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18=36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世上读书人知道有一副对联是劝人苦读的,曰:书山有路勤
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契诃夫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取材,把笔触人物的内心深处。
(3)我们鉴赏一部小说,要透过故事的枝叶,仔细生活这棵常青
的大树的根。
A.大都伸向寻味B.全都伸入寻味
C.全都伸向寻觅D.大都伸向寻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
活安居乐业。
.....
B.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来,上下游围堰合龙工程一蹴而就
....。
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的渠道奔腾而去。
C.他不肯在命运面前退缩,不肯学世人之随波逐流
....。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
....,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xx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30天左右,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B.xx年11月以来,雾霾天气给淮安人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淮安的雾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C.寒风瑟瑟的冬天,中国人民大学,这座著名学府在遭受自主招生的“雾霾”后,另一著名学府,复旦大学将在全国试行“推优直选”录取试点生的办法。
D.面对日本等国的鼓噪,有学者认为,xx的甲午之年,是否会成为中日间事关国运衰荣的又一个“雾霾”之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社会精英层对中日“对抗博弈”的把控。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B.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不许
.. B.则告诉
C.九岁不行
..,实为狼狈
.. D.臣之进退
6.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野马也,尘埃也。
7.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当春乃.发生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8.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
9.选出加点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马上)不能与死节者比.(相提并论)
B.其次不辱.理色(使……受辱)及在槛阱
..之中(监狱) C.且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恨.私心有所不尽(痛恨)
D.被箠楚
..受辱(用杖打,杖刑)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
考证;纪:法
纪)
10.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1.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1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臣无祖母,
无
以至今日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⑦D.②④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4.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
C.安能以身之察察(定语后置)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15.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文王拘而演《周易》
B. 仆之先
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C.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通“贯”,套上
B.而世又不与能死节
..者比为守气节而死
C.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少
D.何至自沉溺
..累绁之辱哉!陷身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见狱吏则.头枪地故木受绳则.直
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则修文德以.来之
D.故士有画地为.牢难为.俗人言也
18.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彼且奚适也
D、死生亦大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8﹢12=20分)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③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
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
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
..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③瞷 jiàn意思:窥探(同“覸”)。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
..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险衅,夙在闵凶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儿之成,则
..可待乎
2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
②④⑥
2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2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
(2)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每个空格1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2)▲,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3)▲,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4)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5)▲,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6)▲?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7)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8)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11)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12)▲,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13)▲,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28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
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全满足的亲近。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⑩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⑾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
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⑿他是睡着的。
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⒀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
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
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脚指甲。
⒁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
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⒂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⒃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⒅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
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⒆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25.赏析第⑦段文字的写作特色。
(4分)
▲
26.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
27.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
28.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的,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
五、作文(7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位外国作家写过一篇短文:有一天,父亲邀我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短暂的沉默后,问:“听到了什么声音?”我说:“小鸟的声音。
”父亲说:“是的,只有在宁静之处才能更好地聆听鸟鸣。
你还听到什么声音?”我仔细听了几秒后,说:“有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恩,是一辆空马车。
”“你怎么知道是空的?”父亲答:“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33919 847F 葿Q29985 7521 甡32048 7D30 細32664 7F98 羘A^"x/721863 5567 啧W 24096 5E20 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