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20T05:35:49.60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6期作者:樊志晗
[导读] 水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虽然全球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樊志晗
身份证号码:41072519911107****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虽然全球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所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文章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在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实现优化管理工程项目的目标。
1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
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诸如水库、大坝等都是常见的水利工程项目,修建水利工程,十分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尤其对农村地区来说,为了顺利进行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所在地区更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然而,由于水利工程一般处于偏僻地区,周边地理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与影响,施工过程较为困难。
特别是当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不理想、地质条件不好时,工程建设就更为艰难,比如,存在大量软土时,就必须对地基做加固处理。
如果前期地基加固处理工作没做好,后期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基塌陷,延缓施工进度。
而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1]。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通常较大,大多处于位置偏远、远离市区的野外环境中,环境相对恶劣,非常不利于人工管理维护。
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借助各种先进的自动化传感设备就可以实时监测水利工程,有效采集水利工程的各项工程数据,及时传输至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以用于专业分析,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状况与运行状况,提前发现各种安全隐患。
同时,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处理发现的不良状况,将一些施工问题与危险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2.2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成本
从工程性质上讲,水利工程大多属于大型工程,不但施工量巨大,而且设计规划复杂,在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周期偏长。
这就使得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较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支持,建设成本很高。
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则可以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便捷高效的优势,更科学地统筹规划工程各环节、各要素,进而有效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成本,提升其施工管理质量[2]。
2.3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性
水利工程本身属于利国利民性质的工程,它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止各类水涝灾害,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一方面,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管理的时效性,全过程监管实践施工活动,全面检查工程作业人员的施工行为;另一方面,可以更科学地评测与统计分析水利工程自身的效用,而后以长期的调研分析数据为支撑,进行相关系数修改,优化与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功能,有效防止与避免因为设计不当和不规范施工等引发的各类安全隐患。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3.1实现CAD绘图技术的融合应用
绘图管理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绘图工作量大、难度系数高,绘图工作人员需要拿着各种应用工具进行绘制,在后期修改过程中甚至还存在重新绘制的问题。
借助CAD绘图技术能够减少绘图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绘图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CAD绘图软件本身拥有统一的线型库以及字体库,在后期修改中能够有效节约绘图人员的修改时间,提升项目绘图图面的清晰度与整洁性
[2]。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应用CAD绘图技术详见图1。
图1某小三峡工程CAD详细构造图
3.2实现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水利工程项目所获得准确管理信息的前提下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全面提升网络通信技术的传播速度,发挥网络通信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
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项目施工管理活动,能够构建信息资源、数据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将各类水利工程项目信息有机连接。
此外,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可帮助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校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强化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数据交互使用效率。
3.3实现数字扫描技术的融合应用
数字扫描技术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数据汇总的重要手段,在数字扫描技术应用期间,管理人员可对项目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扫描处理,借助同一处理系统开展统一化的数据输入汇总,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化处理。
数字扫描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为确保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提升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的分层化处理质量,强化施工操作水平[3]。
3.4实现移动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进行现场施工信息实时采集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借助移动遥感技术实现即时施工管理,提升施工数据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数据信息采集质量。
如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可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于标区域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对多种类型数据的有效收集,增加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信息数据的总容量。
3.5实现数据库技术的融合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工程数据,传统管理模式下主要采取人工记录方法以及人工分析技术,因此数据信息应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数据,通过在数据信息管理中融入程序设计理念,加强数据管理有效性,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数据信息处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数据系统,方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查阅,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
管理人员仅输入关键词便可调用相关数据信息,全面提升数据信息获取效率,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6实现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至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期间,可借助其中的数据整理分析技术、模式分析技术等,向管理人员提供地理数据信息,确保生成三维图形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供更多具备高参考价值的数据。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环节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水利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性汇总分析,对水利动态情况实施全面监控,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帮助水利工程项目绘制正确比例的施工图纸,实现对不同区域各项水利工程信息的有效连接,推动水利工程单位的协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浪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价值。
此外,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帮助施工管理人员绘制流域内的山川河流地形,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开展准确的水利数据统计工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
3.7实现GPS技术的融合应用
在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GPS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帮助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采集基础数据,也能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检测水平。
通过在水利工程项目内建立GPS控制网络,可实现在区域范围内对于基础数据信息的自动化采集,降低外界因素对数据信息采集的影响。
结语
计算机仿真技术、工程管理系统、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显著降低了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成本,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效率与水平。
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实践中,相关施工企业应该不断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有效融合,以增强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立平.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足与管理技术措施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5):68-70.
[2]杨泽中.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评《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