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师园造园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借景
网师园是一个无园外之景可借的园子,但借景的手
法依然运用很多。比如从小山丛桂轩到蹈和馆,曲 廊弯弯折折,来来回回,似乎相隔遥远,但是透过 两块湖石的间隙,先让人窥见一斑。一方面,暗示 了蹈和馆东侧院落幽静的意境,增加了旅程的兴致。 另一方面又使小山丛桂轩西南面的L形院落的转折点 成为了一个有景可望的停留点,从而连接起了院子 的两个部分。
七、小结
网师园为古典园林中的小园典范,在叠山理 水、置石造景、空间营造等各方面值得我 们在今后的规划设计方面学水阁”、 “射鸭廊”、“竹外一枝轩”等均低临水面,或 突出于水面石矾之上,反衬水面的开阔;沿岸的 叠石驳岸高低错落,有多处洞穴,象征水广流远; 水面聚而不分,在东南角视野则收拢于微微拱露 的“引静桥”,在西北角止于低矮的石板曲桥, 水在这对角线的两端尽头也蜿蜒成两处浅浅的港 湾,水的不尽之意得到了淋漓表达。同时,从不 同视角观看湖面,建筑、山石、植物在水中形成 高低错落、互相掩映的完美倒影蓝天、白云、清 晰的倒影、平静的水面、优美的景观……狭小的 水面非但不小,反而令人感觉到广阔而深远。
二、 平面图
三、 分析
1.网师园的空间特征: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最重要的特质。 这与私家园林的立园哲学和限制条件有关。从魏 晋以来,园林不仅是居家立身之所,更是士大夫寄 托理想,完善人格的载体。随着明清封建制度的 深化,园林也成为官宦和商贾的追求对象。他们 既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隐逸,又乐于尘世的丰裕 世俗。因此就出现了这一“第二自然”—私家园 林的兴盛。既居于尘又出于尘,既有隐逸清静之趣, 又与城市繁华一墙之隔。这注定了园林既要承载 山林自然的所有特征,又要满足城市的丰裕生活。 因此,园林被称为壶中天地,城市山林。
浅谈网师园造园分析
第五组 2009.4.7
园林四要素来源
童雋先生将“園”字拆解为“口”—建筑;二 “土”—山;“口”—居中之池即水;“衣”—花木树石。
网师园分析
一、 网师园概述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名“渔隐”。取 隐世高洁之意,后改名“网师”。全园平面略呈 丁字形,占地约4720平方米。全园由三部分构成: 东部为建筑住宅区,中部为主体水景,西部为园 林风景。
2.体现空间变化的方法
2.1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被认为是园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曲”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一种模仿,曲桥、曲 廊、甚至是水池的岸线,湖石的形态等,以曲 “夺天工”。“曲”是延长时间从而扩大空间的 手段。“曲”也是组织景观的方法。每一段“曲 径”都对应着不同的景物,并且由曲径的连贯而 使景物不断呈现,形成整体。但是“曲径通幽” 中的“曲”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径曲暗示了隐 幽的空间意境,是一个空间对另一个空间的作用。 暗示不仅在于对另一个空间的描述,更在于引发 联想,从而构成审美的前提。网师园中许多曲折 廊道,淋漓尽致得体现了这种意境。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
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 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 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 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 实的对比,十分精致。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三主二副,为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 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 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 左右设半窗,室内正中悬匾额“殿春簃” 。
2.3 对景
网师园中建筑布局采取对景手法为主,如濯 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花岗和集虚斋。
2.4 对比
对比的方法有很多,如建筑体量的对比, 景物虚实的对比,建筑临水距离远近得对 比,空间尺度感的扩张和收缩的对比等等。
四、水体处理
水在网师园的应用非常具有特色,水 池面积约半亩,又略呈简单的方形, 但由于布局上的匠心,故产生了奇妙 的景观效果。
六、植物
网师园景观区的植物配置简洁自然,却生动地表达了主题, 在春夏秋冬四季景观的组织中,植物景观的作用是至关重 要的,分别是春(竹、迎春花、紫藤)——夏(桂花、玉 兰、梧桐)——秋(秋枫、荷花)——冬(黑松、白皮松、 罗汉松等)。而“看书读画轩”前的各类古松,则暗含冬 日不畏严寒的高亮气节。 “殿春”植物景观则别有洞天, 园内的芍药解析着“簃”的由来,而在建筑与高墙之间狭 长的院落中则错落布置有翠竹、芭蕉、腊梅、蓝天竹等, 几块松皮石笋顽皮地立于叶片丛中,正是“微阳淡抹,浅 画成图”,凸显了意境。
另外,园中巧妙之处的在月到风来亭中设 置镜子,不仅可以借到对面的景致,更可 以增加景深,扩大空间面积。
五、建筑
以殿春簃为例: “殿春”,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旧为 书斋庭院。此处为春末景点,庭中遍植芍 药,故名。 宋人有“尚留芍药殿春风”的 诗句。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是古 典园林小院建筑的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