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地理 复习学案9(无答案)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学会应用地形图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圣诞节前后发生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

(结合P64图3-2-3)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例:秘鲁渔场的形成,P64第二段)(2)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产生的连锁反应,P64第三段)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P65图3-2-5)4.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以水圈与大气圈之间为例):
①海洋水把热能输送给大气引起大气运动;
②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
用驱动水体流动;
③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当气压升高时,海面会降低;当气压降低时,海面会相应升高。

5.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读P67最后一段和图3-2-8)
地理环境中除了植物与其他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外,还有水循环、碳循环等,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往往跨越了各个圈层的界限,他们既是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二、喀斯特地貌
1.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广西、云南、贵州一带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作用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化学过程:CaCO3+CO2+H2O =Ca(HCO3)2
(2)淀积作用化学过程: Ca(HCO3)2 = CaCO3↓+H2O+CO2↑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条件)
(2)岩石的透水性:与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
(3)水的溶蚀力: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4)水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河和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5.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的条件:
(1)岩石条件: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因此,岩石可溶性好;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

(3)生物条件:气候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溶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缓坡部位等高线分布稀疏;陡坡部位等高线分布密集。

(结合P72图3-4-1)
2.山脊部位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山脊线也叫分水岭。

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集水线处常形成河流。

(结合P72图3-4-2)3.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陡崖部位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结合P72图3-4-3)
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
4.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①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平移。

②确定适当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③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等高线相交的点分别向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
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各点的高程。

④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5.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结合P76-77活动题)
①山区的聚落规模小、密度小,多呈条带状散布在河谷、山前冲积扇;
②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密度大,在河流较密的地区沿河分布,在河流较少的地区多呈团块状。

6.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结合P76-77活动题)
①在山岳地区通常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修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②铁路、公路等多选建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且要迂回前进,呈“之”字
形,弯曲度较平原地区大。

山区交通线路的密度较平原地区小。

【当堂检测】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2.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