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笋红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
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
—
~
茶树 品种和加工工艺 对长兴紫笋茶 品质 的影 响
王 辉 龚淑 英 魏 明香 朱作春 陆文渊 夏 建峰 聂式忠 陈民华
( 1 . 浙 江省长兴县农 业局 , 3 1 3 1 0 0 ;2 . 浙江大学;3 . 湖州市经济作 物技 术推广站)
长兴紫 笋茶是历 史名茶 , 自上世 纪 7 0 年 代末恢 复试制 以来 , 品质优异 , 干茶条索 紧直细嫩 、 色 泽绿翠 、 匀净 整齐 , 内质香 气清 高 , 滋 味甘 醇 , 汤 色清澈 明亮 , 叶底成 朵 。长兴 加工紫 笋茶 的茶树 品种( 系) 现有鸠坑群体种 、 龙井 4 3 、 白叶 1 号、 浙农 系列 、 野 茶等 , 但对 于适制性何 为最佳 尚无 定论 ,
致, 由高至低依次 是鸠坑早 、 白叶 l 号、 鸠坑 原种 、 鸠坑群
体种 、 龙井4 3 , 滋味 、 香 气 的最 高分 与最 低分 分别 相差 3 . 5
分、 4 分; 汤 色方 面 , 白叶 1 号评分最高 , 龙井 4 3 最低 , 除龙井
4 3 “ 浅 嫩黄 明亮 ” 外, 其余 “ ( 浅 或较 ) 嫩绿 明亮” ; 外形 上 , 评
龙井 4 3
兰花形
,
略带鱼 叶, 绿较润 9 3 . 5 浅嫩黄 明亮 9 3 嫩绿较鲜润
较高爽
9 2 醇较鲜 9 1 . 5
嫩厚成朵 , 绿明亮
9 2 较嫩绿明亮 9 5 清高鲜爽 9பைடு நூலகம்3
甘鲜
9 5 较肥嫩成朵 , 9 3 9 4 6 嫩绿明亮
.
: 【 艺 鸠坑原种 兰花形 , 略有爆点 , 绿稍翠
—
较甘醇
—
—
紫笋茶
紫笋茶紫笋茶,从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起被定为贡茶。
是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
后来因为宜兴贡茶数量大,才由长兴顾渚分造。
也就是说,最早出紫笋贡茶的是当时的阳羡(现今的宜兴)。
又唐代进贡阳羡紫笋茶,同时进贡金沙泉水。
清嘉庆二年《重刊宜兴县旧志》载:“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今宜兴湖父),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
金沙泉即在其下。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
唐陆羽著《茶经》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紫笋茶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唐代广德年间至明洪武八年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
紫笋茶在各种级别的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
2000年,长兴桃花岕有机茶厂成为浙江湖州市第一家由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颁证的“生产、加工、销售、条码”四证齐全的有机茶生产厂家,至今已连续六年通过有机茶认证。
2002年至2005年,长兴桃花岕有机茶厂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单位”。
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农业博览会上“有机紫笋茶”被评为“无公害特别推荐产品”。
2001年至2005年连续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2007年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于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
“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
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
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
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
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
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
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
摇青红茶的制作工艺过程
摇青红茶的制作工艺过程
摇青红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叶制作工艺,也叫做摇披,它采用
的茶叶是在春季和秋季采摘的嫩叶和芽头,因其颜色鲜活而得名。
摇
青红茶制作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第一步:采摘。
采摘时要选择新鲜嫩绿的茶叶,这样茶叶中的营
养成分含量最高,制作出来的茶叶味道也更好。
采摘完毕后要排除坏
叶和其他杂质。
第二步:杀青。
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锅里进行杀青,也就是热
处理的过程,以在茶叶中停止酶类的作用,并保持其颜色、营养和风味。
杀青后要用凉水冲洗茶叶,去掉杀青时产生的热气和酸味。
第三步:揉捻。
揉捻是制作摇青红茶的关键步骤。
首先将杀青后
的茶叶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揉捻反复多次,使茶叶中的汁液均匀地
沾在叶片上。
这个过程会产生更多的茶汁,并使茶叶形成一种纺锤形。
第四步:烘杀。
最后一个步骤是将揉捻好的茶叶烘干,并保留其
特殊的香味。
根据品种不同,烘杀的时间和温度也不同,但一般需要
在60℃-85℃之间进行,这样可以使茶叶保持原有的色泽和香气。
总之,摇青红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多次反复的揉捻,让茶叶中
的汁液均匀地沾在叶片上,产生更香醇的味道。
只有通过不断地精心
制作,才能制出新鲜、香气逼人的摇青红茶。
紫笋红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
紫笋红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紫笋红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王辉1李淦成1张汉新1龚淑英2陆文渊3陈美丽2解静1吴晓荣1薛美琴1(1、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313100;2、浙江大学茶学系,310058;3、浙江省湖州市经作站,313000)摘要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一芽一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
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
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
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氨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
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紫笋红茶;夏秋茶;饼茶;加工工艺;产品品质近年来,红茶再度走俏国内市场,如金骏眉[1]等红茶新贵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当前的红茶多以春季幼嫩芽(叶)为原料,而紫笋红茶是采用浙江长兴茶树夏秋季一芽一叶制作而成。
现将其加工工艺与产品品质作一简介。
一、紫笋红茶加工工艺1、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紫笋红茶加工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
(1)萎凋。
采取自然萎凋法,将原料薄摊在竹匾中,厚度5厘米左右,再将竹匾置于多层的铁架上。
萎凋架一般10-12层,层距20-30厘米,摊叶量2-4斤/平方米。
萎凋室气温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60%-65%左右,萎凋时间在18-22小时。
(2)揉捻。
萎凋间气温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在90%左右。
由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可在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湿度。
采用30型或55型揉捻机均可,一般投叶量约占揉桶容积的3/4。
揉捻遵循“轻-重-轻”的原则,通常分为两次,时间分别为40分钟和10分钟,中间使用解块机解块一次。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1. 引言1.1 1. 背景介绍紫笋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饮品,源自中国南方地区。
传统的紫笋茶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过发酵、烘焙等多道工序,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相对较少。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独特口味的追求,紫笋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紫笋茶产业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
目前,紫笋茶产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落后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成为紫笋茶产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自主创新,紫笋茶产业可以不断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分析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探讨自主创新的路径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自主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紫笋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2. 研究目的1. 分析紫笋茶产业现状,了解其发展瓶颈和优势特点,揭示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2. 探讨自主创新在紫笋茶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研究不同方式和方法下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策略,为紫笋茶企业提供可行的创新方向和战略选择。
4. 深入分析已有的自主创新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5. 论证自主创新对紫笋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探讨创新带来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促进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该产业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3 3. 研究意义通过自主创新可以提高紫笋茶产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紫笋茶产业如果能够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就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自主创新可以促进紫笋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紫笋茶发展现状
紫笋茶发展现状紫笋茶,又称紫兴茶,是一种以紫笋种植的茶叶。
紫笋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以独特的紫色笋茎和清香的口感而闻名,被誉为茶界的瑰宝之一。
近年来,紫笋茶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成为茶市场上的一颗新星。
紫笋茶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紫笋茶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近年来,紫笋茶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不仅在传统产茶区得到推广,还在新的茶叶产区得到引进。
这得益于紫笋茶独特的品质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紫笋茶的种植面积的扩大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紫笋茶的加工工艺逐渐成熟。
紫笋茶的加工需要经过采摘、蒸青、晾晒等多个环节,历经数十道工序。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紫笋茶加工工艺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再次,紫笋茶品牌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紫笋茶品牌开始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这些品牌在产品包装、营销推广等方面下了很多工夫,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品牌的兴起为紫笋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紫笋茶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现代人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紫笋茶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茶,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另外,紫笋茶的独特外观和口感也为其增加了一定的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然而,紫笋茶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紫笋茶市场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如何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紫笋茶的品质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如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将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是紫笋茶企业必须要做的。
最后是市场营销的提升。
紫笋茶作为一种新兴茶品,它的市场知名度相对较低。
在市场营销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广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综上所述,紫笋茶作为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种,其发展前景广阔。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紫笋茶,是一种以紫笋为原料,研制而成的一种健康茶饮,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紫笋茶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行业中,自主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紫笋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自主创新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促进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一、紫笋茶产业现状二、自主创新在紫笋茶产业中的重要性1. 提升产品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味,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 塑造品牌形象自主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紫笋茶产业中,借助自主创新,企业可以研发出独特的产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像,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
3. 推动产业升级紫笋茶产业自主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整个产业可以向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1. 加强科研力量加强科研力量,增加对紫笋茶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通过科研力量的强大支持,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2. 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搭建紫笋茶产业的合作平台。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推动自主创新的发展。
3.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成果,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自主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保障企业的创新成果,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自主创新。
4.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大对紫笋茶产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
论“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的渊源
论“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的渊源【摘要】紫笋壶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茶具,而长兴紫笋茶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名茶。
本文从紫笋壶及长兴紫笋茶的背景入手,探讨了紫笋壶的起源与传承以及长兴紫笋茶的历史。
分析了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紫笋壶对长兴紫笋茶的影响,并介绍了长兴紫笋茶的制作工艺。
在论述了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之间紧密的关系,以及紫笋壶对长兴紫笋茶传承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的发展。
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的渊源,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延续,更是中国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传承。
【关键词】紫笋壶、长兴紫笋茶、起源、传承、历史、联系、影响、制作工艺、紧密关系、传承意义、发展、关键词1. 引言1.1 紫笋壶及长兴紫笋茶的背景紫笋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工艺的茶具。
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无诩先生创制。
紫笋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优雅,线条流畅,如同一支紫竹笋般清新自然。
紫笋壶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众多茶友的喜爱。
长兴紫笋茶,是以长兴紫笋叶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特色茶叶。
长兴紫笋叶生长在长兴县独特的气候环境中,叶片嫩绿,带有紫色斑点,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长兴紫笋茶因其独特的原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成为茶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紫笋壶作为茶具,与长兴紫笋茶搭配使用,不仅能够提升茶的品质,更能够增添一份文化的韵味。
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相互辉映,共同打造出一种独特的茶文化。
紫笋壶和长兴紫笋茶的结合,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的共同发展,将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期待紫笋壶与长兴紫笋茶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 正文2.1 紫笋壶的起源与传承紫笋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具,起源于中国唐代。
传说中,紫笋壶最初是由一位名叫紫笋的陶师所创制的,他利用紫砂土烧制而成,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摘要】紫笋茶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正面临着自主创新的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对紫笋茶产业现状、瓶颈问题、自主创新路径、发展前景以及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紫笋茶产业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发展。
自主创新对紫笋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带来技术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展望未来,紫笋茶产业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创新、加大市场推广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等方式,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
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茶叶产业的长期繁荣。
【关键词】紫笋茶,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发展前景,成功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紫笋茶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紫笋茶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如何实现紫笋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当前紫笋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路径,本研究旨在对紫笋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紫笋茶产业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自主创新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紫笋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成功案例,为促进紫笋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紫笋茶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问题,分析其现状、瓶颈问题、自主创新路径、发展前景和成功案例,旨在揭示紫笋茶产业自主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对紫笋茶产业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紫笋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正文2.1 浅析紫笋茶产业的现状目前,紫笋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紫笋茶是一种以紫竹笋为原料制成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独特茶叶品种的需求不断增长,紫笋茶逐渐成为茶叶市场的新宠。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紫笋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徐鹏程;谷兆骐;王辉;刘婉琼;李春霖;杨梦璇;范方媛;龚淑英【摘要】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一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5(041)004【总页数】5页(P196-200)【关键词】长兴紫笋;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工艺;产品品质;工艺参数【作者】徐鹏程;谷兆骐;王辉;刘婉琼;李春霖;杨梦璇;范方媛;龚淑英【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长兴县科技局,长兴313100;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5+1;TS272.4长兴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境内的顾渚山、张岭一带,故又名顾渚紫笋。
紫笋茶创于唐代,为当时的著名贡茶,茶名源于陆羽《茶经》:“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紫笋茶自创制以来,各个朝代将其作为为贡茶,持续近一千年,直至明末清初,才逐渐消失退出贡茶舞台。
上世纪70年代末,紫笋茶重新试制成功并生产至今,沿用了茶圣陆羽对旧时长兴茶叶的称谓[1]。
1982年,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1994年被长兴县政府列为新中国成立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名牌产品。
紫笋茶文化的介绍
紫笋茶文化的介绍推荐文章关于2019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的范文热度:中日茶文化差异的论文热度: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热度:中国茶文化课后心得范文热度:中国茶文化传播历程热度:紫笋茶,从唐肃宗年间起被定为贡茶。
那紫笋茶文化的知识你们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紫笋茶文化的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紫笋茶文化的介绍最早出紫笋贡茶的是当时的阳羡(现今的宜兴)。
又唐代进贡阳羡紫笋茶,同时进贡金沙泉水。
清嘉庆二年《重刊宜兴县旧志》载:“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今宜兴湖父),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
金沙泉即在其下。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
唐陆羽著《茶经》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紫笋茶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唐代广德年间至明洪武八年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
紫笋茶在各种级别的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
2000年,长兴桃花岕有机茶厂成为浙江湖州市第一家由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颁证的“ 生产、加工、销售、条码”四证齐全的有机茶生产厂家,至今已连续六年通过有机茶认证。
2002年至2005年,长兴桃花岕有机茶厂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单位”。
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农业博览会上“有机紫笋茶”被评为“无公害特别推荐产品”。
2001年至2005年连续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2007年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紫笋茶文化的冲泡步骤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
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
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
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
水的硬度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会味涩以致味苦。
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垢,还会损坏茶具。
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紫笋茶制作技艺
紫笋茶制作技艺
紫笋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它的制作技艺也很特殊。
紫笋茶的制作技艺主要有
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新鲜的紫笋,紫笋的新鲜程度决定了茶叶的品质。
紫笋的新鲜程
度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来判断,新鲜的紫笋外表油润,质地柔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不新鲜的紫笋外表干燥,质地硬硬的,没有任何香味。
第二步,将新鲜的紫笋洗净,然后放入沸水中煮熟,煮熟的紫笋要捞出来放凉,然后把紫笋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煮沸,煮沸后转小火熬制,熬制的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样紫笋茶才能保持原汁原味。
第三步,将熬制好的紫笋茶倒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就可以享
用紫笋茶了。
紫笋茶的制作技艺很简单,但是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只有把每一步做好,才能
做出美味可口的紫笋茶。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6:04:03.47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作者:张小红[导读] 茶文化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跟随着历史悠久的脚步一路向东,流传至今。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茶叶工作者们也开始注重对茶叶的标准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以期通过高效率的工艺流程和高标准的机械设备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的目标。
长兴玉山果生态农业开发中心(普通合伙)张小红 313101摘要:茶文化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跟随着历史悠久的脚步一路向东,流传至今。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茶叶工作者们也开始注重对茶叶的标准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以期通过高效率的工艺流程和高标准的机械设备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的目标。
结合本文内容,我们即将对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并期望通过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为其他茶叶的生产提供可行度较高的参考标准,同时推动我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工艺参数;产品品质引言: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境内的顾渚山、张岭一带的长兴紫笋茶,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又被称为顾渚紫笋。
紫笋茶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并在陆羽的《茶经》中首次得到较为详细的记录。
自创制以来,紫笋茶便是各个朝代著名的贡茶,直至明末清初才退出了贡茶舞台,整个时期长达一千年左右。
上世纪70年代末,紫笋茶重新试制成功并生产至今,自此紫笋茶又重新登上了茶文化的舞台。
长兴地区特殊的土壤环境与气候特征是长兴紫笋茶品质形成的根本因素,此外,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采制时间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升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品质的优良稳定性,研究人员对紫笋茶的加工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而下文即将展开对长兴县现有紫笋茶的加工工艺参数以及成茶品质的具体鉴定标准的记录,并指明相应的长兴紫笋茶标准化的加工技术规程,以努力实现推动长兴茶产业发展以及不断扩大长兴紫笋茶品牌影响力的最终目的。
紫笋茶,所谓中国最早的贡茶,颜真卿曾监制过,它的茶质才最重要
紫笋茶,所谓中国最早的贡茶,颜真卿曾监制过,它的茶质才最重要因不得闲而延期的爬山愿望,终于如满园春色一般,如约而至。
瞬间,我的身心也似乎随着春色而复元,如路旁的小花,欣欣然,钻出了泥土。
阳光、空气里,尽是弥漫着春的气息。
我们在长兴水口顾渚山麓的霸王潭景区门口,见到了小林。
这位80后男孩,据介绍是经营紫笋茶的。
“不好意思,周末还打扰你。
”“现在空闲,要到采茶了才忙。
走,去看看山坳里的古紫笋茶,反正我也要上去看茶树的长势。
”一听,我便有些后悔,早知道会去寻茶,倒不如叫上几个懂茶的朋友。
对茶,我只是喝,绿茶、红茶不讲究也没研究,怕谈不出话题。
而紫笋茶,恐怕更有些历史厚重感,因为在唐朝时便为朝廷贡茶,颜真卿还曾监制过。
当然对所谓的贡茶,这种封建皇权制度下的特权行为,我既不认同,也是不屑的。
我所认可推崇的,只是它的茶质,在历史上的地位而已。
所以,我听着小林对紫笋茶的介绍,脑海里想象的,更多的却是颜真卿、陆羽、皎然、张志和这些先贤与茶的情谊。
他们或喜或忧于那个久远的时代,但与茶相伴时,心里一定会像紫笋茶汤般的澄明。
走到一处据说项羽趴着喝泉水的遗迹旁,小林煞有介事做了一个喝水动作,因够不到那口水潭,调侃说,'现代人可没有这样高大的身材。
'悬崖处,有一块块被岁月消磨得字迹模糊的摩崖石刻,曾记述着历代的一些文人及官员游览茶山或事茶的印记。
“这个山坳叫明月岕,与宜兴交界,翻过山界,便是宜兴的湖父。
”山谷幽深,固然非凡。
与溪流交错处,便是所谓的路。
我们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在溪水中裸露的岩石上穿行,碰到一些断岩,需手脚并用拉住一些树枝方能上行。
在山腰以上的溪旁,只见与其他灌木混杂的一片原生状态下的古茶树。
小林说,“这里狭长的山泉两旁到山顶,有近50亩茶林,都是上百年了。
”'如何看出来?''灌木生长极慢,一丛丛的,这些手臂粗的,至少需要这么多年。
' '紫笋茶的特征是不是就是叶片有紫色?'“陆羽《茶经》讲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一、顾渚紫笋属于什么茶?属于半炒烘绿茶。
顾渚紫笋又名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中国著名的上品贡茶,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是浙江传统名茶。
二、顾渚紫笋茶的产地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
长兴县地处浙西北,南、北、西三面皆环山,东临太湖。
这一代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大部分茶树就分种在山坞上,当地人称作“界”。
其中西坞界、竹坞界、方坞界、高乌界等地种植的数量最多。
由于具备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这里的茶树新梢长势旺,发芽整齐,叶片毛茸很多,产量也很高,是制作红茶、绿茶均适合的优良品种。
三、顾渚紫笋茶的历史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
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
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
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皇帝对湖州顾渚紫笋特别喜爱,所以宫女一听到顾渚紫笋已经运到宫的消息,便立即向正在“寻春半醉”的皇帝禀报。
长必县顾清山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从唐代中期开始就负有盛名。
据说,唐代茶人陆羽在大历年间,曾在顺渚茶山开辟茶园,亲自采制品尝茶叶,并著有记述顾渚山的专著《顾渚山记》一卷(今已失传),而在其所著的《茶经》巾也有“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记载,并认为顾渚紫笋是天下第二名茶。
唐朝皇室为了监制贡茶,曾经在顾渚山上设立贡茶院。
根据《吴兴志》的记载,自唐代大历五年(770年),在顾渚源上建草舍三十余间,引金沙泉水用以制作贡茶。
每逢春三月采制春茶的时节,湖州刺史都奉召亲自到顾渚茶山修茶。
湖州刺史杜牧在《茶山》诗中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等赞美顾清紫笋的名句。
长兴紫笋茶非遗课程 潘影
长兴紫笋茶非遗课程潘影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XX省XX县。
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完成。
制成的极品茶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回味无穷。
唐诗描述:“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顾渚紫笋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一品茗,是朝廷祭祀与赏赐的最高礼品。
因为奉诏督茶,含秀孕媚的顾渚山也迎来了无数的督贡刺史、文化名人,颜真卿、袁高、皎然、刘禹锡、卢仝、杜牧等,一时之间,顾渚山前,群星璀璨。
长期以来,顾渚村民把制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以家庭为单位,妇女采茶、分拣,男人制茶的“合族业茶”的情况屡见不鲜。
水口顾渚山至今还保留有五百亩左右的古茶园。
水口紫笋茶制作技艺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我国茶制作技艺中一朵奇葩。
但随着紫笋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村民在紫笋茶制作过程中,为追求快捷性,
采用了现代制作工具,忽视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运用,又因紫笋茶传统制作技艺培训和人才缺乏,紫笋茶传统制作技艺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紫笋茶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史
紫笋茶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史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光华绿翠,喷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秘闻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家乡,古代良多文人骚人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光华绿翠,喷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亮,叶秘闻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家乡,古代良多文人骚人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良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
"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
跟着紫笋茶贡额的增添,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壮的皇家茶厂--贡茶院。
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喷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顺,提神配目。
因为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年夜。
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制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
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
那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
顾渚紫笋茶在唐代持续纳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纳贡紫笋茶数目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命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由宋、元,至明末,持续纳贡876年。
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纳贡历史最久、建造规模最年夜、数目最多、品质最好、纳贡时刻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硕,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发展。
顾渚山因处于精采的小天色前提年夜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怪异的喷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滚水冲泡,芬芳扑鼻,汤色清朗;茶叶伸展后,呈兰花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笋红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王辉1李淦成1张汉新1龚淑英2陆文渊3陈美丽2解静1吴晓荣1薛美琴1(1、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313100;2、浙江大学茶学系,310058;3、浙江省湖州市经作站,313000)摘要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一芽一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
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
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
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氨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
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紫笋红茶;夏秋茶;饼茶;加工工艺;产品品质近年来,红茶再度走俏国内市场,如金骏眉[1]等红茶新贵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当前的红茶多以春季幼嫩芽(叶)为原料,而紫笋红茶是采用浙江长兴茶树夏秋季一芽一叶制作而成。
现将其加工工艺与产品品质作一简介。
一、紫笋红茶加工工艺1、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紫笋红茶加工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
(1)萎凋。
采取自然萎凋法,将原料薄摊在竹匾中,厚度5厘米左右,再将竹匾置于多层的铁架上。
萎凋架一般10-12层,层距20-30厘米,摊叶量2-4斤/平方米。
萎凋室气温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60%-65%左右,萎凋时间在18-22小时。
(2)揉捻。
萎凋间气温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在90%左右。
由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可在地面洒冷水或喷雾以降低室温、提高湿度。
采用30型或55型揉捻机均可,一般投叶量约占揉桶容积的3/4。
揉捻遵循“轻-重-轻”的原则,通常分为两次,时间分别为40分钟和10分钟,中间使用解块机解块一次。
嫩度高、匀度好的原料揉捻一次即可。
揉捻以叶细胞破碎率达85%左右、叶片成条率90%以上和茶汁充分外溢并粘附于叶表面为适度。
(3)发酵。
发酵室要求氧气充足,气温控制在22-26℃之间,温度偏高,发酵叶容易出现酸馊味、香气不纯、叶底暗等毛病。
湿度的要求比萎凋高,要求在90%-95%左右。
发酵时将揉捻叶放进发酵框内稍稍轻压保持通气,在框上盖一湿布可达到保湿目的。
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
发酵通常为8-12h,感官判定发酵适度的特征是叶色90%以上变为铜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脉及汁液泛红。
夏秋季气温高,在干燥前发酵仍继续进行,当3/4的发酵叶泛红便可上烘。
(4)干燥。
采用烘焙提香机分两次进行,中间摊晾约20分钟。
毛火温度120-130℃,时间30分钟左右,迅速散发水分和去除杂异味;足火温度75-85℃,烘至足干,巩固茶叶花果香,确保茶叶耐冲泡。
对发酵适度和发酵过度的叶子采用高温薄摊以停止酶性氧化,对资助项目: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YN15)作者简介:王辉(1985年—),男,湖南永州人,高级评茶员,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发酵不足的温度可适当偏低促使其继续发酵。
也可采用烘干机结合焙笼干燥法。
2、红饼茶加工工艺历史名茶——紫笋茶曾是唐代贡品,通过深入挖掘和认真研制,近年来其产品已恢复饼茶制法,并受到韩、日、德等国外客商的高度好评。
紫笋红饼茶结合了紫笋饼茶(绿茶)和紫笋工夫红茶的制作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
紫笋红饼茶加工在揉捻和发酵之间还有捣碎、压饼等工序,将揉捻叶放入石臼采用木杵充分捣碎成茶泥,时间约30分钟,然后将茶泥置于无风处采用不锈钢模具和纱布压制成饼待缓慢发酵。
二、紫笋红茶产品品质1、紫笋红茶感官审评由表1可知,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尚紧结,多有毫,尚乌润”,比福建一级工夫红茶(作为对照,即CK)高5分之多,可能跟茶树品种或原料嫩度等因素有关;汤色“较红亮”,香气“较高鲜”,均比CK高2分;叶底“红亮,芽叶成朵,尚嫩厚”,比CK高2分,主要是原料偏嫩的缘故;滋味因“微青涩”得分较CK略低1分,由于前期试验中存在发酵不足现象,导致茶多酚氧化不完全从而出现品质弊病。
秋季工夫红茶外形“尚紧有毫,尚乌润”,得分与CK接近;汤色“红亮”,比CK高4分,可能是伴随发酵技术的改进使得茶黄素等茶色素含量增加;香气得分高达90分,比CK 的“较高”高5分,这跟秋茶香气普遍较好一致;叶底“尚红亮,嫩软”,得分与CK相当;滋味由于“欠鲜爽”比CK低2分,秋茶原料内含的营养成分逐渐减少,再加上茶园此前缺乏施肥等管理措施,导致成茶滋味组分相对偏少。
夏季红饼茶外形“小圆饼,尚周正,稍松,尚乌润,表面有筋梗”,由于产品特点不同,参考CK其得分为80分;汤色“尚红偏浅”,得分83分;香气“尚高”,得分83分;滋味“醇和”,得分84分;叶底“尚红稍暗,尚嫩”,得分81分。
秋季红饼茶外形“小圆饼,周正,松紧适中,乌褐,表面有筋梗”,比夏季红饼茶得分高2分,汤色“较红亮”,高5分,再次表明秋茶汤色胜过夏茶;香气“尚高,略带花香”,高1分,专家曾多次发现部分紫笋茶(绿茶)呈现花香,长兴茶叶原料的优势在制作多种名茶中得到发挥;叶底“红尚明,尚嫩匀”,高2分;滋味“微粗涩”,得分反而低3分,可能是原料较老导致发酵难度增大。
2、紫笋红茶理化分析多酚类物质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逐步氧化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色素,从而具有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表2显示,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与CK无显著区别,说明茶样已经具备了优质红茶的物质基础。
咖啡碱是茶叶提神的功能成分,但含量偏高会致苦。
结果显示,长兴秋季工夫红茶、夏季红饼茶和秋季红饼茶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CK。
表2还显示,夏季红饼茶与秋季红饼茶咖啡碱含量分别较夏季工夫红茶与秋季工夫红茶明显偏低,说明将同一原料加工成饼茶可降低咖啡碱的含量进而减轻夏秋茶的苦味。
由表2得知,紫笋红茶氨基酸含量低于CK,可能跟CK是春茶有关。
秋季工夫红茶、夏季红饼茶、夏季工夫红茶和秋季红饼茶氨基酸含量依次降低。
三、讨论和展望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发酵受温度、湿度和通氧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8],通过试验还发现,原料嫩度也是决定发酵难易程度的重要因子,夏秋季的一芽二叶发酵难于一芽一叶。
由于长兴素以加工春季名茶为主,茶园一切生产性活动均围绕春茶展开,若要大力发展夏秋茶,栽培型茶园必须进一步加强修剪和施肥等措施,否则没有足够原料用于采制。
与工夫红茶相比,饼茶加工过程中的捣碎和压饼劳动强度较大,烘干效率较低,今后若要产业化必须实行机械化生产,配套设备有待开发。
紫笋红茶是长兴县积极研发茶叶新产品和高效利用夏秋茶资源的典型,对于提高茶园亩产值和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仅生产春季名优绿茶相比,茶园亩增产10公斤干茶,按红茶200元/公斤计算,茶场亩产值增加2000元;或茶农夏秋季每亩采摘40公斤鲜叶,按30元/公斤计算,收入增加1200元,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1 刘德荣, 叶常春. 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的制造技术[J], 中国茶叶加工, 2010, (1): 28-292 GB/T 8303-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3 黄意欢. 茶学实验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26-1274 叶俭慧, 金晶, 梁慧玲, 等.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5): 313-3185 GB/T 8314-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6 邬龄盛. 福云6号红茶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对策[J]. 福建茶叶, 2010, (5): 22-237 黄国资, 吴家尧, 陈海强. 提高夏暑季“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技术措施[J], 中国茶叶, 2010, (1): 30-318 郭雅玲. 武夷红茶发酵技术要领[J], 福建茶叶, 2010,(3): 48-49表1 紫笋红茶感官审评结果产品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语评分评语评分评语评分评语评分评语评分福建一级工夫红茶(CK)尚紧,略有毫,乌黑尚润85 较红亮86 较高85 醇85 尚红亮,嫩软85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尚紧结,多有毫,尚乌润90 较红亮88 较高鲜87 较醇,微青涩,较鲜爽84红亮,芽叶成朵,尚嫩厚87长兴秋季工夫红茶尚紧有毫,尚乌润84 红亮90 尚高欠爽90 尚醇厚,欠鲜爽83 尚红亮,嫩软85长兴夏季红饼茶小圆饼,尚周正,稍松,尚乌润,表面有筋梗80尚红偏浅83 尚高83 醇和84 尚红稍暗,尚嫩81长兴秋季红饼茶小圆饼,周正,松紧适中,乌褐,表面有筋梗82 较红亮88尚高,略带花香84 微粗涩81 红尚明,尚嫩匀83注:1、CK购自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嘴岩茶厂,为春茶产品,市售价约1000元/斤;2、采用密码审评法,取样3克,茶水比1:50,水温100℃,冲泡5分钟。
表2 紫笋红茶理化检测结果产品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氨基酸福建一级工夫红茶(CK)0.326 aA 5.243 aA 7.611 aA 3.676 aA 3.020 aA 长兴夏季工夫红茶0.309 aA 5.556 aA 7.026 aA 3.488 abAB 1.375 dC 长兴秋季工夫红茶0.266 aA 5.457 aA 7.928 aA 3.316 bcB 1.814 bB 长兴夏季红饼茶0.285 aA 4.597 aA 7.041 aA 3.165 cdBC 1.626 cB 长兴秋季红饼茶0.330 aA 6.721 aA 8.344 aA 2.954 dC 1.251 dC注:1、理化成分测定[2-5]含量均为占茶样干重的百分比;2、小写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