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页,共21页。
3.爷爷说:“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 记》《沙家浜》《红色(hóngsè)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
C 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九页,共21页。
没有人会只因年龄(niánlíng)而衰老,我们是因 放弃理想而衰老。年龄(niánlíng)会使皮肤老化, 而放弃理想却会使灵魂老化。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 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 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毛泽
国毛宪泽法东范会围见内参,加各种全学国术专思想, 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红灯记》
第十一页,共21页。
《智取(zhì qǔ)威虎山》
交响乐《沙家浜》
《红色(hóngsè) 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第十二页,共21页。
三、文化事业(shìyè)的繁 荣1.原因
((y1u)á十ny一īn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到来(dàolái)。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 开,邓小平提出要恢复“双百”方针。 (3)“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提出。 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让业他团们体(t音ā 乐me会n)演去说的,演不员去 (kuòdà)会议上的讲话
干涉他们(tā men)。在刊物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 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毛泽东
第三页,共21页。
1.内涵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nèihán):学术(xuéshù)问题上“百家争鸣”。 2.目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shìyè)的繁荣。
第四页,共21页。
4.成就 (chéngjiù):
老舍话剧(huàjù)《龙须沟》
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běi jīnɡ)首演
第五页,共21页。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相关内容谈谈(tán tán)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
A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第十七页,共21页。
2.1956-1966年被誉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硕果累累,主
D 要是因为( )
A.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B.广大(guǎngdà)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双百”方针的贯彻
思考(sīkǎo):材料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什么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双百”方针的贯彻遭遇(zāoyù)了挫折。
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
第七页,共21页。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wénhuà)凋零
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lǐnɡ yù)开始
导火线: 《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xīn biān)历史剧〈海瑞罢 官〉》。
第十六页,共21页。
1992
2001年份
(niánf èn)
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tán huà)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 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 误。”该谈话(tán huà)(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文艺作品遭封杀 “八亿人口八个戏”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第九页,共21页。
破“四旧”运动
(ɡuān yīn)
焚 观烧 音古
籍 字 画
(gùgōng)
(dà xiān)

判 死 刑
各 路 大
故 宫

被 改 成
不血 能泪
第十页,共21页。
《海港》
京剧(jīngjù)《奇袭 白虎团》
京剧(jīngjù)《沙 家浜》
4.“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wàn mǎ qí yīn)的局面,“文
C 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第二十页,共21页。
(1)内容(nèiróng)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2)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3)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第六页,共21页。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 神,中国共产党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yánjiū) 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 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第十三页,共21页。
“中国(zhōnɡ ɡuó)电影百年”金鸡奖揭晓
1986年,首届(shǒujiè)“鲁迅文学奖”创立
1982年12月6日 首届(shǒujiè)“茅盾文学奖”揭晓
第十四页,共21页。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应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wénhuà)事 参 业考?:
1. 党 和 政 府 要 始 终 坚 持 实 事 求 是 、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的 原 则 (yuánzé)制定对策、处理问题。
(最基本(jīběn)的,且最主要的)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有利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 长久发展。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 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第十五页,共21页。
文 化 事 业 (sh ìyè) 的 繁 荣 程 度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1984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 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shìyè)的曲 折发展
第一页,共21页。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fāngzhēng),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fāngzhēng)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 教训。
第二页,共21页。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shìyè)的繁荣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
文艺惨遭摧残的开始:
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会议,《纪要》出台
第八页,共21页。
2.动乱(dòngluàn)中“文化的凋 零”
原因 江青等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yuányīn ): 破除“四旧”,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mín zhǔ rén shì)遭批 表现 斗,甚至被迫害致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