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道德素质的培养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35bfb2b192e45361066f583.png)
己 的学 生 , 别是 从 自己 为人 父 母 之后 对 孩 子 的 那份 责任 中 , 特 更
应 该 理解 了家 长 对孩 子 的厚 望 ,所 以教 师必 须 把 爱 毫 无 保 留 地
新 信 息 在 当今 高 科技 突飞 猛 进 的 时代 显 得 尤 为 重要 .许 多
第6 卷第 1 期 1
Vo. No1 16 .l
读 与
写 杂
志
20 0 9年 1 1月
No e e 2 o v mb r o9
R e d nd W rt rodi 思想道德 的培养
王荣 芳
( 水 县 职 业 中学 山西 沁
2 加强 职 业 道德 教 育
须 引 导 学 生认 真 学 习 信 息科 学 , 注 社 会 热 点 , 确 接 收新 信 息 关 正 并 及 时 反馈 。具 体 可 以从 以下 两 方 面 进行 : 41 导 广 泛 阅 读 , 养 良好 的习 惯 .倡 培 自古 以来 我 国就 有 “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 会 写 诗 也 会诌 ” 熟 不 的
随着 语 文 教学 的发 展 .我 们 语 文教 师 自身 的 学 习 和 素质 的 提 高 迫在 眉 睫 。 文 学 科作 为传 递 信 息 的工 具 , 在 社 会 主义 市 语 它
场 经济 中的 意 义是 显 而 意见 的 。语 文教 学 尤 其 是 职 高语 文教 学 更 应该 注 意 培养 学 生 的 思想 道 德 素 养 ,使 他 们 成 为 当今 世 界 社
充 分理 解 、 承认 和 尊 重 学 生 的独 立 人格 , 护学 生 的竞 争 意 保
全 国著 名 特 级教 师 于 永正 说 过 :没有 情 的教 学 就像 晒 干 的 “ 丝 瓜 , 汁无 味 。他 还 说 :没有 良好 的 感情 参 与 和 推 动 , 解 和 无 ” “ 理 记 忆 将是 一 句 空 话 。 因 为教 师 是 学 生 的榜 样 , 们 都 说 , 样 的 ” 人 榜 力 量 是无 穷 的 。 教师 为 学 生付 出一 颗 爱 心 , 情感 丰富 而 真 诚 , 学
浅谈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f0ba00f02020740be1e9b3d.png)
浅谈语文课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诸如认字识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语法修辞等,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育人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语文课中必须渗透德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抛砖引玉,求教同仁。
一、形象感染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感。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必须以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形”诱情。
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法(如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景,把作品的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感觉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深入挖掘教材中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情感因素,找准作品人物或作者思想与学生实际认识的契合点,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以叙述典型事例为主的,就以生动的讲述为主。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通讯。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生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突出志愿军的群体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并结合98年抗洪救灾、08年的抗击雨雪冰冻天气和08年5月12日抗震救灾的相关典型事例,在学生中再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革命英雄的情感。
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就以说理为主。
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评,通过本文教育学生,要以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白求恩、雷锋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另外,通过表情朗读背诵、生动讲述描绘和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手段,使形象完整鲜明展示出来,既发挥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又达到了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情理结合法,让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由于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应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景,对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学习课文。
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617678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7d.png)
管理篇•德育天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王蕾(甘肃省和政县马牧沟学校,甘肃和政)新课改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在小学学校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小学语文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从以下两点进行深入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贡献微薄之力。
一、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体认识和道德徘徊在较低层面。
作者认为:小学生道德水平处于低级和服务定向阶段。
本阶段学生道德认识比较肤浅。
本阶段学生评价好坏的主要依据是行为产生后果和对自身利害关系影响。
那些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这些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感悟来陈述己见,以自身视角看待道德问题,然后遵守社会秩序。
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段。
小学语文德育资源比较丰富。
集中体现在一些名篇佳作中。
比如:一些文学名著和历史题材的课文,都是实施德育的良好素材。
小学语文德育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语文教学极大丰富了学生文化知识,学生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影响。
因此,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举措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理论自带。
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举措。
深度研究教材内涵,挖掘富含的德育素材,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实施德育。
彰显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和现实性实施德育,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促使学生透过表面语言文字深入到课文本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fcfe6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4.png)
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智力水平的层面,对于学生整体素质要求更加严格,更加强调学生要全面提升道德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重点也是通过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德育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主要结合德育教育的现状,从深挖教材内容、开展写作教学、开展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四个方面对相关策略展开探究。
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德育主要是指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广义上来讲,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除了思想、道德、政治、心理教育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狭义上来讲,德育重点指道德教育。
根据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要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深刻理解“文以载道”的内涵,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手段,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现状(一)忽视德育教育内涵目前许多教师对于德育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不够到位,许多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甚至存在着误区。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有德育教育的意识,但是把德育教育片面地认为成道德教育而忽略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治教育等也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的形式上,许多语文教师在提及相关德育内容时并不会过多地对德育理念进行强调,仅仅一带而过,这也导致学生很难在教学中体会到德育内涵,把德育教育认为成是一种形式。
长此以往,德育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效果并不理想。
(二)德育教育拘泥于理论教学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实践,真正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当中,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be7b36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2.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内核和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道德渗透。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相比,德育渗透更注重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联性,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入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背词、做题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经历了一番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其人文素质。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感,如爱、慈、恕等。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化其道德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课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社会现状,探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基础。
4. 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实现方式就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和谐、教育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氛围。
同事,教师也可将文化现象、学习方法与课堂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艺术、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其整体素质。
三、结语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成长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德育渗透的定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07bc75a52ea551810a687bf.png)
育No.8 20191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胡桦槟(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实验小学 335300)摘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书与育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道德方面受到了不少冲击,而语文这一学科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德育 道德问题 教育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双重任务:一为教书,二为育人。
所谓教书,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所谓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初步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完成以上任务,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两个统一,即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以德育为本,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
他强调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呢?一、挖掘挖掘,指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反复琢磨,去寻找最真实、最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因素,把握其中的侧面和层次,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小学语文里的每篇文章都是用心筛选出来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
比如,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崇高的爱国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常识性的课文也无一不是包含了道德教育,而这些教育因素,都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应该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
语文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现的,而文章的表现形式不同,写作手法各异,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各有侧重。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体会作者的感情,达到为之动情,与作者共鸣的程度。
只有在备课时钻进去,把握思想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讲课时才能跳出来,才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使学生既受到语文训练,又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备《罗盛教》一课时,开始把“舍己救人”定为本课的思想教育目的,后经过深入钻研,认真分析课文,反复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他认识到本课思想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教育学生不但要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8b30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0.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其深远意义,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路;意义一、引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更应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还能够受到道德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进行深入探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1、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需要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德育内容自然融入语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魅力。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
2、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道德的力量。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道德行为的选择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3、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要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的道德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课文中的道德情感;在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道德的认识。
4、强化德育实践,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要强化德育实践。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_2796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_2796](https://img.taocdn.com/s3/m/75e71031b90d6c85ec3ac6f2.png)
大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语文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这是大纲的明确要求。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近几年青少年思想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中,丧失理想、缺乏毅力,追求享受、追逐时髦,厌恶劳动、鄙视工农(甚至是自己的父母),自私自利、不讲公德,怯懦畏缩、任性偏激等品德缺陷,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据上海一次小学生现状调查表明,在一到五年级1270名学生中,坚持自己洗脸、穿衣、盛饭的占55%,而“自己有时干、有时不干或根本不干的”占45%(《现在的孩子怎么了》,1996年8月21日《中国教育报》)。青少年犯罪和自杀的案例也时有所闻。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甘其勋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
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大纲”),对语文学科进行素质教育比前几个“大纲”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其他学科、日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ac2d518b71fe910ef12df84a.png)
想压缩在凝练的语句里 , 从而使其显得简洁、 生 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 自 信心 、 自豪感 的教育 。 动、 含蓄和 富有哲理 。 因此 , 在阅读教学 中, 挖掘 让学生 比较这些母 亲的形象 , 出一个 道理 : 悟 只 警句 、 闪光语言 , 仅能启迪学生理解词 句、 不 学 有跟着共产党走 , 走革命 的道路 , 劳动妇女才 能 习语言分析人物 ,而且能使学生从 中汲取思想 翻 身 解 放 。 养料 , 获得精神上 的自我提高。如 :包身工》 《 中 5利用各种语文活动 , 激发学生 的积极情 学 生 的 思 想 、 作 和 智 力 上 的主 动 精 神 的方 法 , “ 装了的劳动力 ”“ 工 罐 、每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 感 是最好的方法 。I高中生 看似成熟 , 际上他们 个中国奴隶 的冤魂 ”……学生对这些精辟的句 1 _ 实 除上述 的语文课堂之外 , 把德育 渗透 到各 还是一些 涉世不深 、 思想稚嫩的孩子 , 可塑性 极 子细加体昧 , 可增强对当时制度 的憎恶 , 对光明 种形式 的语文活动 ,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 文活动 , 大 。我们应在平 时的教学 中适时对他们进行价 的追求 ,认识到充满 阳光的新制度必将代替罪 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是提高学 生素 值观 、 人生 观的教育 , 尤其是 语文教学 , 涉及 思 恶 的 旧 制度 。 质 的另一途径。教 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 时间 想、 情感领域的教学 内容很 多, 我们应该充分利 3利 用教材中情感因缘 , 激起学生情感共 组织学 生开展各种语 文活 动, 如诗歌 朗诵 比赛 , 用好 每一个 可以对他们进 行品德培养 的契机 , 鸣 成语故事 比赛 , 收集剪报 , 做手抄报 , 开讨论会 , 让他们在掌握 知识 的同时, 人格也放射光辉。 “ 感人心者 , 莫先乎情” 。语文教材中文学 演讲等 。这些活动能有效丰富学生 的语文知识 , l发现教材 中的最佳教育 点 , 对学生进行 作品的特征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正是情感这 提高学生 的技能 、 品德素质 , 这使学生在潜移默 品德 教 育 个因素 , 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因此 , 在 化中得 到思想薰陶 ,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 德 国教 育家卡 尔 ・ 威特 说 : 对孩子来说 , 阅读教学中 ,应该挖掘情感因素 ,把握感情脉 例如语文活动的 比赛 ,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 “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日但教育也应 因 搏 , 以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 使其升华为一些 思 争意识 , 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 人、 因地 、 因时 而 不 同 。 所 以 教 育 者应 善 于 捕 捉 想 力 量 。 德 育 过 程 中 , 在 动之 以情 , 是 晓 之理 的 古典诗歌 朗诵 , 即 讲成语故事 , 让学生们能掌握朗 最 佳 教育 点 。 继续 , 更是持之 以恒导之 以行 的基础 , 因而使受 诵 , 演讲 的技巧 , 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 语文教学 的思 想品德教育 , 要尽 可能地诱 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 的关键, 是 字的精炼形象 , 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 , 祖 从而 导学生透彻理解课 文中的一个个艺 术形象 、 生 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 。语文教材中那些 文 激发他们 的爱 国情感 ,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 动的场景以及观点 ,挖掘课文中所具有的爱 国 质兼美 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 , 教 6 完善师德形象 , 言教身教相结合 主义 、 集体 主义 、 理想 、 信念 、 道德情操等德育 因 师可 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 , “ 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 德育教育也是如 素, 以求达到素质教育的 目的 。 激发培养学 生真挚 情感, 使学生能更 深刻地感 此 , 只不过这里 的“ ”应改为“ ” 学 , 德 。作为一名 语文教 材 巾思想 政治教 育 的内容十分 广 受文 章蕴含的真, 美 , 善, 从而形 成积 极向上 的动 语文老师 , 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 热 泛, 它精心的选编 了许多优秀范文 , 都从不同角 力。 因此, 在语文 教学 的德育渗透 中, 当充分利 爱 自己的事业, 爱 自己的学生 , 自己的言传 应 热 以 在工作 中, 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 度涉及 到了古今中外 的一些重 大历史事 件、 社 用教材的情感 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身教感染学生 , 会变迁 、 政治沿革 、 国家制 度 、 名人典故 和文化 激发培养学生爱祖 国, 自然, 爱 爱生活 的真挚 情 在教学中感染学生 。一个拥有 良好的道德素质 遗产等 内容。教师应 充分利 用这些 内容激发学 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的教师 , 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学生起到“ 随风潜入 而且 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不断提 高 自己的 夜 , 物细无声 ” 润 的作用 。正如 托尔斯 泰所说 : 生热爱 祖国语言文字和 中华文化 的思想 感情 , 技能, 培养学生牢固的民族共 同语 的规范意识和创新 道 德 情 操 。 “ 如果 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 和热爱学生结合起 精 神 。 利用 教 材 渗 透 德 育 的 过 程 中 , 们 不 可 在 我 如 郁 达 夫 的 《 都 的 秋 》 所 流 露 出 的 景 来 , 就 是 一 个 完 美 的 教 师 。” 文 教 师首 先 要 故 中 他 语 能 面面 俱 到 , 须 在深 入 研 究 教 材 的基 础 上 , 必 把 物 的 深 挚感 情 :可 是 这 秋 的 深 味 ,尤 其 是 中 国 认 识 到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中华 文 化 所 有 的 巨大 魅 “ 非要 在北方 , 才感受得彻底 。在作 力 , 课 堂 上 极 富 感 情 的 朗 读 、 解 , 导 , ” 在 讲 引 渗 握各篇文章的思想内涵 ,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 的秋 的洋味 , 寻求最佳的教育点。 如教学孙梨的代表作《 荷花 者 的笔下 ,秋是 多么美丽呀 !只要我们 因势利 透 , 将学生引入 那美 妙的境界中 , 等等 , 对学生 淀》 , 水 生嫂 的政治思 想 的进步 ” 时 以“ 为教育 导 , 有意识的让学生细读 品味 , 学生就一定会被 的情操无疑是一种陶冶 ,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 点 ,通 过分析水生嫂 由普通的劳动妇女成 长为 作者对故都的无限热爱所深深打动 ,从而激发 形 成 , 疑是 一 种 促 进 。 无 7结论 革命 战 士 的过 程 ,生 动 地 再 现 了 党 领导 下 的抗 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 离低级趣味 , 发出对 脱 进 日根 据 地军 民 的爱 国主 义 精 神 。 导 学 生认 识 : 祖 国的热爱之情 , 引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 达到爱 法 国的爱尔维修曾言 :即使是普通孩 子 , “ 只要教育得法 , 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 对此 , 3 】 ” 作为普通的劳 动妇女 ,水生嫂等人之所以成长 国主义情感教育的 目的。 4 捕 捉 教 材 的 比较 点 , 展 教 材 的 思 想 内 作为一名 教育者 , 拓 我深信不疑。我相信 , 在教育 为革命战士 , 就是 因为党 的领导 、 丈夫的关心鼓 改革洪流的推动下 ,在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的 励 和革命战争的熏 陶,使他们 的政治思想认识 涵 不断进步。“ ~方 水土养一方人 。” 白洋淀清 在 比较是教学 的一个 原则 。单篇教 学 , 单元 共 同努力下 ,会有 更多 的品学兼优 的学生涌现 风、 明月 、 湖水、 荷花的清新明丽 的环境熏陶下 , 教学 ,专项或综合复习 ,都需要运用对照来分 出 来 。 参 考 文 献 那里的人 热爱家乡 、 热爱 生活 、 热爱祖 国 , 不允 析 、来比较异同 ,从 比较中深化教材 的思想 内 1陈仁 富等. 议论 文论点论据手 册f . M1 北京: 东 许他 国的铁蹄践踏这片热 土。也可 见她们对革 涵 ,加深学生 的思想认识。语文教材 中可 比点 『1 同类文体 可进行 比较 , 同一思想内容 的不同 方 出版 中心 。9 8 1 19 ,. 命必胜的信心。 抓此 良机 , 来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 多 , 2卡 威 卡 威 M1 北 京 文体也可进行 比较 。如 : 教学《 祝福 》 可联系《 荷 f1 尔 ・ 特 . 尔 ・ 特 的 教 育 f . 京 : 华 义精神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cab735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e.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为主、批评式评价,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精神世界,让学生达到感悟文化使命、品读人文时代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与文化接触、融合,而且能真正取得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了教材的“人文化”、“文化人”的特征。
二、借助语文课堂传递德育信息语文教学具有传递德育信息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渗透,注重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生命哲理等德育内容的点、面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愉悦地接受道德信息,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德育品质。
例如,把好古文经典的选文,让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发散;让学生阅读一些深具教育性的现代课外读物,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着力培养学生敬老尊贤、勤恳努力、执着追求等积极品质。
三、建立德育观念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串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自觉地贯彻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规范,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例如,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归纳设置在语文教育中,通过篇章的识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文化精髓,强化自身的优良品格修养,让自我教育成为习惯和信仰。
又如,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符合中小学生时代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生命意义,勇敢追求梦想,人生目标的特点,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
四、增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可以增强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共情能力。
要让学生在接受和实践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到真善美的情感精髓,形成对情感生活的慈悲之心和爱之感悟,让学生充满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b6ad025b4daa58da0114a56.png)
团 ,进 行 广 泛 的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活
动。
国忧 民 的 高 贵 精 神 ,充 分 地 汲取
中华 民族 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 的 精 华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道 德 培 养
和 熏 陶 ,造 就 一 大 批 德 才 兼 备 的 社 会 主 义新 型 人 才 ,使 科 教 兴 国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 指 出 :把 德 育 “ 工作 摆在 素质 教育 的首要 地位 , 贯 穿 于 教 育 教 学 的 各个 环 节 。要 把 弘 扬 和 培 育 民族 精 神 作 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极 为 重 要 的 任 务 ,纳 入 中小 学 教育 的全 过 程 。” 为 中学 作 德 育 教 育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的语 文 教 学 , 积 极 贯 彻 这 个 精 神 , 教 育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围 绕 提 高 学 生 的 思 想
一
.
使 命 而 做 好 准 备 。 如 学 习鲁 迅 的 诗 文 , 要 让 学生 深刻 领 略 他 “ 就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首 甘 为孺 子 牛 ” 俯 的 高 尚精 神 境 界 。毛 泽 东 的诗 文 , 展 现 了 崇 高 的 精 神 世 界 和 远 大 思 想 ,具 有 高 度 的 政 治 性 和精 湛 的 艺 术 性 ,是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的 不 朽 名 篇 。通 过认 真 学 习 , 以使 学 生 可 具有崇高的理想 , 大的抱负 ; 远 具 有 高 尚的 道 德 品 质 ,坚 定 不 移 的 意 志 ; 有 “ 为 民 所 系 , 为 民 具 情 利
四 . 文课 外 活 动是 教 学 必 要 语
也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c3c5224bd64783e09122bae.png)
极端 。这种 现象 在职业 学校 中表现 得尤 为显著 。 当然 ,造 礼智信 ” 的文 化 内涵 ,是 我们立 身处世 的根本 。又如 “ 修 成这一 现象 的原 因较为 复杂 ,更 需要全 社会 以系统 、全面 身、齐 家、治国、平 天下”、 “ 格物致 知”等观 点,在今天 的工作 加 以改正 。而笔 者认 为 ,语 文教 师在这 一方 面大有 仍然有其现 实意义。这些我国传统文化 的精华 ,不论过去 、 用武之地 。
备
也谈语文教学 中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何 家丈
语 文教 学强 调学 生听 、说 、读 、写的训 练 。然 而 ,在 应试 教育 的压 力下 ,有些 教师忽 视 了学生 的思想 道德 素质
二 、语 文教材 的文学作 品中蕴藏着传统文化 的精华 我 国的传统 文化之精华基本上蕴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
讲 ,就是对 学生 如何 “ 做 人与做 事 ”的教育 。其 次 ,才 是 殿 堂 , 更 是 学 生 明 辨 真 善 美 、 区 分 假 丑 恶 的 圣 殿 。 如 何 让
知 识、技 能与方 法的获取 。缺少 德育教 育的教 学 ,是残 缺
“ 课堂 教育 ”积 极地发 挥育人和 教学 的功能 ,高效课堂 背
教 育 。 有 些 学 生 只 追 求 在 考 试 的 时候 可 得 到 高 分 ,但 是 在 品当中,必然是语文教学最丰 富的矿藏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 生 活 中,这些 学生 却表现 的并 不如人 意 。他 们往 往太 以 自 蕴 涵 了我 们 民族 的许 多传 统 美 德 ,是 中华 民族 智 慧 的 结 晶 。 我 为 中 心 , 社 会 责 任 感 不 强 , 心 理 脆 弱 , 遇 到 挫 折 容 易 走 没有继承 ,就无所谓将其 发扬光大 。如儒家所倡导的 “ 仁义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素质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素质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b24184b336c1eb91a375d64.png)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素质培养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青少年道德教育处于基础的地位,是公民道德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时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抓住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及时地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抓住学生作业中的典型事例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在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大潮中,人们常常忽略了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发展。
这种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思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重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显得尤其重要。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日记中发现一个叫周胜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放学回家,我看到爸爸和妈妈显得特别高兴,一打听,原来是今天他们赚了好多钱,把两件伪品当正品高价出卖了。
妈妈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卖衣服的情景,爸爸也不时地插上几句,但特别强调这钱挣得不容易,是他们用三寸不烂之舌才挣到的。
我说他们是欺骗,是不对的。
可爸爸说这是做生意的本事,只要不去偷,不去抢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客人自愿掏钱是没有不对的。
妈妈满脸喜悦,不住地夸爸爸脑子活,口才好。
我想,可能做生意都是这样的吧,不然怎么能挣到那么多的钱呢?最后,爸爸递给我一张10元的面钞让我买零食吃,我接过钱心里很高兴。
看完这篇日记,我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家长视道德而不顾,赤裸裸地侵害他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获利建立在别人失利的基础上。
更糟的是,还毫无顾忌地给孩子灌输那不择手段的挣钱办法,殊不知自己的言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对社会又有怎样的危害。
班级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不是办厂,就是开店做生意,我估计,有同样思想同种情况的不止就他们一家,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决定抓住这一典型的事例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道德思想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策略
![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aaa9bea524de518964b7d7c.png)
意动 作 的理 论 分 析 过程 当 中 ,增加 裁 判 训 练 的 内容 ,在 学 习结
束 后 可 以让 学 生 在课 堂 上 相 互 交 流 心得 体 验 。在 做 教学 练 习的
过 程 当 中 ,如 果 遇 见两 人 或 者 是 多人 分 在 同一 组 的情 况 ,我们 可 以进 行 分 部 练 习 ,也 就 是 说 当一 个 学 生 在练 习 的 时候 另 外 一 个学 生 要 进 行 技 术 纠正 ,通 过 这样 的方 式 可 以提 高 组 内成 员 的
2 、与 同学
此 ,在 语 文教学 中 ,我 注重 借助 一些 策略将 文本 的学 习与思 想道 德素 质 的培养有 机结合 起来 ,达 到 了良好 的育人效 果 。
学 生 是 一 个 个 活 生 生 的 个 体 ,中 职 学 生 是 一 个 个 个 性 鲜 明 、有 着 诸 多 劣根 性 的 活 生 生 的个 体 ,因此 ,要 想让 思 想 道德
学 能 力 培 养 的 比例 。在 学 科 的设 计 过 程 当 中 ,可 以让学 生 在 学
比率采 用 多 种方 式 的评 分 机 制 ,将 自评 ,互评 以及 教 师评 定 按 照 一定 的 比例关 系进行 融 合 ,从 而提 升 评 价体 系 的科 学 性 。为
了改进 学 生 的 不足 ,提 高学 生 的整 体 能 力 ,对 于 学 生 的 评 价我
坝 代 教 胄
论 语文教 学 中培 养学生道德素质 的策 略
荣 晓 玉
( 吉林财 经学校
吉林
吉林
1 20 3 0 0)
摘
要 :如今 中职 生身上所 存在 的种种 问题 ,其 归根 结底 ,就是 思想道德素 质缺乏 的问题 ,对于他们 而言 ,有时 “ 成人 教 育”比 “ 成才
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e6c598be53a580216fcfe79.png)
2 易存 国. . 中国审 美文化【 . 海人 民 M1 上 2 0 的理解 。心 理学 家认 为 : 的视 、 、 、 的气 息。 人 听 嗅 因此在 教学 中可 以设 计通感 再现 出 版 社 .0 7
课堂 内外
2 1- 2 00 0
浅 谈 语 文 学 科 中 的 德 育 教 育
赵 付 宏
摘
要: 以德治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 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是 抓好 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 以德治 国” 方略
的基础性工程。 育工作 的本质是育人, 教 就学校而言, 要落实“ 以德 治国” 就必须 坚持 以德治校 , , 以德育人 , 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 氛 围, 贯穿于语文学科教 学之 中。因此, 身处 一线的语 文教 师, 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 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 的主渠道 , 全
我们 的教学才算成功 。
总之 ,语 文教学实践不但要 向学 生传
席勒说 :道德 的阶段 ,只有 通过审美 授 知识 , “ 培养学生 的能力 , 而且要找 准德育
课文 以普法战争 中法国战败 、法国的 的阶段才能实现 。” 欣赏美 、 感受美 , 可以缓 教 育的渗透点 ,正确处理好语 言文 字与内
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 为背景 。课 文是 以 解忧虑 、 压抑 、 痛苦 、 失望等 消极情绪 , 以 容的关 系 , 可 以文悟道 , 因道学 文 , 寓思想教
一
个 不 爱 学 习 的学 生小 弗 朗 士 的 口吻叙 写 激发热爱生活 , 愉快和谐 , 观向上等积极 育 于语 言文 字中。因此我们要放眼学生 的 乐
的, 中两处关 于小弗朗 士的心理描写 : 的情绪。积极开展内容丰富、 其 第 形式多样 的语 未来 , 不断完 善 、 更新 教育思 想 , 改革教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71bd18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5.png)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充分挖掘教材,开展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
据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课改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时代性较强的文章,有的蕴藏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有的课文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因此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本文记叙的事件出发,总结出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一道理出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人生信念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备课,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因此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本,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教育语文离不开写作,没有写作的语文实际上是不能称其为语文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写作与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关系呢?学生的写作渗透着学生的思想感情。
一篇作文从构思、写作到修改,都有观点和方法的问题,都渗透着学生的主观意识。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9918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c.png)
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通过分析文本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情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上正确和错误的选择,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风貌。
2.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f7ace84680203d8ce2f24af.png)
一
第 二 ,应认 识 到每 一 篇 课 文 的 内容 犹 如 一 台 台思 想 动 力
机。
第 一 ,在 具备 较 全面 的语 文知 识、 富有文 学 素养 的 同时 , 定 要具 有 良好 的政 治 素质 和道德 素质 ,真正 能 够为 人师 表 ,
能 喧宾夺 主。
惜读 书 机会 ,努 力 做到 有所 成 就 ; 《 我 的一 天 》让人 觉 得奥斯 特 洛夫 斯 基 是 可 敬 的 ,人 生 的 价值 在 于奋 斗 ; 《汉 堡 刚 的 变
奏 》更告 诉 人们 ,要 象 贝汉 廷一 样 ,做一 个 有志气 的中 国人 !
要 相 信 中国 人能 够做 到 许多 外 国人所 做 不到 的事 情 ,令世 界 瞩 目!而我们 每一个 中国人都 负有 不可 推卸 的责任 !……. . 如此 等
一
都 能让 学生受 到鼓 舞 、受 到感 召 ,催人 奋进 ,或者 激起 反 思 ,促成 自责 ,从 而 自觉抑 制错 误 ,改 正缺 点 。拿 职高 语文第 册来 说 ,第 一课 便是 毛泽东 同志 的 《 沁 园春 雪 》,他那 “ 问
真正能 够 为学 生正 确导 向。 第 二 ,还 要具 备 比较全 面 的 、丰富 的历史 知 识 ,能深 入分
的 几 首 诗 又 从不 同角 度 或 不 同侧 面 巩 固了 这 种情 愫 的持 久 力 呢? 再 接下 去 又有 《 幼学 纪事 》告诉 人们 应该 珍惜幸 福生 活 ,珍
第 三 ,要 不失 时机 地利 用教 材有关 内容 ,恰 到好处 地做 德 育 工作 ,就是 说 ,要掌 握好 德 育与 语文 知 识教 育 的 “ 度 ” ,不
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44b4b076c85ec3a87c2c580.png)
养爱围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说
灵,鼓励学生写真话 、 实话 、心里话, 展现自己的 人格精神,道德情操 。就如 魏文帝曹丕在他的 《 典论 、论文》中说 的一样 “ l 文以气为主 , 气之清浊有体 , 可力强而致 臂诸音乐 ,曲度虽均, 节奏 同检,至于引气不齐 。巧拙有素, 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气 便 是我们所要提倡的道德情操、气质 、 修 养等等。 ( ) 二 阅读教学中重视道德素质的
几个方面:关于社会意识和公 民意识方
命永恒的理想的价值。 《 左传 、襄公二 十四年》上 : “ 说 太上有意德 , 其次肯 立功 , 再次有?言,虽久不废 ,此之渭 - / 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做出榜样。H 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在道德上/有 j ‘ 权利来教育学生 , 只有自身道德修养令 学牛惊叹折服 , 才能对学生一青凡鼎 . 使他们乐于遵从。 ”这告诉我f,教师是 『 J 学生的 “ 生活教科书” ,对学生的影响非 常之大。同时,由于中学牛的主 要生活
的语文教师 在学生作文时解放学生的心
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比如。 存课程的基
本理念部分提到 “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
感染我们的 学生, 培养他们的 道德素质。 二、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尽管有生活即教学的说法 , 教 育
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使他仃 J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 进德、 、 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 ”而在课 程} j 标中提出 “ 在语文学习进程巾, 培
具有在逆境 中 正确的调控 自 我的理智 ;
至尊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牛都有 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征 为此 ,必须 使学 生养成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与 特征 。为 突 出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此 ,必 须使 学 生养 成 良好的道 德 品质 并 能在道 德 活动 中迅 的 民族精 神的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 ,树 立社会主义
速 作 出反 映 ,选择 适 当的道德 行为 方式 ,从 根本 上提 高他
浅谈语 文教 学 中道德素质 的培 养
◇ 株雅辉
【 摘要 l在作文教学中,要坚持用思想 内容来教育 学生 ,培养
学生的马克 思列 宁主 义的写作观 ,有针对 性的进行道德教育 ,
《 语 文课 程标 准 》中 关于 语文 课程 特 点中指 出 , “ 语 文 ,课程 丰富的人文 内涵对 学 生精 神世界 的影 响是广泛而深 刻 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 的感受和 理解又往往 是多元的 ,因
荣辱观 ,培养 良好思想 美德风 尚,同时要尊重 学生在语文学 们 的道 德 素质 。 国家 教 委颁 布 的 《 语 文 课程 标 准 》 中准 习 过程 中的独 特体 验 ,所 以教 师在 语文 课教 学 中要结 合教 确 的概 括 了语 文教 学 的性质 ,显示 了语 文教 学 中道 德素 质 材 对学 生进行 德育 渗透 ,紧紧 抓住 这把 开 启学 生心扉 的钥
提 高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作文教学 “ 文道统 一”
【 关键词 】道德 品质 道德 素质 教 学效率
此 ,应 该重视语文课程对 学生 思想 情感所 引起 的熏陶感染作 道 德 品 质 是 一,注意课 程内容的价值 取 向,要 继承和发扬 中华优 秀文化 人们 根 据一 定 的道 德来 规范行 为时表 现 出来 的稳 定 品质与 传统和革命 传统 ,体现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的引领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