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科举制3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掌握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作用
2、把握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掌握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学习重点】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学习难点】
科举制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学习方法】
1、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
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知识链接】
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你知道“登龙门”一词的由来吗?“状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知识梳理】
一、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含义:魏晋以来的官员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选拔。
为了改变这种选拔制度,隋文帝开始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形成标致:隋炀帝正式设_________,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的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完善的关键人物
①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成为___________。
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_______、_________。
③唐玄宗:_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歌谣记忆):科举制度隋朝创,唐朝继承再发扬。
【问题探究】
科举制度由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才被废除。
请你说说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反思小结】
【精讲点拨】
科举制对邻国的影响
科举制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重要影响。
682年,新罗就仿照唐朝建立国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
788年,新罗又仿唐朝科举,设“读书三品科”,规定由国家按三品统一考试,科目全为儒家经典。
同时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参加科举考试。
新罗著名诗人崔致远,就是入唐后考中科举的。
唐朝的科举制和学校制度对日本也有影响。
日本大化革新后,也仿照唐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大学寮、国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并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
【当堂检测】
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2、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香港影片《武状元苏乞儿讲的是我国最后一位武状元的故事,那么首创武举的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09年已回复32年了。
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5、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题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5课“合同为一家”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
2、了解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
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3、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
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学习重点】
1、吐番的发展及唐与吐番的友好关系。
2、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
1、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学习方法】
1、列表比较唐朝与吐番等民族的交往情况
2、采用分类法来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情况,听过阅读,了解交往盛况出现的原因。
【知识链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唐朝是这个历史过程的重要阶段。
那么,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呢?
【知识梳理】
一、根据课本内容完成下列图表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
1、对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______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设计的___________,至今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主要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两方面
4、唐朝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行
唐朝时,派高僧_______从______出发,前往_______,他专心翻译佛经,写成《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
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精讲点拨】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强固稳定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
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唐文化远播到东西方各国,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堂检测】
1、我国历史上的“合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番的关系
2、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
3、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主要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