关。
晋朝张华《博物志》中有西王母赠桃给武帝的情节。
在西王母赠桃给武帝的时候,东方朔从殿南厢朱鸟牖中偷看。
西王母看见东方朔之后,就对武帝说:“那个从朱鸟牖中偷看的人,曾经三次来盗我的蟠桃吃。
”皇帝听了王母所说后,十分惊讶。
于是从此之后,世人都说东方朔是神仙。
西王母的蟠桃要三千年才结一次果,而东方朔偷了三次,就说明他曾经经历过三次蟠桃的成熟。
不说之前和之后的时间,就说他三次偷桃,就经历了九千年。
活了这么长时间的人,不是神仙是什么?唐代大画家吴道子,首先画出了《东方朔偷桃图》,祝愿人长寿。
又有传说,宋代绍兴时期,有一个叫宋元行的道士,曾经在一座桥下挖出一面铜牌。
铜牌上面写着:“我有蟠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盗去?要问董双成。
”这儿不仅点出东方朔偷桃,而且还与看管桃园的仙女董双成有私。
就是在国民小说《西游记》中,也有描写东方朔偷桃的情景。
孙悟空盗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将人参树叶给毁去了,闯下大祸,于是孙悟空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求助。
在前往求见玉皇大帝的途中,遇上了东方朔。
帝王薄情寡义的典故
![帝王薄情寡义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594f60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0.png)
帝王薄情寡义的典故帝王薄情寡义的典故在历史上有很多,下面将以三位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位是西汉王朝的汉武帝刘彻。
他在位期间虽然扩大了汉朝的疆域,但他因为薄情寡义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污点。
汉武帝一直都宠爱着他的妃子卫子夫,但后来他却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对卫子夫进行了残酷的处罚。
当时,一位宫女被控偷窃,汉武帝没有对宫女进行仔细的审查,而是将所有嫔妃和宫女都囚禁起来,严加审问。
为了救活这些无辜的女子,卫子夫承认了罪名,并最终自杀。
汉武帝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已经无法挽回。
第二位是唐朝的玄宗李隆基。
他是一个非常寡情的皇帝,事后正史将其评价为“淫薄浸溺,乖方猾谀”。
他曾经对自己的父亲玄武帝侄儿李旦怀有杀心,导致了李旦最终被迫自尽。
在位时,他纵容了宦官杨国忠的专权,封其为宰相,并将权力交给了杨国忠全权处理。
最终,这样的薄情行为导致了杨国忠专权,社会动荡,甚至引发了黄巢起义,使得唐朝的衰落进一步加速。
第三位是明朝的英宗朱祁镇。
他在位期间的一次妃嫔之争中表现出了薄情寡义的一面。
当时,董贵人正在怀孕,但英宗却因为婉儿的美貌而对她起了色心。
为了能够得到英宗的宠爱,婉儿暗地里给董贵人喂下了药,导致其流产。
之后,英宗因为对婉儿的多情而宠幸她,为其拨出了更多的钱财,并将她封为皇贵妃,董贵人被打入冷宫。
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无辜的董贵人,也伤害了建立在道德底线上的皇权。
这些典故都展示了帝王们薄情寡义的一面,使得他们在历史上广为人知。
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涉及到对他人的不公与残忍。
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行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薄情寡义的行为更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
因此,这些典故提醒我们:帝王应当以仁爱和公正为准则,不应为私心而伤害他人,应推崇道德伦理,以利国利民为己任。
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得到稳定和繁荣。
历史趣闻中国历史奇葩皇帝大盘点 皇帝不为人知的喜好
![历史趣闻中国历史奇葩皇帝大盘点 皇帝不为人知的喜好](https://img.taocdn.com/s3/m/803df9c828ea81c758f578d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历史奇葩皇帝大盘点皇帝不为人知的喜好
导语:中国历史奇葩皇帝大盘点,喜欢做小买卖、藏私房钱、装乞丐、野战南朝皇帝萧宝卷喜欢做些小买卖,他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集市,让宫女、太监们
中国历史奇葩皇帝大盘点,喜欢做小买卖、藏私房钱、装乞丐、野战
南朝皇帝萧宝卷喜欢做些小买卖,他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集市,让宫女、太监们扮作小贩和来来往往的客人,而他自己当一名小小的抄写员,有时坐在肉铺里切肉,工作稍有失误,身任市场主管的潘贵妃就下令杖责。
当然了,不是用实心棍杖打,有点像搞街头行为艺术。
潘贵妃坐轿巡视的时候,他就伺候在旁边,像个忠心的奴才。
他经常去岳父家吃饭,表现得非常勤快,一会儿去井里打水,一会儿又挽起衣袖为厨子打下手……
历史上曾“下海”做生意的皇帝还有几个,比如宋少帝刘义符,汉灵帝刘宏。
刘宏无聊透顶,有一天在西园玩狗,突然心血来潮,给狗头戴上文官的帽子,身上披着绶带,赶着它们满园走,哈哈大笑。
另外,他富有天下,却一天到晚想着积蓄点私房钱。
宋废帝刘子业也很“无厘头”,他对叔叔刘彧看不顺眼,竟扒光他的衣服,然后扔到猪圈里,让他拱着嘴吃木槽里的猪食,以此取乐。
他命人重画祖辈的像,画好之后,他歪着头看了半天,突然指着世祖刘骏的像说:“他本是一个酒糟鼻,画上怎么不见红呢?”马上叫来画工,把刘骏的鼻子涂成草莓一样的酱红色,还他鼻子的一个历史真实。
刘子业
南朝的另一个皇帝萧昭业嗜好奇装异服,常在宫内穿五彩锦绣衣服,醉酒后则脱得赤条条。
又高价买来公鸡斗耍。
在皇宫玩厌了,便与侍
生活常识分享。
混蛋就得一直混蛋下去
![混蛋就得一直混蛋下去](https://img.taocdn.com/s3/m/0cca766deefdc8d377ee3242.png)
混蛋就得一直混蛋下去作者:陶短房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21期北齐有个大臣叫祖珽,此人从小就喜欢小偷小摸,当了官还偷宴会上的金酒杯。
他靠着溜须拍马讨得北齐世祖的欢心,跟一帮靠同样手段往上爬的家伙互相提携,不但自己爬到宰相的高位,还把北齐三代元勋、国家栋梁的大将军斛律光给害了个满门抄斩。
虽说祖珽人品不咋地,本事其实是不小的。
当年他给人当秘书,能把领导交代下来的36件杂七杂八的事记得一清二楚,一不用笔记二不用助手,这可不是花拳绣腿。
不但如此,他还精通好几门外语,写得一手好文章,治国、打仗都有不错的成绩。
问题是这位文武双全、与众不同的高级马屁精,混得却比一般马屁精惨得多:先后被三个皇帝重用,又一次次打回原形;几次被当众打屁股、揍板子,还让世祖皇帝扇了一顿嘴巴子;让人下地牢弄瞎了眼睛,堂堂宰相最后混得在徐州刺史的小位子上窝囊而死;甚至他死了,皇上也从北齐高家换成了隋朝杨家,他的儿子祖君彦还受他这个窝囊爹的连累,明明满腹经纶,混到最后也只是个县级干部。
祖埏虽然干过不少缺德事,可要说一点好事没做过,那可不实事求是,尤其当了宰相之后,那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又是澄清吏治,又是整顿官场,把国家行政搞得井井有条,甚至还一反马屁精的常态,经常给皇上提点不同意见,比如劝阻皇上多选美女什么的。
您说他当马屁精时没事儿,怎么要当个好宰相,反倒越当越不是滋味了呢?问题就在他这个“改”字上。
皇帝公关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换角色。
您要是扮的忠良,那不妨一直忠良下去;您要是演的混蛋,那恐怕也得一直混蛋下去。
这是为什么呢?对皇帝而言,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论是干活的、帮闲的、溜须的、唱反调的,他都有。
祖埏能被皇帝重用,不是因为他人品好、工作能力强,而是他善于迎合主子的心思。
如今他老人家来个大转型,要发挥专业特长,要改邪归正,得,在自个儿心目中是变好了,可在皇上心目中,那是变质了!更要命的是,这当大臣是要拉帮结派的。
史料中关于汉恒帝刘质偷东西的记载
![史料中关于汉恒帝刘质偷东西的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4df5359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7e.png)
史料中关于汉恒帝刘质偷东西的记载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都是君临天下,威严十足的九五之尊。
但这位皇帝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整天游手好闲,经常混迹于市井,以偷东西为乐。
他就是汉恒帝。
据说他几乎把所有朝中大臣的东西都偷了一遍,偷完还保存在一个密室里,作为自己的战利品,没事就来看看,这么贪玩,可真是皇帝中的奇葩。
一天刘志闲来无事来到街上,听到酒馆里有人说起他,听说当今皇帝爱偷东西,大臣家的宝贝全都偷了个遍,唯独没去过大将军XX的家,另一人笑道,大将军XX的家皇帝敢去吗?听到这里,皇帝立马就生气了,他掏出大印,告诉他们自己就是当今皇帝,并且过两天就去XX家偷东西。
没过两天,刘志还真去XX家了,不过当场就被侍卫抓住,还揍了他一顿,XX发现是皇帝,立马向刘志赔礼道歉,并对他说,皇帝要什么直接跟我说不就行了吗?我双手奉上,何必要偷呢?刘志说这还叫偷吗?这次怪我偷艺不精,下次我还来,一定能偷到。
皇帝走后,XX吩咐自己的侍卫,下次皇上再来就不用管他了,他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之后皇上还真来了一次,偷了东西后大摇大摆的走了。
一个月后,皇上召XX进殿,XX一入宫门,就被御林军拿下,XX还没反应过来,刘志就大声宣告了他的罪状:大将军XX意图谋反,罪大恶极,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这时XX急了,厉问皇上可有什么证据?这时候刘志拿出从XX 家偷到的一系列的罪证,XX无话可说,只能认罪。
原来刘志去XX家偷罪证是安排好的,先是在市井散布自己要去偷东西的消息,以免XX伤了自己。
第一次偷盗也是自己故意被抓的,就是为了麻痹XX。
第二次偷盗的并不是刘志,而是一个大内高手,武艺高强,他轻松进入梁府后,破解重重机关,找到密室里面的花名册和罪证。
刘志偷别的大臣的东西,自己也都有记录,之后一并还了回去。
就这样,XX一党被悉数下狱,刘志终于解决了外戚问题,自己也真正有了实权。
而XX也没想到,自己纵横沙场几十年,会败在一个孩子手上。
传言汉恒帝极有心机,假扮成小偷扳倒权臣梁翼,这是真的吗?
![传言汉恒帝极有心机,假扮成小偷扳倒权臣梁翼,这是真的吗?](https://img.taocdn.com/s3/m/f886db38a8114431b90dd8a8.png)
汉桓帝刘志生于公元132年,死于167年,享年36岁,是东汉的第十位皇帝,在历史上记载这位皇帝,宠信宦官,迷恋美色,不算是一位明君,但是关于汉恒帝利用梁上君子的身份扳倒了当时的权臣梁翼,一直在民间流传。
传言说汉恒帝喜欢偷东西,曾拜神偷为师,经常光顾大臣家里偷东西,有一次听到别人说,皇帝因为害怕梁翼不敢去他家偷东西,气得汉恒帝当时就说自己会去,当晚还真的去了,结果被梁翼抓住,梁翼以为汉恒帝只是喜欢偷,所以也就没管它,但第二天,汉恒帝就将梁翼召进宫,将其逮捕,因为汉恒帝偷到了梁翼党羽花名册,至此搬到了权臣梁翼,但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其实在正史中,没有关于汉恒帝当小偷搬到梁翼的记载,跟别说他拜神偷为师的事情了,在《后汉书·孝桓帝纪》中记载,梁翼是因为谋反,被汉恒帝知道,命隶校尉张彪用兵包围梁翼
府邸,与宦官和尚书令等人里应外合捕获了梁翼,而梁翼最后和他妻子自杀身亡。
所以关于汉恒帝当小偷扳倒梁翼的事情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不是真的。
古代偷盗例子
![古代偷盗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e59295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古代偷盗例子盗窃在古代是一种罪行,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社会问题。
许多古代社会记录了许多有关盗窃的事件,这些古代偷盗例子揭示了人类的本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警示和教育意义。
在古代,盗贼常常会趁着夜深人静,潜入他人家中行窃。
在中国古代盗窃事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发生在东周时期的盗窃楚王国的金器事件。
据史书记载,当时楚王吴起在进行巡视时,突然发现金器被盗。
据调查后发现,偷盗者竟然是在宫中工作的一名奴隶,他把金器藏在衣服里,打算等到深夜再溜出宫去。
然而,他不幸被巡逻的守卫发现,最终被捕处死。
另一个著名的古代偷盗例子是罗马大帝尤利安劫富济贫的传说。
尤利安是一位相当勇猛而且受人敬仰的罗马皇帝,他不仅平民百姓,甚至不少贵族也注意到了贫富分化和贫民的状况,因此他下令把国库里的钱分给穷人。
此举不仅斩断了贫富差距,也为善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古希腊神话中,也存在着盗窃的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罗克鲁斯的故事。
他是一位狡诈的盗贼,被奥神称之为“最恶毒之徒”。
有一天,他发现了宙斯之物“金羊毛”,他盗窃了金羊毛,却不小心把龙释放出来。
后来,他被杀掉了,冥王哈德斯把他下放到了冥府。
这些古代偷盗例子虽然虚构或史实存疑,但是它们都与人性中的贪念、嫉妒、胆怯等有关,也给我们教育上的警示。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贪念和私心会产生不良后果,而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追求公正和公平。
总之,古代偷盗例子并不是仅仅是一些故事,而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人性,正义和道德的东西。
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领会这些有关历史的音书,并从中吸取我们生活中的教导。
这位皇帝竟有如此心机,竟靠当小偷将自己的政权偷回来了
![这位皇帝竟有如此心机,竟靠当小偷将自己的政权偷回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45cc32ecda38376baf1faec8.png)
汉朝时,大将军梁冀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他15岁的儿子刘志当了皇上,并且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志做了皇后,不仅如此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
梁冀垂帘听政读掌大权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
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然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怪癖,就是专门偷大臣家的东西。
几年下来,朝中除了梁益家,其他大臣家都被刘志偷了一遍。
而他每偷一次都记录下来,而且把偷来的东西陈列到一个密室。
一天,刘志去街上闲逛,就听到人说“当今皇帝喜欢做贼,为何唯独不去偷梁家,是皇帝害怕吗?”刘志一听大怒说,我就是皇帝,今晚我就去偷。
于是当天晚上刘志就去了,结果被梁益
给逮个正着,刘志就说我回家练练,过两天还来,过了几天刘志又去了,这次反而没人拦刘志,并且成功了。
过了几天,梁冀被五花大绑的押上殿,并且称梁冀造反,原来皇帝养成小偷的习惯是为了偷梁家家中造反的证据,为了掩人耳目,才出此下策,最终夺回政权。
杨执欺世盗名的事例
![杨执欺世盗名的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c51f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d.png)
杨执欺世盗名的事例杨执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盗贼,在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官军之间活跃。
他以机智和勇气闻名于四方,但也以欺骗和背叛为恶名。
杨执小时候家境贫困,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他从小就喜欢挑战权威,爱破坏,对于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在街头偷东西,青少年的血液让他充满了冲动和求知的欲望。
他带领一个小团队,小偷小摸的吃喝玩乐,渐渐地,在黑暗中获得了一丝胆量和勇气。
杨执十五岁时候,他遇见了一位长得像官家大爷一样的人,他教杨执一些武艺和搏击技能,以及如何观察和了解人的心态。
这位长者告诉杨执,如果他想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得懂得如何隐藏自己,骗过别人。
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从那一刻起,杨执就开始了自己的大盗生涯。
杨执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切实执行长者的建议,透过别人的行为和望眼欲穿的目光看出那个人的性格和隐私。
他开始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但很快也意识到了惹来了不少麻烦。
当他求助于人们的友情和信任时,他却意识到,这些关系是短暂而脆弱的。
在他认为最需要自己时,他自己也被欺骗和背叛了。
杨执开始走投无路,他成为了一个落魄的流浪汉,身无分文。
他回到了盗贼的生活中,但他更加聪明,更加勇敢,但也更加冷酷和狡诈。
他用各种手段摧毁了他的竞争对手,抢夺了更多的胜利,成为了一个受人敬畏的盗贼王。
他的最后一次劫案是在1644年,他闯进了明朝最大的金库,却因为得意忘形被抓了。
在蜀南幽禁期间,杨执联系到西藏请出一个神秘的毒医医治自己的肩伤和中毒。
之后,在他被释放之后,他获得了无数追随者和支持者。
《汉书·张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张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d284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d.png)
《汉书·张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汉书·张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张敞传》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
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
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
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
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
天子许之。
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
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
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
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
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
”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
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
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
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
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①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
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
愿一切受署。
”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
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
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
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
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有司以奏敞。
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上爱其能,弗备责也。
然终不得大位。
(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shì,宽贷,赦免。
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译文:张敞,字子高,是河东平阳人。
勃海、胶东一带盗贼猖獗,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勃海、胶东。
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30斤黄金。
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书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国,没有鲜明的赏罚,就无法勉励好人、惩罚坏人,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够权宜变通,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
【哲理故事】唐太宗巧治贪官
![【哲理故事】唐太宗巧治贪官](https://img.taocdn.com/s3/m/9037ed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9.png)
【哲理故事】唐太宗巧治贪官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以明智、勇敢和公正的统治而闻名。
有一次,唐太宗遇到了一个贪官,他想尽办法来治理这个贪官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这个贪官名叫杜神仙,他是唐太宗治理一方的官员。
尽管杜神仙才干出众,但他却贪图享乐和权力。
他经常收取百姓的财产,滥用职权,而且他也经常和一些不法商人勾结,以获取私利。
唐太宗深知这种贪官的危害,他决定巧妙地治理杜神仙。
一天,唐太宗召见杜神仙并赞扬了他的工作,接着他问杜神仙有什么愿望。
杜神仙眉开眼笑地说:“陛下,我想要一座漂亮的府邸,还有细致的管家。
”唐太宗应允了他的愿望并让他立即生效。
几天后,杜神仙搬进了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府邸。
他高兴地发现,府邸里面有一位聪明细致的管家,管家把家务事搞得非常有条理,让杜神仙感到非常满意。
不久后,杜神仙开始感到厌烦和恼火。
他发现管家才干出众,比他自己还要聪明,而且管家掌握着所有财政和行政的大权。
杜神仙的权力和收入也逐渐被削弱。
杜神仙准备辞职,但唐太宗并没有收回他的职位。
相反,唐太宗鼓励杜神仙勇敢地面对挑战,并希望他从失败中学习。
杜神仙只好遵守命令,并且开始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决定向管家学习,因为管家是如此成功和受人尊敬。
通过和管家的谈话和观察,杜神仙发现,管家采取的是公正和明智的政策。
他不依赖权力来获取个人利益,而是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
管家也与百姓保持良好的关系,秉持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杜神仙认识到,他的行为与管家相比是多么的自私和狭隘。
他通过向百姓上交他从收取的财产和向唐太宗检讨自己的错误来向社会公开表示悔过之意。
杜神仙致力于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并以此为动力,帮助百姓,维护社会秩序。
唐太宗发现杜神仙真正的转变,并赞扬了他的努力和决心。
他决定给予杜神仙更多的机会来修复他过去的错误。
唐太宗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限制贪官的权力,并保护百姓的利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理贪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政策,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的。
董卓是怎么进入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董卓是怎么进入洛阳的?目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6d49d5b52ea551811a68725.png)
董卓是怎么进入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导读:董卓原本在西凉,被贺金将军召集到洛阳旁边的绵驰,在十名不变的随从的混乱中。
他带领他的部队留在这里等待机会。
那么,尽管董卓是邪恶的,为什么董卓不趁包围洛阳的机会宣布自己为皇帝,并选择废除皇帝,另辟蹊径呢?董卓雄心勃勃,梦想成为皇帝。
然而,皇帝不是你想要的,你必须被别人认可,并且认为你有资格成为皇帝。
他是个恶毒的小偷,但他有这样的诡计。
首先,董卓不能赢得人民的民心。
那时,仍然是汉朝。
汉朝在刘氏家族的控制之下。
在人民心中,刘皇权的象征已经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如果他的姓氏成为皇帝,他将成为人民心中的叛徒和小偷,篡夺刘皇位,从而在人民心中伸张正义,最终他将不可避免地遭受痛苦。
此后,大臣和贵族们都不同意。
没有部长们的批准,世界会怎样?没有大臣们的帮助,董灿·卓独自管理这个世界?虽然你用军队镇压部长们,但部长们似乎对你深信不疑,并且心中还有一个孩子。
你必须时刻提防部长们被杀。
他是个恶毒的小偷,但他有这样的诡计。
当然也有贵族,贵族那肯定是霸道的一面漏,虽然现在的皇帝还很小,只是一个小小的皇帝,不能管理政府,但是董卓被取代是什么意思?轮到你改变了。
刘依然有这么多亲戚。
此外,我们的贵族还没有说话。
你董卓不是有二十万军队吗?最后,还有地方官员。
当时,他们正处于混乱时期。
他们认为这些州的州长一直在私下招募和训练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董卓的二十万军队不是从这边来的。
在古代,当董卓成为皇帝时,他是一个篡位者,并且反叛了。
这给了地方官员一个机会。
地方官员可以以世界的名义对抗董卓和匡汉。
州长们已经一个接一个地联合起来,20万人的军队对你来说是不够的。
他是个恶毒的小偷,但他有这样的诡计。
董卓,就算知道这些,要想成就大事,必须有正当理由。
因此,采取了废除皇帝的方法。
结果,皇帝还活着,他是刘家的一员,以此来保护人民的心灵。
第二,皇帝的废除充分证明了他们有多么强大,并对官员和统治者起到威慑作用。
【历史上的晋帝】晋成帝司马衍
![【历史上的晋帝】晋成帝司马衍](https://img.taocdn.com/s3/m/abea61fdf90f76c661371a48.png)
晋成帝司马衍晋成帝(司马衍),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
明帝长子。
明帝死后继位。
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
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第一章晋成帝的生平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的第三代皇帝,晋明帝之子,庙号显宗。
晋成帝于西元325年10月19日即位时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
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相关整本阅读/ebook/97b732bb6529647d272852eb.html第二章晋成帝的主要事迹一、成长经历321年—342年,在位17年。
属蛇,性格聪明软弱。
父司马绍,母庾文君。
字世根,东晋的第三代皇帝,于325年即位。
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
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叶落说:《晋书》有言道:司马衍自幼聪明伶俐,很有小大人的样子。
南顿王司马宗被杀的事,属下都瞒着不让他知道,等到苏峻之事平息后,有一天他问大舅庾亮:“往日那个白头发老公公哪去了?”庾亮说因为他谋反已经被诛杀了,司马衍很伤心,哭着说:“舅舅说谁做贼,就把谁杀了,要是有人说你是贼,让我怎么办呢?”庾亮一听,吓的脸色都变了。
小舅庾怿送酒给江州刺史王允之,可能两人有矛盾,王允之留了个心眼,先让狗尝了尝,狗尝过马上就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l 明 国 晋 和 代 财 神 以 前 , 赵 公
一
不过 . 赵 公 明成 为财神 的
富。 赵公 明成 了名副其 实的财 神, 正是 从这 时开始 的。 民 间所 供 赵 公 明财 神 像
守护 神 。玉皇授 以 正一 玄 坛 元 帅之 称 。 并 成 为 掌 赏
罚 诉讼 、保病 禳 灾之神 , 买卖 求 财 ,使 之 宜利 , 故 被 民 间视 为财神 。 其 像 黑 面浓 须 , 头戴铁 冠 , 手 执
且, 经 商本 身带有较 大的 冒
险性 . 商人 们 也 需要 求 助 于 神 灵的“ 帮助 ” . 使精 神 有所
直至元代 成 书 、 明代 略 有
中 国人 历 来以农 为本 。 以商 为
他 的职责是 率领部 下 四位 末 。 就连 造神 也挑 选 有劣 迹 的 修改的《 道 藏・ 搜神记》 和《 三 君 。 这 恐怕 多少反 映 教搜 神 大全 》 ,始称 赵公 明为 正神 , 迎祥 纳福 , 追逃 捕 亡 。 赵 去 充 当财神 .
依托 . 这 才是 财神 爷 大受 追
铁鞭 , 身 跨 黑虎 , 故 又称
黑 虎 玄坛 。”
捧பைடு நூலகம்的真正 原 因。 ▲
除掉 你 得先 除掉 你 在全 国各 地 培植 的党 羽 , 因
子, 并扬言过几天还来 , 而 第 二 次 去 的 只是 模
此我 故装 迷 上 偷 盗 , 一 是 为 了麻 痹 你 , 二是 为 仿 我 的高 手 。 能破各 种 机关 。果然 他不 费 吹灰 日后 能 到你 家 盗 出那 些 党 羽 的 名册 和地 址 埋 之 力便 把你 们 一党 的 花名 册弄 到手 , 然后派出 最后 才来 抓 下伏 笔 , 而 我偷 别 人 的东 西 都 有 记 录 , 是 为 了 大批 御林 军到 各地 秘 密一 网打 尽 , 日后 还 给人 家 。为顺 利 拿 到那 个花 名 册 , 又怕 你 。老贼 , 还 有何 话说 !” 梁 益 听 了刘 志 的 陈述 .气 得 哇哇大 叫 , 万
至道 。 后 在 道教神 话 中成
为 道 教 师 祖 修 炼 仙 丹 的
的轻 视 。 加 上封 建社 会流 行无 商不奸 的俗 念 。 上层社 会认 为
也 自然就 门庭 冷 落。 及至明
从恶煞到财神
经 商者 的地位 低贱 。 财 神 爷 代 中期 .资 本 主 义 开始 萌 芽.言利 不再 为人 耻 笑 , 商 品 经济 长足 发展 . 财神 爷 的 地位 也就 随之 大 大提 高。 而
神” , 如《 列仙全传》 中就说 他 原 本 是 峨 眉 山 罗 浮 洞 中的 一 为八 部 鬼神之 一 , 专 门给 人 间 位仙 人 . 被 商纣 王 的 太师 闻仲
播撒瘟疫 、 疾病 , 祸 害人 间数
民间奉 祀 。 有 的于正 月初 去 财神 庙敬 祀 . 有 的在 家迎接 财神 帖子 . 有的在 店 堂 由人 装
到 了隋唐 时期 。 赵公 明的
权 力 增 大 了一 些 .成 为 “ 瘟
皆顶 盔披 甲 , 着 战袍 , 执鞭 , 黑
面浓 须 , 形 象威猛 , 周 围 常 画 有 聚 宝盆 、 大元 宝 、 宝珠 、 珊瑚
之 类 。俗 以三 月十 五 日为神 诞。 祀之 能令 人致 富 。
在《 封神 演 义》 中, 赵公 明
扮 的财神 登 门。 赵 公 明 由 凶神 发 展 为财
国 古 代 的 民 族 文化 心 理 古 代
请去 助 商抗 周 。 赵 公 明法 力无 流水. 后 经姜 子 牙的师 父元 始
曾把 姜 子 牙集 团打得 落花 以万计 的 百姓 因此丧命 。 唐 宋 边 . 及 其 以前 诸 书如 干 宝 《 搜 神
记》 、 《 真诰》 、 《 太 上 洞 渊神 咒
瘟之 一 。
天 尊 出手 ,才 灭掉 了赵 公 明 。 封诸 神 , 也封 给 赵公 明一 个神
位: 金龙 如 意正 一龙 虎 玄坛 真
经》 等, 都把 赵 公 明描 绘 为 五 姜子 牙灭 商后 , 在封 神 台上 大 神 并非 是偶 然 的 . 它反 映 了 中
你伤 及 我 的性 命 . 所 以那 天 在 茶 肆 , 先 安排 了
两个 人议 论 我偷 盗 ,而 我故 意 和他 们怄 气 , 扬
万 没有 想 到 自己南 征北 战 几十 年 , 竟 被 一个 十
突然 一 口鲜 言要 去 梁 府 偷 盗 , 把 声 势 造 出去 , 使你 有 了准 几 岁 的孩 子一 步一 步逼 上 断头 台 。 备, 不至 于 害我性 命 。其 实 我去 只 是探 一 下路 血从 口中喷 出一 丈多 远 , 顿 时气绝 身 亡 。▲
点 儿 也
初期 , 知 名度 并 不 高。 明 代 通 俗 小说 《 封 神 演 义》 中, 赵 公 明被 大肆 渲 染 描
绘. 终 于成 为一 位 家喻 户 晓的
人 物 的
不 沾边 . 他 只不过 是 天 帝手 下
的一 员大将 ,专 司冥 间职 事 ,
是 勾取人 命 的 。
财神 。
元帅, 名叫赵 公 明 , 终 南山人 。 公 明 的职 守为 “ 迎祥 纳 福 ” . 他 了 中国传统 文化 对 “ 财” “ 利”
《 三教 搜 神 大全 》 说: “ 赵 的部 下为“ 招 宝” 、 “ 纳珍 ” 、 “ 招 财” 、 “ 利 市” , 统 管人 间一切 财 自秦 朝 时避世 山 中 , 精 修
野史 杂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