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

3. 分析课文中的疑难句、特殊句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2. 通过讨论和问答,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革命勇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崇高品格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本分析。

2.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和内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提问引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物,是位了不起的学者和革命家。

你们能猜到他是谁吗?他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文来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闻一多先生。

2. 展示背景,图片辅助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就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勇于探索的学者和坚定的革命者。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简介生平,铺垫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革命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走进闻一多先生的世界,感受他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与感悟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齐声朗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注意体会文中的韵律和情感。

朗读时,请大家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模仿作者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

朗读结束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说说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弦。

2. 新词解析与运用
我们要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例如,“兀兀穷年”形容闻一多
先生勤奋刻苦,不辞辛劳。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则描绘了他专注研究,心无旁骛的状态。

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之后,请大家尝试用这些新词造句,让我们看看谁的句子最有创意。

3. 深入文本,理解句意
(三)文本分析
1. 理解课文中的疑难句和特殊句式
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朗读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句子让你感到困惑或者觉得特别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具体讲解: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

他更注重实际行动而非空谈。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文化比作药方,强调了闻一多先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贡献。

(3)“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研究的专注和执着。

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吗?
2. 对比赏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导入:文章中有许多句子非常精彩,它们不仅传递了信息,还展示
了作者的表达技巧。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具体讲解: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里不仅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追求,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3)“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这句话总结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强调了他言行一致的精神。

互动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些句子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 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导入:臧克家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写作手法,使得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作者的表达技巧。

具体讲解: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这里使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文化研究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3)“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这句话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互动活动:同学们,你们可以试着用这些技巧写一段话,描述一下你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看看你们能不能也写出这样感人的句子。

(四)情感体验
1. 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1)分组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闻一多先生、学生、学者等,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模拟闻一多先生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

(2)情境再现:教师提供背景信息,如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研究唐诗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生活态度。

2. 深入探讨与情感共鸣
(1)课文原文引用:引导学生引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等,分析闻一多先生言行背后的深层含义。

(2)情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对他们的启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认同感。

3. 创意写作与精神内化
(1)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假如我是闻一多先生”为题,写一篇短文,发挥想象,描述如果自己处在闻一多先生的位置上会如何行动和思考。

(2)精神内化:通过写作,让学生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精神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五)思维拓展
1. 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谁能说说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两个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勇敢的革命家。


2. 学术精神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是如何对待学术研究的?”
引用课文原文:“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让学生思考这种精神在现代学习中的意义。

3. 革命勇气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闻一多先生的革命勇气:“在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的过程中,闻一多先生展现出了怎样的勇气?他的言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引用课文原文:“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让学生理解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4. 精神品质内化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同学们,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革命勇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精神应用到自己的行动中?”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中体现这种精神,比如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5. 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现在,让我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可以是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也可以是他的革命勇气,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向全班分享你们的理解。


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展示,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在不同方面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六)课堂小结
1. 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他不仅是一个严谨治学的学者,更是一个勇敢斗争的革命家。

从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学术追求,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中。

我们学习了他默默无闻的学术成就,如《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也感受到了他在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中的坚定和勇敢。

2. 闻一多精神的现实意义
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的学术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学术成就。

他的革命勇气则告诉我们,面对不公和压迫,我们应当勇敢站出来,争取正义和自由。

同学们,让我们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无论是对待学习的态度,还是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都要有勇气和决心,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和内化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将其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作业布置
(一)基础练习
1. 完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抄写和造句练习。

(二)拓展练习
1.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五、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
生字新词
疑难句式
情感体验点
思维拓展问题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方法调整
1. 根据学生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三)教学内容补充
1. 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补充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