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期中考卷1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6分)
1. 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为主动件时,( )为死点位置。
A. 不存在
B. 曲柄与连杆共线时
C. 摇杆与连杆共线时
D. 曲柄与机架共线时
2. 为保证四杆机构良好的机械性能,( )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
A. 压力角
B. 传动角
C. 极位夹角
D. 啮合角
3. ( )决定了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A. 凸轮转速
B. 凸轮大小
C. 凸轮形状
D. 凸轮轮廓曲线
4. 平面四杆机构无急回特性时( ),行程速比系数( )。
A. 压力角α=0,k>1
B. 传动角β=0,k<1
C. 极位夹角θ=0,k=0
D. 极位夹角θ=0,k=1
5. 在双曲柄机构中,已知三杆长度分别为a=80mm,b=150mm,c=120mm,则d 杆长度应为( )。
A. <110mm
B. 110mm≤d≤190mm
C. ≥190mm
D. >200
6. 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是指凸轮转动中心到( )半径。
A. 理论轮廓线上的最大
B. 实际轮廓线上的最大
C. 实际轮廓线上的最小
D. 理论轮廓线上的最小
7. 凸轮机构中的压力角是指( )间的夹角。
A. 凸轮上接触点的法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
B. 凸轮上接触点的法线与该点线速度
C. 轮上接触点的切线与从动件的运动方向
D. 以上均不对
8. 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周节(齿距)P=15.7mm,齿顶圆的直径为d=400mm,则该齿轮( )。
A. 82
B. 78
C. 80
D. 76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4分)
1.两构件之间为( )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 )个约束。
2.在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中,( )、( )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3.采用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其刀具的( )线与轮坯( )圆之间做纯滚动;加工变位齿轮时,其刀具的( )线与轮坯( )圆之间做纯滚动。
一对相啮合的大小齿轮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 ),其接触强度的关系是( )。
4.一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各杆长度分别为a=350,b=600,c=200,d=700;(1) 当取c 杆为机架时,它为何种具体类型?( );(2)当取d杆为机架时,则为( )。
5. 凸轮机构中,凸轮基圆半径愈( ),压力角愈( ),机构传动性能愈好。
三、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 加大四杆机构原动件上的驱动力,能否是该机构越过死点位置?为什么?
2. 一对标准直齿轮,安装中心距比标准值略大,试定性说明以下参数变化情况:1) 齿侧间隙;2) 节圆直径;3) 啮合角;4) 顶隙。
3. 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若出现运动失真,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
四、分析与计算题。
(第1-3小题,每小题9分,其余每小题各14分,共55分)
1. 一对外啮合齿轮标准直齿圆柱挂齿轮传动,测得其中心距为160mm,两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20,z2=44,求两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
2. 计算如图1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其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给出判定理由。
3. 如图2所示轮系,已知z1=18、z2=20、z2'=25、z3=25、z3'=2(右),当a轴旋转100圈时,b轴转
4.5圈,求z4=?
图1 机构自由度图2 题3的轮系
4. 某变速箱中,原设计一对直齿轮,其参数为m=2.5mm,z1=15,z2=38;由于两轮轴孔中心距为70mm,试改变设计采用斜齿轮传动,以适应轴孔中心距。
试确定一对斜齿轮的主要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螺旋角),并判断小齿轮是否根切。
5. 如图1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 z2′= z3′=15,z2=25,z3= z4=30,z4′=2(左旋),z5=60,z5′=20(m=4mm)。
若n1=500r/min,转向如图3所示,求齿条6的线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
图3 题5的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期中考卷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每小题2分,共16分)
1. B;
2. B;
3. D;
4. D;
5. B;
6. D;
7. A;
8. D。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4分)
1. 面,2;
2. 等加速等减速,简谐运动;
3. 分度线,分度圆,分度线,节圆,相等,不等(小齿轮高);
4. 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
5. 大,小。
三、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 加大四杆机构原动件上的驱动力,能否是该机构越过死点位置?为什么?
答:不能。
根据机构死点的概念,因此时传动角为0°,驱动力有效分力为0,机构无法运动。
加大驱动力后,传动角仍为0°,驱动力有效分力仍为0。
2. 一对标准直齿轮,安装中心距比标准值略大,试定性说明以下参数变化情况:1) 齿侧间隙;2) 节圆直径;3) 啮合角;4) 顶隙。
答:1) 齿侧间隙增加;2) 节圆直径变大;3) 啮合角变大;4) 顶隙变大。
3. 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若出现运动失真,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
答:修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增大基圆半径,或减小滚子半径。
五、分析与计算题。
(第1-3小题,每小题9分,其余每小题各14分,共55分)
1. 一对外啮合齿轮标准直齿圆柱挂齿轮传动,测得其中心距为160mm,两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20,z2=44,求两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
解:m=5,d1=100,d2=220
da1=100+10=110,da2=220+10=230
df1=100-12.5=87.5,df2=220-12.5=207.5
p=3.14×5=15.7,s=e=p/2=7.85
2. 计算如图1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定其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给出判定理由。
解:F=3×6-2×8-1=1 具有确定运动
3. 如图2所示轮系,已知z1=18、z2=20、z2'=25、z3=25、z3'=2(右),当a轴旋转100圈时,b轴转
4.5圈,求z4=?
解:i16=(20×25×z4)/(18×25×2)=100/4.5,得:z4=40
图1 机构自由度 图2 题3的轮系 4. 某变速箱中,原设计一对直齿轮,其参数为m =2.5mm ,z 1=15,z 2=38;由于两轮轴孔中心距为70mm ,试改变设计采用斜齿轮传动,以适应轴孔中心距。
试确定一对斜齿轮的主要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螺旋角),并判断小齿轮是否根切。
解:m n =2.5mm ,z 1=15,z 2=38,αn =20°;
()β
cos 221z z m a n += ()()946.070
238155.22cos 21=⨯+⨯=+=a z z m n β 因为:z min =z v cos 3β=17cos 318.8°=14.4,z 1=15> z min =14.4;
所以,小齿轮改为斜齿轮后不会根切。
5. 如图1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 1= z 2′= z 3′=15,z 2=25,z 3= z 4=30,z 4′=2(左旋),z 5=60,z 5′=20(m=4mm )。
若n 1=500r/min ,转向如图3所示,求齿条6的线速度v 的大小和方向。
图3 题5的轮系 解:202
15151560303025'4'3'2154325115=⨯⨯⨯⨯⨯⨯=⋅⋅⋅⋅⋅⋅==z z z z z z z z n n i ,得: n 5=n 1i 15=500200
=2.5r/min =n 5′ s m s mm mz n r v /01.0/5.102
204605.222602'5'5'5'5==⨯⨯⨯=⨯=⋅=ππϖ 齿条6速度方向向下。
《机械设计基础》期中考卷2
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2. 机构都是可动的。
3. 曲柄的极位夹角θ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也越显著。
4. 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连杆与曲柄是同时存在的,即有连杆就有曲柄。
5. 在实际生产中,机构的“死点”位置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处处都要考虑克服。
6. 凸轮转速的高低,影响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7. 分度圆上压力角的变化,对齿廓的形状有影响。
8. 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从动件,而内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主动件。
9. 速比公式i12=n1/n2=z2/z1不论对齿轮传动还是蜗杆传动都成立。
10. 在任意圆周上,相邻两轮齿同侧渐开线间的距离,称为该圆上的齿距。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机器或机构( )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将( )杆作为机架,则与机架相连的两杆都可以作( )运动,即得到双曲柄机构。
2. 曲柄摇杆机构产生“死点”位置的条件是,摇杆为( )件,曲柄为( )件。
3. 凸轮机构能使从动杆按照( ),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双圆销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有6条槽,要使槽轮转两圈,曲柄盘应转( )圈。
4. 模数是齿轮的主要参数,是齿轮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的( ),齿形的大小和强度与它成( )。
5. 标准外啮合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 )模数和( )都相等,齿轮的( )角相等而旋向( )。
6. 规定蜗杆( )与螺旋升角的( )之比,称为蜗杆特性系数。
7. 运动副是指能使两构件之间既能保持( )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的形式相对运动的( )。
8. 在( )机构中,如果将( )杆对面的杆作为机架时,则与此相连的两杆均为摇杆,即是双摇杆机构。
9. 平面连杆机构当行程速比K( )时,机构就具有急回特性。
三、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叫标准齿轮?为什么要限制齿轮的最少齿数?两轴相互平行的情况下采用什么类型的齿轮传动,并叙述其优点。
2.带传动中,打滑和弹性滑动有何不同?
3.摆动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在什么情况下凸轮机构的从动杆才能得到运动的停歇?
四、分析与计算题。
(每小题11分,共55分)
1. 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2mm,α=20°,z1=25,z2=50,求:1) 如果n1=960r/min,n2=?;2) 中心距a=?;3) 齿距p=?
2. 某传动装置中有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常齿),大齿轮已损坏,小齿轮的齿数z1=24,齿顶圆直径d a1=78mm, 中心距a=135mm, 试计算大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及这对齿轮的传动比。
3. 计算自由度图1机构的自由度,如机构中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请在图中先指出,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给出判断理由。
图1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4. 在图2所示轮系中,已知z1的转速n1=1440r/min,各轮齿数为z1=z3=z6=18,z2=27,z4=z5=24,z7=81,试求齿轮7的转速n7的大小,并说明n7与n1转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如有惰轮请指出,并给出理由。
图2 平面定轴轮系
5. 在图3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1) 试述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2) 根据图中
所注尺寸判断图3(a)和(b)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写出判断过程。
(a) (b)
图3 铰链四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期中考卷2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
3. √;
4.×;
5.×;
6.×;
7. √;
8.×;
9. √;10. √。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4分)
1. 构件,最短杆,整周回转;
2. 主动件,从动件;
3. 凸轮轮廓曲线,12;
4. 依据,正比;
5. 法面,法面,螺旋角,相反;
6. 头数,正切;
7. 直接接触,联接;
8. 曲柄摇杆,最
短杆;9. >1
三、问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叫标准齿轮?为什么要限制齿轮的最少齿数?两轴相互平行的情况下采用什么类型的齿轮传动,并叙述其优点。
答:1) 压力角20°,模数为标准值,分度圆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为标准齿轮;2) 范成法加工齿轮齿数低于17发生根切,所以需限制最少齿数;3) 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其优点是传动平稳、承载大。
2.带传动中,打滑和弹性滑动有何不同?
答:传动带是弹性体,受到拉力后会产生弹性伸长,伸长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带由紧边绕过主动轮进入松边时,带的拉力由F1减小为F2,其弹性伸长量也由δ1减小为δ2。
这说明带在绕过带轮的过程中,相对于轮面向后收缩了(δ1-δ2),带与带轮轮面间出现局部相对滑动,导致带的速度逐步小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打滑是指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避免的。
而弹性滑动是由于拉力差引起的,只要传递圆周力,就必然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
3.摆动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在什么情况下凸轮机构的从动杆才能得到运动的停歇?
答:有急回特性因其极位夹角不等于零;2) 向径、高度无变化时。
四、分析与计算题。
(每小题11分,共55分)
1. 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2mm,α=20°,z1=25,z2=50,求:1) 如果n1=960r/min,n2=?;2) 中心距a=?;3) 齿距p=?
解:1) i12=n1/n2=z2/z1=50/25=2,则:n2=n1/i12=960/2=480 r/min;
2) a=0.5m(z1+z2)=0.5×2×(25+50)=75mm;
3) p=πm/2=3.14×2/2=3.14mm。
2. 某传动装置中有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常齿),大齿轮已损坏,小齿轮的齿数z1=24,齿顶圆直径d a1=78mm, 中心距a=135mm, 试计算大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及这对齿轮的传动比。
解:1) 计算模数m:d a1=78=m(24+2),则:m=3;
2) 计算大齿轮齿数z2:a=0.5m(z1+z2)=135=3/2(24+z2),则:z2=66;
3) 计算大齿轮相关参数:d a2=3*66+2*3=204,d f2=3*66-2*1.25*3=190.5;
4) 计算传动比:i=66/24=2.75。
3. 计算自由度图1机构的自由度,如机构中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请在图中先指出,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给出判断理由。
图1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解:图中G处为局部自由度,E、F之一为虚约束,B处为复合铰链;活动件数n=6,低副P L=8,高副P H=1,则:
F=3n-2P L-P H =3×6-2×8-1=1;
且机构中只给定了一个原动件凸轮,机构自由度为1,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故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4. 在图2所示轮系中,已知z1的转速n1=1440r/min,各轮齿数为z1=z3=z6=18,z2=27,z4=z5=24,z7=81,试求齿轮7的转速n7的大小,并说明n7与n1转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如有惰轮请指出,并给出理由。
图2 平面定轴轮系
解:该轮系为平面定轴轮系,可依据圆柱齿轮外啮合的齿数来判定转向,同时由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式可得:
918
1818812427)1(64317542317-=⨯⨯⨯⨯-=⨯⨯⨯⨯⨯⨯-=z z z z z z z z i ; 负号说明n 7与n 1的转速相反。
在该轮系中,齿轮4同时与两个齿轮相啮合,故其为惰轮。
5. 在图3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1) 试述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2) 根据图中所注尺寸判断图3(a)和(b)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写出判断过程。
(a) (b)
图3 铰链四杆机构 解:1)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最长杆与最短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之和,并以最短杆或其相邻杆为机架。
2) 图3(a)中:30+70<50+60,并以最短杆30为机架,所以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图3(b)中:40+70>55+50,不满足杆长关系,故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