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十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系统训练
1、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
的享乐
2、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5、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6、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
这一现象( )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7、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8、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 )
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
9、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0、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
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1、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
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2、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一西蒙斯关税法》,大幅降低关税。
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 )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体现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的客观需求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
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
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
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
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
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注意“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因素或生产力因素,故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题意。
A项是条件,C项是思想因素。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价格革命。
A项,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未将流入的金银用于扩大生产,而是挥霍享受,并未巩固国力。
故A项错误。
B项,说法错误,价格革命时,金银大量流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故B项错误。
C项,价格革命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依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地主势力下降,新兴阶级地位上升,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
故C项正确。
D项,价格革命是因为大量金银进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价格下降。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打击和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浞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酏合,故选B;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排除C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全球史观”“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以判断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推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可知,格劳修斯强调海上自由,抨击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为荷兰的海上扩张莫定思想基础,A项正确;《论海上自由》是格劳修斯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而发表的,不会抨击荷兰,B项错误;1651年英国为限制荷兰的海上活动颁布《航海条例》,C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殖民霸权地位,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造成破坏和灾难,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故选B项;三角贸易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A项;引发商业革命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项。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材料反映的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世博会的召开,它体现了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清政府不可能重视海外市场的拓展;
C.西方机器产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即被人们所接受,只是材料没有反映出来而已;
D.中国传统手工业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只是产品在世界上比较出名。
故选:A。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题目中阐述的17—18世纪英国国内工场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改进,劳动工具的专门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技术条件,D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英国手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指1688年“光荣革命”,B项在题0中没有体现,排除;题目中阐述的是英国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没有
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來越全面,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C项;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D项。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大多是工匠,不是科学家,这一时期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基本都是科学家,说明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发明者出身低微也能做出巨大贡献,故A项错误;科技创新需要生产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谁更重要,故D
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事例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的速度加快,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体现了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
材料并不能体现经济利益的驱动的问题,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A。
“电话公司”并不属于重化工业,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投资重化工业成为社会潮流,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C。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关税政策。
题干时间是20世纪初,当时世界市场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题干中美国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的自由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西方国家扩大资本原始积累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 项;提高关税有利于保护美国国内市场,与材料中降低关税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说明关税改革加剧了美国与欧洲工业的竞争,排除D项。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1)后果: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等信息,可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进行回答;动因: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根据材料“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
---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
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赞同或不赞同
论述:大机器生产的人性表现在:①可以达到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物品;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可以更快地获得这些物品。
提高了生活质量。
③只需要更少的人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产出,所以更多的人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三产业,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表现在;①机械化的生产,让工人疲于应付,人的思维和动作走向机
械,②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许多工人疲于应付产品的检测、过关等,容易引发神经病,是不人道的。
解析:1.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期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结论。
2.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
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域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区扩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域市流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的结论。
3.开放型探究题,只要符合本小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剌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材料一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2.西方对世界其它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原因:率先开始走向全球扩张,全面展开科技革命,较早的建立起成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任意两点即可)
3.工业迅速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解析:(1)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提出的看法,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材料二“直到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据此,材料一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2)冲突:根据材料三中的“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可以得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西方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经济扩张。
积极影响:主要指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原因:根据所学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即指侵略中占据主导原因是: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较早、率先开始走向全球扩张等。
(3)根据上述材料中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和“世界与西方的冲突”等信息可以得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即可从工业迅速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角度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