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咳嗽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菀6 百部6 白前6 桔梗3 橘红5 甘草6 荆芥6 防风3 半夏5 茯苓5
经典的治疗咳嗽名方,对寒嗽效果很好。
急性期:咳嗽日久、有痰材料:炙麻黄5g、杏仁6g、甘草6g、前胡7g、桔梗6g、陈皮6g、桑白皮8、紫苑10g、牛子6g、射干6g、苏子6g、冬花10g
缓解期:少咳、有痰、汗多材料:黄芪6g、白术6g、云苓10g、桑白皮8g、五味子6g、紫苑10g、冬花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白芍10g
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
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发作史。
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
[治法]:润肺利咽,滋阴补肾,化痰散结
偏方:玄参15土牛膝15桔梗9千层纸9女贞子15浙贝10麦冬12
生地15旱莲草15山萸肉10白芍12熟地15猫爪草15夏枯草12
[加减偏方]:
(1)咽喉痒,加蝉衣6僵蚕9
(2)口干咽干,加沙参15玉竹15
(3)咳嗽明显者加桑白皮10北杏10
如果是肺虚咳嗽,则可按下列偏方:
1、鸡蛋五味子治疗肺虚咳嗽:
[用料] 五味子60克,鸡蛋2个
[制用法] 用水1大碗,将五味子和蛋共同浸泡1昼夜,取出鸡蛋生喝,并将剩余之药汁及五味子煎至1小碗,用白糖90克冲开凉服。
[功效] 敛肺滋肾,治疗久咳。
法半夏(10g)黄芩(10g)射干(10g)莱菔子(10g)石膏(20g)地骨皮(10g)瓜蒌皮(10g)桑白皮(10g)前胡(10g)大贝(10g)青皮(5g)桔梗(10g)苦杏仁(5g)葶苈子(3g)香薷(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竹茹(10g)夏枯草(10g)大黄(5g)
煎法:1、将大黄与石膏取出,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20分钟。
2、在煎大黄与石膏的同时,将其它所有药材全部浸泡20分钟。
3、将浸泡的药材连同水一起加入已煎20分钟的大黄和石膏中,一起中和后仍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10分钟。
取其液60ML(占全部药液的40%)。
4、将剩下的药渣再加少量的水继续煎15分钟。
取液80ML(占全部药液的60%)
5、二次取出的药液混合,一共取药140ML。
6、一天中分6-7次给小儿喂服。
7、服此药期间,可将其它医院开的镇咳的西药全部停掉。
注意:如果小儿大便干结,在第一幅药的时间将大黄只下一半,如果吃后大便仍干结,第二幅药时再加全部的大黄,反之,如果大便稀,刚下幅药不下大黄。
儿咳嗽系常见病,系风寒、热邪侵入所致。
小儿咳嗽的治疗当分虚实,区别不同病位。
如感受外邪而引起的咳嗽频作,喉痒声重,则以祛风为主,用蝉蜕、桑叶、荆芥、牛蒡子等;如急性喉炎的咳声空吠样,则以清热解毒的板兰根、玄参、射干、木蝴蝶为主,如咳嗽痰少,咽部堵塞,伴扁桃体充血肿大,则重用清热利咽的射干、玄参、僵蚕等;如咳嗽痰多、色黄而粘,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者重用瓜蒌、浮海石、竹茹清热化痰;如咳嗽有痰,声重而沉,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者,重用鱼腥草、桑白皮、刘寄奴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如咳嗽气短,伴有哮鸣音,重用地龙、桑皮、僵蚕等解痉平喘;如久咳不愈、语音低微,伴面色脱白者加健脾益气的太子参、茯苓及润肺止咳的百部、百合;咳嗽后期应调补脾胃,酌加山药、茯苓、白扁豆、鸡内金等。
治暴发咳嗽:款冬花二两,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半两,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炒,研)三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款冬花汤)
②治久嗽不止: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
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肺痈嗽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大渴,时出浊唾腥臭,臭久吐脓如粳米粥状者:款冬花一两五钱(去梗),甘草一两(炙),桔梗二两,薏苡仁一两。
上作十剂,水煎服。
(《疮疡经验全书》款花汤)
④治喘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蒸,焙)。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
⑤治久嗽: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纳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插筒处,皆面埿之,勿令漏气,铛下著炭,少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
如胸中少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
如是五日一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馎饦一顿。
(崔知悌)
⑥久咳不愈。
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
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家论述】①《药品化义》:"冬花,味苦主降,气香主散,一物而两用兼备。
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
专治咳逆上气,烦热喘促,痰涎稠粘,涕唾腥臭,为诸证之要剂,如久嗽肺虚,尤不可缺。
"
②《本草乘雅半偈》:"款冬花用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因肾苦燥及形寒饮冷,秋伤于湿者始宜。
或火热刑金,或肺气焦满,恐益消烁毁伤矣。
"
③《本经疏证》:"紫菀、款冬花,仲景书他处不用,独于肺痿上气咳嗽篇,射干麻黄汤中用之。
射干麻黄汤,即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大枣也。
紫菀、款冬虽不得为是方主剂,然局法之转移,实以紫菀、款冬变。
故《千金》、《外台》凡治咳逆久嗽,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则子此方亦不可不为要药矣。
然二物者,一则开结,使中焦之阴化血,一则吸阴下归,究之功力略同,而其异在《千金》、《外台》亦约略可见。
盖凡吐脓血失音者,及风寒水气盛者,多不甚用款冬,但用紫菀。
款冬则每同温剂补剂用者为多,是不可得其大旨哉。
"
④《本草正义》:"款冬花,主肺病,能开泄郁结,定逆止喘,专主咳嗽,性质功用,皆与紫菀绝似。
所以《本经》主治,亦复多同,于寒束肺金之饮邪喘嗽最宜。
然气味虽温,润而不燥,则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亦能治之,又如紫菀开肺,寒热皆宜之例。
特比之紫菀,究是辛温一筹,则火邪郁结,如肺痈成脓,痰红臭秽之侯,自当有所顾忌。
甄权竟谓其主肺痿肺痈,而景岳、石顽从而和之,殊是未妥。
且石顽亦谓阴虚劳嗽忌之,以其性温也,何独于肺痈而不畏其温?要之,其功用大纲,多似紫菀。
"
款冬花方劑
1. 三子養親湯加味
組成:白芥子、蘇子、萊菔子、款冬花。
功效:順氣降逆、化痰平喘。
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
2. 射干麻黃湯
組成: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半夏、麻黃、生姜、五味子、大棗。
功效:宣肺祛痰、下氣止咳。
主治:哮痛、頓咳、小兒哮喘。
3. 款冬花散
組成:款冬花、知母、桑葉、半夏、甘草、麻黃、阿膠、杏仁、貝母。
功效:宣肺清熱、潤肺止咳。
主治: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等。
4. 百花膏
組成:百合、款冬花。
功效:潤肺止咳。
主治:咳嗽痰少、津少咽乾等。
小儿哮喘多因邪气壅肺,或肺气虚弱,内有顽痰宿饮,肺失宣降,痰邪交阻,即可形成哮喘的发作。
本病主要在肺,又与脾肾有关。
现将我们在临床中治疗小儿哮喘的四种方法简介于后,以求同道斧正。
一、清热理肺法
此法用于治疗热证哮喘。
其症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气粗息促,口中气臭秽,咯吐黄稠痰不爽,胸膈烦闷,喉中痰鸣,面红唇赤,口渴喜饮,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青,脉象滑数。
兼有表证时,可见发热、咳嗽、流涕、脉浮、指纹红紫等。
基本方:鱼蛤石花汤(临床经验方):鱼腥草、海蛤粉、金银花各10g,生石膏30g,杏仁、前胡、北沙参各10g,木蝴蝶5g,川贝母、桔红各6g,水煎服。
加减法: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加荆芥6~10g。
气喘甚者,加麻黄4~8g,生姜1~2片。
病例:张某某,女,6岁,2003年9月12日初诊。
患儿哮喘五年,加重二年。
周岁时因受凉发热,咳嗽引起哮喘,经某医院用西药治疗后症有所缓解,但哮喘时有发作。
诊见面红唇绀,气粗息促,张口抬肩,胸闷烦躁,口渴喜饮水,咯吐黄稠痰,口中气腥,尿黄,舌质红苔腻微黄,脉象浮数。
听诊:心(-),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查血:血色素100g/L,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64%,淋巴细胞31%,
嗜酸性粒细胞5%,X线检查:两侧肺纹理粗糙紊乱。
此属热证哮喘,拟清热理肺法,处方:生石膏30g,鱼腥草15g,金银花、杏仁、海蛤粉、前胡、北沙参各10g,川贝母、炙麻黄各6g,桔红、木蝴蝶各5g,生姜1片,水煎服。
复诊(9月15日):服上方三剂哮喘大减,行走时已不喘息,痰量减少,精神纳食均佳,脉数、舌红、腻苔已退,听诊两肺哮鸣音基本消失。
照原方去麻黄,加茯苓10g,继服10剂而愈。
追访三个月,未再发作。
二、祛寒平喘法
此法用于治疗寒证哮喘。
症见喘急胸闷,怕冷畏寒,四肢欠温,咳吐稀白痰,多泡沫,面色黄白,口不渴,喉中痰鸣漉漉,便溏尿清,舌淡苔薄白,指纹青滞,脉沉紧或沉缓。
基本方:冬花五炙饮(临床经验方):炙冬花12g,炙紫苑6g,炙枇杷叶、炙杏仁各10g,炙罂栗壳6g,水煎服。
加减法:四肢发冷者加桂枝。
喘甚者加细辛、五味子。
便溏者加白果仁、生山药。
痰鸣甚者加姜半夏。
病例:程某某,男,7岁,2004年4月11日诊。
患儿咳喘四个月。
初因感受风寒引起咳嗽,经郑州市某医院用头孢霉素、小儿急支糖浆治疗无效。
又到另一医院检查,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用青霉素等药治疗,咳喘如故。
经再次转院诊断为反复感冒性哮喘,用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现仍咳喘不止。
诊见面色黄白,精神萎顿,咳嗽气喘,咯吐白稀痰夹泡沫,昼轻夜重,咳甚时伴呕吐,遇冷加重,手足发凉,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象沉细弱。
听诊:心(-),两肺有哮鸣音,肺底部有干性罗音。
此系寒性哮喘,拟祛寒平喘法治之。
处方:炙枇杷叶主5g,炙冬花、炙紫苑、炙杏仁各10g,炙罂栗壳6g,生姜三片,水煎服。
复诊(4月15日):服上方三剂后咳喘大减,精神转佳,入夜已能安寐。
脉象沉缓,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
效不更方,照上方加炒白术,继服6剂而愈。
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三、泻肺通腑法
此法用于咳喘由于邪气盛实者,多因六淫外袭,痰火郁热,水饮凌肺,致使肺气壅阻,肃降无权,气道不利而成实喘。
症见呼吸急促,气粗有声,发热不解,烦闷口干,胸满作痛,痰涎涌盛,鼻翼煽动,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等症。
基本方:五子镇喘汤(临床经验方):葶苈子、栝楼仁、杏仁、茯苓各10g,苏子、胆南星、白芥子各3g,桔红、玄明粉(冲服)各6g,水煎服。
病例:郭某,男,9岁,2003年9月26日诊。
患儿咳喘气促月余。
初起咳嗽、发热、流涕,经某医院用复方阿司匹林、红霉素等治疗,发热已退,咳嗽未止,后又重复感冒,咳嗽加重,再用上药疗欠佳。
经X线检查:见两肺
纹理增粗紊乱,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诊时面红体胖,张口抬肩,胸闷烦躁,咳吐黄黏痰,遇热加重。
腹胀便秘,三日未便,尿黄,舌红苔黄厚腻,口中气臭,脉滑数。
此乃实喘,拟泻肺通脏之法治疗。
处方:鱼腥草15g,葶苈子10g,苏子6g,杏仁、栝楼仁、佩兰各10g,胆南星6g,玄明粉(冲服)、大黄各10g(后入),炒槟榔6g,水煎服。
复诊(6月30日):服上方三剂后下大便日二、三次,腹胀顿消,咳喘基本消失,厚腻苔退净,脉象细数。
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
照原方去大黄、玄明粉,加茯苓15g,鲜竹沥2支(每支10ml,冲服),继服6剂告愈。
四、健脾固肾法
此法用于虚性哮喘由脾气虚弱、或肾不纳气所致。
脾肾亏虚,痰饮阻逆气不降,皆可致哮喘。
症见喘促声低,面色苍白,形瘦神惫,身困乏力,纳呆腹胀,心慌汗出,四肢发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或有齿痕,指纹青暗或淡隐,脉细弱,或沉细无力等症。
基本方:山药纳气汤(临床经验方):生山药30g,熟地15g,炒白术、冬虫夏草、冬花、炙远志各10g,小茴香、川牛膝、五味子各6g,生姜二片,大枣三枚,水煎服。
加减法:心慌汗多者加黄芪、当归。
手足冰冷者加熟附子、肉桂。
便溏腹泻者加党参、茯苓。
病例:陈某某,男,5岁,2004年4月20日诊。
哮喘三年。
两岁时因患咳嗽,久治不愈而引起哮喘,遇风寒即发作,发病时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夜晚加重。
因长年用麻黄素、氨茶碱、红霉素等药现已无效。
诊见形体瘦弱,咳喘吐白稀痰,轻度三凹征,面色淡白,身困无力,四末发凉,大便溏薄,日二三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听诊:心(-),两肺有明显哮鸣音痰鸣音。
X线透视:两肺门纹理增粗。
此为虚喘,拟健脾固肾之法。
处方:生山药15g,熟地9g,茯苓9g,冬虫夏草、冬花、炒白术、贝母各6g,川牛膝、熟附子各4.5g,水煎服。
复诊(4月29日):服药6剂后咳嗽大减,舌质转红,脉已有力。
照上方加炙黄芪10g,生姜一片,大枣三枚,继服6剂而愈,随访1年未再发作。
风热咳嗽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桔红6g,木蝴蝶6g。
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
(适合于5岁用量)。
二、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用苏桔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桔红6g。
水煎,服法同前。
三、阴虚燥咳
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
水煎,服法同前。
四、肺寒咳嗽
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
水煎,服法同前。
风热咳嗽的食疗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
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因为现在的宝宝普遍贪凉,热了就吹空调,一年四季都在吃寒凉的水果,所以现在患风热咳嗽的宝宝明显减少。
2.煮萝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