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浇灌技术课程形成性查核册作业答案
第一章 ~第三章
1、:按降雨量多少,我国分为五个降水带:
(1)多雨带:年降雨量超出 1600mm,盛产水稻、热带和亚热带经
济作物,是我国双季稻的主要产区。
( 2)润湿带:年降雨量超出
800~1600mm,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还有冬小麦、油菜等作物。
(3)半润湿带:年降雨量 400~800mm,是我国主要的小麦、棉花和
其余旱作物产区。
(4)半干旱带:年降雨量 200~400mm,主要为牧区。
(5)干旱带:年降雨量少于 200mm,几乎没有农业。
2、农业节水技术包含抗旱节水作物件种、覆盖技术、节水种植技术、
调整作物栽种构造、保墒、保水剂的应用等。
3、我国节水浇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向:
(1)渠道防渗技术:以开发性能好、价钱低、易施工资料为主,研制了一批施工机械;存在问题是衬砌成本较高、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完美,施工机械性能较差、型号较少;(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获得了必定的成套技术成就,研制出了一些合适国情的资料、设施和施工工艺;存在问题主假如资料、设施、技术需要进一步完美和研究;(3)喷微灌技术:已经拥有必定的规模,研制了多种喷微灌设施并成套生产;存在问题是喷微灌资料、设施质量、性能、种类距离先进水平还
有较大差距,不持久耐用,技术、管理水平较低;(4)改良地面注水
技术:联合实质我国采纳了很多改良方法,获得了收效;存在问题是
缺少能大面积推行的技术、田间设施、平坦土地的方法;(5)水稻节
水浇灌:已成功实现了“薄浅湿晒”控制浇灌的大面积推行,存在问题
是单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上要深入研究。
4、我国渠道防渗方法主要有:
(1)土料防渗:特色是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易,但抗冻性和
持久性较差;(2)水泥土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较低,施工较简单,但抗冻性较差;(3)砌石防渗:抗冻性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持久
性强,但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力多;(4)膜料防渗:防渗成效好、资料轻、运输方便、造价较低、施工简易;(5)混凝土防渗:防渗成效、抗冲性能、持久性好,但施工较繁琐,造价较高;(6)沥青混凝土:优弊端和混凝土邻近,但沥青料原较缺少。
5、防冻胀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安全靠谱、经济合理的原则,并按以下
要求进行:(1)采集渠道相关资料,并按土质、地下水深度和渠道走向
基真同样原则区分不一样渠段;(2)经过计算或试验观察,确立断面
上代表点的设计冻深和冻胀量,判断地基土的冻胀类型;(3)选择适
合的渠道断面形式、防渗资料和构造;(4)验算渠道各部位的冻胀位
移量,确立必需的防冻胀举措。
6、低压管道输水的长处:提升水的有效利用率、节能、省地、成本
较低、注水实时,增产增收。
我国发显现状:在华北井灌区获得了飞快发展,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西北和南方地域也有必定的发展。
7、低压管道输水管网系统的构成:水源、机泵、管道系统、给配水
装置、保护设施。
管网系统可分为挪动式、固定式、半固定式、管渠联合四种种类。
8、管网各级管径确立的步骤和方法:
(1)合理确立浇灌制度;(2)依据所控制的浇灌面积、作物种类和需水状况计算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可依据作物需水顶峰期或重点注水期的最大一次注水量计算确立);(3)经过技术经济剖析确立各级管径。
第四章 ~第五章
1、合理的地面注水技术一定知足以下要求:
保证将水按制定的注水定额灌到田地里,使所有浇灌面积上的土壤润湿均匀,计划层土壤有足够的水分,并依据需要调理土壤的通气和温度状况;保证浇注水有最高的利用率,严防田面跑水,串灌、流失、废泄现象,并尽可能防止深层渗漏;做到不损坏土壤团粒构造或使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使得注水后土壤保持松散状态,以减少地面蒸发;所选注水技术适应于新的农业技术举措,并密切联合农业技术举措,还应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并有可能逐渐使注水工作机械化和自动化;做到简易、经济、投资花费少,便于普及推行。
2、浇灌土地的平坦应知足注水要求、便利耕种、连片经营和机耕要求:应知足注水要求;知足必定的平坦精准度;保持必定的肥力;土方工作量最小;没有倒坡存在。
3膜孔浇灌的长处:节俭浇灌用水;减少土壤蒸发;提升作物产量。
4、膜孔浇灌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坦土地是保证膜孔浇灌均匀、节水的基本条件;播种前喷洒除
草剂,防备生长杂草;需要铺膜、筑埂;防备深层渗漏和尾部废泄水量、防备串灌、漫灌;要有必定的坡度。
5喷灌技术的长处:节水;增产;省劳力;少占地;保持水土;
适应性强。
6喷灌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其物理观点:
喷灌强度:即单位时间内喷灌在浇灌土地上的水深,分为点喷灌
强度、均匀喷灌强度;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受水滴面积内,水滴对土壤
或作物的打击动能。
以水滴直径大小为特色值,一般均匀水滴打击强
度以1~3mm 为宜;喷灌均匀度: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散布的均匀程度。
以喷洒均匀系数表示。
7管道式喷灌系统构成及其作用:
五部分构成:水源:供给浇灌所需水量;水泵:加压、提水;动
力机:供给所需动力;管道系统:将水源水引入浇灌田地内;喷
头:供给适合的水量、射程等。
8管道式喷灌管网部署时应注意:
应使管道总用量最少(管长、管径最小);使管网内压力基本均匀;知足各用水单位的需要;力争平顺,减少转弯、折点、逆坡;减少对机
耕的影响;挪动式和半固定式应设置两套支管轮番使用,免得挪动损害作物;设置合适的控制设施;管道起伏的高处设置排气装置。
第六章 ~第八章
1、微灌的长处:节水;节能;适应各样地形和土壤;提升作物产量;便于自动控制。
2、微灌有五种种类:
滴灌:浇注水呈滴状,屡次、均匀而迟缓地滴入作物主要根区土壤中;
微喷灌:水呈渺毛毛雨滴状喷洒,可增添空气湿度,改良田间小天气;
渗灌:注水器为无显然出水滴的渗水管,以浸润土壤的方式合时适当的知足作物需水要求,表土蒸发量小,节水,但施工麻烦,不便于管理;
小管出流灌:特色是抗拥塞性能好,浇地效率高,管理方便;脉冲式微灌:特色是抗拥塞性能好,且拥有水景观成效,出流均匀、适应能力强。
3、微灌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
四部分构成:水源:切合水质要求的可作为微灌的水源;
首部枢纽:担负着整个系统的加压、水办理、检测和调控任务,是全系统的控制调动中心;
输配水管网:担负着输水和配水任务;
注水器:把管道中的压力水流均匀而稳固地分派到田间。
4注水器主要有滴头、微喷头、小管出流注水器组合、脉冲式微
喷灌组合和渗流管五大类。
5、微灌系统的运转管理主要内容:
用水管理;
工程运转管理:包含管道、过滤器、施肥设施等运转管理;
设施维修与养护:包含管道系统、注水器、过滤器、施肥设施的
维修养护;
经济与组织管理:包含精选品种,提升田户效益使得田户更为重
视微灌技术;让农民参加微灌系统管理;建立专业管理组织;增强对
管理人员的培训。
6、旱作物的需水量主要受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和品种特色、土壤
性质、农业种植以及作物不一样生长久管理举措等影响。
作物需水规律:一般状况是干旱、半干旱地域作物需水量比润湿
地域的大,干旱年比润湿年份的大;作物生育期长的比短的大;耕种
粗放、管理水平低的比精耕细作、管理水平高的大;生长先期需水量小,生长盛期需水量大。
7、非充足浇灌是指在作物生长久内部分知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或者说存心给作物少灌些水。
我国的实践经验:对旱作物采纳减少注水次数的方法,即减少对
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大的注水,保证重点期间的注水也有减少注水定额的方法;还有将减少下来的水量去扩大浇灌面积或将节俭下的水去浇灌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求得总产量或总产值最高。
8土壤含水量是以土壤中所含水分占土重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有
烘干法、酒精焚烧法、红外线法、张力计法。
土壤田间持水量是指田间土壤在自然状况下所能保持的最大水
量。
测定方法采纳代表性田块注水 48 小时 (以各层含水率之差在 1% 之内 )取其均匀数为田间持水率。
9水稻节水浇灌的模式及特色:
“浅、湿、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