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筝柳中庸诗歌鉴赏
原文: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译文: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写作背景:
柳中庸生活在唐朝时期,他的《听筝》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

在唐朝,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
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柳中庸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鉴赏:
《听筝》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诗,柳中庸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诗中的“抽弦促柱”形象地描绘了演奏者的高超技巧,“秦人悲怨声”则揭示了音乐的深刻内涵。

诗中的意象如“春风”、“柳态”、“啼鸟”、“花情”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通过“独夜愁灯影”和“空楼思月明”的描绘,诗人进一步深化了音乐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情。

整首诗以音乐为线索,将情感、意象和意境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音乐感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