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讲中国地理(8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6.公元 1700~1900 年间,监测点附近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
①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②处于暖干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④渭河流速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答案
解析 在 1700~1900 年间,河中心线距参考点距离明显向北增加,说明 河道向北移动,北岸侵蚀南岸堆积;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使河道向北 移动;南岸堆积可能是因为秦岭北麓植被破坏较严重,故 D 项正确。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
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
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 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冬季气温高,如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影响热力环流,如形成山谷风;影
响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河流流向;影响河流的落差及流速;影响河 水
网密度,一般平原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形河 文
解析
二、综合题 7.(2018·河北武邑中学四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上发育的年轻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西北部 海拔 35 米左右,东南在 5 米以下,汉口仅 3 米。唐宋荆江(长江的枝江至城 陵矶段)统一河道形成以前,荆江两岸存在着众多分流水口(穴口),江汉平原 大部分地区为荒芜的低洼湿地,人烟稀少。公元 1300 年前后,荆江北堤完成, 使北岸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从此,长江大部分水、沙由南岸排入 洞庭湖区,汉江带来的泥沙对江汉平原地形的进一步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同 时江汉平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第二十三讲 中国地理
[考纲展示]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人文地理。 命题点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主要地形区、气候、河流、自 然资源的分布及特征;我国人口增长、分布及政策;我国农业分布、发展 条件;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中国各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 题型设置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考查形式 常以我国某一区域或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考查自然、经 济、人文地理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答案 D
答案
解析 依题意,该地形区被 35°N 纬线或 102°E 经线穿过。根据我国地 形区分布可知,江南丘陵位于 30°N 以南、110°E 以东,排除 A 项;天山山 脉位于 42°N 附近、95°E 以西,排除 C 项;35°N 穿过藏北高原和黄土高原, 藏北高原的经度大约为 85°E~95°E,黄土高原的经度大约为 105°E~115°E; 根据沿 35°N 我国地形起伏度示意图可知,85°E~95°E 位置地形起伏度小、 105°E~115°E 位置地形起伏度大,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
解析
2.该日华南大部分地区气温比东北地区高,主要原因是华南( ) ①冬季风势力较弱 ②纬度较低 ③受海洋影响较大 ④海拔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答案
解析 华南地区较东北地区纬度低,受冬季风势力影响较弱;华南地区 距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温慢;两地区海拔差异不大。
(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对地表的 直接冲刷;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 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 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
答案
1.我国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提能演练
一、选择题 (2018·陕西宝鸡质检)2016 年 8 月 7 日为立秋日。下图为 2016 年 8 月 7 日我国大陆各地季节状况图。读图,完成 1~3 题。
1.引起图中“秋”“冬”分界线西段向南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洋流
答案 B
答案
解析 图示我国由南向北呈现了不同的季节特征,“秋”“冬”分界线 西段向南弯曲,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答案 (1)C (2)D
答案
1.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成因和影响
2.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3.气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气候特征及评价
5.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迁移运用 (2018·省际名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 1~ 3 题。
解析
考点探究 2 中国的气候 【典例探究】 (2018·浙江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 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完成(1)~(2)题。
(1)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城市①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蒙古高压控制
C.热带气旋影响 D.西风气流影响
迁移运用 (2018·宁 夏 石 嘴 山三 中 月考 )地 形 起 伏度= (最 高 海 拔 -最 低 海拔 )×(1 -100 km2 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 km2)/500。下图分别为我国沿 102°E 和 35°N 地形起伏度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地形起伏最明显的是( ) A.江南丘陵 B.藏北高原 C.天山山脉 D.黄土高原
4.探测发现,渭河下游(咸阳以下)两岸沉积物质组成有明显差异,南 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干流的南侧( )
A.地势起伏更大 B.年降水量更大 C.支流数量更多 D.植被覆盖率更高
答案 A
答案
解析 渭河北岸是黄土高原,南岸是秦岭,秦岭北坡是断层,地势起伏 大,流速快,细小的物质不能沉积,沉积物颗粒平均粒径大,A 项正确;降 水的多少和支流的多少与粒径的大小没有关系,B、C 两项错误;植被覆盖 率更高,水土流失会更少,沉积物的粒径也更小,D 项错误。
答案 (1)A (2)B (3)D
答案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内、外流河的分布
我国内、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外流 河水文特征南北差异也较大。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4.我国主要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迁移运用 (2018·云南保山统测)读 2016 年某省(区)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 统计表,完成 1~2 题。
第72课时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探究 1 中国的地形 【典例探究】 (2018·安徽滁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 400 余千米,大 部分海拔在 1 200 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 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解析
3.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受锋面活动影响 B.受副高活动影响 C.受热带气旋影响 D.受地形抬升影响
答案 A
答案
解析 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呈东西延伸的条带 状分布,应是锋面雨。
解析
(2018·湖南永州一模)渭河流域西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为关中平原 区。图甲示意渭河水系,图乙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 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 4~ 6 题。
网密度小 土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及部分冲积 壤 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平原、盆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 农
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 业
于涵养水源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
工业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 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交通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影响 交通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交通网密度大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区
城市 域,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

3.地形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 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解析
2.该省(区)最有可能是( )
A.新疆
B.吉林
C.浙江
D.山东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具有结冰期,且结冰期长。浙江位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排除 C 项;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的 水量小,航运价值低,排除 A 项;山东和吉林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东 河流结冰期短,吉林河流结冰期长,排除 D 项,B 项正确。
解析
2.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四周向中间递增 C.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D.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答案 C
答案
解析 根据图中的数值分析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由 东南向西北递增。
解析
3.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弯曲闭合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解析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 ) 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 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 C.②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 答案 C
答案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云贵高原,②地位于横断山脉, ③地位于藏北高原,④地位于华北平原。平均海拔藏北高原高于云贵高原, 故 A 项错误;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向,故 B 项错误;横断山脉位于地势第 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故 C 项正确;③地位于高原,④地位于平原,故 D 项 错误。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 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答案 (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 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 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 地区的土壤肥力。
答案 (1)荆江北堤修建后江汉平原的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汉江,汉江从 西北部进入江汉湖盆后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伸展,西 北部堆积的泥沙多,地势高。东南部堆积的泥沙少,地势低。东南部低洼 地积水成湖,故湖泊多分布在东南部。
C.洋流
D.大气环流然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弯曲闭 合处多为山区,受山地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这些地区降水较多,故 B 项正 确。
解析
考点探究 3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典例探究】 (2018·新疆一模)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上 a、b 两个水文 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 A.3 个月 B.4 个月 C.5 个月 D.6 个月
答案 D
答案
解析 河流在结冰时往往不能通航,因此航运量为 0。读表可知,1~4 月,每个月的逐月累计量都为 0,说明 1~4 月河流结冰;10~12 月的累计旅 客发送量不变,说明 11~12 月河流结冰,故该省河流的结冰期约为 6 个月, D 项正确。
(1)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a、b 两水文站所在河段相比( ) A.a 所在河段的泥沙淤积量大 B.a 在 b 的上游 C.b 所在河段含沙量大 D.b 所在河段冰期较短
(3)2004 年后,两个水文站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B.退耕还湖成效显著 C.人工采沙清淤力度大 D.水利工程建成运营
解析
5.公元 700~2000 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 A.先侵蚀,后淤积 B.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先淤积,后侵蚀 D.持续淤积,偶有侵蚀
答案 B
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公元 700~2000 年,河中心线距参考点距离向北增加, 说明河道向北移动,渭河北岸地区持续侵蚀,有的年份距参考点距离略有南 移,说明偶有淤积。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960 mm B.600 mm C.1 000 mm D.1 200 mm
答案 A
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区域最大降水量是 2 000~2 200 mm,最小值是 1 200~ 1 400 mm 之间,因此年降水量的差值是 600~1 000 mm,故 A 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