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别化科学活动观察案例分析硬币上能“站”多少水珠(已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别化科学活动观察案例分析
——硬币上能“站”多少水珠
大二班李玮娜实录时间:2015-10-12
实录地点:教室
案例实录: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需求,老师们在班级里投放了许多新的个别化,硬币上能“站”多少水珠便是其中之一。

个别化活动开始了,钱昊阳和吴小雨来到了“硬币上能‘站’多少水珠”的活动区域。

只见小雨拿着滴管挤了好几下,然后把滴管放入水中不停地挤压,滴管中吸进一些水又被她挤了出来,如此反复了好几次。

钱昊阳则观察了小雨一会儿,然后自己也把滴管放在水中不停挤压。

老师见状马上来到他们身边,将滴管的使用方法演示给他们看,并告诉他们使用滴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不一会儿,他们两个就掌握了滴管的使用方法。

小雨拿滴管不太稳,滴管的前端时常碰到硬币,没过多久小雨硬币上的水就流到了托盘里。

小雨在任务卡1上写下了数字6,表示一角硬币上能够站上6滴水。

接着,她取来了任务卡2,继续测量5角硬币和1元硬币能站多少水滴。

不一会儿,钱昊阳完成了任务卡1,写下了数字12,表示一角硬币上能站12滴水。

接着,他也做起了任务卡2。

实验结束后,老师发现钱昊阳任务卡上的数字比小雨的数字都大许多。

于是,老师问他们俩:“同样是一角、五角和一元硬币,为什么钱昊阳的实验数字比小雨的数字大这么多呢?”两个孩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于是,老师另外拿出两枚一角硬币,让他们分别再做一次实验,要求一个人做实验的时候另一个人观察。

过了一会儿,老师问他们:“你们找到原因了吗?”钱昊阳说:“她的手老是抖,管子碰到硬币,所以硬币上的水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

接着,他们又埋头做起了实验。

案例分析:
实验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投放的材料,实验方法是否正确也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滴管需要孩子的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孩子而言是比较难以操作的,因此老师在大班才投放这一实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滴管,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老师及时给予了帮助。

实验后,两个孩子的实验结果存在很大差距,老师鼓励他们通过相互观察自己寻找原因,课件大班孩子可以在同伴观察中通过比较发现不一样,并再次验证获取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