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口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出口施工方案
一、原设计情况
隧道出口段DK418+306~DK417+990段原设计为Ⅴ级围岩,设计地质情况为:上部为Q4el+dl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主要为粘粒、粉粒组成,含石英颗粒,厚1~13m;谷地表层为Q4dl粘土及Q4al+pl块石土,其中Q4dl粘土,灰褐色,硬塑,含较多粗砂,厚0~2。
8m;Q4al+pl砾石土,灰白色,稍密~中密,粒径3~10cm,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厚0~2.3m;下部为燕山侵入期黑云母花岗岩(r y3),灰褐色~灰白色,全风化~弱风化,节理较发育,沿节理面多为铁、锰质浸染,岩石球状不均匀风化严重;地下水不发育。
设计支护措施为:采用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φ50超前双层小导管(L=5m,3m一环)预支护,I20a钢架加强,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
二、目前情况
隧道出口掌子面里程DK418+242,仰拱里程DK418+269(距掌子面27m),二衬里程DK418+294(距掌子面52m)。
DK418+284~DK418+255段(29m)围岩(埋深为10m~5m)为全风化花岗岩,地下水较发育,拱顶下沉侵限5~65cm;其中DK418+284~DK418+271段(13m)已经换过一次拱架,在换完拱架后因雨水影响造成二次侵限.
DK418+284-+242段拱顶下沉情况一览表
三、目前施工采取的措施
1. DK418+255~+284拱顶下沉侵限段处理
1)对于DK418+255~+284段已侵限段搭建作业平台按照1.8m*2.6m(纵*横)施工3m长φ42mm小导管做径向注浆。
小导管打
设在原有拱架边上,以利于焊接。
小导管必须保证成孔质量,注浆压力达到2Mpa.注浆时对每榀拱架的每节拱架连接处50cm范围做重点注浆处理.
2)注浆结束后,现场量测拱脚处收敛数据,如收敛未侵限则及时施工仰拱。
(施工仰拱时,可在施工段前方开挖一个比设计仰拱底深50cm的集水井抽水,施工仰拱时必须将原淤泥清除干净后,采用10cm 喷砼封底后再施工仰拱初支及仰拱砼),以使后续换拱的拱架立在坚硬的基础上。
3)此段仰拱施工完成后根据围岩量测情况,稳定后才能继续掌子面的施工。
2。
掌子面前方掘进方案
1)掌子面施工前,尽量缩短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15m~20m 之内。
2)在拱顶采用ф89mm洞身管棚,管棚长度10米,环向间距40cm,前后两组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米,施工时外插角尽量调整为5°~8°,严格控制注浆工艺。
3)施工完拱部管棚后,在开挖断面前,按照原设计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为2Mpa.
4)开挖支护
开挖掘进:掌子面前方围岩在揭露前已被雨水浸泡而破坏原结构,因而导致开挖后不断出现垮塌引起初支下沉。
在掌子面掘进前在拱部(间距2。
0m)打设ф50mm的钢花管(长度3m)做引水,以使开挖时掌子面处于无水或少水状态。
掘进时应采用小型机械或者人工开挖,减少开挖后的临空面。
每循环进尺为0.6m立一榀钢架,控制台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
5m,将开挖轮廓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加大50cm。
钢架支护: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喷。
已施工好的初支拱架在接
下部拱架之前,在拱架脚内侧1m处开挖深1m的集水井,先将此处的渗水引出后再接钢架。
施工中钢架拱脚软弱,为了防止钢拱架下沉,钢拱架下端应设在稳固的地层上,但由于围岩含水量很高,还应对钢架拱脚进行局部加强注浆,堵截渗水,固结基底.或者人为将拱脚处的基底多挖深30~50cm,然后换填砂子至拱架脚底5cm,再在上面铺厚度5cm的木板。
开挖下导时,为防止钢拱架拱脚下沉变形,在拱脚下设纵向托梁,将钢拱架联为整体。
同时每隔1。
5m在初支背后埋设两根环向通长φ50的透水盲管引水,盲管出口必须埋设到设计纵向排水管处并引出。
施工中加强拱脚的加固处理及锁脚锚管的施工质量。
5)围岩观测
支护好的地段,每五米设置一个观测点,沉降较大时,每6小时观测一次,观测结果如有异常,必须立即向指挥部汇报。
按照每天上报的沉降数据,平均沉降值每天超过0.5cm的,立即会同相关人员分析,并制定应急措施方案。
3. DK418+260~284侵限段换拱
在掌子面施工到满足二衬施工长度(约30m)后,将衬砌台车移至DK418+255处施工二衬,使侵限段二端均处于安全条件下后,进行DK418+255~+284段的换拱工作。
换拱严格按照钢拱架单元逐节进行更换,严禁一次性整环同时拆除更换,拆除一个单元,更换一个单元。
施换顺序必须顺次进行,以最大程度维持洞穴上部土体稳定,便于钢架实现牢固对接;钢架间实施换拱时,每新换钢架必须与原拱架连接,如果出现工字钢连接板间的错位情况,可将钢架顶部连接板截除,重新焊接连接板与新更换工字钢连接板对接。
实施换拱时,钢架间必须实现连接板联接,使钢架在连接板处轴线重合,严禁错位焊接。
更换拱架时要注意安全,随时观测围岩变化状况.换拱的同时每隔1.5m在初支背后埋设两根通长φ50的透水盲管引水。
换完拱架后,将原先打设的径向小导管与新拱架焊接牢固。
四、施工加强措施建议
1。
掌子面前方拱部继续采用ф89mm洞身管棚进行支护.
2.因围岩松散地下水较发育,拱架拱脚部位基本落在松散体上,建议将现有ф50mm锁脚锚管变为ф89mm的锚管,以加强对拱架本身重量及拱架上面松散体的支撑力。
3.将设计I20a(腹板厚7mm)工字钢变为I20b(腹板厚9mm)工字钢,以加强钢架受力。
4.在上导初支完成后采用临时弧形仰拱(I18工字钢)封闭成环。
5.初期支护完成后采用3m长的ф50mm钢花管进行全断面径向注浆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